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考点精讲+几种形式的考法(学生版)_第1页
修辞手法考点精讲+几种形式的考法(学生版)_第2页
修辞手法考点精讲+几种形式的考法(学生版)_第3页
修辞手法考点精讲+几种形式的考法(学生版)_第4页
修辞手法考点精讲+几种形式的考法(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手法必备知识和专项训练编制:黄焱骏2022.3.1【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一、比喻概念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类别(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①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这种叫“博喻”。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如:柳妈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化深奥为浅显。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化抽象为具体。如:往事如同云朵,又远又近;时间仿佛河水,又静又动。④化冗繁为简洁。如:“懒婆娘的裹脚”比喻“长而空”的文章之令人掩鼻,以“洗脸、照镜子”比喻写文章、演说要有责任心,都很新鲜别致,言简意赅,十分精辟。提醒(1)比喻要有相同点;(2)不是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3)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微点小练】1、(2021·江苏南通第一次调研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晚妆才罢,她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精神了。B.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把窗外的海景镶成一幅大画。那酽酽的,滟滟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都染蓝了。C.雨敲在粼粼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着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密织成网。D.昆明气候好,秋来无萧瑟,经过了雨季,草木都极旺盛。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结了籽,远看一片鲜红。1、D【解析】A项,将蓝天比喻成一汪水,比喻词是“仿佛”,明喻。B项,将房间比喻成画框,比喻词是“像”,明喻。C项,将雨沿着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的声音比作一张网,暗喻。2.(2021·辽宁朝阳期中考试)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赏析。托尔斯泰庄园,名字叫雅斯纳亚·玻里亚纳。庄园远看是一片非常美丽的森林。粗大的角树、菩提树,美丽的桦树,蓬勃潇洒的枫树,远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个个高大俊美。雨珠挂在树叶上,在一片翠绿中间,亮晶晶,好像散落的水晶。2、【答案】①句中把树比作人,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比喻具有相似性)②高低不同的树和大家庭中高矮不同的兄弟姐妹在外形上相似。(外形上)③多种多样的树在数量上和兄弟姐妹在人数上多有相似点。(数量上)④多种多样的树在一起,和大家庭也有相似点。(整体上)【解析】“比喻具有相似性”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所以学生要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粗大的角树、菩提树,美丽的桦树,蓬勃潇洒的枫树,远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像”是比喻词,把各种树比作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粗大”“美丽”“蓬勃潇洒”“远近高低”是树的外形,这与大家庭中高矮不同的兄弟姐妹相似;“粗大的……美丽的……树”是说树的种类多,“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是说兄弟姐妹的数量多,这是喻体和本体在数量上的相似;各种各样的树聚在一起与大家庭中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是相似的。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相似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比拟(拟人和拟物)概念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类别(1)拟人。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把事物“人化”(拟人)。①把动物拟人。如: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②把植物拟人。如: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③把无生物拟人。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④以事理拟人:。如: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情态或心理。但不是人出现了就是拟人句。“那河畔的金枊,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是比喻。“红苹果像孩子的红脸蛋。”当然也是比喻。(2)拟物。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把人“物化”(拟物)或“把甲物乙物化”(拟物)。①把人比作物。就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人拟为动物。如: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人拟为植物。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就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拟无生物为动物。如:火山发出一声咆哮。//拟抽象事理为物。如: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作用①描绘形象,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②表意丰富,引起情感共鸣。提醒比喻与拟物的区别:①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喻体必须出现。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如上面的例句“涌了上来”“咆哮”“长在水里”。②比拟使本体具有了人或物的某种特征或情态:从形式上来看是--本体N(名词)+V(动词)或adj(形容词)。而比喻的形式一定是--本体N(名词)+比喻词+喻体N(名词)。注: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实际上是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实质相同。③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微点小练】3、(2021·浙江衢州质量检测)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3、B【解析】A项,采用拟人修辞,将“东风”人格化,说它“试新刀尺”“裁”万叶千花。C项,采用拟人修辞,将“芍药”“蔷薇”人格化,说“芍药”“有情”“含春泪”,说“蔷薇”“无力”“卧晓枝”。D项,采用拟人修辞,将“南风”人格化,说“南风”是自己的“旧相识”,说它“偷开门户”“翻书”。B项,是对仗工整的诗句,不含比拟修辞。4.(2021·河北衡水中学联考)比拟能准确再现情态,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赏析。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的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张昶兄弟的墨池。每天清晨,他们在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答案】①本句把党河岸边的草木当作动物来写,表现水边植物的情态,神形毕现,十分生动。②“舔”字用词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流动的河水轻拍河岸边草木、草木在水边摇曳的动态情景。4【解析】首先要回顾比拟的特点,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然后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的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这句话描写的对象是党河岸边的草木,这是植物,“舔着”是动物的动作,这里是把草木当作动物来写,“自顾自”意思是自己只管自己的事,这是赋予草木以人的情态,“舔着”“自顾自”形象地写出流动的河水轻拍河岸边草木、草木在水边摇曳的动态情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借代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类别(1)特征代本体。如:①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2)材料代本体。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标志代本体。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4)人名代名称。如:①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5)绰号代本人。如:“芦柴棒”,去烧火!(6)专名代泛称。如: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②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7)具体代抽象。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②烽火扬州路(8)部分代整体。如: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②简洁,精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提醒1、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2)被借代的事物(本体)在前文应有所交代,或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2、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微点小练】5、(2021·湖南湘潭期中考试)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举酒欲饮无管弦。5、B【解析】A项,“樯橹”代指水军。B项,“千堆雪”比喻浪花。C项,“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部队。D项,“管弦”代指音乐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6、【答案】①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②“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夸张概念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类别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②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③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如:乌蒙磅礴走泥丸。作用①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②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③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提醒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2)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3)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4)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不宜使用夸张。【微点小练】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整个大礼堂挤得连根针都插不下。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7、C【解析】画波浪线句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礼堂的拥挤。A项,对偶。B项,互文,说的是谈笑往来都是鸿儒,无白丁。C项,夸张。D项,无修辞。8.(2021·百师联盟联考)夸张具有夸大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夸张进行简要分析。每次他走到我们家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就跑出来,看见他浑身都沐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8、【答案】①句中强调画面、铃声把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体现了夸张的夸大性;②画面与铃声从听觉、视觉角度勾勒柔美画面,能够激发作者对于美的感知,但“全唤醒了”用“全”字,是对这种感知的夸大突出。【解析】画线句“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那个画面”是视觉角度;“那串铃声”是听觉角度;视听结合写出了卖酱菜的老人“浑身都沐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的这个画面给人的美好的感受。而“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就采用了夸张的形式,并且属于夸大性夸张;“全”字,是对这种感知的夸大突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对偶概念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意思的修辞手法。类别(1)形式上:①单句对偶,用一句对一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②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③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2)内容上:①正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相近的或互补的。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②反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用(1)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2)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提醒1、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目的。2、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句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微点小练】9.(2021·浙江杭州模拟)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丁香初绽悠悠云。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D.柳絮池塘淡淡风。9、D【解析】题干要求选择与上句“梨花院落溶溶月”相对应的下句。“梨花院落”是处所名,意思是盛开着梨花的院落,或有梨花、院落两个并列的意象,所以待选项前面四个字需要选定中关系的偏正短语或两个并列性的意象,且要表示处所,从而直接排除了A、B、C三项,故选“柳絮池塘淡淡风”,而且“淡淡”与“溶溶”相对;“风”与“月”相对,意境也非常协调,柳絮、梨花等意象反映了春季勃兴曼妙的特点10.(2021·广东调研)对偶具有对称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对偶进行简要分析。临江有一家旅馆,两面临水。一位朋友曾经在那里投宿,据说入夜倚窗,看山间明月,江上渔灯,有不可描摹的情趣。可惜我们没有这个运气。【答案】①“山间明月,江上渔灯”上下句字数相同,句式相同,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词。②“山间明月,江上渔灯”词性相同,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语都是名词。③“山间明月,江上渔灯”平仄相对,上下联尾字符合“仄起平收”规律。【解析】题干提示“对偶具有对称性”,要从对称性的角度对文中句子进行分析,对偶的对称性体现在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同一位置上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平仄相对。“山间明月,江上渔灯”两句字数相等,上下句“山间”对“江上”,均为名词,均为地点;“明月”对“渔灯”,均为名词;在平仄上,遵循了仄起平收,“月”为仄声,“灯”为平声。由此可以总结出答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排比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类别①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陈淼《桂林山水》)②分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③单句排比。如: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④复句排比。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条分缕析,叙事透辟。③节奏鲜明,便于抒情。【微点小练】11.(2021·名师原创改编题)下列句子中,和例句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例句: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A.青春的脚步跟着心跳的声音,奔跑在流淌的时间里。(学生习作《青春的心跳》)B.卖点不明不白的文化,花掉不清不楚的银两,留点不汉不唐的建筑,成就不高不低的功名。(某微博对“故里之争”的看法)C.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老舍《骆驼祥子》)D.忽然想起/但伤感是微微的了/如远去的船/船边的水纹(敻虹《水纹》)11、B【解析】例句“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青春的脚步跟着心跳的声音,奔跑在流淌的时间里”运用“跟”“奔跑”人格化的动作,使“青春”人格化,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卖点不明不白的文化,花掉不清不楚的银两,留点不汉不唐的建筑,成就不高不低的功名”,运用排比手法,巧妙地说了四个“不……不……”,接连引用四个“不”字短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C项,“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用来表示热的程度,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忽然想起/但伤感是微微的了/如远去的船/船边的水纹”,把“伤感”比作远去的“船边的水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那些峰峦,名色繁多,有所谓“十八罗汉渡海”者,最逼肖。罗汉们或担簦,或横杖,三个一群,五个一簇,①有回头作商量状者;有似两相耳语者;有似伸脚测水浅深者;有似临流踌躇露难色者。每个罗汉都是古貌苍颜,衣袂飘举,神态各异,栩栩欲活。想不到我们黄山三日之行,饱览世间罕有的美景,最后还看到西海门这样伟丽的景光,②等于观剧,这是一幕声容并茂的压轴;等于聆乐,这是一阕高唱入云的终奏;等于读文章,这是一个笔力万钧的收煞。啊,黄山,你太教人满意了。文中①②两处画横线句子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但表达目的和表达效果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12、【答案】①处是列举峰峦与罗汉两者相似性的表现,目的是穷形尽相地描绘出山峰的形态;虽然运用排比,但语气舒缓,感情平稳。②处表达的是游黄山最后见到西海门风景的惊异和兴奋,运用排比,增强气势,使语气炽烈,感情张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反复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类别①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②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作用①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②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提醒注意重复和叠词的区别。1、反复是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叠词叠词是词和词常常可以连起来用,以词的形状来判断,有两个要素为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个字或偏旁。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叠词使效果:①韵律回环,富有音乐之美。②特征突出,具有则强调作用。③表达感情,使其更加深刻。④拟声叠音,仿佛身临其境。【微点小练】13.(2021·名师原创改编题)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A.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B.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C.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D.“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13、A【解析】例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反复。A项,“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远了”,这是反复修辞手法。B项,“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像”是比喻词,“凌霄花”是喻体,这是比喻修辞手法。C项,“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这也是使用排比的修辞。D项,“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冬宵三友”“调戏”,这是使用比拟修辞手法。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待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14、【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设问概念为了引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作回答。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分类(1)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只问不答(答案一般在下文中,或不须回答)。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用①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②可使行文有波澜,收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提醒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微点小练】15.(2021·名师原创改编题)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拟人)B.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C.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比喻)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借代)15、D【解析】A项,“谙”,明白,晓得,这本是形容人的,此处形容“明月”,是拟人。B项,“问人间谁是英雄”是问题,“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是回答,自问自答,是设问。C项,以“花”“琼”喻“雪”,是比喻。D项,“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百丈”“万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没有借代。16.简要解说下列语句在设问方面的特点。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16、【答案】诗人首先提出一个“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接着自己给出答案,“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的提问并非针对他人提出并希望得到答案的疑问,而仅仅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己去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反问概念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类别(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就说蒋筑英吧,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来满足吗?(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作用①加强语气,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②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微点小练】17.(2021·名师原创改编题)下面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相同的一项是()A.猿猱欲度愁攀援。B.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18.(2021·广州模拟)疑问句分为设问句和反问句,文中末尾的问句是设问句还是反问句?请根据两者的特点简要分析。大树也好,小树也好,全都定格着夏日里郁郁葱葱、蓬勃向上的形状,只是剔除了那华丽丽的花与叶。岁寒三友中的松与竹成堆成团地缀在林间,昭示着严冬过后的草木葱茏。枯木只是怕冷,酣眠去了。试问在这样昂扬向上的氛围中,谁还将那绵绵情思挂在心头而郁郁寡欢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对比概念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类别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1)反面对比;(2)反物对比。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提醒对比和衬托的区别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十一、引用概念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类别引用分为直接、间接、明引、暗引、正引、反引、借引这七种。比如正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持肯定的态度,用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正引一般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反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加以评判,持否定的态度,即所使用的意思与原来的意思是相反的,以达到标新立异,或起到讽刺的作用。作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十二、通感概念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类别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转换。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几种难于区别的修辞手法】一、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相同点都有所代,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不同点借体与喻体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如“那边来了一个红领巾”,句中的“红领巾”以特征代“儿童”,但“红领巾”与“儿童”之间没有相似性,只有相关性借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无关联,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如“有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国家就安宁”一句中的“钢铁长城”喻“中国人民解放军”,意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像钢铁长城一样不可侵犯”,二者有“相似性”其他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借喻则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用构成明喻的办法就可以鉴别借代和借喻。把本体找出来,如果能加“像”构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就是借代修辞效果不同。借喻重在形象美感,借代则靠相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微点小练】1、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D.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2.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B.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二、比拟和比喻的区别区别性质、作用句式结构比喻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如“共产党像太阳”一句,其相似点为“光明和温暖”,因为共产党像太阳一样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便形成了比喻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例如“这条大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比拟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一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的,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如“小树在摆手”,把“小树”比作人会“摆手”,这是拟人。又如“风在吼”,把无生命的“风”说成在“吼”,这是把物比作物,叫拟物。把人比作物,也叫拟物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微点小练】3.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闻一多《死水》)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D.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致橡树》)4.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三.排比与反复首先,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其次,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两次以上;再次,排比是句子中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而反复则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微点小练】5、判断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1)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上天,我们终于自由啦!(2)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对偶与对比对偶与对比的区别: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微点小练】6.下列对偶句中,不含对比的一项是()A.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C.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C.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D.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五、对偶与排比的区别。定义区别对偶是由两句构成,两句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词性相同(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的平行排列;对偶只限于两个句子(2)对偶形式的要求比排比严格:对偶的字数必须相等,上下句相对应的词必须词性相同;而排比则无此要求(3)对偶的两个句子不能用相同的词语;而排比则往往运用相同的词语(4)对偶的作用是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等;排比的作用主要是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长于抒情等排比则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微点小练】8、请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对偶还是排比。(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六、设问与反问的区别相同点不同点肯定与否定作用都是无疑而问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如“难道人们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吗?”这是用反问表示肯定。又如“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原来,来自……”,这种先问后答的方式叫设问但是设问也有一种情况,句中只问不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比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在自问自答,答案不用自己说出来。能启发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思想活动。其实答案不说出来比说出来好。他总不会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辈同学少年也。添上这一句,是多余的,也是败笔。诗歌的一点意味也就在这里。不把话说出来,让你揣测,或语意明了,不用回答。有人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因为它非常符合反问的一个特征“只问不答”。但是还要考虑反问的另一个更重要的要素,反过来问,要有“反”方向的思考。如:1.你难道不想知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话的修辞方式吗?难道……吗+不双面否定表肯定2.你怎么可以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呢?怎么……呢是反问,否定依据反问的最主要特质,对照“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句中没有反向问的意思,所以不是反问。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微点小练】9、请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设问还是反问。(1)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郭沫若《习习谷风》)()(2)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修辞手法考点的几种考查形式训练前言:运用修辞用法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修辞考查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到。下面就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考点的考查形式进行总结分析。【主观题】【主观题型1】1、(2020年新高考卷Ⅰ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看我在杯盘狼籍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于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来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回答比喻在文段中的体现)②这一比喻的相似性有: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指出比喻中的相似之处)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从题目要求可以确定,答题思路先要找出比喻的地方,然后从相似性(本体和喻体之间)角度对比喻句内容进行分析。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前一句子。“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紧随此句的是题目中的比喻句。“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这一比喻句是用以形容”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比喻句的本体是路,不是车;喻体是”河“。那么”路“为什么像”河“呢?这二者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细想起来,相似点还不止一处。一是路和河的形状相似,曲折着向前延伸;二是路上的车流和河中的水流相似,都是流动的,不是静态的;三是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杂质多而黏稠流动缓慢相似;第三点的相似最为重要,也是这一比喻句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塞车的路像黏稠的河——强调路上车多行进缓慢。综合起来参考答案如下:2、(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品质优良的原因。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产量也不断增加,但仍然供不应求。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2、【答案】(5分)示例: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若出两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执行细则:(1)答出用拟人表达的语意情感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表达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给2分。(2)答出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的,如表达活泼、生动形象,俏皮活泼的给2分。(3)若答出两点的,给5分。(4)若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热闹非凡,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3、【答案】(5分)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评分参考: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对偶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定义: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作用:语言精炼,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两部分内容相为补充、照应或者对比、反衬,增加表达的文采与语言的感染力。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也可分为宽对与严对。可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4、【主观题型2】(2021百师联盟新高考卷联考)阅法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的景象,但一定能在散发着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的建筑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置身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每一处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先人的足迹、历史的记忆、民族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4.有人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历史在文化遗产中留下历史的记忆、先人的足迹、民族精神的基因。”你是否同意这种修改?请阐明理由。(4分)4、【答案】不同意。(1)原文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更加形象、更有感染力;(2)原文“先人的足迹、历史的记忆、民族精神的基因”由浅入深、由显及隐,构成了递进关系,改后的语句破坏了递进关系。(每点2分。)【解析】原句与改句效果分析,有些句子从修辞手法角度对比分析,可以找到一个得分点。(2021江苏淮安高三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タ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但是很有乐趣。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3分)5.【答案】①“夕阳如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真切地描绘出黄昏时分太阳西下时的状态。②“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运用排比的手法,描绘出村庄典型的画面。(借代和比拟也可赋分)【解析】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时,首先是通过语句内容正确判定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手法,最后结合语句分析使用该种修辞手法达到的效果。分析效果首先答出一般效果,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具体的效果。如此题中的“タ阳如血”,运用比喻,“白帆”为借代,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黄昏时分太阳西下时的状态。“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运用排比,选取村庄的典型景物,描绘出一幅夕阳下的村庄优美的图画,抒发了对村庄的热爱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