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复习_第1页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复习_第2页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复习_第3页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复习_第4页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复习主要内容:讲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古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对中国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页/共78页1.早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本单元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过程特点影响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皇权不断强化中央严格控制地方秦汉元明清探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页/共78页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3页/共78页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贫民奴隶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第4页/共78页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第5页/共78页2.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比较制度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制度

主要内容特点影响王位、爵位世代相传嫡长子继承,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区分方法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授于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服从天子命令履行义务,有置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家天下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领地内诸侯王权很大,加强了对周边的开发和统辖,拓展了周的疆域。末期诸侯势力过大,王室衰弱,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西周瓦解。第6页/共78页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重点:秦的统一及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这项制度的影响第7页/共78页(2)人民渴望统一(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1.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3)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强大(5)秦国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1)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并促进了全国统一。第8页/共78页一.皇帝制度二.中央官制(中央行政体制)三.郡县制(地方行政体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第9页/共78页皇帝三公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秦始皇建立的中央官制九卿第10页/共78页中央政府郡郡守县县令或县长皇帝三公九卿制1.受命中央2.督责属县1.治理民众2.管理财政3.管理司法5.管理兵役集权于中央4.管理狱讼集权于皇帝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第11页/共78页2.推行郡县制的意义(1)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避免或削弱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4)巩固“大一统”政体,维护中央集权制。第12页/共78页分封制郡县制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封位世袭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3.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第13页/共78页4.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2)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3)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了社会矛盾,促使秦朝二世而亡。第14页/共78页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史实、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难点:分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两条线索:(1)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2)君权与相权的斗争。第15页/共78页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演变:两汉:推恩令唐朝:节度使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宋朝:收地方兵权,文官治理地方,收财政元朝:行省制两汉:中朝,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朝:中书省君主专制的演变第16页/共78页(1)汉承秦制(2)西汉中外朝制度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其权力日显。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且布衣为相。皇帝制三公九卿(3)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中外朝制)两汉君主专制的演变:第17页/共78页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政事堂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执行决策审议第18页/共78页宋元:沿用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参知政事

副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两宋(盐铁、度支、户部)第19页/共78页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的设立。①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行使宰相职责。②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③宣政院:统领全国的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元朝第20页/共78页1.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异: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宋太祖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在地方上汉武帝削弱王国实力,宋朝收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第21页/共78页盛行时期含义评价世官制夏至春秋战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下层没机会。察举制春秋战国至隋唐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具有封闭的特征,其形式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科举制隋唐至1905年考试选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体现了公平公正,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质量,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但选才比较单一,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2.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表第22页/共78页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何影响?((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第23页/共78页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清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第24页/共78页宰相制和内阁制有何区别?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第25页/共78页军机处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得到空前加强二、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皇帝皇太极康熙雍正第26页/共78页探究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政治上: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2、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积极影响封建社会前期第27页/共78页(1)造成皇帝个人专断,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2)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第28页/共78页论述的是西方民主与法制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29页/共78页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重点:希腊的城邦制度,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难点:地理环境对民主制度形成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第30页/共78页一、古希腊版图第31页/共78页1.自然地理环境——蔚蓝色的希腊(1)多山环海的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最重要客观条件(2)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是根本原因(3)城邦第32页/共78页(2)内容“解负令”发展工商业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打破贵族专权,奠定民主政治基础(1)目的:(3)评价(进步性、局限性)*梭伦改革(前594年)经济政治缓和社会矛盾第33页/共78页*克利斯提尼改革(前506年)(1)内容:(2)评价:④陶片放逐法①用地域选区取代血缘部落②“五百人会议”(抽签)③“十将军委员会”(推选)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第34页/共78页2、有权利参加公民大会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3、有权利通过抽签参加五百人会议4、有权利通过抽签担任陪审法庭的法官5、参政可以领取工资和津贴6、可以领取“观剧津贴”1、有权利通过抽签担任除十将军外的所有官职*伯里克利改革(前5世纪)(2)意义: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第35页/共78页雅典民主特点:主权在民(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维护少数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多数人的平等雅典民主评价:积极性——局限性——第36页/共78页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重点:掌握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及其对罗马政权统治的维系作用。难点:认识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价值。第37页/共78页罗马法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实质)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成文法概念发展过程评价对罗马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局限第38页/共78页叙述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主要内容:第39页/共78页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难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第40页/共78页你还记得吗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妥协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意义:法权替代王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责任内阁制:沃波尔首相与成员集体负责首相地位与权力1832年议会改革第41页/共78页贵族世袭拥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军权等拥有行政权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集体负责行政监督选举多数党组阁形式任命任命英王上院下院内阁(首相)选民议会1、国王统而不治(国家元首、最高权力象征)2、议会权力至上(实行代议制,掌握立法权,是权力中心)3、内阁制为核心(掌握行政大权)4、三制合一(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体)权力中心英国君主立宪制第42页/共78页1、政治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历史的进步。2、经济上: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对世界的影响:提供了一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发展的范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第43页/共78页6.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比较中国英国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国家元首人民民主专政君主立宪制人民代表大会制资产阶级专政中共领导下的多党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两党制全国人大与其常务委员会议会国务院国家主席内阁(首相)国王第44页/共78页

重点: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难点: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45页/共78页1.1787年宪法的内容:2.体现的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权利很大。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中央与地方分权。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都由民选产生。第46页/共78页最高法院国会制衡提名最高法官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宣布总统的政策违宪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宪规定法院的组织和权限总统制衡原则第47页/共78页积极作用:(1)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2)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既加强了中央权力,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美国长期稳定和繁荣创造了条件。局限性:(1)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力;(2)保留了奴隶制;(3)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4.如何评价1787年宪法?第48页/共78页国家政体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国家元首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国家元首的任期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政府首脑政府的产生国家的权力中心5.英美两国政体有何异同?(不同点)总统国王选举产生世袭任期制终身制有无总统首相总统任命议会产生总统议会第49页/共78页性质原则政党制度议会制度相同点:资本主义三权分立两党制两院制第50页/共78页6.美国两党制是怎样形成的?(驴象之争)解体1816年19世纪后半叶最终形成两党制建国后不久联邦党民主共和党民主党自由党19世30年19世50年民主党共和党南方北方特点:轮流执政.实质: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第51页/共78页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难点: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特点及其原因。第52页/共78页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参议院(代表间接选出,有否决权)众议院(普选产生,提出并通过法案)法国民主共和制选举相互制约军队最高统帅官员任免缔结并批准条约特赦权解散众议院国家元首(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第53页/共78页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德国统一君主立宪制:皇帝——国家元首、军队统帅,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宰相是首脑,由皇帝任命议会——立法权。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联邦制性质:保留封建残余的资产阶级宪法。第54页/共78页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不同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7年,连选连任,要对议会负责。皇帝世袭,凌驾于议会之上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不同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对议会负责;总统可以控制众议院的议案。皇帝拥有巨大权力,可以召集解散议会,而议会无法制约皇帝的行政权。4.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法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同:不同点第55页/共78页5.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英国君主立宪制德国君主立宪制相同点1、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2、君主都是世袭,终身制。权力中心不同在议会在君主君主权限不同统而不治无实权君主凌驾于议会之上,掌握国家的实权内阁产生的途径不同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君主任命,对君主负责不同点第56页/共78页英国德国美国法国政体行政权立法权权力中心特点相同点君主立宪制内阁首相皇帝宰相民主共和制总统总统国民议会国会议会议会议会皇帝总统议会君主虚位议会至上军事封建皇帝权重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2.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利制衡的原则单元总结:1.比较英德美法四国政体异同第57页/共78页第58页/共78页(5)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有哪些作用?①政治上,稳定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②经济上,促进了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由民主取代专制,法制取代特权,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④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59页/共78页进步性局限性(1)行政权扩张,代表民意的议会立法权削弱(2)政党始终代表一定集团的利益.(1)跟封建专制相比,它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2)议员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3)多数通过原则,保证法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4)政党政治竞争,加强政党之间的监督和制约.3.评价资产阶级代议制?第60页/共78页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内容。列强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历程,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主要内容:第61页/共78页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和影响难点:探究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第10课鸦片战争第62页/共78页重要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2.英国先后用了哪些手段来打开中国国门?3.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第63页/共78页重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分析。难点:(1)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64页/共78页重要问题: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为发动这场运动做了哪些准备?3.太平天国发展概况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5.《资政新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6.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代特点及历史意义第65页/共78页难点:分析《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66页/共78页重要问题: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中日战争?2.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3.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爆发?如何评价“扶清灭洋”这一口号?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5.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6.分析《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67页/共78页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第68页/共78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