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12_第1页
2023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12_第2页
2023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12_第3页
2023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12_第4页
2023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一、第二轮复习什么?——第二轮复习的任务和特点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根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拟零散的,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不是很强。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把整个高中的物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点依据其内在联系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根底上,能够综合各局部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即整合知识,综合提高,灵活运用。1.系统构建知识体系第一轮复习已经初步建立起物理学的知识系统,但由于是分章节复习,知识点还是比拟零散。第二轮复习时就要从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所学的知识,突出主干知识,抓住重点,了解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是整个力学的根底,而牛顿运动定律那么将原因〔力〕和结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局部属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那么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新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更为简便的方法。这样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一个有机整体。2.专题复习,综合提高高考的命题立意是“能力立意〞,在完成根底知识、根本方法复习的前提下,学科能力的逐步培养和针对性训练是第二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围绕力、电等主干知识,突破知识分类,做好专题复习。采用归类、比照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比方物理图象的知识,原来分散于力学、电学等各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掌握的是一个图象的某个方面的意义。复习时假设还是简单重复一遍,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综合认知能力。可以搞一个“物理图象〞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象的各种认识,就能从图象的意义、截距、斜率、图线下的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象的物理含义。这样,对图象的认识、解释、翻译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的问题,困难也就减少了。这样复习,既稳固对相关根底知识的理解,又站在更高层次获得对知识更全面、更深入的掌握,复习的效果必有质的提高。3.重视实验复习。注意开展研究性学习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实验能力是高考的要求,也是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根底。高考物理要求考生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9个学生实验,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无论是一般实验还是设计性实验都是以根本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操作为载体的,因此,熟悉?考试大纲?中13种仪器的使用,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仍是实验复习的重要环节。考生要亲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独立去完成实验。注重实验能力的迁移和实验设计,要了解以下实验设计原那么:①可行性原那么。实验方案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规律,并切实可行。②平安性原那么。方案的实施要平安可靠,不会对人及仪器造成损伤。③准确性原那么。尽量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值的精确度。④简约性原那么。实验应当便于操作,直观易读数,电学实验还要符合连接线路简单明了,实验过程中节电、耗能少。以上原那么通常要综合兼顾考虑。4.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训练标准的解题习惯目前,客观性的选择题呈减少的趋势,非选择题相对地增加。增加非选择题量可以侧重对思考和答题过程的考查,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如审题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因此复习中要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使之将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解决的思维过程展现在试卷上,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5.积极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掌握知识的水平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而在考前、考中的心态调整是高考成功的软件.可以形象地说,高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作用越是突出。考试心态状况制约着综合能力的发挥,心态好就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心态差就可能发挥失常。高考不仅是考查考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深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开展潜力。考生的心理素质对高考备考复习及高考临场发挥的影响不可无视。有的考生平时成绩相当出色,可是一到正式考试就不行,问题就出在心理素质上。一些考生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实力,首先在心理上打垮了自己,因而发慌心虚、手忙脚乱,平时得心应手的试题也答不上来。考生应带着一颗平常心去迎接高考,做最坏的打算,然后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想问题反而能够使心情平静下来,并能自如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另外,在复习的后期阶段,尤其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恰当地提出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实现它们,使自己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够不断地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偶然的失误,应准确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下一步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二、如何进行第二轮复习〔一〕强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中学物理解题中涉及到许多科学思维方法,由此而产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很多,这里将高中物理解题中经常要用到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作一些介绍。1.等效法等效法是从效果的等同的角度出发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理想的、简单的、等效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中学物理中,等效的思想应用很广泛,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单摆的等效摆长和等效重力加速度等都是等效法的具体应用。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假设能将等效法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简捷,而且对灵活运用知识,促进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①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利用这种等效性,可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也可将一个力按力的效果等效分解为多个力,从而降低解题的复杂性和难度,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的解答。②运动的等效。建立等效运动的方法是多样的。利用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性,可将一个复杂的运动分解为几个简单的、熟知的运动。通过发散思维将间断的匀加速运动等效为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匀加速运动。通过逆向思维将匀减速运动等效为一个相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等。③电路的等效。有关电路分析和计算的题目,虽然涉及到的物理过程和能量的转化情况较为单一,但是在元器件确定的情况下,线路的连接方式却是千变万化的。多数电路中电子元件的串并联关系一目了然,不需要对电路进行等效转换,但有些电路图中的元件的连接方式并非一下就能看明白,这就需要在计算之前对电路的连接方式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画出其等效电路图。学会画等效电路图是中学阶段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④物理模型的等效。物理模型的等效就是对不熟悉的物理模型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作分析比拟,找出二者在某方面的等效性,从而将熟悉模型的结论应用到不熟悉的物理模型上去的过程。物理学中已建立很多的物理模型,如质点、单摆、简谐运动等。利用它们可以去处理很多复杂、陌生的物理模型和物理问题。例1.在离地面高度为h,离竖直光滑墙的水平距离为s1处,有一小球以vo的初速度向墙水平抛出,如图1所示。球与墙发生弹性碰撞后落在地上A点,不考虑碰撞时间,那么落地点到墙的距离0A为多少?voAvoAOs2s1h图1voAOs2s1h图2与没有墙时的运动关于墙对称,即小球的实际运动可等效为一个完整的平抛运动,如图2所示.设小球做完整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那么有h=。小球做完整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s=vot由对称性知,小球的落地点到墙的距离=s-s1。由以上各式解得=vo-s1。〔假设分阶段求解,那么难度较大,容易出错〕2.对称法对称法就是利用给定物理问题在结构上的对称性或物理过程在空间、时间上的对称性来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①力的对称性:受力分析时,假设物理问题的结构及其他限制条件具有对称性,那么该物理问题中力的作用也具有对称性。②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在不计空气阻力时具有可逆性,逆运动与原运动具有对称性。③简谐运动的对称中心就是平衡位置。振子在平衡位置两侧任意互相对称的位置上,受到的合力、具有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相同。通过对称轨迹的时间、合外力的冲量大小、合外力的功相等。例2.〔2023全国Ⅰ卷T1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对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3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与物体的距离是〔B〕A.24mB.32mC.分析与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平面镜总是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②平面镜所成之像总是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由于物体距左镜4m,距右镜8m,其所成之像的分布如图2所示,由像的分布图可知,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与物体的距离s=28+4=32m。∴B选项正确。11234m4m8m8m20m20m16m16m28m28m图34m8m例3.h/2xyOPNoABh/2xyOPNoAB图4下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xy平面向外。P是y轴上距原点为h的一点,No为x轴上距原点为a的一点。A是一块平行于x轴的挡板,与x轴的距离为h/2,A的中点在y轴上,长度略小于a/2。带电粒子与挡板碰撞前后,x方向的分速度不变,y方向的分速度反向、大小不变。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从P点瞄准No点入射,最后又通过P点。不计重力。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分析与解答: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第一次射出磁场的点为No’,与板碰撞后再次进入磁场的位置为N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有:Bqv=mv2/R∴R=mv/Bq--------①粒子的运动速率不变,故每次进入磁场与射出磁场位置间的距离x1保持不变。x1=No’No=2Rsinθ---------②粒子射出磁场与下一次进入磁场位置间的距离x2终不变,与No’N1相等。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5所示,由图可以看出,x2=a-----③设粒子最终离开磁场时与挡板碰撞n次〔n=1,2,3……〕,假设粒子能回到P点,由对称性可知,粒子射出点的x坐标应为–a,即:〔n+1〕x1-nx2=2a---------④由③④式,可解得:x1=-------⑤粒子与挡板发生碰撞,有:x1–x2>---⑥xyOPNoABxyOPNoAB图5No’N’θθRN1联立①②⑤式,解得:v=·--⑧式中sinθ=h/代入⑧式中解得:vo=〔n=0〕v1=〔n=1〕v2=〔n=2〕。例4.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其质量为m,某时刻t的速率vo〔vo≠0〕,那么从t时刻算起的半个周期时间内A.弹力做的功一定为零B.弹力做的功可能是零到之间的任一值C.弹力的冲量一定为零D.弹力的冲量大小为2mv分析与解答:利用简谐运动的对称性,确定振子在半个周期后的位置、速度,就能利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分别求出半个周期内弹力的功和冲量。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弹簧振子在半个周期内一定会运动2倍振幅的路程到达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位置,而在这两个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位置上,弹簧振子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于是由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可知半个周期内弹力的功及冲量大小分别为:w=-=0。I=2mvo。∴AD选项正确。3.图象法图象法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任何一个物理规律,往往反映了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常可以通过一定的图象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图象正是某个物理规律的解析几何表现。图象法的突出优点如下:①具有直观性。图象可以把物理量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如线性关系、周期关系等清晰而鲜明地表现出来,且图象的几何特征都有确定的物理意义,利用这些关系可以大大地简化研究过程,且留给我们直观、形象的印象。②便于类比。凡具有同类数学表达式的物理过程,其图象必然是相似的,当以这些图象来研究问题时,就可以进行类比,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也有利于深入理解和加强记忆。③解答问题简捷、方便。对于一些比拟复杂而抽象的物理过程,往往用常规方法求解过程冗长,如果利用图象法求解反而方便简捷,且模型鲜明,印象深刻。PQ图612PQ图6123456x/my/cmO如图6所示,图中P、Q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5m和x=4.5m。P点的振动图像如图Q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是〔BC〕1123y/cmt/sOA123y/cmt/sOD123y/cmt/sOC123y/cmt/sOB图81123y/cmt/sO图7分析与解答:由图6所示的波形图线分析可知,该波的波长λ=4m,P、Q两质点相距∆x=3m=λPQ图9123456x/my/cmOv由图7所示的P质点的振动图线分析可知,P质点PQ图9123456x/my/cmOv假设该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由于P质点起振后是沿y轴正方向振动,可作出P质点由平衡位置向上振动至图5所示位置时的波形图如图9所示,由波形图分析可知,此时Q质点处于波峰处,并开始沿-y轴方向振动。PQ图1012PQ图10123456x/my/cmOv假设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作出P质点由平衡位置向上振动至图5所示位置时的波形图如图10所示,由波形图分析可知,此时Q质点处于波谷处,并开始沿+y轴方向振动。∴Q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是C图线。1234Ot/sB/T1234Ot/sB/T-BoBo图11bcda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低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1所示,假设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如图12所示的i–t图线正确的是〔D〕11234Ot/si/A-IoIoA1234Ot/si/A-IoIoB1234Ot/si/A-IoIoC1234Ot/si/A-IoIoD图12OO’LL’lllv45OO’LL’lllv45o图13∠LOO’和∠OO’L’均为45o。折线的右边有一匀强磁场,其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垂直于OO’的方向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在t=O时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以逆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如图14所示的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时间〔I-t〕的关系是〔时间以L/v为单位〕。〔D〕ttIOtIOtIOtIO图14分析与解答:在t=O时刻,正方形导线框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沿垂直于OO’的方向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穿过线框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通量是逐步增加的,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分析可知,线框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生电流〔即I-t图线中0~1s内所示电流〕,由右手定那么分析可知,处于磁场中匀速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在逐步增大,故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也逐步增大,从而使线框中产生的逆时针方向的感生电流也逐步增大,当线框全部进入磁场中后,最前面的边即将开始离开磁场,穿过线框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通量将逐步减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分析可知,线框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生电流〔即I-t图线中1s~2s内所示电流〕,由右手定那么分析可知,处于磁场中匀速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在逐步增大,故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也逐步增大,从而使线框中产生的顺时针方向的感生电流也逐步增大,当线框最前面的边完全离开磁场时,后面的边仍全部处在磁场中,其匀速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最大,故线框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生电流也最大〔即I-t图线中2s时刻所示电流〕,当线框最后面的边相继离开磁场时,其匀速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将逐步减少,故线框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生电流也将逐步减少〔即I-t图线中2s~3s内所示电流〕,直到线框完全离开磁场,线框中的感生电流为零〔即I-t图线中3s时刻所示电流〕。综上所述,D图线正确表示了电流—时间〔I—t〕的关系。∴D选项正确。lll2l2llabcdlll22labcdefPQR图15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一导线框abcdef位于纸面内,框的邻边都相互垂直,bc边与磁场的边界P重合,导线框与磁场区域的尺寸如下图,从t=0时刻开始,线框匀速横穿两个磁场区域,以a→b→c→d→e→f为线框中的电动势ε的正方向,图16所示的四个ε-t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C〕22134tεOA2134tεOB2134tεOC2134tεOD图16分析与解答:线框的bc边与磁场的边界P重合,从t=0时刻开始,线框匀速横穿两个磁场区域,将l/v〔=t〕定义为1个单位时间,那么2l/v=2t、3l/v=3t、4l/v=4t……。当线框的bc边以v的切割速度进入到PQ间〔垂直向外〕的磁场内切割磁感线时,由右手定那么可知,线框内产生的感生电流方向为b→a→f→e→d→c→b,其电动势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在开始切割磁感线的第1个单位时间t内,线框内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的值为负值。在t时刻,线框的bc边到达QR间〔垂直向内〕的磁场的左边界,线框的ed边到达PQ间〔垂直向外〕的磁场的左边界,故相同有效长度〔l〕的两局部以相同的切割速度v在方向完全相反的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其合感生电动势为零。所以在t~2t的时间内,线框内无感生电动势。在2t时刻,线框的bc边到达QR间〔垂直向内〕的磁场的右边界,线框的ed边到达QR间〔垂直向内〕的磁场的左边界,此时线框的af边到达PQ间〔垂直向外〕的磁场的左边界,在第3个单位时间t内,线框的bc边进入无场区,线框的ed边在QR间〔垂直向内〕的磁场内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线框的af边在PQ间〔垂直向外〕的磁场内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由右手定那么可知,线框内产生的感生电流方向为a→b→c→d→e→f,其电动势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故在2t~3t的时间内,线框内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的值为正值。由于ed边af边所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为正向串联,其切割磁感线的等效有效长度为3l,故感生电动势的的大小为0~t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的的大小的3倍。在3t时刻,线框的ed边到达QR间〔垂直向内〕的磁场的右边界,线框的af边到达QR间〔垂直向内〕的磁场的左边界,在第4个单位时间t内,线框的ed边进入无场区,线框的af边在QR间〔垂直向内〕的磁场内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由右手定那么可知,线框内产生的感生电流方向为a→b→c→d→e→f,其电动势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故在3t~4t的时间内,线框内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的值为正值。其切割磁感线的等效有效长度为2l,故感生电动势的的大小为0~t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的的大小的2倍,由以上分析可知,线框中所产生的感生电动势ε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为答图中的C选项。例9.两光滑水平导轨放置匀强磁场中,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金属棒ab可沿导FR图17FR图17金属棒沿导轨由静止向右拉动,假设保持拉力F恒定,经过时间t1速度变为v,金属棒受到的磁场力为F1,最终以2v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假设保持拉力的功率P恒定,经过时间t2,vtO2vvt2t1vtO2vvt2t1PF图18A.t1>t2B.t1=t2C.F2=2F1D分析与解答:当保持拉力F恒定时,回路中所产生的感生电流,由左手定那么可知,安培力的方向与拉力F的方向相反,随着金属棒ab速度的增加,安培力的大小也增加,从而使金属棒ab所受到的合力逐渐减小,其加速度也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BIL=ma,当金属棒ab以2v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时,金属棒的加速度为零,F=BIL。到收尾速度2v时,恒力F的功率P才等于〔BIL〕2v,故金属棒ab开始时的功率P<〔BIL〕2v,其开始时的加速度也小于以恒定的功率P拉金属棒ab时的加速度,由于金属棒所受到的合力不会大于拉力F,故金属棒ab开始时的加速度将小于F/m,金属棒ab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18〔F〕所示。当用恒定的功率P拉金属棒ab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BIL=ma,当金属棒最终以2v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时,金属棒的加速度a=0,∴P=〔BIL〕2v=2Fv----------①金属棒ab开始时的加速度将大于F/m,速度――时间图线如图18〔P〕所示。由图线分析比拟可知,t1>t2,∴A选项正确。当以恒定的功率P拉金属棒ab时,经过时间t2速度变为v,∴P=F2v----------②由①②式可知,F2=2F。∴D选项正确。但是应当指出的是,用来表征物理规律的图象,它既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也不具有真实的几何意义。因为图象表示的是各物理量间的相关依赖关系,它必然受到物理条件的制约,所以只能说,图象的几何特征反映了某个物理过程的物理意义。OqFba〔b〕abAB〔a〕图19例10OqFba〔b〕abAB〔a〕图19A.场源点电荷位置可能在a点左侧B.场源点电荷位置可能在a、b之间C.场源点电荷位置可能在b点右侧D.因不知场源点电荷的电荷性质,所以无法确定分析与解答:题中给出的是一条点电荷的电场线。但并未给出电场线的方向,即无法确定a、b两点电势的上下.但是图19〔b〕给出了电场力F与试探电荷电荷量q的关系图象,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图象来得到答案。对于场中确实定点,放入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不同,其所受到的电场力F也不同,但其比值却是不变的,比值的大小这就是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因此,F与q的函数关系图象那么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其斜率的大小即表示场强的大小。由图19〔b〕可知,直线a的斜率大于直线b的斜率,说明Ea>Eb,即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对于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不管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离场源电荷近处场强大,离场源电荷远处场强小〔绝对值〕。因Ea>Eb,己,故a点离场源电荷近,所以场源点电荷位置可能在a点的左侧,也可能在a、b之间,∴AB选项正确。4.极限法极限法是指将题目所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形成、变化的一般条件推向极值,在极值条件下进行讨论、推理或判断的一种方法。极限法是指针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并将其推向极值情况加以考虑和分析,使问题的本质、主要因素、隐蔽的临界现象和条件、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或正确判断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这里所指的极值情况是指极大、极小、极左或极右等极值状态或极值条件。极值法一般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的情况。用极限法解题,常常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Aa图20例11.如图20所示,在升降机内的弹簧下端吊着一铁块A,其质量为mAa图20浸在水中,当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降时,该弹簧的长度将如何变化〔C〕A.不变B.伸长C.缩短D.无法判定分析与解答:升降机静止时,铁决对弹簧必有拉力作用,弹簧一定处于伸长状态。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下降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要变化,假设加速度a恰等于自由落体加速度g,那么升降机内所有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铁块对弹簧无拉力,弹簧的长度恢复到原长,即弹簧长度变短。∴C选项正确。5.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就是将问题涉及的多个物体或多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处理的思维方法。隔离法就是对问题涉及的多个物体中的单个物体或多个过程中的单个过程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思维方法。①用整体法处理连接体的动力学问题或平衡问题。对连接体构成的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可以获得整体运动情况或整体所受外力情况,而不必考虑整体内部各物体之问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内力,从而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对连接体的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是有条件的,即连接体内各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度要相同。②用整体法处理多个物理过程的问题。把问题所涉及的事物变化的多个过程当成一个整体过程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不必考虑事物变化的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和中间细节,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变化有一个总体的把握。③用整体法和隔离法配合使用处理连接体问题和多过程问题。整体法只能在一定条件或具有一定特点的问题中适用,有不少的问题需用隔离法求解。整体法与隔离法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对的,相辅相成的。一般说来,对于可以不考虑整体内部的相互作用或过程中的细节时,用整体法处理较好;反之,如需求解整体内部的相互作用或过程中的细节时,那么要用隔离法求解。对一些综合性问题,常常是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配合使用,效果极佳。如对连接体静平衡问题,在分析外力对整体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整体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内力时,用隔离法。再如对连接体动力学问题,常先用整体法分析外力和整体运动特征,求出整体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连接体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例13.〔2023安徽卷T22〕〔14分〕在2023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发动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图图21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发动拉住,如图21所示。设运发动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发动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m/s2上升时,试求:〔1〕运发动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发动对吊椅的压力分析与解答:解法一:〔1〕设运发动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发动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2答所示,那么有:FF〔m人+m椅〕gam人gFFNa图22答FF〔m人+m椅〕gam人gFFNa图22答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发动竖直向下拉绳的力F’=440N〔2〕设吊椅对运发动的支持力为FN,对运发动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那么有:F+FN-m人g=m人a解得:FN=275N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发动对吊椅的压力FN’=275N解法二:设运发动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运发动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F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发动的拉力大小为F,吊椅对运发动的支持力为FN。分别以运发动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N-Mg=Ma-------------①F-FN-mg=ma-------------②由①②解得:F=440NFN=275NFAB图23例14.〔2023四川延考区卷T24〕〔18分〕水平面上有带圆弧形凸起的长方形木块AFAB图23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体C相连,B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B上,恰使物体A、B、C保持相对静止,如图23所示,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所有的摩擦,那么拉力F应为多大?分析与解答:C物体的受力分析如图24所示,设绳中张力为T,A、B、C共同的加速度为a,与C相连局部的绳与竖直线夹角为α,由牛顿运动定律,FABC图24αmg对A、BFABC图24αmg对B有F–T=ma-------②对C有Fcosα=mg------③Fsinα=ma------④联立①②式,解得T=2ma------⑤联立③④式解得T2=m2〔a2+g2〕------⑥联立⑤⑥式,解得a=g/3------⑦联立①⑦式,解得F=mg例15.〔2023全国Ⅰ卷T15〕如图25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图图25左右态,假设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那么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D〕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6.归纳法与演绎法归纳法就是从某些个别物理现象或特殊物理过程出发,推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结论的逻辑思维方式。演绎法就是从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原理出发,推出某一个别的物理现象或特殊的物理过程的逻辑思维方式。演绎依据的一般性原理或结论是从个别物理现象或特殊物理过程中归纳出来的,而归纳又必须以一般性原理或结论为指导,从一般性原理或结论中找出个别物理现象或特殊物理过程的本质,所以归纳离不开演绎,演绎离不开归纳,虽然归纳与演绎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但它们之间却是相互渗透、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应用归纳推理的关键是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特征和它所处的条件,分析得出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的具体特征,从而归纳出一般规律。应用演绎法的关键是要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特殊条件或过程的本质特征,发现隐含条件,将一般性规律应用到具体的研究对象或过程中。mMθ图26例16.〔2007全国Ⅰ卷T24〕〔18分〕如图mMθ图26与质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60o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处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o。分析与解答:选水平向左为正方向,设第1次碰撞前绝缘小球水平向左的速度为vo,与金属球M碰撞后绝缘小球反弹的水平向右的速度为v1,金属球M碰撞后水平向左的速度为V1,由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守恒,那么有:mvo=MV1-mv1-----①=+----②M=19m----③解①②③式,得:v1===-〔负号表示v1的方向水平向右〕V1===〔V1的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第2次碰撞前绝缘小球水平向左的速度为v1,与金属球M碰撞后绝缘小球反弹的水平向右的速度为v2,金属球M碰撞后水平向左的速度为V2,由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守恒,那么有:mv1=MV2-mv2-----④=+----⑤M=19m----⑥解④⑤⑥式,得:v2===-〔〕2vo〔负号表示v2的方向水平向右〕V2===〔〕2vo〔V2的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设在第n次碰撞前绝缘球的速度为vn-1,碰撞后绝缘球、金属球的速度分别为vn和Vn。由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设速度向左为正,那么有:mvn-1=MVn-mvn----⑦=+----⑧M=19m----⑨解⑦⑧⑨式,得:vn==-vn-1=-〔〕nvo---〔10〕Vn==〔〕nvo---〔11〕第n次碰撞后绝缘球的动能为Ekn==×〔〕2nvo2=〔0.81〕n×vo2=〔0.81〕nEo------〔12〕Eo为第1次碰撞前的动能,即初始能量。绝缘球在θ=θo=60o与θ=45o处的势能之比为===0.586------⑥式中l为摆长。根据⑤式,经n次碰撞后,=〔0.81〕n------⑦可算出〔0.81〕2=0.656,〔0.81〕3=0.531<0.586,故经过3次碰撞后θ将小于45o。123N图123N图27问题,其模型如图27所示,不用完全相同的轻绳将N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并列悬挂于一水平杆,球间有微小间隔,从左到右,球的编号依次为1、2、3……N,球的质量依次递减,每球质量与其相邻左球质量之比为k〔k<1〕。将1号球向左拉起,然后由静止释放,使其与2号球碰撞,2号球再与3号球碰撞……,所有碰撞皆为无机械能损失的正碰〔不计空气阻力,忽略绳的伸长,g=10m/s2〕〔1〕设与n+1号球碰撞前,n号球的速度为vo,求n+1号球碰撞后的速度。〔2〕假设N=5,在1号球向左拉高h的情况下,要使5号球碰撞后升高16h〔16h小于绳长〕问k值为多少?〔3〕在第〔2〕问的条件下,悬挂哪个球的绳最容易断,为什么?分析与解答:〔1〕设n号球的质量为mn,n+1号球的质量为mn+1,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n’、vn+1’。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据题意有:n号球与n+1号球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n、0、mn+1=kmn。根据动量守恒,有:mnvn=mnvn‘+kmnvn+1’-----------①根据机械能守恒,有:=+-----------②由①②解得vn+1’=〔vn+1’=0舍去〕-----------③设n+1号球与n+2号球碰前的速度为vn+1,据题意有vn-1=vn-1’,∴vn+1=vn+1’=〔2〕设1号球摆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1gh=-----④∴v1=-----⑤同理可求,5号球碰后瞬间的速度v5=-----------------⑥由③式解得vn+1==〔〕nv1-----------------⑦n=5时,v5=〔〕5v1--------⑧由⑤⑥⑧三式解得k=-1≈0.414〔k=--1舍去〕--------⑨〔3〕设绳长为l,每个球在最低点时,细绳对球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ng=mn----〔10〕那么F=mng+mn=mng+2mn=mng+--------〔11〕〔11〕式中Ekn为n号球在最低点的动能。图28图28n例18.〔2007全国Ⅰ卷T19〕如图28所示,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Δ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图7所示的氢原子能级图可以判断,Δn和E的可能值为〔AD〕A.Δn=113.22ev<E<13.32evB.Δn=213.22ev<E<13.32evC.Δn=112.75ev<E<13.06evD.Δn=212.75ev<E<13.06ev分析与解答:设调高电子的能量前后氢原子核外电子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分别为n、m,故调高电子的能量之前的光谱线数目=,调高电子的能量之后的光谱线数目=。依题意,-=5。假设Δn=n-m=2,那么m=n–2,代入方程-=5中,求得,n=4,m=2假设Δn=n-m=1,那么m=n–1,代入方程-=5中,求得n=6,m=5。当Δn=2时,〔E4–E1〕<E<〔E5–E1〕,即[〔-0.85〕-〔-13.60〕]<E<[〔-0.54〕-〔-13.60〕]当Δn=1时,〔E6–E1〕<E<〔E7–E1〕,即[〔-0.38〕-〔-13.60〕]<E<[〔-0.28〕-〔-13.60〕]故AD选项正确。例19.一只皮球从高H=20m处自由下落,碰到地碰后又竖直向上反弹,弹起的速率为着地时速率的3/4,以后每次反弹都遵守这个规律。不计皮球与地面的碰撞时间,g取10m/s2,求皮球要经过多长时间方可静止于地面?分析与解答:皮球的运动过程可看成一个自由落体运动和一系列反弹起的竖直上抛运动组成。其运动过程简图如图29所示,皮球从H高处自由落到地面所需时间to及落地速率vo分别为:vov1tot1v1’v2v2’v3’vvov1tot1v1v2v2v3v3t2t3图29……皮球第一次反弹起的速率v1及第一个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t1分别为:v1=vo=gto。t1=2=2〔〕to。皮球第二次反弹起的速率v2及第二个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t2分别为:v2=v1=〔〕2gto。t2=2=2〔〕2to。依次类推,皮球第n次反弹起的速率vn及第n个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tn分别为:v2=〔〕ngtotn=2=2〔〕nto。显然,t1,t2,……tn组成一个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这个无穷等比数列之和为t=t1+t2+……+tn+……==6to=6×2=12s。那么皮球从开始下落到静止于地面所需总时间为t总=t+to=12+2=14s。7.假设法物理学和数学一样,如果题设的条件不充分,或者不明显,就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问题比拟简单,可以通过分析类比来作出判断。如果问题比拟复杂,很难用分析类比来作出正确判断,就可以考虑采用假设法。采用假设法解题时,一般应首先按题意作出合理假设,然后运用物理规律按正常步骤解题,如果得出的结果与预先的假设出现矛盾,说明这个假设是错误的,这时,一般应另辟途径重新作出假没,直至与题意不出现矛盾为止。必要时还需作出讨论,以便选出完全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相对来说,用假设法解题比采用其他方法要繁琐一些,但对一些比拟困难的题目,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我们拓展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r1r2OO1O2月球地球Fr1r2OO1O2月球地球F1F2图30A.Ek必须大于或等于w,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B.Ek小于w,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C.Ek=w/2,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D.Ek=w/2,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分析与解答:探测器在地球外表附近脱离火箭后获得Ek的动能。探测器从地球外表处飞到月球的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所做的功为w,设地、月连线间的距离为r,在地、月连线间存在一个使探测器合外力为零的位置O,由万有引力定律,有:=,∵MD>My,∴r1>r2。如图30所示,故探测器在地球外表附近脱离火箭后获得Ek的动能。只要能到达合外力为零的位置O处,那么往后可依靠月球对探测器的引力作功飞抵月球,而探测器从地球外表处飞到月球的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所做的功w中包含有从O点处到月球这一段距离克服地球引力所做的功,其实探测器只要能飞抵图中O点处就可实现到达月球。∴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地球对探测器的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地球对探测器的引力是变力,越靠近地球附近越大,越远离地球越小,当探测器的动能Ek=w/2时,探测器连地、月连线的中点都不能到达,更不可能到达图中的O点处,∴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v图31例21.〔2007全国Ⅱ卷T19〕v图31周期为To,轨道平面位于纸面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现加一垂直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轨道半径并不因此而改变,那么〔AD〕A.假设磁场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大于ToB.假设磁场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小于ToC.假设磁场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大于ToD.假设磁场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小于To分析与解答:未加磁场时,正、负电荷间的库仑力是维持带负电的质点绕固定的正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设带负电的质点的线速度为vo,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E=--------①当磁场方向指向纸里时,由洛仑兹力的判别法那么——左手定那么可知,FB的方向背离圆心向外,其合力应满足:FE-FB=--------②比拟①②式可知,v1<vo,又∵T=,当半径R不变时,那么T1>To。∴A选项正确。当磁场方向指向纸外时,由洛仑兹力的判别法那么——左手定那么可知,FB的方向指后圆心,其合力应满足:FE+FB=--------③比拟①③式可知,v2>vo,又∵T=,当半径R不变时,那么T2<To。∴D选项正确。8.补偿法补偿法亦称补全法,这种方法虽然不甚普遍,但在某些特殊场合却为解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譬如在静电场中,规那么带电体的电场强度和电势求解并不困难,但如果规那么体缺了一局部就变成了不规那么体,这时用寻常方法难以求其电场强度和电势,首先是数学处理上遇到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补偿法却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xQORPd图32例22.〔2023全国Ⅱ卷T26〕〔21分〕如图32xQORPd图32一球形区域内储藏有石油,假定区域周围岩石均匀分布,密度为ρ;石油密度远小于ρ,可将上述球形区域视为空腔。如果没有这一空腔,那么该地区重力加速度〔正常值〕沿竖直方向;当存在空腔时,该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会与正常情况有微小偏高。重力加速度在原坚直方向〔即PO方向〕上的投影相对于正常值的偏离叫做“重力加速度反常〞。为了探寻石油区域的位置和石油储量,常利用P点附近重力加速度反常现象。引力常数为G。设球形空腔体积为V,球心深度为d〔远小于地球半径〕,=x,求空腔所引起的Q点处的重力加速度反常,假设在水平地面上半径L的范围内发现: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在δ与kδ〔k>1〕之间变化,且重力加速度反常的最大值出现在半为L的范围的中心,如果这种反常是由于地下存在某一球形空腔造成的,试求此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体积。分析与解答:〔1〕如果将近地表的球形空腔填满密度为ρ的岩石,那么该地区重力加速度便回到正常值。因此,重力加速度反常可通过填充后的球形区域产生的附加引力G=m∆g-----①来计算,式中m是Q点处某质点的质量,M是填充后球形区域的质量。M=ρV-----②而r是球形空腔中心O至Q点的距离。r=------③∆g在数值上等于由于存在球形空腔所引起的Q点处重力加速度改变的大小。Q点处重力加速度改变的方向沿OQ方向,重力加速度反常∆g’是这一改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g’=∆g-------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g’=GρVd/〔d2+x2〕3/2--------⑤〔2〕由⑤式得,重力加速度反常∆g’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gmax’=GρV/d2------⑥∆gmin’=GρVd/〔d2+L2〕3/2--------⑦由题设有∆gmax’=kδ∆gmin’=δ---------⑧联立⑥⑦⑧式得,地下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体积分别为d=L/---------⑨v=L2kδ/Gρ〔k2/3-1〕---------⑩+++++++++++rO图33例23.如图33所示,将绝缘线弯成半径r=100cm+++++++++++rO图33分析与解答:采用补偿法,将缺口用相同的材料及相同电荷密度的绝缘线补上。根据对称性,完整的带电圆环在圆心O处的场强为零。这样,所求场强与补上的缺口段电荷产生的场强等大反向。补上的缺口段的电荷量为q’===1.0×10-11C。由于缺口段很小,可近似将其带电荷量视作点电荷,那么EO=k=9×109×=9×10-2N/C。方向向右。故所求场强大小为9×10-2N/C。方向向左。9.估算法根据日常生活中一个物理现象,没有任何精确的数字,要求估算出可能的结果,这是一类新颖的物理问题,它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①估算题结果虽不要求精确,但对物理现象的分析要求准确,求解方法的构思要求巧妙,逻辑推理的过程要求严密、合理,答案要求符合情理,且数量级准确。②估算题一般取材新颖,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但脱离课堂教学的解题模式,无直接公式可套,这就要求同学们善于观察物理现象,能熟练运用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准确地利用理想模型和物理规律,把复杂的过程简化为单一物理过程,摒弃次要因素,抓住现象的实质求解。③估算题往往提供的数据很少,甚至不给数据,条件隐含得很深,这就要求同学们具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善于从字里行间或已有可借鉴的模型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解估算题的程序可分为以下几步:ⅰ根据题意,了解物理现象。ⅱ简化过程,建立理想模型。ⅲ避轻就重,抓住主要因素。ⅳ因事制宜,选取恰当的数据。ⅴ借助数学知识,进行近似计算。考试中常常出现对宏观大物体〔如太阳、地球、月亮〕有关参数的估算和微观小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有关参数的估算。例24.〔2023北京卷T15〕假设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g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那么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6×1023mol-1〕〔C〕A.10年B.1千年C.10万年D.1千万年例8.〔2006年全国Ⅰ卷T23〕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t=6.Os。试估算云层下外表的高度。空气中的声速v=分析与解答:如图34所示,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表示云层下外表的高度。用t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处所经时间,那么有d=vt1--------①hAd图34OhAd图34O2=vt2--------------------------------------------②t2-t1=△t-------------------------------------------③联立①②③式,可得h=----------------------④代人数值得h=2.0×103-------------------------------------⑤〔二〕强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1.审题能力所谓“审题〞,就是从题目的陈述中,正确地提取题中所包含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的过程,是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和根底。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顺利解题的关键。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每次考试总是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并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防止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分析过程要画好情景示意图,即画图绘意画好分析图形,是审题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也可以是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等。例25.〔2006年全国Ⅰ卷T23〕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t=6.Os。试估算云层下外表的高度。空气中的声速v=分析与解答:如图35所示,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表示云层下外表的高度。用t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处所经时间,那么有d=vt1--------①hAd图35OhAd图35O2=vt2--------------------------------------------②t2-t1=△t-------------------------------------------③联立①②③式,可得h=----------------------④代人数值得h=2.0×103-------------------------------------⑤〔2〕分析过程要抓住物理过程的要点①阶段性——将题目涉及的整个过程合理划分为假设干个阶段。在审题过程中,该分那么分,宜合那么合,并将物理过程的分析与研究对象及规律的选用加以统筹考虑,以求最正确的解题思路。②联系性——找出各个阶段之间是由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各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临界点或极值点有何特殊性质或条件。③规律性——明确每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利用哪些物理公式进行计算求解等。2.理解题意的能力〔1〕抓住关键词语。正确理解题意物理题目的表达中,总有一些“关键词语〞,或是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如果我们对这些视而不见,就可能会审题走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条件,而对另外一些表达性语言,甚至是一些关键词语不太重视,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刚好能通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物理含义,就不能破译这一表达中所隐含的物理过程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该考虑重力的又疏忽了等〕,原因之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根底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2〕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有些题目的局部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表达之中,必须将文字表达仔细推敲,结合相关物理知识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接触与不脱离接触的临界点是相互作用力为零〞。“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条件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接触面光滑〞,隐含摩擦力不计之意;“轻绳、轻杆、轻质弹簧〞,隐含它们的质量不计。“子弹刚好打穿木块〞隐含着子弹射穿木块时二者速度刚好相等。“小球速度到达最大时〞隐含此刻小球的加速度为零。以上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在的意识去确切理解这些表达的含义。有时为了挖掘某些隐含条件,深刻领会题意,可以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用着重符号批注,还可以对题目中表达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使物理过程更为形象直观。让更多的物理信息展示在你的面前,从而梳理出解题的头绪。例26.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B,质量都为m,B球静止,A球向B球运动,发生正碰.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那么碰前A球的速度等于〔C〕A.B.C.2D.2此题中的关键词语是“总机械能守恒〞和一两球压缩最紧时〞,其中“两球压缩最紧时〞告诉了我们两球的速度相等时的情况。“总机械能守恒〞说明了两小球减少的动能等于EP,考生只要清楚这样的过程特点,便可列出动量和机械能守恒这两个方程进行解答。正确答案为选项C.例27.如图36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个导热的固定隔板B,乙甲BP图36B乙甲BP图36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那么在移动P的过程中〔C〕A.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B.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C.己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D.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此题中的关捷词语是对隔板的描述:“导热〞和“固定〞。由于隔板“固定〞,所以外界一定只对气体乙做功,使乙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同时因隔板“导热〞。所以气体乙一定向气体甲传递热量。所以选项C正确。②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局部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描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例28.如图37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半径都是r的小球A和B。质量分别为m和2m,当两球心间距离大于l〔l比2r大得多〕时,两球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距离等于或小于l时,两球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设A球从远离B球处以速度vo沿两球心连线向原来静止的B球运动,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vovoABvoABl图37条件,能正确地理解为“当vo最大,而且满足两球不发生接触的条件是两球心间的距离为〔l–2r〕时,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那么解答此题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答案:vo<〕OAB图38例29.如图38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小球AOAB图38悬于足够高的天花板上,现让球B自弹簧自然长度处由静止释放后,在竖直方向做振幅为xo的简谐运动。当B球运动至最低点时剪断轻绳,经过时间t,A、B两球的加速度相同,球A的速度为vA,重力加速度为g,求:〔1〕此时B球的速度。〔2〕球A下落的距离。分析与解答:当B球运动至最低点时剪断轻绳,此时B球速度为零,经过时间t,A、B两球的加速度相同,说明弹簧处于自由长度,两球均由各自的重力提供的重力加速度g。〔1〕A、B两球所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定理可知:3mgt=mvA+2mvB,解得vB=〔3gt-vA〕〔2〕B球运动至最低点时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P=2mg×2xo=4mgxo。在时间t内A、B两球的机械能守恒,故有:4mgxo+mghA+2mg〔hA-2xo〕=mvA2+×2mvB2∴有:4mgxo+mghA+2mghA-4mgxo=mvA2+×2m[〔3gt-vA〕]2解得hA=〔3〕排除干扰条件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例30.长江三峡工程位于长江西陵峡中段,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其主要数据如下表所示:大坝坝高〔海拔〕/m185水库总库容/×1010m33.93最大蓄水位〔海拔〕/m175防洪库容/×1010m32.21水轮机位〔海拔〕/m约100平均年流量/×1012m31.2电站总装机数/台26通航万吨级双线5级航闸/座1总装机容量/kw1.820×1073000吨级单线垂直升船机/座1年平均发电量/kw·h8.468×1010年单向通航能力/t5×107根据上述数据答复以下问题:〔1〕三峡工程建成后,平均年流量、年平均消耗水能及转化为电能的百分比各是多少?〔2〕假设26台发电机组全部建成并发电,按设计要求平均每台机组年发电时间为多少天?此题中给出了众多的信息,这就需要考生能够抓住有效信息,排除干扰因素。3.标准答题能力所谓解题标准,就是指:解题要按一定的格式进行,要求书写整洁、表达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谨、语言标准、文字简洁、结论明确。使人看后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要标准答题,需注意以下几点:〔1〕解题过程中。要有必要、简明的文字表达。①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使字母、符号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明确。②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以交待物理过程或运动状态变化的背景、前提条件等。为建立相方程作铺垫。③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过程〞的。阅卷时常见有的考生只列岀几个干巴巴的式子,把“对号入座〞的工作留给阅卷老师。这显然是不可能得高分的。④说明作出判断或者列出方程的根据,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比方,先求出甲受乙物体施的某力F,一定要用“牛顿第三定律〞才能得出此处甲给乙施的力大小为F。⑤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有时画图作辅助,说明某矢量方向如下图。⑥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结论或者结果的说明。〔2〕方程式的书写要标准为表达方便,以下面一个题为例:例31.物体质量m=3.Okg,置于水平地面上,在F=4.O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t=0时刻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O.10,求t=5.Os时的速度和它离出发点的距离。①要用字母表达的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例如,要“F–Ff=ma〞,不要“4.O-Ff=3.Oa〞②要用原始方程,不要用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例如:可用“F–Ff=ma〞,“Ff=μFN〞,“FN=mg〞,“v2=2as〞。不可用“v2=2〞。③要列出针对此题的具体方程,不要泛泛地写出一般公式,公式的字母常会带来混乱。例如:此题假设写出“F=ma〞就是错的。④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一般情况下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东西。例如:此题的解答中,不要写成“vt====〞。⑤方程要完备,忌漏掉方程:例如写了“F–Ff=ma〞,“Ff=μFN〞,而漏写了“FN=mg〞。⑥一些例题、习题中推出的二级结论在解题过程中不要直接应用,如“R=〞、“t=〞。先要列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qBv=m,再推导出R=,或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h=gt2,再推导出t=。〔3〕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要讲究①“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②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不必证明。例如:指出△ABC相似于△DEF即可,不必说明为什么相似。指出△ABC与△DEF全等即可,不必说出为什么全等。③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④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该舍的舍去。⑤数字相乘,数字之间不要用“·〞,要用“×〞。不可用“·30·33”,而要用“×30×3⑥卷面上不能“约分〞,例如不能在“=mg〞的m上画上“\〞或者“×〞相约符号。⑦字母表达式做答案的,所有字母应是量。⑧解题过程中常数的取值与课本一致,如没有特别说明g=9.8m/s2,在估算或题目有说明时,可取g=10m/s2。〔4〕使用各种物理量字母符号要标准①字母要写清楚、写标准,忌字迹潦草、不清。阅卷时因为“v、ν、γ、r〞不分,“G的草体象a〞,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者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②物理符号系统要标准ⅰ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再另立符号,题目给出半径是r,你写成R就是错的。45oOxyE图39ⅱ一个字母在一个题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多用。例如物体在运动第一阶段的时间用t45oOxyE图39ⅲ注意沿用习惯用法,拉力用F,摩擦力用Ff,阅卷人一看就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有误解。〔5〕标准使用学科语言是不失冤枉分的保证例如:描述如图39所示电场的方向,考生有以下说法:“东南方向〞、“南偏东45o〞、yxOv图40“yxOv图40225o〞、“与y轴正方向夹角为135o〞。或者是“如下图〞。又例如分析图40波的图象时,描述该列波向“右〞传播没有描述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准确,描述质元P此时向“下〞运动不准确,应描述P此时向y轴负方向运动。学科术语要标准:“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那么〞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根据牛顿运动定理〞、“运动学定律〞、“动能定律〞等,时有所见。考生要把“速度减为零时刻〞说成“物体静止时〞,把“以保证气体质量不变〞说成“防止漏气、进气〞,不区分“时间、时刻〞,把“第3s内〞和“3s内〞,“第3s初〞和“第3s末〞不加区分,都是不标准的。〔6〕题目的答案要讲究①对题目所求要有明确的回应。或者在行文中已经设定,或者在最后要说明。②用字母表达式做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量,如果最后表达式中含有未知量或者中间量时,即使前面已经求出了,也视为运算没有结束,不给答案分。③物理数据是近似值,一般不能以无理数或者分数做计算结果〔文字式的系数是可以的〕。如:“m/s〞、“m〞、“πN〞等做答案都是不标准的,题目已许可的除外。④如果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一般应取2至3位有效数字,不要取1位有效数字或者许多位有效数字。⑤矢量取负值时应当说明负号的意义,“-55m/s〞、“-2m/s2〞必须说明负号的意义。⑥如果题目求的是矢量,只答复大小是不完备的,要同时答出大小和方向。⑦假设最后答案不是统一的,还应作必要的讨论。〔三〕几点建议1.针对考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出主攻的方向通常在三四月份以后。全国各地的一模、二模卷子会满天飞,此时摆在广阔师生面前的一大堆课本、资料、考卷,建议老师和学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确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对于一般学生来说,任何一份高三的综合模拟练习,其中的题目都可分为三类:一是有充分的把握可以正确解答出来的题目;二是读了几遍题但总不能在头脑中清晰地反映出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因此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的题目;三是虽然可以进行正确地解答但总觉得心中无底,或好似自己能够做出来,但一时又得不出正确的解答的题目。谁都知道将所有的题目都弄得非常清楚是最理想的,但到了复习的后期,在短时间内到达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目标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针对这三类题目在后期要区别对待。对学生来说如何对待呢?对于第一类题目,“做过且过〞。这样的题目不管是从知识方面,还是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方面,对某些学生来说可能都不存在太大问题了,做一做起到了复习、稳固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因此对于这类题目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第二类题目,“得过且过〞。这类题目可能已经超出了某些学生的能力水平范围,在高考这种高水平的选拔性考试中出现这种水平的题目是很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由于题目已经超出了某些学生的能力水平范围,凭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努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搞懂这样的问题,有时即使听老师讲过好似懂了,但再遇到类似水平的问题自己独立处理时,仍会觉得力不从心。尽管这样的题目在复习的后期并非少数几个题目,但该放弃时也要果断地放弃,此时“刻苦、努力〞的学习原那么要策略地应用。否那么就会出现虽然刻苦、努力地学习,但最终的收效并不是很显著的局面,这既不利于提高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复习的后期也不利于学生心态的调整。对于第三类题目,“坚决不放过〞,这样的题目对某些学生来说,既反映了某些学生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又是可望且可及的目标,因此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