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_第1页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_第2页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_第3页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_第4页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了解区域差异的含义;2.运用图文资料,比较日本、英国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域差异的原因;3.运用地图,说明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并分析原因;4.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AABCDA30ºN40ºN太平洋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高寒雪莲热带椰子林不同区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差异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不同成因知识点一、区域差异的成因及表现地形区域比较的一般步骤(1)比较地理位置

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比较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3)比较人文地理环境

政策、历史文化、经济、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纬度位置英国日本45°N30°N25°N60°N50°N日本与英国的海陆位置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看图1-2-4,说说位置的异同点:二、区域差异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2、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2)讨论:区域差异: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地貌地质均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中纬度,气候较湿润。日本英国日本与英国自然环境的差异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高,约占国土的2/3,植物种类多样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贫乏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森林覆盖率只有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较少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运河相通煤、铁、石油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日本地形英国地形2.人类活动的差异:(1)相似性:(2)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及其布局、农业、人口与城市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岛国的优势。英国的产业结构(2000年)日本的产业结构(2000年)农业生产的比较(1)相似性:(2)区域差异日本英国农业部门种植业畜牧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发达,占主体地位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居于重要地位以畜禽饲养为主放牧和饲养并存农业在经济中均不占重要的地位,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工业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2)区域差异工业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2)区域差异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重要地位,工业比较发达,都充分利用岛国多港湾的优势发展本国工业。日本英国工业部门工业布局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工业钢铁、纺织、造船、汽车、飞机、石油加工、电子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表现出明显的“临海型”特点;新兴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九州岛工业大都建在煤炭产区,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海油田的开发带动了北海沿岸苏格兰地区发展日本工业为什么具有“临海型”特点?英国工业为什么具有“资源型”特点?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工业原料多需从国外进口;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这里港湾众多,海运便利,既便于进口原料,又有利于出口工业产品。英国虽是个岛国且港湾优良,但由于英国的煤炭、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因此,英国工业大都接近原料产地布局。2.日本与英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及其布局农业人口与城市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曾在世界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大量向海外移民三大自然区西干北半旱旱干区青藏寒高东区部风季区知识点三、我国的区域差异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自然要素地域差异差异成因

地形气候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复杂的地质作用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地区出现转向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海陆位置的影响气温降水(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大致是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玛拉雅山东侧(2)青藏高原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为界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青藏高原区地形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最高,主要是高原高山气候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生物土壤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熊、松鼠、梅花鹿植被为草原、荒漠,土壤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发育下的土壤。骆驼、黄羊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原灌丛,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牦牛、藏绵羊水文外流河多属内流河西北部属于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自然环境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农业农耕业发达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高寒牧业、河谷农业城市众多较少很少人口稠密较少很少人类活动区域差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地形气候地理位置水文植被矿产资源工业农业商业人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我国的区域差异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区海陆位置受季风影响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纬度位置热量条件变化同一性差异性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一、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1、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一)东部季风区A.范围: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上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B.地形地势:海拔较低C.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集中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D.土壤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发育好,生物种类繁多E.水文:多外流河,主要是以雨水补给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10℃

积温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生产1400——3200℃3200——4500℃4500——7500℃>7500℃三面环山,平原广布寒温带、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甸草原黑土、灰化土春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一熟以太行山为界,西高东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黄土、钙质土冬小麦、棉花、花生及高粱、谷子。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山地、盆地、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红壤、水稻土、紫色土水稻、棉花、油菜。一年两熟或三熟多低山、丘陵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季雨林砖红壤水稻、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三熟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深居内地地形阻挡干旱气候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干旱特征明显西北区同一性差异性东西差异距海远近降水量变化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范围: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等。B.地形地势: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C.气候: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D.土壤生物:植被大部分为沙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E.水文:多属内流区,河流短小,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湖泊多但多是咸水湖。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较东部季风区小,绿洲农业和牧业较发达,但应注意荒漠化的影响。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气候降水量气温较差地貌水文植被

农业生产类型产品年均降水量150—450mm年较差35—40℃海拔1000-1200米的高原,高原广阔,少山脉。除黄河、西辽河,多为内流区

草原为主畜牧业,旱作农业牛,羊,奶制品

年均降水量<200mm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山地,盆地

发育河流多;流程短;水量少,多季节性河流荒漠草原、荒漠绿洲农业

旱粮,葡萄,棉花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光照及温度条件较好,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在高山带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灌丛、草甸,适于耐寒动物如牦牛、绵羊放牧。

西北是完整的高原,东南部为地势较低、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三、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1、成因:夏季风和海拔高低2、地域差异:(1)水平差异:地势气候植被变化东南部较低受夏季风影响,温暖湿润东南向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西北部较高不受夏季风影响,寒冷干旱思考:为什么在青藏高寒区从高原边缘至内部的垂直变化由繁及简?(三)青藏高寒区A.范围: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B.地形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C.气候: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强大,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D.土壤生物: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少,动物稀少,土壤发育差,土层浅薄。E.水文: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较多的冰川、湖泊。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微弱。因自然条件恶劣,所以人口密度小,土地利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发展林业、农业。3、青藏高寒区内人类活动的垂直分异地带农业类型原因河谷地带河谷农业海拔较低,光照及温度条件较好,垦殖历史较长,耕地比较集中,是农业比较发达地带高山地带高寒农业海拔高,热量条件差,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灌木丛、草甸(3)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工业区区位条件鲁尔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自然条件①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内河航运、陆地、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内河航运、陆地、航空_②_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市场市场广阔市场广阔劳动力③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额,据图8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高考链接】相同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