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_第1页
第五章 2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_第2页
第五章 2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_第3页
第五章 2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_第4页
第五章 2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坡耕地水土保持林配置一水流调节林带(一)目的与适应条件分散、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加渗透,变地表径流为土内径流改善小气候控制风蚀适用于坡度缓,坡长长的坡耕地一水流调节林带(二)配置原则沿等高线布设,与径流线垂直,发挥吸收和调节地表径流的能力。林带占地面积尽可能的小。以不超过坡耕地的1/8—1/10为宜一水流调节林带(三)配置技术1.坡度与配置1)坡度小于3°的坡耕地按农田防护林配置2)坡度为3°--5°的坡耕地沿径流中线设置走向3)坡度很陡(>25°--30°)的坡耕地按等高线布设一水流调节林带(三)配置技术2.地形与配置1)凸形坡林带设在坡的中下部2)凹形坡不易农用,应全面造林3)直线形坡林带设在坡的中部4)复合型坡在坡度明显变化的转折线上设置林带(三)配置技术2.地形与配置1)凸形坡林带设在坡的中下部2)凹形坡不易农用,应全面造林3)直线形坡林带设在坡的中部4)复合型坡在坡度明显变化的转折线上设置林带一水流调节林带(三)配置技术3.林带的数量、间距、宽度和结构1)数量和间距坡度为3°--5°的坡耕地每隔200—250m配置1条坡度为5°--10°的坡耕地每隔150—200m配置1条坡度为10°以上的坡耕地每隔100—150m配置1条坡长<100—150m不配置防护林带配置灌木带一般间距60—120m一水流调节林带(三)配置技术D=AK1+BK2+CK3/hL(三)配置技术3.林带的数量、间距、宽度和结构2)宽度一水流调节林带(三)配置技术3.林带的数量、间距、宽度和结构3)结构以紧密结构

乔灌木混交型在迎水面多栽2—3行灌木二植物篱(生物地埂、生物坝)

(一)定义一般称由灌木带的植物篱为生物地埂由乔灌草组成的植物篱为生物坝沿等高线配置的密植植物组成的较窄的植物带或行(一般为1—2行),带内的植物根部或接近根部处相互靠近,形成的连续体二植物篱(生物地埂、生物坝)

(二)目的和适用条件通过其阻截滞蓄作用,减缓上坡部位来的径流,起到沉淤泥沙、淤高地埂、改变小地形的作用适用于地形较平缓,坡度较小,地块较完整的坡耕地二植物篱(生物地埂、生物坝)

1.配置原则植物篱(如为网格状系指主林带)应沿等高线布设,与径流线垂直在缓坡的地形条件下,植物篱间的距离为植物篱宽度的8~10倍。(三)配置技术二植物篱(生物地埂、生物坝)

(三)配置技术2.配置方式灌木带:由1~2行组成,密度以0.5m×1m或更密;北方树种多选择紫穗槐、杞柳、沙棘、沙柳、花椒等;南方箭麻、火棘、马桑、桑、茶等

2)宽草带:黄土高原缓坡丘陵耕地上,可沿等高线,每隔20~30m布设一条草带,带宽2~3m。草种选择紫花苜蓿、黄花菜等,南方岩兰草等3)乔灌草带:在黄土斜坡上根据坡度和坡长,每隔15~30m,营造乔灌草结合的5~10m宽的生物带。一般选择枣、核桃、杏等经济乔木树种稀植成行,乔木之间栽灌木,在乔灌带侧种3~5行黄花菜,生物坝之间种植作物,形成立体种植4)灌木林网: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水蚀风蚀交错区,既能保持水土,又能防风固沙。灌木林网的主林带沿等高线布设,副林带垂直于主林带,形成长方形的绿篱网格。每个网格的控制面积约0.4hm25)天然灌草带:利用天然植被形成灌草带适用于低山缓丘地区、山间缓丘或缓山坡的坡地当降水强度为50—70mm时,白茅生物地埂可使地表迳流含沙量减少44.6%,黄花菜生物地埂减少含沙量31.6%;生物地埂可平均减少土壤侵蚀量30.45%。在香椿保土地埂带的设置上,采用高密度带状造林,矮林培育等技术,将保土和椿芽生产结合起来。三梯田地坎(埂)防护林(一)目的和适用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梯田地坎(埂)冲蚀破坏、改善耕地的小气候条件、增加收入负效应:串根、萌蘖、遮荫、与作物争肥争水(二)土质梯田地坎(埂)防护林的配置1.梯田地坎上的乔灌配置1)坎上配置灌木1~2行地坎高度的1/2或2/3处每年或隔年平茬,晚秋进行2)坎上配置乔木适用于坎高而缓,坡长较长,占地面积大为防止“串根胁地”,发叶晚、落叶早、粗枝大叶的树种(枣、泡桐),适当稀植(2~3m)梯田地坎造林注意事项梯田地坎扦插造林的树种:红柳、杞柳、乌柳植苗造林的树种紫穗槐、胡枝子、桑树、白蜡、文冠果播种造林的树种柠条、文冠果扦插造林注意扦插的角度位于铅垂线与地坎斜面垂线之间(二)土质梯田地坎(埂)防护林的配置2.梯田地埂上配置经济林木紧靠埂的内缘栽植1行,株距3~4m(三)石质梯田地埂防护林配置1.栽植在田面外紧靠石坎的部位2.栽植在石坎下紧靠田面内缘的部位3.修筑一小台阶,在台阶上栽植四坡地农林(草)复合工程以林业为主,农、牧、渔为辅的复合林木为防护系统,以农、牧、渔为主要生产对象的复合林、农或其它兼顾的复合第四节沟谷川台地水土保持林配置(一)防护和生产目的保护农田防止冲淘塌岸防风霜冻害改善沟道小气候(二)配置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