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优指导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讲解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三四五六七3.火药(1)出现:最早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2)应用:唐朝末年火药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广泛应用。(3)传播: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震动西方社会。4.指南针(1)源头:战国时人们发明司南,后又出现指南车、指南鱼等。(2)发明: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3)传播:13世纪传到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2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二、天文学成就1.战国时期(1)《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2)《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2.东汉:张衡(1)发明浑象仪;提出地圆说;发明地动仪。(2)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3.唐代:僧一行(1)与梁令瓒共创制黄道游仪,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2)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3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三、数学、农学和医学成就1.数学成就(1)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筹算计算法。(2)东汉时期:《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形成。(3)南朝宋、齐之际: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4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2.农学成就(1)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2)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3)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徐光启也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5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3.医学成就(1)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东汉:①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②华佗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和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3)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6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四、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2)成熟: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7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2)发展历程:①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②隋唐: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④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8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9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五、绘画艺术1.历程(1)新石器时代: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3)汉代: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4)魏晋时期:文人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5)唐代:唐代绘画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6)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到更加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7)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风格奇特的画家;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10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2.特点(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2)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11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六、文学成就1.《诗经》(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3)特点:①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③语言质朴丰富,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12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2.楚辞(1)概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2)特点: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3)代表作:《离骚》。(4)地位:“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3.汉赋(1)出现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2)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13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4.唐诗(1)背景:①社会背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②制度保障:科举取士制度推动了文学的发展。③文化条件: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2)代表人物:①李白:人称“诗仙”,其作品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②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人称“诗圣”。其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③白居易:其作品在批判黑暗现实中表达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14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5.宋词(1)繁荣原因:①科举制度的发展和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壮大了知识分子队伍。②天下分裂、战乱频仍,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③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2)特点:词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3)代表人物:豪放派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有柳永和李清照。15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6.元曲(1)背景:①商品经济发展。②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2)特点: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16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7.小说(1)背景:①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②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2)成就:①通俗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大奇书”。②短篇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③批判现实的力作:《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3)评价: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17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七、梨园春秋1.萌芽——傩戏:傩在原始社会是一种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的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2.形成——南戏: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一种戏曲,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3.成熟——元杂剧(1)特点: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故事情节完整。(2)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4.发展——昆曲(1)特点: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唱腔婉转优雅,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2)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18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二三四五六七一5.高峰——京剧(1)背景: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2)形成过程:①起源: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相继进京演出。②形成: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经不断融合吸收形成新的剧种——京剧。(3)艺术特色: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唱腔“字正腔圆”。(4)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19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31.概念阐释:中国画中国画或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20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32.归纳总结:文人画的主要特征(1)追求抒情写意是其主要特色。(2)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3)反映了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的变化。21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33.思维升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平民化趋势从汉赋、唐诗到宋词、明清小说,语言呈现出由词藻华丽、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变化,这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一趋势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2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史料一
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美]罗伯特·坦普尔《中国,文明的国度》史料二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23论从史出:(1)你如何理解史料一中美国学者的评价?(2)根据史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考点一考点二答案答案关闭(1)提示:史料一的作者认为古代中国科技曾经辉煌,领先世界。(2)提示:特点:实用性,继承性。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24考点一考点二拓展升华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从科技内容上看,实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4)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25考点一考点二2.明清时期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3)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人才。(4)归根结底,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2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明清小说
史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新景象,社会生活亦趋丰富,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传统严谨的文学形式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摘编自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史料二
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摘编自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27考点一考点二史料三
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摘编自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史料四
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致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摘编自冯天瑜《绘画中华文明史》28论从史出:(1)史料一反映了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概括推动明清小说繁荣的因素。(3)根据史料三,分析明清小说呈现出怎样的特点。(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四中观点的认识。考点一考点二答案答案关闭(1)提示: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促进了明清小说的日趋繁荣。(2)提示:小说体例的不断完善以及印刷术的推广。(3)提示:明清小说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4)提示:明清小说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这与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中国古代文学呈现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29考点一考点二拓展升华1.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1)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2)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显,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3)小说体例到明清时期已经非常成熟,本身具有反映社会生活深度和广度的优势,与时代具有契合性。(4)印刷术的进步促进了小说的繁荣。30考点一考点二2.明清小说的特点(1)数量繁多,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2)反映的社会生活宽广,思想内容复杂。(3)艺术水平高超。(4)通俗化、平民化明显。31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一四大发明
【例1】
(2014重庆文综,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试题立意:本题以《天工开物》的相关记载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的造纸术,出题意图在于考查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四大发明是我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对于这一考点的命题,大多以中国古代科技为载体,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及对世界的突出贡献。32考向一考向二解题思路:①审题干,找题眼:“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②审设问,找关联:题干的主要意思是:在造纸原料较缺乏的北方,用废旧纸张造纸比较方便流行。③辨选项,定答案:①与题干信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不符,故错误;从题干中“耗亦不多”的信息可知,“还魂纸”降低了生产成本,故②正确;③与题干中“全省从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故错误;从题干中“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取再造”的信息可知,“还魂纸”扩大了原料来源,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答案:C33对点训练1
(2014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考向一考向二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已出现,冯道生活在五代后唐时期,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也没有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由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由“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34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二文学与书法
【例2】
(2013课标全国Ⅱ,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试题立意:本题借助历史情境,设置问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对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出题意图在于考查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考向一考向二解题思路:①审题干,找题眼:“自明以来”“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②审设问,找关联: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繁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③审题肢,定答案:题干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答案:C36对点训练2
(2013江苏单科,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考向一考向二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楷书是由隶书演化而来,A项错误;楷体汉字比较规范,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的是草书,B项错误;甲骨文是可以识读的文字,C项错误;观察图片中楷体字和甲骨文的特征,可知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37中国传统科技未转化成近代科技的原因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38阅读提示中国传统科技为何未能向近代科技转型一直以来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通过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表述,我们可以略知一二。在李约瑟看来,中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阻碍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研究。中国未能向近代转型不是中国人跟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关键是在于当时中国的大环境因素——政府大多不重视科技。391.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123456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转型,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402.(2015陕西五校联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123456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经济是基础,由于中国古代经济以农耕经济为主,因此与农耕经济有关的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发展较为突出。故选A项。答案解析关闭A413.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关心人民疾苦,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齐民”的意思是(
)A.统治者 B.南方人民C.平民百姓 D.农学家123456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齐民要术》是一部农学专著。结合材料中贾思勰“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关心人民疾苦”,可以判断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故选C项。答案解析关闭C424.(2015辽宁大连模拟)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A.理学思想兴盛 B.商品经济发展C.市民阶层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123456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中“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理学思想中“格物致知”一致,故A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促进风俗画的产生,故B、C两项错误;政治上重文轻武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435.(2015山东青岛质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都是有关中国古代名妓婚恋生活的名篇。前者中的杜十娘欲将自身幸福托付给“衣冠子弟”(高门富户之人),但最终因被抛弃而投河自尽;后者中的莘瑶琴以“花魁娘子”的身份下嫁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创业投资管理办法
- 人民银行支票管理办法
- 信息加分管理办法规定
- 2025年文化娱乐市场细分消费者行为与产业变革趋势实践案例深度报告
- 义乌救灾资金管理办法
- 中药免除药检管理办法
- 企业会所餐厅管理办法
- 2025年影视行业工业化生产流程质量控制与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 人才引进高级管理办法
- 交付培训管理办法规定
- 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3-单元复习学案(含答案)
- 《震击器分类大全》
- 桥梁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 2023年简约黑板风2023高三复学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2023上海市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语文高考专题复习【知识精讲精析+能力拓展提升 】 诗化小说之红柯《麦子》
-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 烟叶制丝操作工(中级)技能检定考试题库(附答案)
-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招聘劳动保障协理员试题及答案解析
- 石灰窑风险辨识管控、各级隐患排查清单
- GB/T 4854.1-2004声学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第1部分:压耳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