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度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度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度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度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人类为何要自圆其说苏丹南部的努埃尔人和丁卡人有一个共同的特殊习俗。这两个主要靠畜牧为生的非洲部落都会在小孩的门牙一长出来后就为之拔掉,一般是拔掉上面的两颗和下面的四到六颗。用鱼钩拔牙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这样做的结果是让所有的部落成员都明显的下巴松弛而且说话有些困难。这种做法大概开始于很久以前,当时破伤风在中非地区非常猖獗。破伤风会让人“牙关紧锁”,但是如果把门牙拔掉,即使感染上这种疾病的孩子咬紧牙关也可以向其嘴中灌入流食。虽然苏丹南部已经好多年都没有破伤风了,但努埃尔人和丁卡人仍然保留着拔掉孩子门牙的习俗。事实上,他们认为松弛的下巴和下垂的嘴唇很好看。他们说,有门牙的人看上去像豺狼。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塔夫里什和埃利奥特·阿伦森在他们的新书《犯错误了,但不是我犯的》中说,这种奇怪的风俗是“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当两种重要的信念、态度或者看法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一种极端的心理不适感。人类不能长时间地忍受这种不协调,所以他们通过改变自己的信念或者态度来缓解这种不适感。在努埃尔人和丁卡人的例子中,他们“选择”认为没有门牙在审美上来说是令人愉悦的,以此说明他们给孩子带来这种痛苦是正确的。在你嘲笑这种习俗原始或者野蛮之前,想想离你更近一点的例子,比如一个丢脸的俱乐部入会式。还有什么比让入会式成为一种令人厌恶的经历更能培养人们的忠诚感?毕竟,如果你自愿让自己经历某种屈辱的或者痛苦的仪式,那它必须是值得你这样做的,对不对?事实上,正如塔夫里什和阿伦森所表示的那样,为了消除认知失调带来的心理上的不适感,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个领域是我们不会“把事情摆平”的。今年是这一理论提出50周年,它是由阿伦森的导师利昂·费斯汀格提出的。这一观点经过了多次理论上的验证以及3000多次试验测试。虽然这一理论很有力,但费斯汀格从来没有阐明为什么认知失调会带来心理上的不适感。或者,为什么这种不适感会促使我们改变自己的看法或态度,为什么我们不能对这种不适感或心理冲突泰然处之。新一代的心理学家正在把这一理论推向新的高度,探讨我们一些奇怪的看法或者做法背后的原因。一些科学家甚至已经开始首次从复杂的神经化学的角度探索这种心理上的不适感和自圆其说的行为。这种失调理论的修正者之一是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的心理学家埃迪·哈蒙-琼斯,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试验。在他看来,冲突的不仅仅是抽象的“认知”。哈蒙-琼斯认为,失调基本上是行动上的,特别是在我们每天的决策、选择和承诺上。每当生活迫使我们选择一条道路,但我们又不能完全肯定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的时候,我们都会经历这种不愉快的感觉。换句话说,当我们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会本能的找出证据,证明我们做了一件聪明事。如果你作出了一个真的很糟糕的选择,而你又无法隐瞒,你会怎么办?我们的思维应对一个巨大错误时采取什么战略?正如塔夫里什和阿伦森指出的那样,从基辛格到里根,再到足球明星里比和冈萨雷斯,这些公众人物都选择一个简单的短语来规避责任——犯错了。但是同样普遍的是,不愿意坦白地承认错误的人们一旦他们的信念被证明是错误的,他们反而会更加坚持自己的信念。(选自2007年6月25日《参考消息》)6.根据文意,下列对“认知失调”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认知失调”是当两种重要的信念、态度或看法发生冲突时,人们陷入两难境地,此时人们感到心理极端不适的状态。B.苏丹南部两个部落的成员从小拔去门牙就是他们处于不拔门牙一旦患上破伤风,牙关紧闭无法进食只能等死,拔去门牙又十分难看时陷于“认知失调”的一个典型的例子。C.人们在认知失调时常常会通过改变自己的信念或态度来缓解这种不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自圆其说。D.在参加一次让自己经受某种屈辱或痛苦的俱乐部入会仪式时,人们陷入“认知失调”,常常会以培养人的忠诚这种想法,使自己得以解脱。7.下列对书名《犯错误了,但不是我犯的》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A.“犯错误了,但不是我犯的”这是在“认知失调”时寻找一些心理安慰,摆脱心理不适感的方法。B.“让孩子经受用鱼钩拔牙的痛苦是野蛮的,但不是我的错,我是为了孩子好。”此说是对这句话的一个注脚。C.这句话很容易导致固执地坚持错误。苏丹南部已经多年没有破伤风了,但部落成员仍然坚持拔牙的陋习就是明证。D.这句话反映了人类固有的心理状态,说明人类在“认知失调”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使自己泰然处之。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丹南部两部落成员从小被拔去门牙的做法是因为他们认为松弛的下巴和下垂的嘴唇好看,有门牙看上去像豺狼。B.新一代心理学家认为“认知失调”时自圆其说行为是人体神经化学物质所致。C.“认知失调”论的反对者认为:冲突不仅是抽象的“认知”,失调基本上是行动上的。D.深入探讨“认知失调”理论对我们做出重大决策时寻找充分的证据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参考答案:6.B(“拔去门牙又十分难看”当改为“用鱼钩给孩子把门牙又十分痛苦”。属偷换概念)7.D(“没有任何办法可以使自己泰然处之”一说不妥,与文末列举的一些公众人物选择“认错”,相矛盾。)8.D(A项拔去门牙是便于患破伤风时救治。B项所述是新一代心理学家探索的方面,未成定论。C项观点不是反对者的观点,是修正者的观点。D相符合文章倒数第二段末句的观点。)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墨西哥发现提及2012预言的玛雅文字新记录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古玛雅人预言2012年将是世界末日,无论是考古学家还是普通公众都对这一预言予以极大关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承认,他们发现了第二个提及2012年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字记录。这一记录是在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刻在一块砖块上。科马卡科是古玛雅人建造的砖结构寺庙之一。在此之前,考古学家只发现一件提及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物,即在墨西哥湾塔巴斯科的托土盖罗发现的一个刻着象形文字的石板。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发言人阿托罗-门德兹表示,这个砖碎片很多年前就已经被人发现,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这件文物一直保存在研究所,并未对外展出。在一些网上论坛,专家们对这个被称之为“科马卡科砖”的古玛雅人文字记录进行了讨论。很多人仍旧怀疑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提到2012年12月21日或者12月23日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玛雅铭文专家大卫-斯图亚特表示:“一些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提及2012年世界末日的文物,但我仍持怀疑态度。”砖块上的铭文记录了所谓的“历法圆”,这是日子和月份位置的一种组合,每52年重复一次。砖块提及的日期为第13个Baktun末期。Baktun是一个大约394年的周期,13是一个重要数字,在玛雅人心目中拥有神圣地位。玛雅长计数历开始于公元前3114年,第13个Baktun大约结束于2012年12月21日。但斯图亚特表示,砖块上的日期同样与过去的一些类似日期相符。他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是古代的另一个日期,与古典时期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实际上,砖块上的第三个象形文字似乎是动词huli,意为他/她/它来了。与托土盖罗发现的石板不同,这个砖块上没有采用将来时的记述,更多的是讲述科马卡科的历史,而不是预言未来。”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可能是在1300年前左右刻上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有隐含意义。托土盖罗石板提到了可能发生在2012年的事情,这些事情与玛雅人心中的神秘神灵——掌握着战争和创造的BolonYokte有关。石板上的腐蚀痕迹和一道裂缝导致一些象形文字几乎无法辨认,最后的一段已经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似乎可以解读为“他将从天而降”。科马卡科砖刻有文字的一面朝内并且上面涂以灰泥,说明不想被人看到。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一再表示2012年12月末将是世界末日或者将发生改变世界事件的传闻不过是西方人对古玛雅历法的一种曲解。他们一再重申西方的救世主想法歪曲了玛雅等古代文明的宇宙观。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一系列圆圈,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一个圆圈的结束并不代表任何末日灾难。鉴于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有关2012年末日灾难的流言,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将于本周在墨西哥南部的帕伦克考古遗址举行圆桌会议,邀请60名研究玛雅的专家出席。他们将在会上为消除人们对玛雅长计数历中一个时代结束和另一个时代开始的种种疑虑而展开讨论。1.下列关于原文第1、2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考古学家都对玛雅人"2012世界末日"预言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并且有人们都相信这一预言的真实性,并且为之不断验证和探索。B.不论是托土盖罗的象形文字石板,还是科马卡科废墟上的文字砖块,都出自在墨西哥,所以墨西哥人在"古玛雅文明"以及"2012世界末日"研究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拥有最权威的研究成果。C.科马卡科是墨西哥现存的最完好的古玛雅人砖结构寺庙,它出土的雕刻有古玛雅文字的砖块,为当代人研究玛雅预言和文明提供了帮助。D.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砖块意义重大,但它并不是我们研究玛雅文明的唯一的信息来源。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国家历史研究人员承认他们已经发现科马卡科废墟砖块很多年了,之所以没有向世人公布,是因为其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还未获得有把握的结论。B.包括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大卫-斯图亚特在内的很多人都怀疑"玛雅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C.大卫-斯图亚特对科马卡科砖块上铭文所记录得"历法圆"非常认同的,但同时他又提到砖块上记录的时间也可能与过去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日期有关。D.科马卡科砖块上提及的日期Baktun或可作为证明"世界末日论"的证据,但动词huli却在暗示我们它讲述的历史而非预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专家们认为,由于缺少研究资料,再加之学术思想的偏狭,西方学家对玛雅文明的研究存在着曲解。B.依据石板上已几乎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为"他将从天而降"的解读,我们可以判断,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块都是在向我们讲述着一段历史往事,而不是在预言后世。C.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的一系列圆圈的观点可以印证砖块提及的第13个Baktun末期,但不一定是世界末日的预言。D.在帕伦克举行的会议旨在对玛雅长计数历进科学论证,将会平息互联网上对有关2012年末日灾难的流言。参考答案:1.D

2.D

3.C【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A.并非是“人们都相信这一预言真实性”,还有很多人在质疑这一观点,原文“很多人仍旧怀疑”;B.“最权威的研究成果”是杜撰的信息,原文并没有表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出自墨西哥;C.文中并没有讲到“科马卡科是墨西哥现存最完好的古玛雅人砖结构建筑寺庙”,无中生有。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A.文中并没有交代墨西哥研究部门未及时公布科马科卡废墟砖块的原因;B.大卫-斯图亚特怀疑的不是“玛雅2012世界末日论”,而是怀疑将“科马卡科砖”作为“2012年世界末日论”的证据,原文“一些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提及2012年世界末日的文物,但我仍持怀疑态度”;C.无中生有,大卫-斯图亚特并未对“历法圆”表示过非常认同的观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本题中A.“由于缺少研究资料”错,墨西哥研究人员只是在强调思想观点的不同,没有提及占有研究资料多少的问题;B.“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块都是”错,原文“与托土盖罗发现的石板不同,这个砖块上没有采用将来时的记述,更多的是讲述科马卡科的历史,而不是预言未来”,科马卡科砖块与托土盖罗发现的石板不同。D.“将会平息”错,会议目的是希望平息流言,但结果并不能确定。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数学家的爱情李伶伶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利。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了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两个人结婚了。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体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选自《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2)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6分)(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4)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参考答案:(1)(5分)ABC“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不正确。D文中没有肖像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表述不正确。E,文中讨论的是“情商”问题(2)(6分)①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地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②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愤,她觉得这两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3)(6分)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③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④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4)(8分)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启示:①处理问题要坚特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②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9.D/传记。10.A/因:均为连词,表因果,因而。B乃:副词,表顺承,于是;副词,表意外,竟然。C则: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假设,那么。D其: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语气助词,表衬音。11.C/不“是一位归隐山林的隐士”,其名字为“世罕知”。12.墨翁: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了经商做人的道德准则。13.⑴别人的铺子里人总是很满,但他的店铺人很稀少。⑵我的墨用的材料是上好的,做墨用的气力也很勤勉。【译文参考】墨翁是吴槐街市的人。曾经在荆楚这个地方游历,他遇到了人,传授古代造墨的方法,于是说:“我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完全可以有钱读书了,何必像现在这样急忙忙地到处奔走呢?”于是回家,在自家门上写上“造古法墨”几个字。亲身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虽然手背龟裂脸色黄黑,(他也不停止劳作。)但他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衣服,戴着高高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异的人。一次他研磨很多墨汁,趁酒兴替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大字,写的字非常壮美。他制的墨,有一定的价钱。报酬不合适,就不卖。所以别人的铺子里人总是很满,但他的店铺人很稀少。有一乡客讥讽他说:“你的墨汁做得虽然好,可卖不出去,该怎么办呢?”墨翁说:“唉!我的墨用的材料是上好的,做墨用的气力也特别辛勤,就因为它制作这样艰难,所以我不想卖出它太轻易了。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随意地用一些迷乱世俗的方法制作,降低价钱出卖引诱众人,看它虽然表面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是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卖古法墨汁的旗号,内里却拿着现今不好的墨出卖,难道可以吗?况且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可看我的箱子中,那些黑黝黝的墨还在,我何必悲伤呢?”乡客听到这话说:“你是真隐者。我们这类人吟诵着圣人的言论,拿学习古训为准则,不能让高尚的品德充满内心,空有外表装饰迎合世俗求得名誉,这样的人,难道不愧对这位墨翁吗?说完,叹息着离开了。齐人高启听闻墨翁的话,认为足够自我警醒,就写下来为他作小传。老翁名叫沈继孙。但世人很少了解他,只是称呼他叫墨翁。5.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0—13题。(9分,每小题3分)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韩愈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①,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注: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②畀bì,给予。10.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明经第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

让:责备C.为重屋四千七百

重:双层的D.不辨则受垢

垢:污秽,耻辱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

②木欣欣以向荣B.①载食与浆,亲往劝之。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C.①从令者免其赋之半

②其孰能讥之乎D.①贫不能者畀之财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韦文明“治功”的一组是

①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

④征还入议蜀事⑤得田万二千顷

⑥筑堤捍江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13.翻译上文划线的句子。(12分)(1)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4分)(2)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4分)(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4分)参考答案:10.B(B移让)11.B(A表目的,表修饰

B连词,和

C他们的,表反诘D代词,他们;助词,补语的标志,“得”。)12.C(①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④个人经历)13、①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判断句、张、费、属各1分)②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既、计、委、于各1分)③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卒、定后句、果、杖各1分)

译文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谏议大夫之职。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韦公走到汉中时,给皇帝上疏说:“梓州现在正处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们正在尽力防守,这时不可以更换将领。”朝廷征召他回来讨论蜀地之事。刘辟离开梓州,韦公趁机将东川节度使之职移让给高崇文,自己被朝廷授予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之职。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皇帝认为他很忠心。过了一年,被授予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之职。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罢免了八州的无所事事只是白吃饭的人,来聚集钱财。开始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把木材、陶瓦聚集到集市上,估计建屋的费用而定价钱,不获取利润。凡是从官府领取木材、陶瓦的人,房子建好以后再交钱,遵从命令的人免除他们一半的赋税;逃跑还没有归来的人,官府给他们将房子建好,贫穷不能购买材料的人官府给予他们钱财,用车装着食物和水,亲自到各处劝说他们盖瓦屋。建造瓦屋一万三千七百间,建造两层的瓦屋四千七百间,百姓没有了火灾的忧虑,夏天潮湿就住在上层。第二年,修筑堤坝保卫长江,长十二里,分散修筑闸门,用来泄出洪水。韦公离职的第二年,长江洪水达到了与堤坝相平的高位,百姓老幼都哭着思念韦公的好处说:“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开挖池塘五百九十八口,从而获得田地一万两千顷。凡是为百姓祛除祸害兴办有利的事都像是追求享受一样。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这个士卒上书朝廷告发韦公所做的若干条违法的事,朝廷正在严抓吏治,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以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官职留住在江西等待辨明。使者还没有来到,过了一个多月,韦公因患病去世了。使者到后,辨明士卒所告发的若干条事项,没有一件是真实的。朝廷下诏鞭打这名士卒一百下,流放岭南。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③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④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拘系犯人的绳索,这里指囚禁B.思垂空文以自见

指文章著作。不能以文章建立功业,故称“空文”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考察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卑鄙龌龊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比去,以手阖门B.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1.下列各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ks5uA.司马迁既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痛苦,又赞颂了许多境遇悲惨而

德才不凡的历史人物,表明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B.选文列举历史上著名人物受罚就刑的态度,发愤著书的事例,《史记》的内容和写作意图等等,一事接着一事,一例接着一例,用重叠排比的句式,情辞真切。C.选文第四段,作者在用“肠一日而百回”描述自己的痛苦之情后,说明自己虽然身处要职,有权力“推贤进士”,但自己的意愿和世俗都不允许这样做。D.人们历来推崇司马迁“文有奇气”。这种奇气,主要是由作者蓄积已久的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内心强烈的悲愤之情凝聚而成,在字里行间表现为忧愁幽思和激愤慷慨。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1分)②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2分)参考答案:9.

D(下流: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10.B(B都是连词,表转折,却。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C.代词,书/结构助词,的。D.介词,表被动/介词,比。)11.

C(应该是“说明自己身处‘闺阁之臣’的地位(没有实权),无法‘推贤进士’,世俗也不允许自己这样做”)12.①人之常情都是爱惜生命,厌恶死亡,顾念父母妻儿的。(1分,注意“妻子”的古今异义)②所以,暂且随世俗而浮沉,与时势相周旋地活下去,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结。(2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两个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衔接自然,一气呵成。(4分)采用下列句子中“当……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