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⑷,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扬州慢

《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较长。《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很深的家国之恨。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自读思考:1、上片有哪个词可以用来概括词人眼中扬州城现在的特点?2、昔日的扬州城是怎么样的呢?3、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

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空城景

二十四桥

无声冷月寂寞红药

声――清角吹寒思考: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空城”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思考:面对今昔完全不同的扬州的,作者想到了什么?因“空”而“惊”。自胡马窥江去后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无声”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现在“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

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

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下阕化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

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

由上片的纪行写景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寄寓着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仍然留在它们心中;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正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一个年轮都是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楚会越深越浓。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暮色降临,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不由人不生感慨。

“渐”字表明词人伫立许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清”修饰“角”,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而用一“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二十四桥仍旧,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经的繁华已去。随着水波的荡漾,明月揉碎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不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诗人本就破碎的心。月亮倒映在水中,不仅水寒,连月也寒。用“无声”来写“月”,仿佛月曾经会有声,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月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和如今的衰败,此与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日,夜深还过女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难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如今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观赏它。设想来年春天红药蓬勃生长出来,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如此美丽却不知为谁而绽放。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感时伤乱的情怀。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淡黄柳

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片,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词的“境界”时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这首《淡黄柳》则属“有我之境”,试作分析。

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既是写景,更是内心凄凉感受。异乡作客衣单不耐春寒,表面记实,其实更多地来自“清角吹寒”的心理感受。“看尽”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无悦目之景,又是表现游子内心活动,从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