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专用)_第1页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专用)_第2页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专用)_第3页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专用)_第4页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1

2.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_.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__作用和__作用.

课前思考:内力外力上下不平思考2山地的形成——褶皱山3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局部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开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4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科迪勒拉山阿尔卑斯山5华山峨眉山庐山6富士山长白山天池7一.褶皱山1、褶皱的形成3、褶皱山2、褶皱的两种根本形态及其岩层新老关系8小知识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开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的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近。如果未遭受剧烈构造运动的干扰,这些岩层绝大局部是水平的,上面的岩层较新、下面岩层较老。如果受到构造运动的强烈干扰,这些岩层就会发生弯曲变形甚至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从而发育成褶皱山和断层山.9水平岩层10一、褶皱的形成1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岩层向上拱起局部称为背斜褶皱的根本单位—褶曲岩层向下弯曲局部称为向斜12山岭谷地背斜向斜13背斜向斜14二、褶皱的两种根本形态及其岩层新老关系15背斜向斜地形〔未受侵蚀〕岩层形态倒置地形〔受侵蚀〕向上拱起向下弯曲地形成因判断依据:岩层新老关系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受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性坚硬不易受侵蚀,反而成山地.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翼老.16地貌发育上,一般:背斜成,向斜成。〔地形上〕山岭谷地17背斜和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新老老新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18地貌发育上,一般:背斜成,向斜成。〔地形上〕山岭谷地背斜向斜1920思考:什么条件是“地形倒置〞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1思考:1.地貌上,甲是_______,乙是__________.2.构造上,甲与乙两地哪里是背斜哪里是向斜?山岭山谷22三、褶皱山褶皱山的概念: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地或谷地的总称23背斜山24向斜谷25向斜山背斜谷26褶皱山代表: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27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东非裂谷带大西洋①②③④⑤⑥请结合上图完成填充地图册P27第四题褶皱山的分布褶皱山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28知识拓展了解褶皱构造规律有什么作用呢??29(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聚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见以下图〕地质构造规律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性30(3)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存在向斜局部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地质构造规律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性31(4)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甲处,因为背斜顶部排水条件好;受张力岩层不易崩坍且易开挖32〔1〕判断上图的褶皱哪局部是背斜,哪局部是向斜?为什么?〔2〕形成的山岭是背斜山岭还是向斜山岭?原因是什么?〔3〕在这里建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只考虑背斜和向斜的构造,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随堂练习1331、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2、由于岩层差异侵蚀的结果,形成山岭的是向斜,形成山谷的是背斜,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3、如果在这里建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平安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蓄存,便于施工。

342.读图4-9,完成以下各题:〔1〕从地形看:A为

,B为

。从地质构造看,A是

,判断的依据是B是

。〔2〕A处地形的形成原是

。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背斜向斜山谷山岭

A地中心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久之而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受挤压,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随堂练习235不连续变形。1.断层:两个条件岩石破裂岩层错位362.断层的分类:a.断层位移以水平为主b.断层位移以垂直为主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地垒〕。如华山、泰山、庐山等断块山。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地堑〕。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多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37汾河谷地探究〔P81〕活动:假设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时,你将如何判定断层呢?断层的判断依据:有断裂面的出现,断裂两侧的岩层有相对位移。断层处特征: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容易受到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泉、湖泊。38构造名称

受力情况岩层变化地表形态主要区别

图解褶皱断层挤压力挤压力或拉张力高大的褶皱山脉波状弯曲变形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岩层连续完整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比较褶皱与断层块状山地391〕填入背斜、向斜、地垒、地堑:A._____B._____C._____D._____2〕有良好的储油结构的是:____;容易储水的是:____;容易形成泉水的是:___与___之间地垒地堑背斜向斜DCAB3〕渭河平原属于上面那种地质构造:___B40三、火山4142富士山神岳典型的火山〔3776m〕43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火山口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2、火山的结构1、岩浆的喷出方式,及形成的地形沿沿流出,形成的地形为喷出,形成的地形为宽广的熔岩高原线状裂缝中央喷出口火山4445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滇藏公路46探究P76活动1:山区优先开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从表4.2分析,山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来看,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优些开展公路比较适宜!47山区公路选线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尽量考虑联系居民点。48线路延伸方向: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大于平原和丘陵地区。49505152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答复:〔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属于背斜的是()A.①B.②C.③D.④〔2〕以下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A.渭河谷地B.长江三峡C.泰山D.庐山〔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填数码〕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BA①处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会聚。课堂稳固5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54小明利用假期对长江进行全程游览活动,从长江上游往下沿江游览,在长江的上游,他们来到了虎跳峡,小明为虎跳峡的汹涌的流水和磅礴的地势所吸引。555657经过了两天的航行,游船进入了长江的中游河段荆江,小明向前方望去,只见长江此时犹如一条弯曲的巨龙,在大地上延伸;而在河流两岸、局部河道那么出现了浅滩,有居民站在浅滩上悠然地钓鱼。58不知不觉间,小明他们在船上已经过了五天,船已经接近终点站上海。小明向河岸望去,只见两岸一片开阔平坦的景象,还可以看到远处几乎消失在地面的轮船,不禁让人想起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59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60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使对河流的影响特别强调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开展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使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开展伸长加深展宽(一)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类型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61〔一〕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溯源侵蚀一、河流侵蚀地貌6263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64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65

2.河谷的演变初期成熟期沟谷沟谷流水沟谷加深和延长V字形峡谷出现河湾槽形河谷下蚀溯源侵蚀侧蚀侧蚀中期66ABABAB凹岸凸岸6768讨论: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AB河岸A、B最有可能首先出现浅滩的是:

原因: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测蚀作用较强,往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而A为凸岸ABABB为凹岸受侵蚀,河床深。69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侵蚀类型初期:河谷横剖面呈“V〞形中期: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形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演变70河谷的演变过程

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字型。中期:向下的侵蚀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U型。71你认为虎跳峡河谷、长江三峡、荆江河段、上海接近入海口应该与以下哪幅河流的横断面图相对应?练习P9672以下各幅图如何与河谷出口处、荆江河段、上海接近入海口一一对应?ABC73B冲(洪)积扇——发育在山前74河漫滩洪水期枯水期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75C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76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平原地形区聚落分布聚落形状原因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