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创新发展-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_第1页
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创新发展-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_第2页
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创新发展-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_第3页
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创新发展-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_第4页
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创新发展-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形势

企业创新发展

云南大学施本植主要内容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及特点三、云南的省情特点及经济发展现状四、新形势下企业创新发展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Tinbergen):“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阻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消除,通过相互协调与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1954)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待遇的种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的差别待遇的消失。”(1961)

一体化的层次及实质1、企业一体化(enterpriseintegration2、国内经济一体化(domesticintegration)3、区域化(regionalintegration)4、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体化组织是替代市场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经济一体化组织数量迅猛增长。据WTO统计,1990年以前,世界上自由贸易区(FTA)仅27个。到2009年10月,向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安排已有385项,其中197项已经实施。此外,还有一些区域贸易协定并未向WTO通报。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突破原来单纯货物贸易自由化和相邻国家间实行一体化的传统,合作领域向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乃至统一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等方面扩展和深化,并越来越多地进行跨地域、跨洲际的经贸合作,地理因素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大为减弱。一体化的突出表现:形成蝴蝶效应(ButterflyEffect),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2、世界经济进入深化调整期经济发展形势的几种判断V型U型L型W型

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过程缓慢,各国的增长力度不一。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更加缓慢,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由2010年的3.6%下滑到2011年的3.1%。美国经济复苏正经历着“二战”以来最疲软的阶段,2010年美国的GDP增长为2.6%,预计2011年将减至2.2%。虽然GDP总值可望于2011年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全面恢复就业至少需要四年时间。欧元区2011年的增长估计维持在1.5%,与2010年持平。受主权债务困扰的欧洲国家如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的经济将继续衰退或停滞不前。日本经济在2010年初出现出口推动的反弹,但此后迅速下滑,2010年全年增长为2.7%。由于通货紧缩和数额庞大的公共债务的困扰,加上多重危机,日本经济2011年增长率预计仅为1%左右。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尤其是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力度远比发达国家强劲。如果主要发达国家复苏脚步继续放缓,发展中国家2011年经济增长可能也会从2010年的7.0%下降到6.0%。中国和印度仍将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增长的引擎。中国2011年的济增长预期为8.9%,印度为8.2%。拉美的增长将从2010年的5.3%降至2011年的4.0%左右。西亚经济可望随着石油价格的恢复而保持温和复苏。随着初级产品国际价格的反弹和国内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显现,非洲2011年经济增长可望达到5.0%。受益于外部需求和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回升,独联体国家2011年经济增长预计可达4%,但国内需求依然有待加强。世界经济还将在以下方面出现重大调整欧美等在金融危机之后,会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在发展制造业方面会做出各种努力,世界制造业竞争将更加剧烈;全球“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一些行业的重组在所难免,不可避免地引发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战”,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一些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如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将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3、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的贸易保护措施。后危机时期,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在名义上更具有合理性,政治上更具有便利性,形式上更具有隐蔽性,在实施效果上更具有有效性。贸易保护的形式和手段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科技和环保方便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力度。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及特点1、经济运行特殊状态向正常轨道转变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如今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逐步形成。投资增长动力不减,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十一五”间GDP增长(单位:亿元)

时间GDP增长率2006年20940710.70%2007年24661911.40%2008年3006709.00%2009年3353538.70%2010年39798310.30%2011年,出口、投资和消费实际增速不同程度下降,全年经济增长将略低于去年。预计2011年全年经济增长可保持在9%左右。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预期明显输入型通胀、食品推动的结构型通胀、工资推动的成本推进型通胀复合形成。三类通胀的共同特点:首先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企业为保住利润水平,以提价方式向市场释放成本上涨压力,这三种通涨都可以归结为成本推进型通涨。CPI、PPI、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5月末广义货币(M2,指M1加定期和活期储蓄存款)余额76.3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创下30个月以来的新低。狭义货币(M1,指流通中的现金加支票存款)同比增长12.7%,同比下滑17.2个百分点,也创下2009年2月以来的新低。M1、M2双双下滑,新增贷款锐减,央行逐步紧缩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已显现。考虑到通胀压力还是居高不下,央行可能还不会放松调控的力度。3、调结构转方式成为当务之急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不协调、要素利用效率低、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突出危机:廉价打工和货币小国的悲哀:传统收益和非传统收益的损失。转机: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发展的自主性;通过科教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取得定价权。真正实现从MadeinChina到InnovatedinChina到InnovatedbyChina的转变。通过人民币国际化避免被征收美元铸币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潜伏的风险:在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持有美元国债超过8000亿美元的今天,中国仍然无法改变透支环境,透支资源,透支劳动者健康的增长方式。“斯蒂格利茨陷阱”及其风险:商品化-证券化-美元化-贫困化···中国经济陷入美元陷阱、穷国大量借钱给富国是这一恶性循环系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经济现象。“微笑曲线”及其启示:即现代经济中商业利润增值的空间日益向产业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目前分工发达的制造业中,产品在生产过程停留时间只占5%;在流通领域时间占95%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增值部分不到产品价格的40%,60%以上的增值发生在服务领域研发加工品牌采购组装营销设计制造物流创意生产金融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及其无奈:我国为什么已经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已经是加工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已经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货币金融大国?现有国际分工中国外跨国公司依靠“哑铃型”结构获取暴利,我国企业则困顿于“橄榄型”结构领取微薄的“加工费”,成为廉价的国际“打工仔”,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国外跨国公司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我国企业丧失了话语权和定价权。大量美元铸币税被征收。人民币国际化是否是免征美元铸币税的最佳选择?非主权货币构想是否可行?产生了大量的贸易摩擦,甚至“引起了众怒”,造成了诸多传统和非传统收益损失。实践证明,我们再也不能仅仅在生产和加工环节使憨力气,而忽视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我们必须增强价值财富的运作与管理水平。中国人口及GDP占世界比重

人口GDP人均GDP占世界比重占世界比重占世界比重1820年36%33%90%2007年20%6%30%资料来源:UNDP2008年人均GDP(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IMF

葡萄牙24031德国46499西班牙36970法国48012

荷兰54445日本37940英国45681美国47025

中国3180(我国公布数为2700)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010年达58786亿美元。比日本多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4000美元,仅居世界105位。温家宝总理曾感言:“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小数目”。4、人民币内贬外升,货币政策陷于进退维谷自2010年10月CPI增长4.4%以来的11个月,我国CPI均在较高位波动,其中去年11月和今年3、4、5月份超过了5%,今年的6月份以来已超过6%。自2011年7月7日起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75%。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一年期为3.50%,三年期为5.00%.相关数据表明,自2010年8月份以来,我国的CPI已高于三年期利率,而且幅度还在加大,人民币对内贬值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对外特别是对美元的汇价却不断升值,而且涨势如虹。人民币已由2005年7月前1美元兑8.11人民币,升值到目前1美元兑6.4左右。人民币内贬和外升都不利于保障我国人民的利益。在国民普遍的收入增长幅度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人民币对内贬值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的稳定和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大幅升值,又使得我国不断增加的美元外汇收入和美元外债大大缩水。如果为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和人民币贬值的势头,继续实施货币紧缩政策,会导致大批企业资金链断裂、中小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果不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每月需要被动地投放近4000亿元左右基础货币,也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如果使用加息政策替代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随着国内利率大幅高于美、日等国的基础利率,又会导致热钱进一步大举进入我国套利,我国面临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和通货膨胀压力将更加增大。

时间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2011积极稳健2010积极适度宽松2009积极适度宽松2008稳健从紧2007稳健稳健三、云南省情特点及经济发展现状云南省情条件边疆(4060公里边境线,三国接壤)民族(25种少数民族,15种独有少数民族,16种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山区(39.4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山区半山区占94%)贫困(129个县中,有89个困难县,41个国家级贫困县,按人均967元标准有380万贫困人口,按1076元新标准有500万贫困人口,占全国1/8)云南资源特征特而散弱优而无势丰而不富人力资源差自然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从经济学视角看,云南经济发展还有一些特点:经济发展还不充分发展的质量还不够高发展还不平衡云南经济是一种资源导向、资源消耗型经济,我们的很多产品和产业都与我省的自然资源禀赋有关云南经济增长是投资依赖型,以投资推动为主,投资对云南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大就投资而言,云南的投资总的来说规模不大,增速不快,投资效率不够高。一个原因是云南的经济基础较差、投融资渠道单一,储蓄存款不多,而且长期存在存贷差较大的问题,我省的许多储蓄存款未能有效地转化为本地投资,大部分投到了省外其它地方,究其原因是云南的投资回报率较低。云南投资回报率低的原因:客观上是因为在云南投资成本高。政府投资的比重较高,投资的相当部分又投向国有经济部门。云南的投融资水平不高,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因此,加强金融工作,提高投融资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云南省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势头良好。1980年到2004年的24年里,云南省的GDP、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分别递增了16%、12.5%、16.5%、19.5%和14.4%。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GDP又分别增长了9%、11.9%、12%、11%、12.1%和12.3%。

云南与全国的差距仍相当大据统计,云南省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4.1%;2010年人口4600万人,占全国的3.44%;201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8万亿元,云南7220亿元,云南只占1.81%。2010全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2.75‰和5.05‰。云南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2.5‰和6.08‰2010年云南省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为16%、44%和40%2010年全国三产比重为10.2%、46.8%、43%变化特点第一产业比例下降。从1978年到2010年第一产业产值比例下降了2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明显。1978到2010年仅增加4.1个百分点。工业一度低速发展是第二产业比例徘徊在45%左右的直接原因。也是一段时间内GDP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第三产业快速发展。1978年到2010年增加了22.6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排名

排名

省市

GDP(亿)

人口(万)

人均GDP(元)

1

上海市3810.631921.32

19833

2

北京市3116.991755.00

17760

3

天津市1842.401228.16

15001

4

江苏省8203.537724.50

10620

5

浙江省5363.315180.00

10354

6

广东省9128.829638.00

9472

7

辽宁省3554.914319.00

8231

8

内蒙古1981.722424.07

8175

9

山东省7672.18

9470.30

8101

10福建省2339.713627.00

645111重庆市1698.85

2859.00

5942

12海南省479.67864.07

5551

13山西省1807.73

3427.36

5274

14吉林省1443.59

2739.55

526915河北省3665.207034.40

5210

16陕西省1936.87

3772.00

5135

17湖北省2934.375720.00

5130

18河南省4752.019487.00

5009

19黑龙江1860.003826.00

4861

20湖南省2956.226406.00

461521宁夏281.97625.20

4510

22青海省239.76557.30

4302

23四川省3451.838185.00

4217

24江西省1754.674432.16

3959

25广西1845.814856.00

3801

26安徽省2303.286131.00

3757

27新疆744.462158.63

3449

28云南省1490.064571.00

3260

29西藏86.73

290.03

299030甘肃省731.662635.46

2776

31贵州省700.923798.00

1845

切实推动“两强一堡”战略实施(2009年底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两强一堡”的内涵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三大战略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不可分割。民族文化强省建设需要绿色经济强省建设支持,又对绿色经济强省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绿色经济与民族文化相融合,才能实现人与自然最高层次的和谐。桥头堡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是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需要;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又将促进桥头堡建设。实施三大战略目标,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云南资源特色和优势的科学选择:无机层面的气候环境、地理类型的多样性汇聚以上物理环境带来的有机层面的生物资源、基因种群的多样性富集以上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导致的社会层面的民族文化、人文资源的多样性荟萃云南地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经济体中间、内连西藏、四川、贵州、广西,外接缅甸、老挝、越南,有4060公里的边境线,25个边境县市,16个跨境民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邻、民族相亲、文化相通

76.4metersabovesealevel6,740metersabovesealevel云南少数民族25种NAFTAGDP9848人口3.67WEUFTAGDP8974人口3.32EAFTAGDP6472人口18.7THEGEOGRAPHICLOCATIONOFYUNNAN

云南的地理位置云南云南YUNNAN昆明是亚洲5小时航空圈中心图绿色经济的“绿”是广义的概念前提是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开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水、湿地、森林等资源价值核算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环境税费、生态补偿、自然资源管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污染控制政策完善公众环境权益维护法规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制约全省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教育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社会管理水平较低,归根到底,还是人的文化素质问题。文化是广义的概念,涉及所有产业,所有主体桥头堡建设是立足云南、面向西南、服务全国的全局性工程完成中央赋予桥头堡建设的重大使命,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战略通道、合作平台、产业基地、交流窗口、生态屏障,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战略通道:我国从陆路沟通东南亚、南亚的通道,交通、电力、通讯的门户枢纽合作平台:我国与印度洋沿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产业基地:我国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加工交流窗口: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生态屏障:地处生态敏感区,加强生态建设战略通道:建设桥头堡的重要支撑。有通道才有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是提升现代交通运输网络。重点是昆明枢纽和泛亚铁路建设,公路改造,昆明新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二是加快口岸建设。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的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三是加快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使云南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通道。四是推进信息通道建设,使云南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信息交换枢纽。合作平台:建设桥头堡的重要环节。巩固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区域合作,推动形成稳定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拓展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先行优势。二是搭建政府合作平台。推动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在昆明设立领事机构,建立我国与周边国家高层间的定期或不定期互访、会晤、协调机制。三是搭建经贸合作平台。办好昆交会、旅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东盟华商会、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和中越、中老、中缅边交会等重要经贸活动,加快建设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产业基地:云南有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文化、旅游资源,与周边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很强。依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一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巩固提升烟草、旅游、电力、矿产、生物五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着力在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新的优势。二是发展进出口加工企业,形成集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进出口加工基地。三是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以航运为先导、路运为基础、铁运为重点、水运为补充、管运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格局。交流窗口:云南地处中华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交汇地。我们将充分发挥毗邻东南亚及南亚的区位优势、多民族的文化优势和源远流长世代友好的交往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在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彼此友谊、维护边境安宁中发挥重要作用。生态屏障:云南地处金沙江、珠江两条国内河流和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四条国际河流的上游,云南的生态建设对流域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一是建设“森林云南”,努力把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二是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稳步改善环境质量。三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态产业、环保产业和生态服务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桥头堡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已正式出台了支持云南建设桥头堡建设的意见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下一个十年的“西部大开发”规划促成国家有关部委启动桥头堡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努力促进国家出台支持云南建设桥头堡的政策性文件我省“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并提出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具体目标。云南GDP和人均GDP力争“十二五”期间翻番实现云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思路1、“增强科学发展的信心”: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认真探索云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子、新对策,提高云南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提出战略重要,把战略目标变成全省人民的具体实践更重要形成共识科学规划思路项目化项目方案化方案政策化政策责任化2、“长短结合”:就是既要重视投资、消费、出口等推动GDP增长的短期性因素,也要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城市化、人力资源开发等影响GDP增长的长期性因素。3、“大小并举”:就是既要重视大型企业集团的整合提升,也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培育扶持;既要重视一些大的支柱产业的巩固和建设,也要重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掘和培养。不断丰富发展的内涵,拓展发展的空间。4、“软硬相济”:就是既要重视有形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重视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和一些硬技术项目的投资建设,也要重视强化组织管理以及体制和机制等的创新;既要重视有形产品加工生产能力和产出率的提高,也要重视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定价能力提升。既要重视发展的内涵和速度,也要重视发展的方式和质量。既要重视硬实力的提升,也要重视软实力的打造。5、“抓两头带中间”加快云南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微笑曲线”原理,加强研发、营销、金融等两头的工作力度、带动生产环节的创新发展,改变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形成“哑铃型”产业价值结构,以在分工交易中更多获利。

转变发展方式:“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四、新形势下企业创新发展企业要根据新形势修订完善企业发展规划强身健体,提升竞争力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案例:企业长期保持领先的秘诀

100家最大跨国公司多年来的业绩变化(1912年-1995年)1912年 被收购 仍生存下去 1995年仍是100强 破产或被 但不再是前 前100强的 收归国有 100强 企100493120普遍的生存之道富有创造性和改革精神在全球范围内因地制宜,调整业务组合(一)健全契约安排,完善制度机制1、我国传统国有企业运营特点两权集中于国家无限责任企业成为行政附属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宏观上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问题微观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步骤第一阶段:(1978——1987)扩权;利润留成;利改税第二阶段:(1987——1993)承包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股份制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演进过程激励与约束机制:利益约束—契约约束—产权约束改革目标与对象:搞活国有企业—搞活国有经济—搞活国有资本产权运营方式:国有国营—国家所有企业经营—国家出资企业经营企业制度:工厂制度—企业制度—公司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和要求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内容层级制度财产制度治理制度1、层级制度H型(HoldingCompany)控股公司,企业集团U型(UnitaryStructureCo.)一元型结构M型(MultidivisionalStructureCo.)多分部结构设多少层次?权责利划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2、财产制度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三种财产制度演变,三种公司制度比较(自然人还是法人?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及要求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3、治理结构:现代公司在产权结构上实现了“两权分离”,随之而来,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问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各自利益,因而在代理行为中必然出现代理人问题,包括代理人的道德风险(moralhazard)和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从代理理论来说,公司治理就是要解决由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人问题。从本质上说,公司治理机制,又叫法人治理机制,是指在公司法人资产的委托代理制下,以实现公司最佳利益为目标,规范不同权利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构成要素: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基本特征:权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