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_第1页
中药化学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_第2页
中药化学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_第3页
中药化学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_第4页
中药化学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1.经典的概念: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的一系列化合物。2.现在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碳架*

二、生物合成途径

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酸途径,由一个桂皮酰辅酶A和三个丙二酰辅酶A在查耳酮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查耳酮。生成的查尔酮,再经过异构化酶的作用形成二氢黄酮。二氢黄酮在各种酶的作用下,经转化而得到其它类型黄酮类化合物。图见教材。三、主要的生理活性1.对心血管的作用,如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puerarin)、银杏叶总黄酮等具有扩张冠状血管作用。芦丁(rutin)、橙皮苷(hesperidin)、d-儿茶素(d-catechin)等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异常通透性作用,可用作毛细血管性出血的止血药及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辅助药。2.抗菌、抗病毒作用,如黄芩苷,木犀草素苷等。3.止咳祛痰作用,如杜鹃素、甘草素和甘草苷等。四、分布及自然界存在形式

1.

黄酮类化合物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最集中分布于被子植物中。如黄酮类以唇形科、玄参科、爵麻科、苦苣苔科、菊科等植物中存在较多;黄酮醇类较广泛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二氢黄酮类特别在蔷薇科、芸香科、豆科、杜鹃花科、菊科、姜科中分布较多;二氢黄酮醇类较普遍地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异黄酮类以豆科蝶形花亚科和鸢尾科植物中存在较多。在裸子植物中也有存在,如双黄酮类多存在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

2.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以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一、黄酮的结构1.基本结构*2.取代基及黄酮苷*二、黄酮类化合物分类及典型化合物1.黄酮类:

黄酮类即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且3位上无含氧基团取代的一类化合物。

典型化合物:

芹菜素

木犀草素

黄芩苷2.黄酮醇类:

黄酮醇类的结构特点是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其他含氧基团。

典型化合物:山柰酚

槲皮素

芦丁

杨梅素

3.二氢黄酮类:

二氢黄酮类结构可视为是黄酮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成。

典型化合物:橙皮素

橙皮苷

甘草素

甘草苷

4.二氢黄酮醇类:

二氢黄酮醇类具有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基本母核,且常与相应的黄酮醇共存于同一植物体中。

典型化合物:

二氢槲皮素

二氢桑色素

5.异黄酮类:异黄酮类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构,即B环连接在C环的3位上。

典型化合物:

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葛根素和葛根素木糖苷

6.二氢异黄酮类:

二氢异黄酮类具有异黄酮的2、3位被氧化的基本母核。

典型化合物:紫檀素

三叶豆紫檀苷

高丽槐素

鱼藤酮

7.查尔酮类:

查耳酮类的结构特点是二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裂生成的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与二氢黄酮关系:

典型化合物:

红花苷8.二氢查尔酮类:

二氢查耳酮类为查耳酮α,β位双键氢化而成。此种类型在植物界分布极少,如蔷薇科梨属植物根皮和苹果种仁中含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