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峰育才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峰育才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峰育才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峰育才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峰育才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峰育才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补胎

李恒冲

良小的老婆要临产了,他早开始了倒计时。天天扳着手指算,已经九个月零一天了,如果不'懒月的话,再有六天,就能当上爸爸了。

良小高兴,有使不完的劲儿。可近些日子,他却老是有劲没地儿使,真叫着急。原因也很简单。早先,通往山里的路很糟,良小就在山口开个修车补胎的铺子,整天有爆胎坏车的来求他,有时一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可现在呢,进山的路修得平平展展的,良小站在铺子门口看着大车小辆从眼前飞驰而过,熟识的司机有意识按一下喇叭,或领一下首,算是打个招呼。可这礼貌的举止却令良小,‘里不是滋味。想想,他们跑的都是钱,自己站着干等闲。

良小清闲了,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怀孕的老婆。可他总是个闲不住的人,再说,不趁年轻狠狠攒一笔,将来如何供儿子上大学,读研究生,出国留洋呢?良小一准认定老婆怀着儿子,因为他天天都在隔着她的肚皮去享受有力的踢蹬:“小子,好大劲儿哟,再来一下。”那可是发自内心的自豪,无与伦比的幸福。然而,良小越是沉醉幸福,越是双手发痒,一天不动扳手,好比睡觉摸不着枕头。最后,良小实在耐不住清闲,打算去创造点活做。

其实,从司机们的抱怨中,良小早知道有些地方修车的为自己找活做,在路上撒钉子,撒玻璃。以前他不屑,那是由于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如今,闲下来后也常往那方面想,但毕竟做贼心虚,一次次都没有去行动。然而,终归顶不住闲散和不能挣钱的负重感,这天,他也偷偷向路上撒了钉子。

傍晚时分,终于等来了倒霉蛋。歪歪抖抖一辆小车停靠门口,下来个中年司机,听口音就知道是外地人,有怨气也不敢大声喘,只是抱怨:“人倒霉了喝口凉水也塞牙,爆了条胎,刚换了备胎,没走五十米,又扎了,真气人。两条胎都补了,要多少钱?”良小说:“一条三十,两条便宜点,五十吧。”司机说:“是否贵了点?”良小说:“嫌贵,前边修去,十里坡有家铺子,少说要你八十。”司机万般无奈:“补吧,补吧。”而后自言自语:“那个路上丢钉子的,一定生了孩子没屁眼儿。”良小心里说:“你甭骂,我早骂你头里了,又现宰你五十,值!”

良小刚抄了工具要动手,突然,后邻王婶跑来喊:“良小,良小,快去看看吧,你婆娘摔倒了,流了满地血。”良小风一样去了,背了老婆又风一样回来了,站在路中央,等了半天没一辆车过来。地上一大摊血,并有两股开始向低处蜿蜒。

这时,那个外地司机开口了:“别等了,我送你们。”就见司机拿把改锥,照了左边的那条好胎扎了进去,并用命令的口气说:“快上车,这样平稳。”

汽车在路上奔驰,发出吟吟吟的响声,拍击着良小咚咚咚的,‘跳。终于到了县医院,进了手术室。两个小时过去了,护士抱出了个胖小子,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推出了昏睡的老婆,不过,医生的话字字千斤:“幸亏送来及时,才保住了两条命。”

良小,‘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去找那个外地司机,要给人家下一跪,赔给人家两条胎,不,十条胎。可四个多小时都过去了,哪寻去?只从医院门卫那儿得到一句话:“不知两条命保住保不住,两条胎能算啥?”(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情节简单,语言平实,看似描写生活中人与人相处的道德伦理,实际上却揭示出超越

道德伦理的思考。

B小说开头写良小“天天扳着手指算”,突出了良小做父亲的急切愿望,为后文妻子摔倒大出

血埋下了伏笔。

C.“你甭骂,我早骂你头里了,又现宰你五十,值!”这一语言描写,表现出良小被司机的咒骂

彻底激怒了,决定要狠狠地宰上一笔。

D.“司机拿把改锥,照了左边的那条好胎扎了进去,并用命令的口气说:‘快上车,这样平

稳。”’寥寥数笔,司机感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E.“汽车在路上奔驰,发出瞪瞪瞪的响声,拍击着良小咚咚咚的心跳。”“瞪瞪瞪的响声”既突

出了汽车的奔驰,又表现了良小内心的急切。(2)作品中良小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3)作者是怎样安排情节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4)“要想富,先修路”,可是小说中路修好了,良小却失去了生计,不得不去做违背良心的事。那

么,小说要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5分)D3分;A2分;B1分。C,E不得分。(C)“语言描写”误,应为心理描写。良小也并非因司机的话才决定狠宰一笔。E,的响声”是因为汽车没有好胎而发出的声音,除了急切外,也暗含着良小的良心受到冲击。)(2)(6分)①有爱心,“天天扳着手指算”急切地想做父亲;“清闲了,就有了更多的时问去照顾怀孕的老婆”。⑦有责任心,“供儿了上大学,读研究生,出国留洋”,并愿意为此付出。③勤劳肯干,“可他总是个闲不住的人”,“有时一忙起来顾不上吃饭”,“一天不动扳手,好比睡觉摸不着枕头”,④道德水平较低,禁不住诱惑和压力,“终归顶不住闲散和不能挣钱的负重感,这天,他也偷偷向路上撒了钊一了。”(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得满分。)(3)(6分)作者先写良小妻了临近产期,突出良小的急切,既为后文埋下伏笔,又为良小的“负重感”给出合理的解释。接下来写路修好了,可良小却因此而失去了生计,更增加了良小的“负重感”,为其由“不屑”到在路上撒钊一了的心理转变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写受害司机扎破好胎救良小的妻了,这一义举既触动了良小的良心,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4)(8分)小说表现了发展与平衡的主题。烂路变好路,这是社会的发展,而良小却因为这个发展由挣钱变成挣不到钱,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因为平衡被打破,所以一部分人就可能为了生计或更大的利益而突破道德底线。因此,平衡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才是拯救道德的良方。(若考生从道德层面解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也可给满分。)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戏剧与戏曲“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时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芬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14.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15.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B.布莱希特体系。C.梅兰芳体系。D.写意体系。

16.填空(4分)

戏曲与百戏相比,增加了

,保留了

17.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14.(3分)D

15.(3分)A16.(4分)故事、歌曲(歌、诗歌),乐舞、技艺(杂技)17.(2分)不赞同。因为中国戏曲是“形神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朗诵

孙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的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应此九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今时寿命还长。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

(有删改)14.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答: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答:

16.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答:

1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①“夫孝,置之而色乎天地,薄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3.有不少熟语源自《礼记》,请写出一个出自第①则的熟语:

。(2分)24.“为人子,止于孝”,《礼记·大学》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根本,请结合第②则谈谈行孝道要注重什么。(3分)

参考答案:23.放诸四海而皆准(“放之四海而皆准”亦可,2分)。24.孔子认为行孝道最难在于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脸色,说明孝首先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培养和体现。子女孝顺父母,不只是要注重表面的、物质的供养,更重要的是表现内心的恭敬和顺之情。(3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室语(清)唐甄唐子居于内,夜饮酒。忽焉拊几而叹。其妻曰:“子饮酒乐矣,忽焉拊几而叹,其故何也?”唐子曰:“溺于俗者无远见,吾欲有言,未尝以语人,恐人之骇异吾言也,是以叹也。”妻曰:“我,妇人也,不知大丈夫之事;然愿子试以语我。”曰:“大清有天下,仁矣。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妻笑曰:“何以谓之贼也?”曰:“今也有负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是贼矣。”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三代以后,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汉,然高帝屠城阳,屠颍阳,光武帝屠城三百。”妻曰:“当大乱之时,岂能不杀一人而定天下?”唐子曰:“定乱岂能不杀乎?古之王者,有不得已而杀者二:有罪,不得不杀;临战,不得不杀。有罪而杀,尧舜之所不能免也;临战而杀,汤武之所不能免也;非是,奚以杀为?若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者?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卒伍杀人,非卒伍杀之,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天下既定,非攻非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六。暴骨未收,哭声未绝。目眦未干,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坐前殿,受朝贺,高宫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若上帝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匹夫无故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无故而杀之,其罪岂不重于匹夫?”妻曰:“尧舜之为君何如者?”曰:“尧舜岂远于人哉?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以语人

语:告诉B.乃服衮冕

服:穿戴C.过市而窜其市

窜:驱赶D.若上帝使我治杀人之狱

狱:监狱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忽焉拊几而叹

子亦有不利焉B.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

襟三江而带五湖C.乃无故而杀之

臣乃敢上璧D.尧舜岂远于人哉

而青于蓝11.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明确而尖锐地指出,皇帝权势和财富的取得,是建立在杀天下之人、掠天下之财的残暴野蛮行为上的。B.作者认为皇帝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官吏等人滥杀无辜,实为皇帝所杀,是皇帝逼迫他们这样做的。C.对于祸国殃民皇帝,作者指出,即使用极刑去处死暴君,亦难抵他们屠戮祸害天下人的罪过。D.作者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像尧舜那样贤明君主身上,希望皇帝能“不失其本心”治理国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大清有天下,仁矣”,是为了避祸而不得不加的解脱语,并非作者真的这么认为。B.作者从身边的例子说起,借用杀人而非法占有他人布粟的盗贼一例类比,清晰明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所有的君主取得天下,都是非仁义的盗贼行为。C.即使是最仁义的汉朝,高帝曾经在城阳、颍阳屠城,光武帝曾屠城三百,他们也都是用凶残的杀戮获得天下的。D.室语,也就是在家里说的话。文章通过作者和妻对话的形式,激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提出了“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尖锐命题。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非是,奚以杀为?(2分)

(2)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3分)

(3)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3分)

参考答案:9.D

(案件)10.D(A助词,副词词尾/句末语气词;B表修饰/并列;C竟然/才;D介词,比)11.B(不是皇帝所杀)12.B(文中说是秦以后取得天下的帝王.)13.(8分)(1)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要杀人呢?(2)来使他的妻妾尊贵,来使他的子孙富有,他实在是什么样的存心忍心享受这些。(3)天子是天下人的慈母,是人们仰望凭借他得到养育的人附译文:唐子在家里住着,夜晚饮酒,忽然拍案叹息起来。他的妻子说:“你饮酒很高兴呀,忽然拍案叹息,那是什么原因呢?”唐子说:“沉溺在流俗中的人没有远见,我有一些话,不曾把它告诉别人,是害怕人们对我的话感到惊骇诧异,因此叹息呀。”妻子说:“我是个妇人,不知道大丈夫的事情,但是希望你试着对我说说。”唐子说:“大清占有天下,是仁德的。自从秦朝以来,凡是做帝王的都是盗贼。”妻子笑着说:“为什么你称他们是贼呢?”唐子说:“现在有一个背着几匹布或者担着几斗粟米的人走在路上,有人杀了他并且劫走了他的布匹和粟米,这个人是贼呢,不是贼呢?”妻子说“这的确是贼。”唐子说:“杀一个人,拿走他的布匹粮食,还被称为贼;杀死天下人并且全部占有他们的衣物和粮食,却反而不称他为贼吗?夏商周三代以后,治国有仁道的朝代没有超过汉代的,但当年汉高祖却屠城阳、屠颖阳,光武帝屠城三百。唐子妻说:“当天下大乱的时候,怎么能不杀一人而平定天下呢?”唐子说:“要平定天下之乱怎么能不杀人呢?古代的君王,只在两种情况下才不得已杀人:一是这个人犯了死罪,不得不杀;二就是面临战争,不得不杀。犯了死罪的人,尧舜也不能赦免他;面临战争的时候,商汤、周武王也无法避免。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要杀人呢?如果经过一个村庄,就把这个村庄变成废墟,经过一个城镇,就驱赶这个城镇的居民,进入一个城市就屠杀城中的百姓,这是什么行为?天下已经安定了,不再攻杀作战,可是死于战争和因战争而死的老百姓占十分之五六。死者暴露的尸骨还没掩埋,百姓的哭声还没有停歇,眼眶的泪水还没有擦干。在这样的时候,天子却穿戴礼服礼帽,乘着威严的车驾,坐在宫殿前,接受群臣的朝贺。盖起巍峨的宫殿,建立广阔的苑囿,来使他的妻妾尊贵,来使他的子孙富有,他实在是什么样的存心忍心享受这些。如果上天使我处置杀人的案件,我就有办法对付他了。如果平常人无故杀人,用他一命抵偿一人之死,这就够了;如果掌有天下的人,无故而杀人,那么即使让他死一百次也不能够用来抵偿他杀一个人的罪行。这为什么呢?天子是天下人的慈母,是人们仰望凭借他得到养育的人,可是他却无故杀了他们,他的罪过难道不比常人更重吗?唐子妻说:“尧舜当君主是怎样做的呢?”唐子说:“尧舜难道比我们常人超出很多吗?尧舜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不失去人的本心而已。”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妻以宗室女

妻:妻子C.累迁江夏内史

迁:升职

D.时竺超民执义宣

执:捉拿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若属皆且为所虏B.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

蟹六跪而二螯D.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

余船以次俱进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1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3分)翻译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3分)翻译

(3)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4分)翻译

参考答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将下面的长句改为语义连贯的三个短句。不得改变愿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6分)美国总统奥巴马于近日签署一项决定解除对使用美国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限制的行政令对科学发展而言是个好消息。

参考答案:美国总统奥巴马于近日签署一项行政令。

决定解除对使用美国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

这对科学发展而言是个好消息。

略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事情。然而,(

),这是怎么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被称为“同理心耗竭”。“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同理心较强者能够从他人的表情、语言等方面判断其情绪,进而可以

地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行事依据。然而,同理心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能够被消耗。只要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那么,对于同理心较强者来说,如何避免自己的同理心消耗过大呢?一是把同理心变成“同情心”。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

地将自己代入别人的情境中,而过度介入别人的痛苦和烦恼,就会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此时不妨化同理心为同情心。二是找到同理心的边界。没有人的同理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己同理心的边界,既不要

,也不要过分介入,而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给予支持和陪伴,但不能过于干涉别人的选择,更不应

,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导致身心俱疲,结果没有获得快乐B.有些人并没有获得快乐,而是身心俱疲,结果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C.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导致身心俱疲D.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结果导致身心俱疲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B.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C.只要不过度使用同理心,就可避免同理心耗竭,进而防止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D.如果过度地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健康,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设身处地

不由自主

冷若冰霜

包办代替B.身临其境

情不自禁

冷若冰霜

越俎代庖C.设身处地

情不自禁

拒人千里

越俎代庖D.身临其境

不由自主

拒人千里

包办代替参考答案:17.D

18.D

19.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为与上文“助人为乐……能收获满足”反接,补写句子开头就应说“没有获得快乐”;为引出下文的心理学现象“同理心耗竭”,补写句子后边就须是“身心俱疲”;而且,“非但……反而……”,使用相反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更有出人意外的对比效果。比较而言,D项最为恰当。故选D项。【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存在不合逻辑和成分残缺的语病。A、C两项,“危害身心”仍然存在宾语中心词残缺的问题;B项,“如果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说法绝对,不合逻辑。比较而言,D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项。【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着重辨析近义成语。①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能够感受和体谅别人,故选用“设身处地”更恰当。②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句中是说同理心较强者受他人

情绪影响,故选用“情不自禁”更恰当。③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冷若冰霜:比喻待人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好接近。句中用以与“过分代入”对比,故选用“拒人千里”更合语境。④越俎代庖:比喻越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