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纵断面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1页
第14讲纵断面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2页
第14讲纵断面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3页
第14讲纵断面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4页
第14讲纵断面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第14讲纵断面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二)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应以满足视距要求为主。按竖曲线长度L和停车视距ST的关系分为两种情况。

1.当L<ST时:

AB第1页/共23页视距长度:令最小半径:第2页/共23页2.当L>ST:

因为:所以:第3页/共23页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竖曲线最小长度:3秒行程控制。第4页/共23页设置凹竖曲线的主要目的:缓和行车的离心力,确定R时,应以离心加速度为控制指标。

(三)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除满足缓和离心力要求外,还应考虑两种视距的要求:一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前灯照明应有足够的距离;二是保证跨线桥下行车有足够的视距。《标准》规定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3s行程要求。第5页/共23页(1)当L<ST:

视距:

则:

得:

h-车前灯高度,

h=0.75mδ-车前灯光束扩散角,

δ=1.5代入得:1.车灯照射距离要求第6页/共23页(2)当L≧ST:

比较:将h=0.75m,δ=1.5代入得:>后者大于前者,后者起控制作用第7页/共23页2.跨线桥下行车视距要求

L<ST时

由:

由于:osi1i2(L+t2)2/2Rh第8页/共23页由,解出l,代入上式并整理得:由,解出t1,代入上式并整理得:式中:hmax——桥下设计净空,hmax=4.5mh1——司机视线高,h1=1.5m(载重车)h2——障碍物高度,h2=0.75m代入上式得:第9页/共23页si1i2h0第10页/共23页②L≥ST时 由:s

第11页/共23页由,解出l,代入上式并整理得hmax: 式中:hmax——桥下设计净空,hmax=4.5mh1——司机视线高,h1=1.5m(载重车)h2——障碍物高度,h2=0.75m代入上式得:比较:〉后者大于前者,后者起控制作用第12页/共23页(四)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凹形竖曲线最小长度:以缓和冲击为控制。第13页/共23页三、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变坡点桩号BPD变坡点设计高程H竖曲线半径R1.纵断面设计成果:HR第14页/共23页2.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变坡角ω=i2-i1

曲线长:L=Rω

切线长:T=L/2=Rω/2

外距:x

竖曲线起点桩号:QD=BPD-T

竖曲线终点桩号:ZD=BPD+Tyx三、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纵距:第15页/共23页HTHSyHnBPDnBPDn-1Hn-1inin-1in+1Lcz1Lcz-BPDn-13.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切线高程:Lcz2HT第16页/共23页

直坡段上,y=0。

x——竖曲线上任一点离开起(终)点距离;其中:y——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设计高程:HS

=HT

±y

(凸竖曲线取“-”,凹竖曲线取“+”)3.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切线高程:以变坡点为分界计算:上半支曲线x=Lcz-QD

下半支曲线x=ZD-Lcz第17页/共23页[例4-3]: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00,高程H1=427.68m,i1=+5%,i2=-4%,竖曲线半径R=2000m。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00和k5+100.00处的设计高程。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

ω=i2-i1=-0.04-0.05=-0.09<0,为凸形。曲线长L=Rω=2000×0.09=180m

切线长

竖曲线起点QD=(K5+030.00)-90=K4+940.00

竖曲线终点ZD=(K5+030.00)+90=K5+120.00第18页/共23页2.计算设计高程

K5+000.00:位于上半支

横距x1=Lcz–QD=5000.00–4940.00=60m

竖距切线高程HT

=H1

+i1(Lcz

-

BPD)

=427.68+

0.05×(5000.00-5030.00)

=426.18m

设计高程HS

=HT

-

y1=426.18-0.90=425.18m

(凸竖曲线应减去改正值)

第19页/共23页K5+100.00:位于下半支①按竖曲线终点分界计算:横距x2=Lcz–QD=5100.00–4940.00=160m

竖距

切线高程HT

=H1

+i1(

Lcz-

BPD)

=427.68+

0.05×(5100.00-5030.00)

=431.18m

设计高程HS

=HT

y2=431.18–6.40=424.78m第20页/共23页K5+100.00:位于下半支②按变坡点分界计算:横距x2=ZD–Lcz=5120.00–5100.00=20m

竖距

切线高程HT=H1

+i2(Lcz-BPD)

=427.68-0.04×(5100.00-5030.00)

=424.88m

设计高程HS=HT–y2=424.88–0.10=424.78m第21页/共23页作业:某二级公路一路段有三个变坡点,详细资料如下:变坡点桩号设计高程竖曲线半径

K12+450172.5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