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资产计价_第1页
会计学基础资产计价_第2页
会计学基础资产计价_第3页
会计学基础资产计价_第4页
会计学基础资产计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资产计价的原则及计量属性(一)两个基本原则1.统一性原则必须采用规定的资产计价方法并在不同期间保持一致,而不随意改变。2.实际成本原则会计准则规定,各项资产均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包括取得时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入账,耗用(和售出)资产,也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入账,结存资产按实际成本反映其账面价值,而不得随意调整。(二)计量属性

是被计量对象的某种特征在资产计价中,可用于计量的属性有:p220~2211.实际成本

2.重置成本即按照目前如果要购置相同或类似资产将必须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加以记录。3.市价4.可收回金额资产的销售净价、预期在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5.可变现净值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的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6.未来现金净流量

=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为此所需的现金流出现值7.清算价值(脱手价值)是指企业停止经营进行清理财产时,变卖资产的成交价格。

第二节流动资产计价一、应收账款的计价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一)坏账损失的确认坏账

在会计上,将不能收回或收回可能性很小的应收账款成为坏账。坏账损失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应收账款计价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坏账损失的数额。坏账的确认标准

因债务人破产、死亡、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不足等原因导致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有确凿证据表明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或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能收回。坏账损失的确定方法1.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本期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比例2.销货净额百分比法本期坏账损失数额=本期赊销净额×坏账比例3.账龄分析法p222(二)坏账的会计处理设置的账户坏账准备的转销数坏账准备的提取数余已提取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数坏账准备账务处理1.提取坏账准备时,借:管理费用贷:坏账准备2.发生坏账时,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3.冲账后又收回,借:应收账款贷:坏账准备同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例】某企业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3‰;第二年发生坏账损失6000元,其中,甲单位1000元,乙单位5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万元;第三年,已冲销的上年乙单位应收账款5000元又收回,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万元。分别作连续三年的有关会计分录。1.第一年提取坏账准备第一年应提坏账准备额=1000000×3‰=3000(元)借:管理费用3000

贷:坏账准备3000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账户贷(借)方余额-(或+)2.第二年冲销坏账借:坏账准备6000

贷:应收账款-甲单位1000

-乙单位50003.第二年末提取坏账准备第二年应提坏账准备数=1200000×3‰+(6000-3000)=6600(元)4.第三年,上年已冲销乙单位货款5000元又收回。

借:管理费用6600

贷:坏账准备6600

借:应收账款-乙单位5000

贷:坏账准备5000同时,借:银行存款5000

贷:应收账款-乙单位50005.第三年提取坏账准备应提坏账准备额=1300000×3‰-(3600+5000)=-4700(元)借:坏账准备4700

贷:管理费用4700①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3‰;②第二年发生坏账损失6000元,其中,甲单位1000元,乙单位5000元③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万元④第三年,已冲销的上年乙单位应收账款5000元又收回⑤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万元。坏账准备的转销数坏账准备的提取数余已提取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数坏账准备②6000①3000③6600④5000⑤47003900管理费用①3000③6600⑤4700应收账款②6000④5000二、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短期投资

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按投资性质可分为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通常是能上市流通的各种股票、债券和其他能随时变现的投资。其期末计价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价值,通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市价是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在具体计算时应按期末证券市场上的收盘价格作为市价。(一)具体计价方法

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等不同的方法。当成本高于市价时,要计提减值准备。1.按投资总体

是指按短期投资的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提跌价损失准备的方法。2.按投资类别是指按投资类别的总成本与相同类别总市价孰低来计提跌价损失准备的方法。3.按单项投资计提是指按每一项投资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来计提跌价损失准备的方法。(二)计提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账户设置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其结构类似与“坏账准备”

当期应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贷方余额【例】某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有关资料如下:项目成本(账面余额)市价预计跌价(损)益股票A7320070000

(3200)股票B6485065000150股票C719200705000

(14200)股票D2136002150001400小计10708501055000

(15850)B企业债券356500350000

(6500)C企业债券2550002600005000小计611500610000

(1500)总计16823501665000

(17350)该企业分别按单项投资、投资类别、投资总体计提跌价损失准备如下:1.按单项投资计提应提跌价准备=3200+14200+6500=23900(元)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39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A3200

-股票B14200

-B企业债券6500该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余额1682350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3900)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6584502.按投资类别计提股票投资应提跌价准备=1070850-1055000=15850(元)债券投资应提跌价准备=611500-610000=1500(元)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15850

-债券1500该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余额1682350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6650003.按投资总体计提应提跌价准备=1682350-1665000=17350(元)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该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余额1682350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665000三、存货的计价(一)存货的盘存制度1.实地盘存制度

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平时只记收入,不记付出。月末盘点实物,以实存数作为库存财产物资数量,然后根据“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库存存货成本”倒挤本期耗用成本(付出数)的一种方法。优点:简化了核算工作缺点:不能随时反映库存物资的收、发、存情况;倒挤成本,容易将其他非正常的损耗挤入成本中,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只适用于一些价值低、品种杂、收发频繁的财产物资等。2.永续盘存制度即账面盘存制度。在财产物资管理中,日常的收发都要根据凭证入账,随时结出余额,以账存数来控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优点:可随时反映出每种财产物资的收、发、存情况,便于与预定的最高、最低库存限额进行比较;对财产物资控制很严,在实际工作中,对比较贵重的物资,一般采用此法。缺点:明细核算工作量大。(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逐一辨认每一存货的进价,以真实成本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优点

由此确定的销货成本及期末存货成本很准确缺点

工作量大,很麻烦。适用于

品种数量少、单位价值较高的存货。2.先进先出法以先购进的商品先发出为假定前提,将先记入的单价先转出,则期末存货为近期购进。例题见p226优点

不能随意利用存货成本来调节利润。缺点

收发频繁、单价变动较大时,计价工作量大。适用于容易腐烂、变质的商品P226例题,在两种盘存制度下,有关成本的计算如下:永本期销货成本=6×50+10×60+8×60+8×70=1940

期末存货成本=4×70+4×80=600实期末存货成本=4×80+4×70=600

本期销货成本=(2240+300)-600=1940

在实地盘存制下,按照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及已耗(销)存货成本,与永续盘存制所得的结果完全相同。3.后进先出法优点

物价上涨时,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体现了会计的谨慎原则。缺点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有可能与现行实际成本相差甚远。两种盘存制度下这种方法均可使用,但计算的结果有可能不一致。永本期销货成本=16×60+12×70+2×60+2×50=2020

期末存货成本=4×50+4×80=520实期末存货成本=6×50+2×60=420

本期销货成本=(2240+300)-420=21204.加权平均法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将本期可供销售(或耗用)的存货总成本平均分配于所有单位量,按当期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期末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优点在月末算一次成本,平时工作量不大,计算方法简单;在物价发生变动时,对存货成本的分摊比较折中;不能以存货成本来调节当期利润。缺点不利于平时对存货的管理,且期末核算工作量大。适用于品种少,且购入存货单位成本相差较大的企业在账面盘存制下,若不是月终一次结转存货成本,则每取得一批存货,就得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即移动加权平均法。

当物价上涨时,在实地盘存制下,按加权平均法求得的期末存货成本,必定大于后进先出法而小于先进先出法的计算结果;当物价下跌时,结果刚好相反。5.按计划成本计价本期收入存货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数量×单位计划成本本期期末存货计划成本=本期期末存货数量×单位计划成本

本月存货成本差异率=

期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

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

期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超支为正号,节约为负号6.毛利率法根据企业过去的毛利率来计算本期的期末存货成本。(1)毛利=本期销售收入×过去的毛利率(2)销货成本=销售收入-毛利(3)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本期购进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其中: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100%本期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差异率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差异率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三)期末存货的计价方法——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1.计算方法(1)单项比较法(期末成本总计最低)(2)分类比较法(期末成本总计居中)(3)总额比较法(期末成本总计最高)2.账务处理

成本比可变现净值低时,不做任何账务处理;成本比可变现净值高时,应提跌价准备。设置“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计提跌价准备时,借:管理费用贷:存货跌价准备当可变现净值回升时,借:存货跌价准备贷:管理费用即调增存货账面价值,但不要超过其历史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存货账户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余额第三节长期资产计价一、长期投资的期末计价1.计算方法定期逐项检查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若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其差额确认为投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2.账务处理计提减值准备时,借: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已确认的长期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数额内转回。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二、固定资产折旧和期末计价1.折旧的计算方法应提折旧总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收入不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已提足折旧但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1)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e.g.

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40000元,预计可使用15年,残值5000元,清理费用1000元。按年限折旧法计算该项固定资产各年的折旧额为:年折旧额=(40000-5000+1000)÷15=2400(元)

年折旧率=2400÷40000×100%=6%

企业实际计提折旧时,为了简化起见,一般根据规定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与折旧率计算确定,即: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则上例中,年折旧额=40000×6%=2400(元)适用于每年使用时间、工作负荷和损耗程度基本相同的固定资产。

(2)工作量法将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平均分摊到固定资产提供的各个工作量中。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的工作量总数某期应计提折旧额=该期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适用于在不同期间工作量不同而工作使用条件及损耗程度基本相同的固定资产。(3)年数总和法(变率折旧法)——加速折旧法计算步骤:(1)确定使用年限,计算年数合计数。e.g.

某设备原值15100元,残值300元,清理费用200元,可使用5年。则年数合计数=1+2+3+4+5=15(2)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年折旧率=使用年数的反序数÷年数合计数年折旧额=(原值-残值+清理费用)×年折旧率第一年折旧额=(15100-300+200)×(5÷15)=5000(元)第二年折旧额=(15100-300+200)×(4÷15)=4000(元)第三年折旧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