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立意_第1页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_第2页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_第3页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_第4页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湖南省历年高考作文2005年湖南题目:《跑的体验

》要求:先走好,还是先跑好,根据跑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叙述文。2006年湖南作文: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007年湖南作文:以“诗意的生活”为题。要求:诗意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2008年湖南作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2009年湖南作文:以“踮起脚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800字。2010年湖南作文: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述文或议论文。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一、探究寓意法(化实为虚)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审题指导】

“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要敢于承担”、“要勇于负重,重在适度、贵在恰当强健体魄、增大内存,才能勇挑重担借助巨人肩膀,自己才能高大善于凭借提升自己搞好协作容易成就事业能为他人做依靠,体现人生更大价值有远大理想,才能担负起伟大使命,突现更大人生价值“要学会拍自己肩膀、自强自励”或“善于激励他人、鞭策他人”歌颂“争挑重担”或批评“拈轻怕重”继承文明传统,履行孝敬父母神圣职责传承精神文明”、“继承伟大事业”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又如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提篮春光看妈妈提篮春光看妈妈来了很多年以后,我有个名字,叫傻X。任何人都可以变得很傻X,只要你尝试过开着法拉利、穿着阿玛尼,却提着一篮子脑白金。我不介意别人怎么看我,我只是不想别人的妈妈拥有比我妈妈更好的睡眠。感谢CCTVONE、TWO、THREE、FOUR……感谢安徽卫视、经视、影视、合肥电视台……感谢中央广播电台、安徽生活广播、生产队年久失修仍然金枪不倒的大喇叭……你们让我知道有一种广告叫轰炸,有一种药品叫保健品,有一种液体叫白金,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承诺叫“睡得好”,有一种礼品叫硬道理……我和它最近时候的距离,中间只隔个漂亮的营业员。看着她樱桃小嘴里吐出的一朵朵的莲花,我不禁开始憧憬爸妈滑跷跷板的美丽情景。即使,促销小姐什么也不说,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身上所有的票子,把我的钱包打扫得比脸还干净,包括喝高炉家酒中的美元、包括聚集我涌泉穴精华的私房钱。因为,脑白金送给妈,需要理由吗?高考零分作文太阳当空照,喜鹊喳喳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提着篮子笑。让妈妈永远告别安眠药,天天睡好觉。西装脱掉、脱掉;皮鞋脱掉、脱掉;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太糟糕。我跋山那个涉水、翻山那个越岭,气喘吁吁、香汗淋漓来到村头。可怜的阿玛尼,溅得都是泥,挂破的地方数一数,三四五六七。是谁说人生像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听上去有道理,其实是放屁。手机声音响起,移动信号的确很牛X,妈妈的声音动听而且清晰,说爸爸正磨刀霍霍向猪羊,在Waittingforme。恍惚中,我看见你在提着篮子打猪草,春光沐浴着你贴着失眠商标美丽的肿眼泡。多少个长夜漫漫,你无心睡眠,多少个早中晚餐,你不思茶饭。妈妈,你可知道,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你睡眠好、精神好。哎哟妈妈,你可知道,你每一声呼噜,都是我珍爱的无价之宝。无数次,你重复着同样的话——“今年过节不收礼”,虽然下一句你从来不说,但从你期盼的疲惫的眼神,我看到了“收礼只收脑白金”!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失眠,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失望……妈妈,我回来了……谁言寸草心,一篮脑白金。点评:提一篮子春光确实不如提一篮脑白金来得实惠。提篮春光看妈妈听!妈妈在低吟;看!妈妈在哭泣。因为妈妈在思念着往日的春光。回忆往昔,妈妈说:看多好。是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炊烟袅袅。流光溢彩的世界如此美妙。可是她转瞬皱起眉头,一片愁云悄然浮现。是啊,怎能不愁,怎能不低吟,又怎能不哭泣。工厂竖起来了,汽车跑起来了;矿山踏下去了,树木倒下去了,动物也离我们而去。只剩下孤零零的妈妈整日哀叹。空气中到处充斥着工厂烟囱里冒出的可怕气体,蔚蓝的天空也黯然失色,再也折射不出阳光美妙的身资。昏黄的世界,妈妈平添了几缕白发。池塘里游鱼耐不住剧烈变化的水温纷纷逃离或是横尸江河。褐色的池水让妈妈的明眸再也无法散发光辉。妈妈眼角的皱纹日益清晰。隆隆的机响充斥在耳边,草丛中、树梢上却听不见往昔欢快的蝉鸣、鸟啼。世界热闹了沸腾了。妈妈却一次次更加沉默了。于是,妈妈,我们几十亿共同的地球妈妈苍老了。她无力再欢笑,甚至再无力看到我们的成长壮大。但是我们的地球妈妈从未放弃希望。子孙的劣迹,她看在眼里;孩子付出,她记在心里。我们的妈妈看到你轻轻捡起了地上的纸屑,看到你采取措施对付烟囱里的有毒气体,看到你净化污水后再排进河流。也听到你的大声疾呼: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妈妈笑了。高考标杆作文妈妈渴盼着长江水患不再发生,伦敦光化烟雾永不再现,北京沙尘暴永远绝迹,妈妈更希望八国峰会上传来喜讯。春光是温暖的,清新的,明亮的,清爽的。它必将给妈妈带来欢笑,带来希望。让我们共同看望地球妈妈,带上春光。这春光不仅仅是自然的春光,它还应是一种大爱,是发自内心的对妈妈的爱,是一种必将付诸行动的爱。也更是一种承诺,对地球妈妈的承诺。妈妈,我们亲爱的地球妈妈,您必将在春光中笑靥如花,你必将在世人面前重现往日的繁华。您还会毫不吝啬,继续造福子孙万代。只要我们人人都提上装满爱和承诺的满篮春光去看地球妈妈,我们的地球妈妈必将生机昂然,我们明天就将更加美好。

[简评]是安徽高考作文的标杆文,专家评分58分。评分依据一.立意新颖。文章作者别出心裁,跳出常人思维的模式,从环保的角度去着笔,并虚化了标题中妈妈为地球妈妈。角度独特,立意新颖。二.主题明确。文章紧扣标题的重点词语:春光,妈妈。着力表达了妈妈的大度和奉献以及妈妈的伤心和无奈。也表达了儿子对妈妈的理解和感恩。为让地球妈妈春光无限。让地球母妈妈变得更好,不再受污染遭破坏。儿子们作出自己的努力。主题明了。三.文采飞扬。文章中对比、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行文语句流畅,文采斐然。长短句式,错落参差,富有变化。读后满口余香。必须跨过这道坎上海考生好喜欢文字,尤其是那种专心写出来的文字,不掺杂半点矫情,完全是本性的流露。曾经,我只是文字对岸的一个信徒,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那些珍宝,从来不敢对它有半点亵渎,害怕由于自己的不慎会玷污了那一片神圣。可是,对岸迷人的风景一次次冲刷着我的心田,渴望填满了意念。我屏息凝神,奋身越过不自信这道坎,提起笔,勾勒内心的世界。听人说,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本来以为跨过不自信的坎,一切就会如所料想的那样,但现实告诉我,我错了,而且大错特错。没有人可以建造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而这旅途中,一味模拟是最难跨过的坎,只有发现自己,文字才会被人奴役。否则,你只能是文字的奴隶。君不闻“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要想成为文字的主人,不模拟是不行的,但要分清模拟和一味模拟的区别,却要靠亲身体验。王安石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不正是模拟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吗?我读过李白的天真浪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读过杜甫的忧国忧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读过李清照的凄苦愁思,“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可借前人之力,登上升级之梯。“必须跨过一味模拟这道坎”,虽然我心底一直回旋着这句忠告,看看自己亲手打造的渡船,却显得那样不伦不类:船帆是李商隐的爱恨情愁,“春蚕到死丝方尽”;船舷是陆游的感时伤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整条渡船难以合成一个整体。我,又没能跨过一味模拟这道坎吗?无意读到一首诗“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吗?我是这样吗?心底浮起的答案是肯定。我明白了,要想跨过一味模拟这道坎,就要用自己的感受作铆钉,扣起心中丝丝情怀,串成线,连成板……收集自己的眼泪,化作坚毅之帆;淌下自己的汗珠,化作勇敢之舵;采撷自己的思绪,化作机智之灯;拾起内心洒落的感激,化作前行的动力……纵然江上风云变幻,守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会孤独;望着高高扬起的风帆,不会寂寞。一个浪头袭来,小船侧身而过。我明白,我已跨过作文一味模拟这道坎,专心写作,从而走出了长久的困境。本文立意独特,语言形象。用“跨过一味模拟这道坎”为写作的意旨,并分析了自己长期以来跨不过这道坎的原因。难能可贵的是采用了辨证的分析,将模拟与一味地模拟作出了对比阐述,非凡是选用历代文人雅士的诗文作了例证,再用形象化的语言做诠释,告诉我们“……要想跨过一味模拟这道坎,就要用自己的感受作铆钉,扣起心中丝丝情怀,串成线,连成板……”的道理,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另外,语言生动形象还表现在比拟、引用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上,使得似乎枯燥的议论文,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二、增补信息法

(化大为小)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类题训练】

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三、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典例精选】

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类题训练】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四、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五、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化意为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化意为象法”采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

六、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题目:有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