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_第1页
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_第2页
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_第3页
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_第4页
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例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可投产丙产品或丁产品。企业目前固定成本为1800元,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要求:作出应投产哪种产品的决策。一、生产何种新产品的决策当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可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时,究竟生产哪种产品在经济上是最为有利的,要根据生产不同产品所提供的边际贡献大小进行选择。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1页/共66页例1:采用边际贡献总额法1800方案1.甲、乙两种产品的利润(1800+600)-1800=600(元)方案2.甲、乙、丙三种产品的利润(1800+600+540)-1800=1140(元)方案3.甲、乙、丁三种产品的利润(1800+600+960)-1800=1560(元)方案3与方案2的利润之差1560-1140=420(元)方案3有利一、生产何种新产品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2页/共66页例2: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企业目前固定成本为1800元,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可投产丙产品或丁产品,但需增加专属设备。若投产丙产品,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180元,若投产丁产品,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650元。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要求:作出应投产哪种产品的决策。一、生产何种新产品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3页/共66页例2:采用剩余边际贡献总额法方案1.甲、乙两种产品的利润(1800+600)-1800=600(元)方案2.甲、乙、丙三种产品的利润(1800+600+360)-1800=960(元)方案3.甲、乙、丁三种产品的利润(1800+600+310)-1800=910(元)方案2与方案3的利润之差960-910=50(元)方案2有利一、生产何种新产品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4页/共66页例1: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要求:作出亏损产品是否应停产的决策。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5页/共66页丁产品提供了1200元的边际贡献,应继续加工乙产品的边际贡献是-1000元,应停产为宜例1:分析:乙、丁两种亏损产品停产后,企业的固定成本总额将保持不变,原乙、丁两种亏损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必将转嫁到甲、丙两种盈利产品上,因此,只需对乙、丁两种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加以考虑就可作出决策分析。

先计算乙、丁两种产品的边际贡献,如下表: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6页/共66页结论:1、若该“亏损”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大于零,不应该轻易地决定停产,应进一步分析其他因素,权衡得失;2、若该“亏损”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小于零,则以停产为宜。亏损产品是否转产的决策仍可用边际贡献分析法来解决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7页/共66页丁生产,多得利润1200元乙应停产,丁继续生产例1:验证一下,先假设亏损的产品停产得如下资料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8页/共66页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一)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的决策分析方法:剩余生产能力不能转移,比较外购的单位增量成本(单价)与自制的单位增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进行决策。When外购单价<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应该外购;外购单价>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应该自制。例1:生产需用A零件58000件,若自制,单位成本78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60元。若外购,单价65元,自制或外购?分析:外购单价65元>自制单位变动成本60元,应该自制。节约成本:(65-60)×58000=290000(元)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9页/共66页(二)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分析方法:

剩余生产能力不能转移,自制需要增加专属设备,增加专属固定成本。采用成本无差别点法或差量分析法。当零件需用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自制的变动成本即可确定,用自制变动成本加专属固定成本与外购的购价比较(差量分析法),即可得出,也可用成本无差别法;当零件需用量未确定,零件自制总成本和购价都是未知数,不能简单进行比较,可用成本无差别法。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10页/共66页(二)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例2:生产需用B零件860件,外购单价8.4元。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可自制,单位变动成本6元,但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1200元。应自制或外购?分析:(1)差量分析法结论:差量成本<0,自制有利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11页/共66页(二)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例2:生产需用B零件860件,外购单价8.4元。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可自制,单位变动成本6元,但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1200元。应自制或外购?分析:(2)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结论:需用量860件>500件,应自制有利。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12页/共66页(二)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存在销售折扣或折让时,需考虑外购价格的变动。例3:生产需用某种零件,若自制,单位变动成本1元,并需购置一台设备,年折旧2200元。若外购,供货商规定,一次购货在3000件以下,单价2元;一次购货超过3000件,单价1.55元。应自制或外购?分析:分段计算成本无差别点。(1)3000件以下(2)3000件以上2200件以下2200件—3000件3000件—4000件4000件以上外购有利区自制有利区外购有利区自制有利区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13页/共66页4000600012000800040000Y=2200+1·XY=2xY=1.55x30002200600046502200件以下2200件—3000件3000件—4000件4000件以上外购有利区自制有利区外购有利区自制有利区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业务量(件)成本(元)9300第14页/共66页(三)外购时有租金收入的决策分析方法: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比较外购与自制方案时,应将租金收入或转产贡献毛益作为自制的机会成本,进行决策。——采用差量分析法。例4:生产需用C零件5000件,若自制,单位变动成本10元。若外购,单价12元。闲置设备可以对外出租,年租金收入3200元。自制或外购?分析:结论:差量成本<0,自制有利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15页/共66页(四)不分配订购费用、准备费用的决策

1.自制:生产成本及生产准备费用、保管费用(视为固定费用);

2.外购:购买成本及订购费用、保管费用(视为固定费用)。例5:生产需用某种零件7200件,日需用20件。若自制,单位变动成本7元,生产准备费用每次300元,日产量40件。若外购,单价8元,每次订货费用180元。单位零件年储存成本0.6元。要求:作出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16页/共66页(四)不分配订购费用、准备费用的决策分析:(1)自制总成本①变动成本:7200×7=50400(元)②年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③自制总成本:50400+1138.42=51538.42(元)第17页/共66页(四)不分配订购费用、准备费用的决策分析:(1)自制总成本:50400+1138.42=51538.42(元)(2)外购总成本①购置成本:7200×8=57600(元)②年订购成本与储存成本:③外购总成本:57600+1247.08=58847.08(元)结论:自制总成本低于外购总成本,故自制方案有利。三、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18页/共66页四、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例:某企业年产甲产品3800件,每件变动成本16元,每件固定成本1元,售价24元。如果对甲产品继续加工成乙产品,售价可提高到30元,需追加单位变动成本4元,另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1800元。要求:作出继续加工或直接出售的决策。分析:采用差量分析法。第一节品种决策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结论:差量损益>0,深加工有利第19页/共66页一、存货的功能与决策1、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各种物资。2、存货决策:企业持有充足的存货有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节约采购费用,避免因存货不足带来的机会损失。然而存货的增加必然要占用更多的资金,付出更多的持有成本、储存成本;而存货的不足,生产出现停工待料,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则更大。如何在存货的功能与成本之间进行利弊权衡,便购成了存货决策的目标。3、存货功能:防止停工持料;适应市场变化;降低进货成本;维持均衡生产。第二节存货决策第20页/共66页一、存货的功能与决策4、存货成本=进货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1)进货成本=采购成本+订货费用采购成本=采购数量×购买单价

注:无商业折扣为无关成本,有则为相关成本

订货成本:进货费用(采购费用)

注:在采购批量决策中,采购总量不变时,每次采购量大时,采购次数少、费用少;反之则相反。分为固定订货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变动订货成本为相关成本。

第二节存货决策第21页/共66页一、存货的功能与决策4、存货成本=进货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2)存储成本:存储存货发生的成本如:支付给储运公司的仓储费、存货所占用资本按利率或投资报酬虑计算的机会成本、保险费、财产税、企业自设仓库的一切费用、腐蚀变质的损失等。包括:固定存储成本无关成本(存货的管理费用:库房折旧费、员工工资等)变动存储成本相关成本

(存货资金占用费,保险费等)第二节存货决策第22页/共66页一、存货的功能与决策4、存货成本=进货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3)缺货成本:存货数量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如:因待料而停产引起的损失、由于商品不足而失去的销售收入中的创立额、因临时采取紧急措施补足所需存货而发生的差额费用等。存货成本与存货量多少呈反方向变化。允许缺货为相关成本,不允许缺货为无关成本。第二节存货决策第23页/共66页第二节存货决策一、存货的功能与决策4、存货成本注:D全年需要量,Q经济批量,K每次进货费用,Kc单位存储的年均存储成本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进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订货成本采购成本存货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固定订货成本DU变动储存成本固定储存成本第24页/共66页TC(Q)Q

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存货成本0第二节存货决策4、存货成本存货成本中的取得成本与储存成本第25页/共66页第二节存货决策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1.经济批量基本模型经济批量又称经济订货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使企业存货总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当缺货成本为零时,存货总成本的简化计算如下:第26页/共66页年最佳订货次数模型最佳订货周期模型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1.经济批量基本模型(U材料的单位价格)经济批量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存货总成本模型经济批量占用资金模型第27页/共66页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既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不允许缺货,即缺货成本为零;需求量稳定,为一可预测的常量;不考虑现金折扣,存货单价为一不变的常量;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1.经济批量基本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第28页/共66页例:某企业每年耗用甲材料20000千克,该材料每次订货成本25元,单位储存成本为4元,材料单位价格为10元,则有关指标计算如下:(1)经济批量:(2)年最佳订货次数:(3)最佳订货周期:(4)存货总成本:(5)经济批量占用资金: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1.经济批量基本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第29页/共66页

思路:①如果可享受价格折扣的订货数量小于不考虑价格折扣的经济批量,则可按经济批量确定每次的订货批量。

既可以取得价格折扣,又实现最经济的订货批量。②如果可享受价格折扣的订货数量大于不考虑价格折扣的经济批量,则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测定存在销货数量折扣情况下的最优定货批量,应考虑总成本模型。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2.存在商业折扣的经济批量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第30页/共66页

比较各种批量的存货总成本: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2.存在商业折扣的经济批量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①按Q*采购时的存货总成本为②按各折扣批量分界点采购时的存货总成本为第31页/共66页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2.存在商业折扣的经济批量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例:某企业每年耗用甲材料20000千克,该材料每次定货成本25元,单位储存成本为4元,材料单位价格为10元.规定销货数量折扣条件如下:①一次采购量大于等于1000千克,但小于2000千克时,给予1%的数量折扣;②一次采购量大于等于2000千克,但小于5000千克时,给予2%的数量折扣;③一次采购量大于等于5000千克时,给予3%的数量折扣。要求:计算最佳的采购批量。第32页/共66页

解:不考虑数量折扣时的经济批量①按Q*采购时:或②按1000kg采购时③按2000kg采购时④按5000kg采购时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采购批量为2000kg时,全年存货总成本最低。因此,考虑销售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为2000千克。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2.存在商业折扣的经济批量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第33页/共66页

假设以p表示生产周期内每日的产品产量,d表示每日的产品领用量,t表示生产周期。则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3.陆续供货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生产周期t=产品最高库存量=平均储存量=变动储存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存货总成本第34页/共66页对上式求导,令其导数为零,则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3.陆续供货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存货总成本经济批量模型:

经济批量存货总成本模型:第35页/共66页例:企业产销甲产品,全年需要总产量为36000件,单位产品成本为32元/件。甲产品每日能够生产40件,每日销售领用10件,每批生产进货成本为300元,每件甲产品年储存成本为产品价值的10%。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3.陆续供货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计算甲产品存货总成本为则计算甲产品生产的经济批量为第36页/共66页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4.允许缺货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第37页/共66页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4.允许缺货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生产周期最高库存量最大缺货量第38页/共66页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4.允许缺货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第二节存货决策最高库存量最大缺货量第39页/共66页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4.允许缺货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Ks单位存货损失)第二节存货决策123第40页/共66页第二节存货决策5.再订货点控制再订货点的确定再订货点=预计每天平均耗用量×预计订货提前期保险储备的确定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确定

再定货点=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提前期天数二、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第41页/共66页第三节产品组合优化及生产组织决策产品组合优化决策:通过计算、分析进而作出各种产品应生产多少才能时的各个生产因素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并能获得最大利润的决策。多品种生产,各种资源有限:

如:机器设备、人工、原材料等,优化各种产品的生产组合。决策方法:

1.逐次测算法

2.图解法

3.单纯形法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最优生产批量的决策生产工艺决策根据成本分配生产任务的决策赶工决策生产作业中的成本决策第42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一、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1.成本因素2.需求因素3.商品的市场周期因素4.政策法规因素5.竞争因素6.科学技术因素7.相关工业产品的销售量二、企业价格制定的目标1.追求最大利润2.实现一定的投资利润率3.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4.稳定的价格5.应付和防止竞争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43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一)成本加成定价法单价——以单位预计成本(或目标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数额的利润和销售税金。1.计划成本定价法:单位产品利润=单价×(1-销售税率)-单位成本?例:企业计划投资300万元生产甲产品,要求资金利润率为25%。市场调查,产品预计销售50万件,成本500万元,销售税率10%。计算:单位成本=500/50=10(元/件)单位利润=(300×25%)/50=1.5(元/件)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44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一)成本加成定价法2.成本利润率定价法:例:企业计划投资300万元生产甲产品,要求资金利润率为25%。市场调查,产品预计销售50万件,成本500万元,销售税率10%。计算:单位成本=500/50=10(元/件)成本利润率=(300×25%)/500=15%单位预测利润=单位预测成本×成本利润率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45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一)成本加成定价法

3.销售利润率定价法:单位利润=单价×销售利润率例:企业计划投资300万元生产甲产品,要求资金利润率为25%。市场调查,产品预计销售50万件,成本500万元,销售税率10%。计算:预测利润总额=300×25%=75(万元)预测销售收入=(500+75)/(1-10%)

=638.89(万元)销售利润率=75/638.89=11.74%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46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二)损益平衡法在保本价格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价格水平,确定有盈利的合理价格。损益平衡点价格:又称保本价格,是产销量一定时产品价格的最低限度。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47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二)损益平衡法例:企业生产产品,预计销售2000件,固定成本8000元,目标利润1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销售税率6%。计算:保本价格及保利价格分别为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48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三)边际成本定价法利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利润最大的原理制定最优产品价格。最优单价——边际利润=0的价格。步骤:

1.建立数学模型或函数表达式:收入函数:Y=f(p)=f(p(x))

成本函数:Y=g(x)

利润函数:Y=f(p)-g(x)2.对上述函数求导数:3.令利润导数为0,求出函数极大值,其价格为最优。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49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三)边际成本定价法例:某企业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函数如下;利润函数为对利润求导数,并令其为0,求出函数极大值,其价格为最优。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50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三)边际成本定价法产品销售收入、单价、总成本、单位成本和利润计算如下: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51页/共66页产量收入成本02468101214108642保本点保本点亏损区亏损区总成本线收入线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三)边际成本定价法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和利润的函数如下:利润最大盈利区最优产量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四节定价决策第52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四)非标准产品的定价法1.固定价格合同无论产品实际成本如何,完工后均按合同中规定的固定价格进行结算。2.成本加成合同按合同规定的内容,成本在合理和允许的范围内实报实销,并根据实际和合理的成本利润率,计算卖方应得利润。例:假设合同规定的成本利润率为9%,完工后的实际成本为20000元。则产品价格=20000+20000×9%=21800(元)若实际成本为30000元,则产品价格=20000+20000×9%=21800(元)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53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四)非标准产品的定价法3.成本加固定费合同按合同规定,价格由实际成本和固定费用两部分组成。若实际成本只包括生产成本,则固定费用相当于毛利;若实际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则固定费用相当于营业净利。4.奖励合同这类合同中明确规定了预算成本和固定费用的数额,并言明:若实际成本超过预算成本时,可以实报实销;若成本有节约,则按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双方分享。第54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五)特别订货定价法(剩余生产能力接受的临时订货)

1.只利用暂时闲置的生产能力而不减少正常销售时特别订货价格>变动成本增加利润=特别订货单位贡献毛益×特别订货数量

2.利用闲置的生产能力,并暂时减少部分正常销售,以接受特别订货时第55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五)特别订货定价法3.利用暂时闲置的生产能力转产其它产品,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时第56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四、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决策1.弹性定价法

——通过预测需求价格弹性进行产品价格的制定。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数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反映价格变动引起需求变动的方向和程度。2.根据线性需求函数指定产品价格

——根据线性需求函数的分析和计算预测和制定产品最有价格。线性需求函数:有些产品的需求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其反向变动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线性函数关系。第57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四、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决策3.反向定价法

——是指企业不以产品成本为依据,而是在预测市场可接受的需求价格(零售价格)限度内,逆向预测和制定经营者价格(批发价格)、生产者价格(出厂价格)及生产成本。计算公式:第58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五、产品寿命周期与价格策略(一)产品寿命周期及其测定方法产品寿命周期:产品从投入市场——退出市场为止的整个过程。四个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时间0销售量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第59页/共66页第四节定价决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