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课堂PPT)_第1页
对口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课堂PPT)_第2页
对口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课堂PPT)_第3页
对口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课堂PPT)_第4页
对口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口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1高考链接(2005)阅读下列一首词,完成11-12题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间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11.对这首词文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残,实际上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感叹。B.“五更寒”既指自然气候的寒冷,也比喻作者内心悲哀凄凉。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构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客人的身份。D.“无限江山”是指作者的家国南唐山川。31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愁交织在一起,抒发了亡国的悲哀之情。B.词中塑造了一个离开家园,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游子形象。全诗都运用了描写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C.“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是从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化用而来的,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为运用。D.诗中运用白描、比喻、对照等手法。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4高考链接(2006)阅读下列一首古诗,完成12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1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诗后两句以“晴空”、“碧霄”勾画出一幅明快、清新的秋景图,热情歌颂秋天,把它说得比欣欣向荣、充满生气的春天还好。B.作者虽然表达了与古人逢秋悲伤、寂寥不同的感受,但在一鹤振翅高举的孤单意象中,也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C.第三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画,这是诗人认为秋天比春天好的原因:在秋日晴空中,一鹤振翅高举,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写出了诗人充满豪情,努力进取的情感,表达了诗作的主题。6(2007)阅读下列一首古诗,完成11---12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711、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运用拟人化修辞手法,借暮春衰残景象渲染离别的忧伤。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别后思恋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C、“晓镜但愁云鬓改”一句运用白描手法,写自己因相似而憔悴的面容。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两句是借用神话传说,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并寄予希望。81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和离别之苦。B、诗的首联先写景,后抒情,以残春之景烘托出一种笼罩全诗的悲剧气氛。C、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D、此诗采用了多种抒情方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借叙事抒情,借比喻抒情,借神话传说抒情。9(200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一12题。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0

1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千树”、“星如雨”形象的写出元宵佳节花灯满树,焰火漫天的景象。

B.“宝马雕车香满路”句描绘出有钱人家骄奢糜烂、寻欢作乐的奢侈生活。C.“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表现出通宵欢娱、彻夜歌舞的热闹景象。玉壶,指月亮;鱼龙,指鱼灯、龙灯。D.“蛾儿雪柳黄金缕”句,用三种当时妇女插戴的装饰物,代指打扮漂亮的观灯女子。111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作者用生花妙笔描绘出元宵佳节火树银花、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笑语不绝的繁华景象。B、作者着力渲染热闹的气氛,意在反衬“那人”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性格,词人对“那人”的追求,实际上是表达作者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质。C、“灯火阑珊处”就是灯火辉煌的地方,作者借此表现了要实现理想就要耐得住寂寞、甘于淡泊这一旨意。D、辛弃疾的这首词一反豪放激昂的风格,而显得含蓄婉约。这说明作者创作风格的多样化。12(200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一12题。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311、对这首词中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残,实际上是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感叹。B、“五更寒”既指自然气候的寒冷,也比喻作者内心悲哀凄凉。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是以客人的身份居住于此。D、“无限江山”是指词人的国家南唐江山。1412、对这首词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从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伤交织在一起,抒发了亡国的悲哀之情。B、词中塑造了一个离开家园、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游子形象。全词都运用了描写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C、“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是从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化用而来,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为运用。D、诗中运用白描、比喻、对比等手法。语言清新,富有感染力。15(20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一12题。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61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采莲姑娘的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采莲姑娘穿的裙子与荷叶成一色,好像是从一块绫罗上裁剪下来的一样。B、第二句写荷叶荷花密密匝匝,到处都是,紧挨着人的脸。C、第三句写姑娘入池采莲,简直与莲叶荷花混成一片,难以分辨。D、末句写观者“闻歌,仁立凝望,而采莲少女融于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虽觉“有人”,却难以看见。1712、对这首唐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题为《采莲曲》,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可诗人不让主角明显地出现在画面上,只是把他们当作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B、本诗开头两句的"荷叶"于"罗裙"、"芙蓉"于"脸"不是普通的比喻,而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一幅美丽的图景:裙叶难分,人花难辨。C、"芙蓉向脸两边开"与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写法基本相似,都创造了人花映衬、物我合一的境界。但前者侧重描绘芙蓉,后者侧重描绘人面。D、本诗意趣生动,诗境含蓄,既写出了采莲少女的青春活力,又表达了观望者的惊奇与怅偶,既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浪漫气息。18(20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l2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911.对这首词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层楼,,是高楼的意思,“爱上层楼”意思是喜欢登楼观景。

B.“赋”是“创作”的意思,“强”是“勉强”的意思。

C.“识尽愁滋味’’写诗人历经生活的坎坷,对“愁”有了深切的体验。

D.“欲说还休”是说诗人满怀愁绪反倒无法言说,还是休息吧。201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的“愁”指的是闲愁,下阕的“愁”是忧国和报国无门之愁。

B.上阕抒发的情感轻松悠闲,下阕抒发的情感悲凉沉郁,形成了对比。

C.结尾生动描写了秋天悲凉的景色,对诗人的愁绪起到烘托的作用。

D.这首词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文字通俗易懂,而情感含蓄深刻。21(20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ll~~l2题舟中读元九诗自居易把君书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2211.对这两首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诗一、二句写自己在夜晚对着荧荧灯火,读好友元稹的涛,直到灯油将尽夜静更阑还放不下。B.元诗一、二句是写诗人在一个晚上听到了好友自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顿觉灯光黯淡,灯影摇曳不定,这是由于内心悲痛而造成的错觉.c.白诗的第三句,是说诗人由于眼痛而吹灭了灯.躺下也不能入睡,只好在黑暗中再坐一会儿。D.元诗的第三句,是传神之笔.诗人已经病倒“垂死”,听到消息竟然能够艰难地“坐起”,可见对朋友关切之深.“惊”字,写出了震惊之情,“坐起”,写出了震惊之状。231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写了“残灯”,白诗侧重于客观写实,元诗侧重于主观感觉。B.两首诗的结句都用景物描写,把深情寓于景物之中,是景语,也是情语,耐人寻味,加强了表达效果。c.两首诗都描写了诗人怀念朋友,独对孤灯,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感情。D.从这两首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元稹对自居易的思念和关怀特别强烈,而白居易对元稹的关怀和思念就显得一般,不够强烈。24(20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l~l2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511.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千山”指一千座山,“万径”指一万条路。“千山”、“万径”描绘了一个阔大苍茫的背景。B.“孤舟蓑笠翁”写老翁在白雪覆盖、苍茫一片的江面上独自一人坐在一条小船上。c.“绝”、“灭”两字的使用,使“千山鸟飞”、“万径人踪”描绘的场景发生了猛烈的转折。D.“独钓寒江雪”写出老翁在寒江之上独自垂钓的状态,苍茫广大的寒江和孤独的老翁形成一种深具意味的艺术张力。26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千山鸟飞”、“万径人踪”是热闹的场景,但“绝”、“灭”一下子把热闹的状态归于孤寂。B、寒江独钓既是一种极大的孤独,又是一种很超然的内心世界。C、覆盖千山万径的白雪,既喻示了作者寒冷凄清的内心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