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_第1页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_第2页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_第3页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_第4页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一、概述

(一)抗菌药物的发展简史1877年Pasteur和Joubert1928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1939年Florey和Chain制备青霉素1941年青霉素治疗成功—抗生素化疗的新纪元1935年Domagk—第一个磺胺药进入临床试验,开始现代微生物的药物治疗时代1、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agents)

包括用以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2、抗菌谱

(antibacterial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3、抑菌药

(bacteriostaticdrugs)

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4、杀菌药

(bactericidaldrugs)

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细菌的药物。(三)宿主、药物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抗菌药物抑制细胞壁合成

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万古霉素、杆菌肽、磷霉素、异烟肼干扰胞浆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咪唑类:如酮康唑、氟康唑等抑制蛋白质合成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氟胞嘧啶、甲硝唑、替硝唑类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利福平、阿糖胞苷、新生霉素、抗病毒药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

三、细菌的耐药性

(一)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种类

1、天然或突变耐药性:即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

2、获得耐药性或质粒介导的耐药性:易于传播

转化

耐药菌溶解使释放DNA进入敏感菌

转导通过噬菌体传导耐药基因

接合菌间直接传递

易位或转座(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1、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β—内酰胺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3、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4、主动外排作用

5、形成细菌生物被膜四、抗菌药物的分类抗感染药物分类

青霉素头孢烯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烯类

ß-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单环ß-内酰胺类

ß-内酰胺抑制剂及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物多肽类抗感染药物其他抗菌药喹诺酮类硝咪唑类合成抗细菌药磺胺类呋喃类抗真菌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合成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原虫药

抗菌药物

ß-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ß-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钠盐甙钾盐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邻氯西林)、双氯西林广谱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羟苄青霉素:羟苄西林替卡西林广谱磺基青霉素:磺苄西林广谱酰脲类青霉素:呋苄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青霉素类

1代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

2代头孢呋辛

3代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4代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抗G+球菌抗G-杆菌酶稳定性第一代头孢菌素(Ⅰ~Ⅷ)

头孢唑啉(Ⅴ)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西力欣)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三嗪(罗氏芬)头孢他啶(复达欣)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马斯平)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美罗培南(美平)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克倍宁)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君刻单)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头孢烯类:氟氧头孢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

1.羟氨苄西林/棒酸

2.替卡西林/棒酸

3.氨苄西林/舒巴坦

4.头孢哌酮/舒巴坦

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非典型-内酰胺类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毒性反应

抗菌药物各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程度随剂量和疗程延长而增加。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方面。肾毒性

大多数经肾脏排泄,肾小管中药物浓度较血中更高。严重肾小管坏死。有的表现免疫反应性间质性肾炎。氨基糖苷与肾皮质特殊亲和力,皮质中浓度是血中5-20倍;

SM>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磺胺类:尿中形成结晶,引起梗阻伴肾病;

RFP:间质性肾炎;万古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肾毒性明显增加。神经精神系统青霉素脑病:是对脑皮质直接作用发生毒性反应。用药后20-72h,最快8h,迟则9天。细胞外浓度8-10u/ml,可诱发癫痫。头孢唑啉、头孢噻啶:在肾功能不全病人出现惊厥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老年人慎用,因为易通过血脑屏障,出现多动、自言自语、幻视、幻听等。甲硝唑:共济失调。

SIM、INH、EMB:周围神经病变。万古霉素:有一定耳毒性。氨基糖苷类:前庭功能、听力损害。亚胺培南:每日4g,可出现惊厥。肝毒性对肝脏直接毒性刺激或过敏反应或影响酶的代谢无味红霉素肝毒性强

PEA、INH、RFP肝毒性药物血液系统阿莫西林RFP白细胞氨苄西林喹诺酮类减少SM两性霉素B血小板妥布霉素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

胃肠道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局部青霉素:肌注部位硬结形成。红霉素:血栓性静脉炎。其他1、对牙齿的影响:四环素类。2、灰婴综合征:早产儿、新生儿应用氯霉素。3、颅内压升高:婴幼儿应用四环素类。4、不纯制剂的发热反应:两性霉素B。5、心脏的损害:两性霉素B和万古霉素、青霉素。6、赫氏反应:治疗梅毒。7、戒酒硫样反应:见于头孢菌素,

表现Bp上升,心率加快,颜面潮红。

(二)变态反应1.过敏休克:青霉素最常见,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也可有III型血清样反应。IV型接触性皮炎。2.药物热:用药后一般7-12天,短者1天,表现驰张或稽留热。表现:应用抗菌药物后感染控制,体温下降后再上升;原感染的的发热未控制,应用抗菌药物后体温较前更高;发热不能用原感染解释,又无继发感染,一般状况良好;皮疹、嗜酸细胞增多等,停药后体温下降或迅速消退。3.感光反应:表现为日光照射后灼伤感,暴露处红、肿、热、痛、水泡。常见: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4.皮疹

(三)二重感染

又称菌群交替症。因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后敏感细菌受到抵制,而未被抑制者大量繁殖,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因被抑制细菌及外来细菌导致二重感染也可称菌群交替。常见致病菌为G-杆菌、真菌、葡萄球菌属。抗生素相关肠炎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系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细菌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近半个世纪以来,感染菌谱变化很大,尤其条件致病菌不断增多,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十分重要。(一)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一)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一)品种选择(二)给药剂量(三)给药途径(四)给药次数(五)疗程(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一)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经验选择抗生素时需考虑以下问题:年龄感染部位院外感染/院内感染合并症(COPD,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肝病等)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抗生素选择并发症妊娠期用药(一)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的给药方式,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下列情况下抗生素的应用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预防用药皮肤和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宜多采用主要供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新霉素等病毒性感染和发热原因不明者,并发细菌感染或病情危急外,不宜轻易采用抗生素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

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四种结果:协同:两种抗菌药使用的效果较两药相加时更强累加:两药效果之和无关:不超过其中较强者拮抗:较其中较强者单独应用的效果还差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抗菌药物按其对细菌的作用可分四大类:(1)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2)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年菌素类、喹诺酮类(3)速效抑制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4)慢效抑制剂:磺胺类各类抗菌药合用的可能效果:

(1)+(2)—协同;(1)+(3)—拮抗(3)+(4)—累加;(1)+(4)—无关或累加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联合疗法的适应征: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3、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细菌感染4、较长时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者

(三)抗菌药物在肝、肾功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抗菌药物在肝功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1、按正常剂量应用2、必要时应减量应用3、减量慎用4、应尽量避免应用抗菌药物在肾功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1、按正常剂量应用2、剂量要适当减少3、剂量需明显减少4、不宜应用(四)抗菌药物特殊患者中的

应用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用药注意点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脂肪增多﹑水份减少●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肝血流量减少●肾脏萎缩﹑肾功能减退(2)老年人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点:●选用杀菌剂:β-内酰胺类﹑磷霉素●剂量宜偏小:大剂量青霉素易致青霉素脑病●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2.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选用妊娠早期避免应用妊娠后期避免应用妊娠全程避免权衡利弊后慎用妊娠期均可应用TMP磺胺药四环素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甲硝唑氯霉素红霉素酯化物异烟肼头孢菌素类乙胺嘧啶氨基苷类氟胞嘧啶其他β内酰胺类利福平喹诺酮类氟康唑磷霉素金刚烷胺万古(去甲万古)万古(去甲万古)异烟肼磺胺药+TMP呋喃妥因阿糖腺苷妊娠期妇女抗菌药物的用药分类(FDA)A类:对人类的胚胎发育无危险性;B类: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