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会考复习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会考复习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会考复习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会考复习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会考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中有关物质交换、循环和能量转化,以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基本运动和转化的规律,是形成基本地理规律的基础原理。本章围绕自然地理中的这一核心内容来选择和组织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因此本章知识在整个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介绍了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岩石的构成、分类和形成,并以运动变化的观点说明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复习要点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与岩石的关系。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产矿石矿物

结合

聚集包含有用

富集

依托岩浆高压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岩浆岩常见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①.岩浆岩2、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②.沉积岩裸露岩石沉积岩流水风力搬运、堆积风吹、雨打、日晒侵蚀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先形成的岩石变质岩

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举例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③.变质岩3、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能绘制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CDABBDCD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浆岩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重熔再生2.2地球表面形态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角度,阐明地壳运动和地表物质运动所引起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复习要点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把高山削低、洼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1、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同时改变着地表形态,但它们总是从相反的方面改变地表形态。3、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点或者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期,往往表现为某一种地质作用占优势。不过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注意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板块边界消亡边界(相撞挤压区)生长边界(张裂区)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边界类型

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张裂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海上)岛弧(交界处)海岸山脉(陆上)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边界消亡边界(相撞挤压区)生长边界(张裂区)现实意义:可以解释地表的海陆分布大势及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3、了解地质构造类型及相应地表形态。地壳运动岩层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褶皱

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

常形成山岭

谷地或盆地

背斜向斜

(2)形成的地貌: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断层(1)概念: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有明显错动、位移。4、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崩解、破碎,风化作用的结果是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在风化基础上,流水、风、冰川和生物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破坏作用,再经过搬运后沉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堆积地貌。流水作用侵蚀:冲蚀作用与溶蚀作用。例如:河水冲刷地面,使河流谷地加宽加深;形成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沉积:在流出山口时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

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堆积:风在搬运途中受阻力,风力减小,导致风沙堆积,形成

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5、运用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观点解释典型地表形态的成因。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基底下沉泥沙沉积开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2.3大气环境从大气、地面的受热过程入手,分析大气运动的原因。具体讲解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讲解大气运动的结果——气候和天气,前后知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晰。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好,利于高空飞行。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复习要点太阳地面大气宇宙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2、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通过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波长范围作用特点吸收

反射散射臭氧(平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紫外线红外线有选择性,大部分可见光可穿透云层、尘埃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易被散射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吸收影响地面辐射主要因素纬度太阳高度大小地面辐射强弱下垫面反射率低高气象因素天气晴阴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4、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①、对于同一地点来说,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②、对于同一高度来说,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③、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不同高度难比较。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谷风山风城市风5、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风速的关系,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风力大小的方法。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等压线越密,力越大,风速越大。(百帕)100010051010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

地转偏向力(百帕)100010051010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北半球)a.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方向(即风向);c.由低纬向高纬增大;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北半球高空)(百帕)10001005101010151020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33③

地面摩擦力:地转偏向力(百帕)100010051010(北半球)风向地面摩擦力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使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地面摩擦力大气作水平运动所受作用力二力平衡,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三种力共同作用下,风向斜穿等压线(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6、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7、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季风的形成和特征,比较东亚、南亚季风的差异。

7月份,北半球大陆增温比海洋增温快,形成的一个个热低压把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最为突出的为亚洲低压,相对应的太平洋上出现太平洋高压

1月份,北半球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的一个个冷高压把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切断

以亚洲高压最为强烈,相对应的太平洋上出现阿留申低压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在南纬30度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季风环流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明显改变的现象。2.主要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风带的移动8、理解锋面的概念、分类及其天气特征,掌握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点。

◆锋面的特点:

(1)锋面通常为一个倾斜的过渡地带;

(2)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天气复杂多变。由于锋面两侧气团性质的差异,所以在锋面附近通常会形成降水、刮风

等天气锋面:冷暖气团相遇的交界面类型冷锋暖锋

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阴天、下雨、刮风、降雪、降温连续性降水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9、理解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近地面风向规律及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特点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类型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流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天气状况

我国典型的天气

低气压高气压外围流向中心(北逆南顺)中心流向外围(北顺南逆)辐合上升下沉辐散阴雨晴朗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秋高气爽2.4水循环和洋流复习要点1、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理解水循环的过程。①③②⑥④⑤海陆间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2、理解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的原因内因:水的三相变化外因:太阳能和重力能

⑴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⑵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交换。⑶影响着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3、了解洋流的概念和性质。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按照性质不同分为暖流和寒流。4、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流,顺时针;冬季自东向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