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汇文试验中学高二政治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汇文试验中学高二政治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汇文试验中学高二政治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汇文试验中学高二政治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汇文试验中学高二政治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汇文试验中学高二政治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1)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3)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1)(2)(3)

B、(2)(3)(4)C、(1)(2)(4)

D、(1)(3)(4)参考答案:A2.近年来,井冈山大力创新红色旅游模式,推出了一系列充满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旅游产品,让广大游客在体验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走一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这些体验式的旅游,无不让广大游客身心得到愉悦,精神得到洗礼。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②文化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产物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点。“创新红色旅游模式,推出了一系列充满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旅游产品”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让广大游客身心得到愉悦,精神得到洗礼”体现了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是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体现,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④说法错误,人民接受文化的熏陶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本题选D。3.

“专业优势在有德者身上,能够高人一筹地造福社会;专业优势在无良者手中,则成了‘谋财害命’的捷径。”这句话说明

①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②思想道德修养制约科学文化知识作用的发挥③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B4.“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刘德华演唱的励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有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参考答案:C5.2008年4月28日,长春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暨推荐“长春市第二届道德楷模”候选人活动。本次活动受到全市上下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B.思想道德建设是第一生产力C.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D.思想道德建设是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参考答案:C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参考答案:D7.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个人的价值主要通过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体现出来

B.人的价值表现在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C.个人不应当向社会索取

D.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参考答案:A8.2010年3月14日的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之所以拿《富春山居图》之类的文化典籍来比喻两岸关系,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③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参考答案:B9.1.有人说“可以写在纸上的规则叫制度,不言而喻的规则叫文化”,“必须打领带上班是制度,不穿背心上班是文化。”这主要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A.潜移默化的

B.源远流长的

C.积极主动的

D.相对稳定的参考答案:A10.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B1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的国家机关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C.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D.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决定的参考答案:A12.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参考答案:A13.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①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C14.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9月16日发行建国6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

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②在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

③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④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参考答案:A15.《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含义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这句话

①违背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包含了对立统一思想

③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④未看到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D材料认识到了一半与整体的对立统一;每天截去它的一半,日积月累,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材料认为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都截不完,没有看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①④说法正确;②③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16.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的是()A.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是否承认矛盾 D.是否承认思维具有同一性参考答案:C【考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析】本题考查: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解答】C符合题意,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BD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17.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参考答案:A18.2011年6月22日,西安市公安局新一届40名特邀警风监督员和36名督察特邀员拿到了聘任书,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他们将对西安市公安机关开展外部监督工作。西安市公安局聘请监督员是他们自觉接受(

)A.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B.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表现C.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监督的表现

D.社会与公民监督监督的表现参考答案:D19.一个民族,要真正的强大,它需要继承一些好的、优秀的品质,同时也要不断地荡涤自己文化当中的污泥浊水,这才是有希望的。这表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参考答案:C20.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表现在(

)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③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④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基固本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21.在航天发展史上,发生了许多因一个细小的失误导致机毁人亡的事故。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即将着陆前发生意外爆炸,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事后调查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这告诉我们(

)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③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④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C2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哲学依据是

①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B23.中国书法的奥秘在于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了它的独特性,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人生的艺术写照。材料说明①中国书法、中国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④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参考答案:D24.网络的飞速发展,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促进人们的交流;同时也营造很多沉迷于网络的网虫,网络所传播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在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网络的发展既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从哲学上,这主要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D.意识会阻碍人们的发展参考答案:C25.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静止(

)①与运动相互依存

②就是绝对的不运动③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④是运动的普遍状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B26.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回答12—13题。12.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人人保护,人人关心,全民共享”。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

A.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之名

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C.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13.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化遗产对于展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文化遗产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参考答案:12.C

文化遗产日的确立,使文化遗产保护从一个专业领域的名词,上升和扩大为全民文化生活的义务、大事和话语,这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故选C。13.A

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作用,故B不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C项错误。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故D项错误。

27.《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体现了①民族文化起着决定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②民族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参考答案:C2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观点,“举一纲而万目张”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①不选;“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的对立;③④正确,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选D。二、材料论述题(共3题,共44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已经实现了1949年开始的社会制度和1978年为标志的经济体制两波历史大转型。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但社会经济结构仍不合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难以满足。目前,第三波历史大转型已提上日程,其核心发展战略是:人本,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绿色,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协调,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协调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出的,是指导这一大转型的纲领性文件。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三波历史大转型的认识。(12分)参考答案:我国三波历史大转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遵循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改革就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成果,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学生应该思考社会历史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