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_第1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_第2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_第3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_第4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

2、君主专制的演进

3、选官制度的变化本课主要内容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书.诸侯王表>郡国并行制“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晁错《削藩策》“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主父偃“推恩令”1、西汉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推恩令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2、唐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4、宋钱:设转运使权: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兵:杯酒释兵权、收精军归中央强干弱枝守内虚外——三冗二积重文轻武意义:元朝行省制度(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5、元朝行省制度(行中书省、宣慰司)省、路、府、州、县级宁夏——元在西夏故地置宁夏行省,以西夏故都为中兴府,改宁夏路。后将宁夏行省并入甘肃行省。明宁夏亦属甘肃,又为九边之一。清有宁夏道,辖宁夏府。民国废府留道。1928年以甘肃宁夏道及西套蒙古之阿拉善、额济纳两旗置宁夏省。解放后,于1954年废宁夏省,县市归甘肃,两旗归内蒙。1958年改建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地名的演变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西汉前期,丞相位尊权重,礼遇殊隆。丞相进见,皇帝要起座;丞相生病,皇帝要亲临问候。皇帝的诏命,丞相认为不妥的,可以据理力争,也可以拒绝执行。吕后曾想封吕氏兄弟为王,丞相王陵就当面抵制,力言“不可”。汉景帝欲封皇后之兄王信为侯,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说:“高皇帝曰:非刘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汉景帝无言以对,只好作罢。西汉的丞相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两汉的内外朝相权一分为二2、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思维点击】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提示:特点:集体宰相制;决策与行政分离影响: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之间既互相制衡,又分工合作,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后世历朝所基本沿用。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政知事(二府)3、北宋中央机构的改革——二府三司制4、元朝——一省两院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隋唐: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时期,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2、西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弊端:“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中正”所评品级决定官员奖惩,反映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的垄断地位。(标准为门第)

4、隋唐: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太宗时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5、宋元: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赋,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试成绩好的可直接授官。(特点:更严密;人数增;更实用)6、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限制,为君主专制培养了忠顺奴才,但严重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读史感悟: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小结与评价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朝代君主专制(中央)中央集权(地方)选官制度备注先秦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军功授爵(东周)秦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皇帝任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内外朝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汉武帝)察举制(孝廉)汉承秦制汉景帝(七国之乱)魏晋南北朝三省制九品中正制(门第)隋唐三省六部节度使(安史之乱)科举制(才学)宋二府三司三分相权中书门下(行政)杯酒释兵权文臣作知州,设通判转运使管财政三冗二积元一省两院中书省、宣政院、枢密院行省制度行中书、宣慰司行省、路、府、州、县特点: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相劝被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被削弱;

选官制度日趋公平科学。过关小练·即时应用1.(2015·抚顺高一检测)为了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建立中外朝制C.平定七国之乱 D.实行削藩政策【解析】选A。王国是汉初在地方上分封的诸侯国,属于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方式,内朝则是中央官僚体制,排除B。实行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期,排除C、D。故选A。2.“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中央集权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解析】选A。由题干的“行中书省”来判定考查的是元代推行的行省制度,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的政府告示。此时的“州官”(

)A.只能由文官担任B.其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C.只能由有军功的人担任D.文官、武将均可担任【解析】选A。宋代的“州官”是由文官来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故选A。4.(2015·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某学者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创立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解析】选B。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故选B。5.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上图三个场景描述了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坐而上朝、站而上朝、跪而上朝)。提示:君主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