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认识糖尿病糖尿病临床以多饮、多尿、消瘦为主要特征,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最早,成书于公元前5~4世纪的《黄帝内经》中,《素问》称之为“消”,有“消渴”、“肺消”、“鬲消”、“消中”等病名,并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治法以及饮食宜忌等均有详细描述。糖尿病的论治从肾论治仍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立论进行辩证施治,取得了很好疗效,但不少医者从临床实践中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提出本病的重点在于肾阴阳两虚脾肾论治依据中医学有关胰为脾之副脏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关于胰腺为消化腺的生理解剖理论,均提示对本病重点从脾胃揭示其病机,从而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等理论进行论治,临床已有医者从脾胃论治,取得较好疗效。从肝论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的正常运行,并调节脏腑的气机升降,以协助完成对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出,不至于在体内蓄积而导致病理改变。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火热炽盛等均可导致肝失疏泄,则影响到脏腑的功能和全身的气机,气机升降失常,中焦不利,运化失职,气郁不行,瘀血内停,郁火内生,暗耗阴津,木郁不达,复生兼证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导致消渴病的产生。从气血论治补气扶正法为治疗糖尿病的总纲。糖尿病与遗传关系密切,遗传因素则显示先天不足(元气虚);糖尿病患者多有疲倦无力,乏力者,气虚也。糖尿病久邪恋,往往导致气血双虚,气虚者血行无力,驱邪无能。本病多属本虚标实,故扶正的重点要放在补气上。益气扶正的目的在于使气旺血充。血充则精足,精足则津复,消渴自除。补气的重点应着眼于健脾补肾,临床上多用滋阴润燥,壮水以制阳光,此固为消渴治肾的常用大法,然而阴阳互根,阴病及阳,则温补肾阳,并阴中求阳,尤当以重视。糖尿病的治疗一、首先要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中医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二、必须配合运动《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这些都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方式: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适中,以推荐打太极拳,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最为适宜的运动方式。注意: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的作用。三、调摄情志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和康复。四、适当的中药治疗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的三消论治。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应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辩证和西医的辩病相结合。在临床上,对初诊患者我们首先把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措施交给他,要求饮食控制1~2个月,配合运动疗法。若血尿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一般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辨证论治(1)阴虚燥热(见于糖尿病早期)表现为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2)气阴两虚(见于糖尿病的中期)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3)阴阳两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细沉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我院现用秘方脾肾双补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穴位注射疗法用药物注射到穴位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穴位注射疗法。我院已开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改善了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的肢体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也有明显的改善。穴位注射的优势穴位注射能够增加神经血流量,增加神经内毛细血管密度,促进微血管的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