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肝胆管结石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外科 肝胆管结石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胆管结石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薜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胁痛”、“黄疸”。以一侧或两侧肋胁部疼痛、恶寒发热以及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病证。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版)。①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畏寒、高热史,或伴有黄疸。②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③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内胆管狭窄与扩张病变,扩张胆管内有大小不一结石影。④曾经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证实肝胆管结石。具备第l~2项可诊断,兼有第3、第4项可确诊。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腹痛、恶寒发热、黄疸,三大症状中二者或二者以上者。又可分为梗阻型和胆管炎型。梗阻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肝区和胸腹部持续性不适、消化功能减退等胆道梗阻症状。胆管炎型表现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即腹痛、恶寒发热、黄疸。血液检查提示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升高,肝功能检查呈梗阻性黄疸改变。(二)分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腹痛、恶寒发热、黄疸三大症状中二者或二者以上者。又可分为梗阻型和胆管炎型。梗阻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肝区和胸腹部持续性不适、消化功能减退等胆道梗阻症状。胆管炎型表现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即腹痛、恶寒发热、黄疸。(2)静止期:无明显腹痛、恶寒发热、黄疸,或仅有轻微腹痛,无黄疸、发热恶寒。(三)证候诊断1.肝胆蕴热证:右胁肋灼痛或刺痛,右胁下拒按或痞块。可伴畏寒发热,口干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身目微黄。舌质微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平或弦微数。2.肝胆湿热证:右胁肋胀痛,身目发黄。可伴发热,纳呆呕恶,小便黄,右胁下痞块拒按,便溏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3.肝胆热毒证:右胁胀灼痛,壮热,右胁下痞块,身目深黄。可伴烦渴引饮烦躁不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舌质干红或绛红或有瘀斑,苔黄厚或焦黑或无苔,脉洪数。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肝胆蕴热证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胆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柴胡、枳实、延胡、川楝子、白芍、黄芩、生大黄、半夏、生姜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2)肝胆湿热证治法:清热利胆,化湿通下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柴胡、黄芩、茵陈、山栀子、生大黄、白芍、半夏、生姜、枳实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3)肝胆热毒证治法:泻火解毒,养阴利胆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连、黄芩、黄柏、山栀、茵陈、大黄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1)针灸治疗:选穴:足三里、胆俞、日月、期门、肝俞、大椎、曲池、合谷。方法:毫针刺,平补平泻,一日一次,五次一疗程。(2)中药肛门滴注治疗:选择具有清热解毒、通下利胆作用的中药经肛门滴注治疗,尤其对于暂时不能进食的患者。肛门滴注中药处方可以同口服中药汤剂,从肛管中缓慢滴入,每次约150ml~200ml,1~2次/日。(三)内镜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变化及胆道梗阻情况,酌情选用鼻胆管引流、胆管支架等治疗。(四)西药治疗依据《中国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规范应用可做如下处理:(1)针对症情相对较重的肝胆湿热证型和肝胆热毒证型患者,可酌情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2)进食少或不能进食者,予水与电解质、营养支持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五)护理调摄要点1.一般护理:发热者予物理降温,或大椎穴推拿。并教育患者出院后的继续随访、复查和评估,为肝胆管结石静止期确定性治疗的抉择,提供周密、科学、合理的前期准备。2.情志护理:做好安抚与沟通工作,帮助患者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3.饮食护理:酌情给予低脂清淡流质或半流质。三、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拟定。(一)评价标准1.疾病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不缓解或加重,实验室检查无改善。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二)评价方法中医证候变化观察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法观察中医证候变化:将上述三种中医证候所属的全部主症、次症分别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等级,主症分别记为0、2、4、6分,次症分别记为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