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间布病防控情况_第1页
畜间布病防控情况_第2页
畜间布病防控情况_第3页
畜间布病防控情况_第4页
畜间布病防控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畜间布病防控情况一、全国布病流行情况与防控措施第1页/共29页

(一)流行情况

1、基本情况

我国畜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50-70年代的高发期。部分地区疫情相当严重,尤其是在牧区,严重地区的人畜感染率达到60%-70%。二是80-90年代的基本控制期。国家增加了投入,采取“免、检、杀、消、处”等综合防治措施,使布鲁氏菌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据统计,家畜布鲁氏菌病总的阳性率控制在0.09%-0.28%,奶牛布鲁氏菌病阳性率由1987年的0.46%下降到1999年的0.09%。三是2000年以后的反弹期。随着饲养量增加,市场交易频繁,造成布鲁氏菌病疫情反弹。特别是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疫情出现上升趋势。第2页/共29页

疫情上升主要原因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间防疫相对滞后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监测样本代表性差落后的养殖方式庭院散养-放牧混养-集约化圈养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存在危险因素布病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免疫措施科学评价缺乏布病防控国家战略与规划

第3页/共29页

2、流行的类型

国内已经分离到15个生物型:羊种布鲁氏菌3个型牛种布鲁氏菌8个型、猪种布鲁氏菌2个型(1型和3型)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和犬种布鲁氏菌各1个型。临床上以羊、牛、猪3种布鲁氏菌的意义最大,羊布鲁氏菌的致病力最强。

第4页/共29页

3、流行特点

(1)动物品种

有60多种动物可感染布鲁氏菌。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对绵羊、山羊、牛、鹿和人的致病力较强,牛种布鲁氏菌对奶牛、水牛、马和人的致病力较强,猪种布鲁氏菌对猪、野兔和人的致病力较强。人主要感染羊种布鲁氏菌,其次是牛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的病例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的病例罕见。第5页/共29页

3、流行特点

(2)性别及年龄

母畜比公畜多;成年畜比幼年畜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第6页/共29页3、流行特点

(3)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产仔季节多发。羊种布鲁氏菌流行区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我国北方牧区羊群布病性流产高峰在2—4月,夏季剪毛和食用奶食多,也可出现一个小的发病高峰。牛种菌布病夏季稍多些。猪种菌布病季节性不明显。第7页/共29页3、流行特点

(4)地区

布病的发生和流行虽然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但由于感染机会不同可出现地区差别。一般情况下,牧区和农区家畜饲养密集区发病率较高。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是布病多发区。人感染布病多见于与家畜接触频繁的牧区和农区,城市病例多集中在一些皮毛、乳、肉加工企业。第8页/共29页

4、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可经生殖道粘膜、消化道、呼吸道及体表皮肤粘膜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人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病、死畜及病菌污染物,或食入生鲜乳、奶酪等病畜产品而感染,也可通过吸入被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人的布病感染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第9页/共29页

5、传播因子

含有布鲁氏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品均可成为传播因子,包括:(1)病畜流产物:布病流产胎儿、胎盘、胎膜、羊水等。(2)病畜的乳、肉、内脏:牛患布病后3—7年仍可在乳中检出布鲁氏菌;布病母羊正常分娩后,约有10%的羊乳检出布鲁氏菌;布病流产的母羊乳的布鲁氏菌检出率可达80%。病畜肉及内脏也含菌,尤其在菌血症期,传染性更强。猪、牛、羊感染发病后,4—26个月,有的内脏仍可检出布鲁氏菌。第10页/共29页(3)皮毛:布鲁氏菌在羊毛中可生存4个月。(4)水:患布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可以直接污染水源;也可由污染的地区经雨水灌流或尘埃落入水中。我国曾经从某些地区的池塘水中分离出羊种和牛种布鲁氏菌。(5)土壤、尘埃:病畜的排泄物(粪、尿)污染土壤,随着牲畜的活动,扬起尘埃,传播布病。第11页/共29页

(二)动物感染的主要症状布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可以在半月内发病,长的可达半年、一年甚至几年,还可能终生潜伏体内而不发病。患布病的动物临床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病畜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升高。流产后多数动物伴发胎衣滞留不下,阴门流出红褐色恶臭液体,引发子宫炎。第12页/共29页有的病畜临床症状消失后仍然可长期排菌,成为严重的传染源。患病公畜常发生睾丸炎,有热痛,病程长,后期睾丸萎缩,失去配种能力。布病患畜还有些可发生关节炎及水肿,有时表现跛行。部分可见眼结膜发炎,腱鞘炎,滑液囊炎。第13页/共29页(四)主要防控措施

主要采取

“免、检、杀、消、处”等综合防治措施

1、流行区分类

根据畜间和人间布病发生和流行程度,综合考虑家畜流动实际情况及布病防治整片推进的防控策略,对家畜布病防治实行区域化管理,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区域:

一类地区,人间报告发病率超过1/10万或畜间疫情未控制县数占总县数30%以上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4页/共29页二类地区,本地有新发人间病例发生且报告发病率低于或等于1/10万或畜间疫情未控制县数占总县数30%以下的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15个省份。三类地区,无本地新发人间病例和畜间疫情省份,目前有海南省。第15页/共29页2、防控策略

全国范围内,牛羊种公畜和其他种畜禁止免疫,实施监测净化;奶畜原则上不免疫,实施检测和扑杀为主的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可实施免疫。一类地区采取以免疫接种为主的防控策略。二类地区采取以监测净化为主的防控策略。三类地区采取以风险防范为主的的防控策略。第16页/共29页3、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第17页/共29页4、防治目标》

到2020年,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达到并维持控制标准;海南省达到消灭标准;其他省份达到净化标准。提高全国人间布病急性期患者治愈率,降低慢性化危害。第18页/共29页5、流调与监测净化日常监测:每年对种畜和奶牛全部进行监测,对其他家畜进行抽查。重点监测:对疫情较重的区域专题进行流调与监测。定点监测:按照流行和分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原牧区县、平原地区县和丘陵地区县进行流调监测。实时监测:一旦发生疫情,及时开展监测与流调。第19页/共29页6、检疫监管

严格限制活畜从高风险地区向低风险地区流动。一类地区免疫牛羊,在免疫45天后可以凭产地检疫证明在一类地区跨省流通。其中,禁止免疫县(市、区)牛羊向非免疫县(市、区)调运,免疫县(市、区)牛羊的调运不得经过非免疫县(市、区)。二类地区免疫场群的牛羊禁止转场饲养。布病无疫区牛羊凭产地检疫证明跨省流通。第20页/共29页7、扑杀处置

病畜判定《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对病畜判定的规定1)细菌学诊断阳性(染色镜检、分离鉴定、PCR)2)血清学初筛试验阳性反应,并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或分离出布鲁氏菌,判为病畜。3)血清学正式试验(SAT、CFT)阳性,判为阳性畜。应排除疑似疾病和血清学交叉反应(其它细菌、布病疫苗)按照国家布病处置规范,对监测出的阳性家畜一律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原的扩散。第21页/共29页

按照国家布病防治技术规范,凡是确定为阳性的家畜一律进行扑杀,并对扑杀后的家畜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环境进行消毒,严禁病菌扩散。第22页/共29页

8、消毒流产物消毒: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消毒,如无高压设备可用化学消毒法,用来苏儿(3%),或新洁尔灭(0.3%),或漂白粉(3%)液浸泡24小时后处理。畜圈、污染场地消毒:化学消毒: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洒地,作用12小时后可达消毒目的。实验室等房内消毒:化学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用乳酸熏蒸,也可用来苏儿喷雾消毒。2023/1/19第23页/共29页保护敏感动物,但不能清除已感染动物布病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现有的检测方法不能区别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对于感染严重的地区或养殖场,疫苗是控制布病最经济、直接有效的办法所有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对人都具有感染性

布病疫苗特点第24页/共29页

1、布病疫情有死灰复燃趋势

一是根据2016年1月份调研的5个县情况看,共监测77351头次,阳性1116只,阳性率1.4%,涉及养殖场(户)44个,扑杀牲畜1672只。情况不容乐观。二是养殖场对布病的防控意识淡薄,养殖以放养、混养为主,混群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引种和种公畜交换,造成疫点散在发生,局部点疫情很严重。(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5页/共29页

2、布病防控难度大一是流通环节检疫监管难度大。流通监督已经成为制约布病防控的瓶颈,如果流通环节失控,将会导致布病疫源扩散,由点状输入型疫情变成散发内源型疫情。二是羊只存栏数量大,山区丘陵多以放牧为主,羊实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