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试卷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010页高考化学备考一轮练习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2023·浙江金华·浙江省东阳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固体化合物由4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开展如图探究实验:已知:白色沉淀仅含两种元素。溶液和溶液中阳离子由相同元素组成,且完全转化时,消耗标准状况下,同时消耗。请回答:(1)无色气体的电子式是_______。(2)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化学式是_______。(3)写出无色溶液转化为深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4)白色沉淀加水煮沸得到绿色溶液(溶质的元素组成与沉淀相同),并转化为红色固体,该红色固体由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组成。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红色固体是混合物_______。2.(2021秋·云南曲靖·高三校考期末)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或其溶液)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是单质,A的焰色试验为黄色,C、D是化合物,其他物质已经给出化学式,依据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出现A、B、C、D请用元素符号表示):(1)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2)C物质的名称___________,D的电子式___________。(3)离子半径A+___________O2-(填“<”“>”或“=”),①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4)D气体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发生反应,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所得产物NH4Cl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5)化合物C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其原因:___________。(6)A单质可以通过电解熔融ACl制取,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写出足量的D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3.(2022秋·陕西安康·高三校联考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是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与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反应生成氢气,Z与W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0。根据题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2)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填化学式),其中常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的这种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3)Z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4)常温下,W的单质是一种_______色的气体,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4.(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将m
mol的NaHCO3和n
mol的Na2O2固体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使其充分反应,最终生成的气体和剩余固体混合物均由两种物质组成,试完成下列问题。(1)最终生成的气体由什么组成____________?(2)分析的数值范围及固体成分____________。5.(2022秋·安徽合肥·高三统考期末)A、B、D、E、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非金属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B单质在D单质中充分燃烧能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单质在G单质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回答下列问题:(1)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2)D、E、G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3)由A、D、E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4)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G和B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6.(2021秋·吉林松原·高三校考期末)有7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按A、B、C、D、E、F、G的顺序依次增大;B元素一种原子的含量常用于判定古生物遗体的年代,A和C元素的原子能形成4核10电子的微粒;D和E可形成离子化合物E2D,E2D中所有微粒的电子数相同,且电子总数为30;E、F、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相互反应;G和D同主族。试回答下列问题:(1)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2)A和D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______。(3)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过量的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4)D、E、F、G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5)F的单质与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6)写出A、B、D、E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与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7.(2021秋·山东泰安·高三统考期末)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特点。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TM层上有6个电子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Z元素最高正价是价W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T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元素X的一种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的核素符号为___________。(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检验某溶液中含该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3)元素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元素Z与元素T相比,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b.Z元素的氢化物比T元素的氢化物稳定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____。(5)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T的低价氧化物与Z的单质等体积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不褪色。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8.(2021秋·贵州遵义·高三统考期末)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丙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2)金属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3)金属C元素所在周期共有___________种元素。(4)物质D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和___________(填“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5)写出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6)工业冶炼单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7)金属C可以通过铝热反应冶炼所得,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9.(2021秋·河北承德·高三统考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写出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2)分别由、、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形成的中学常见化合物中,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分别与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4)、、分别形成的最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5)写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6)的单质在目前电池中应用非常广,例如二次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放电时,沿金属电极→导线→Ru@SuperP电极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_(填“电子”、“电流”或“”),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10.(2019秋·广西桂林·高三统考期末)已知:有机物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A为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有机物G和高分子化合物F,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注:(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B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4)利用B、D制取少量G,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①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②实验时预计试管B中产生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③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欲从试管B中分离出G,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填实验方法名称)。④若用和充分反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11.(2021秋·云南昆明·高三统考期末)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所列字母分别代表周期表中对应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A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测定文物年代,这种核素的原子符号是___________;E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2)常温下,B的氢化物和D的单质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___7.高温灼烧C和E形成的化合物,火焰呈___________色。(3)B和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作供氧剂,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12.(2021秋·广西南宁·高三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校考期末)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请按要求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④、⑥、⑨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下同)(2)元素②、③、④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_______;(3)写出由①④⑤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若将其溶于水,破坏了其中的_______(填“离子键”、“共价键”或“离子键和共价键”):(4)元素①和元素④形成的化合物及元素①和元素⑧形成的化合物均为18电子分子,请写出这两种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13.(2021秋·四川眉山·高三统考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Q、T、U、V、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T与U、V同周期,W与X、Y、Z同周期,U和Y同族;元素Q的某种核素没有中子;元素T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Q与U形成的气态化合物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V的单质,该单质的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W、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反应,且W、X、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原子序数。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2)V的简单氢化物沸点比同族相邻元素的简单氢化物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3)写出由上述两种元素形成的10e—微粒的化学式(任写2种)_______。(4)V、W、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漂白液的主要成份。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可以增强其漂白作用,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5)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UQ3反应,研究UQ3的某种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到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且有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产生,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实验证明UQ3具有_______性。14.(2021秋·山东日照·高三校联考期末)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kg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土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其中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回答下列问题:(1)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2)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3)W、X、Y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4)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5)下列事实能说明X比Y的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A.X元素的单质的熔点比Y元素的单质的熔点低B.相同物质的量的X、Y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Y产生的氢气比X的多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Y的强D.X、Y元素的单质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X比Y剧烈15.(2021秋·山东滨州·高三统考期末)某种化合物是工业洗涤剂的中间体,其结构如下所示。其中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Q最外层电子数与Y核外电子总数相同,X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Q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Z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2)Y、Z、Q三种元素所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X、Y、Z、Q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3)Z、Q、W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4)利用如图装置可比较Y、Z两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5)碲()的某化合物是常用的光盘记录材料之一,可在激光照射下记录、储存信号。已知碲与Q同主族,则碲及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填标号)。A.单质碲在常温下是固体
B.比稳定C.的酸性比弱
D.通入溶液中不发生反应16.(2021秋·新疆哈密·高三校考期末)某工厂的废金属屑的主要成分为铝、铁和铜,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后,设计了如图1实验流程,用该工厂的金属废料制取氯化铝、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CuSO4·5H2O)。请回答:(1)步骤I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2)写出步骤II反应中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3)进行步骤II时,该小组用如图2所示装置及试剂制取CO2并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会逐渐减少,原因_______。(4)用固体F制备CuSO4溶液,可设计如图3三种途径:写出途径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用途径②制备CuSO4溶液与途径①、③相比优点是_______17.(2021秋·福建南平·高三统考期末)A、B、C、D、E、F为前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A、C同周期,C元素基态原子中的s能级电子总数与p能级电子总数相等,C、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A、B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E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F基态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根据上述相关信息,回答问题。(1)B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在能级有___________个轨道,其原子轨道的图形为___________。(2)A、B、C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3)画出D与氯元素形成的的结构式___________。(用箭号标出配位键)(4)已知熔点-20℃,沸点103℃,①请写出与AC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任写一种)②试分析该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类型___________。A.键
B.键C.离子键D.配位键
E.金属键F.分子间作用力
G.氢键(5)高温条件下F的高价态氧化物易分解成低价态氧化物,试从结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18.(2021秋·广西百色·高三统考期末)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可作为装饰品,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X元素位于周期表中位置的为___________。(2)Z元素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二元化合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下同),该化合物的用途及其广泛,请列举出一种___________。(3)Y和M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Y单质可用于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的制备,该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4)Z的氢化物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X元素和Z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关系是___________。(5)核电荷数数比M多1的元素构成的单质气体呈___________色,写出利用制备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第=page2323页,共=sectionpages1414页答案第=page2424页,共=sectionpages1414页参考答案:1.(1)(2)
(3)(4)
将ag红色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若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淡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反应后的固体,若固体质量大于g,说明固体中含有铜【分析】由白色沉淀加水煮沸得到绿色溶液(溶质的元素组成与沉淀相同),并转化为红色固体,该红色固体由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组成可知,白色沉淀A为氯化亚铜;由溶液和溶液中阳离子由相同元素组成,且完全转化时,消耗标准状况下,同时消耗可知,B为二氨合亚铜离子、C为四氨合铜离子,由原子个数守恒和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氯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为×4=0.02mol;由无色溶液A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D、与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得到白色沉淀D可知,无色溶液A为氯化铵溶液、无色气体D为氨气、白色沉淀为氯化银,由氨气的体积可知氯化铵的物质的量为×2=0.02mol,氯化铵和氯化亚铜的质量之和为0.02mol×53.5mol/L+0.02mol×99.5mol/L=3.06g,则化合物X中含有铵根离子、亚铜离子和氯离子,物质的量比为0.02mol:0.02mol:(0.02mol+0.02mol)=1:1:2,则X的化学式为。【详解】(1)由分析可知,无色气体D为氨气,氨气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由分析可知,化合物X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为铜元素,化学式为,故答案为:Cu;;(3)无色溶液B转化为深蓝色溶液C的反应为二氨合亚铜离子与氧气和氨水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4)①由题意可知,氯化亚铜加水煮沸时发生的反应为氯化亚铜与水共热反应生成铜、氧化亚铜、氯化铜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②若红色固体中含有铜和氧化亚铜,ag红色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铜和水,固体会部分溶解,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会大于g=g,则实验方案为将ag红色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若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淡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反应后的固体,若固体质量大于g,说明固体中含有铜,故答案为:将ag红色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若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淡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反应后的固体,若固体质量大于g,说明固体中含有铜。2.(1)
第一周期第IA族(2)
过氧化钠
(3)
<
化合反应(4)
冒白烟
离子键,共价键(5)2Na2O2+2CO2=2Na2CO3+O2(6)
2NaCl(熔融)2Na+Cl2↑
2H++CO=CO2↑+H2O【分析】A为单质且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为Na,钠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C为Na2O2;NH3与HCl反应可以生成NH4CI,所以D为HCl,则B为H2。(1)A为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B是H,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一周期第IA族;(2)通过分析可知C的名称为过氧化钠,D为氯化氢,其电子式为:;(3)Na+与O2-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O原子序数较小,所以离子半径Na+<O2-;反应①为氢气和氮气的化合反应;(4)D为HCl,HCI气体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可观察到有白烟生成;氯化铵中铵根离子内部是共价键,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是离子键;(5)化合物C为Na2O2,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的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6)A为Na,通过电解熔融NaCl可以得到,其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2↑;物质D为HCl,足量D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CO2↑+H2O。3.(1)(2)
Na2O
Na2O2
(3)2Al+6H+=2Al3++3H2↑(4)
黄绿
MnO2+4HClMnCl2+Cl2↑+2H2O【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O元素,Y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Y为Na元素,Z是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与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反应生成氢气,则Z为Al元素,Z与W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0,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10-3=7,则Z为Cl元素,据此回答。(1).X为O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X为O元素,Y为Na元素,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2和Na2O2两种(填化学式),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及水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则其电子式是:;(3)Z为Al元素,Z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4)Z为Cl元素,常温下,W的单质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
H2O(g)、O2
1<<2;Na2CO3、NaOH【详解】首先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n(CO2)=n(H2O)=mol。产生的CO2和水蒸气再与过氧化钠反应;当Na2O2与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反应时,先与CO2反应,再与H2O(g)反应。即:2Na2O2+2CO2=2Na2CO3+O2
①、2Na2O2+2H2O(g)=4NaOH+O2↑
②。当≥2时,只发生反应①,生成的固体为Na2CO3,生成的气体为O2和H2O(g);当1<<2时,发生反应①和②,但H2O(g)只消耗一部分,最后固体为Na2CO3和NaOH,气体为O2和H2O(g);当1=时,反应①和②恰好完全进行,剩余固体为Na2CO3和NaOH,气体为O2;当<1时,发生反应①和②后,剩余Na2O2,最后剩余固体为Na2O2、Na2CO3和NaOH,气体为O2。题目要求最后生成的气体和残余固体混合物均由两种物质组成,即1<<2,分解生成的CO2气体已全部与Na2O2反应消耗尽,
H2O(g)部分消耗,故最后生成气体为H2O(g)和O2。5.(1)
第3周期ⅦA族
(2)(3)离子键、共价键(4)【分析】A、B、D、E、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非金属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A为H;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B单质在D单质中充分燃烧能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BD2,B为C、D为O;E+与D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E为Na;A单质在G单质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G为Cl,以此来解答。(1)G为C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ⅦA族,C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2)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元素D、E、G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由A、D、E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NaOH,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4)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可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则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C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为。6.
H2O2
第二周期第ⅣA族
S2->O2->Na+>Al3+
【分析】有7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按A、B、C、D、E、F、G的顺序依次增大,B元素一种原子的含量常用于判定古生物遗体的年代,则B为C元素;A和C元素的原子能形成4核10电子的微粒,结合原子序数可知A为H元素、C为N元素;D和E可形成离子化合物E2D,E2D中所有微粒的电子数相同,且电子总数为30,故E+、D2-离子核外电子数均为10,则D为O元素、E为Na元素;E、F、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相互反应,是氢氧化铝与强碱、强酸之间的反应,则F为Al元素;G和D同主族,则G为S元素。【详解】(1)C为N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A为H元素,D为O元素,二者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物质化学式为H2O2;(3)B为C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族;过量的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则S2->O2-,O2-、Na+、Al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层数,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S2->O2->Na+>Al3+;(5)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离子方程式为;(6)NaHCO3和少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2CO3和H2O,离子方程式为。7.
取适量溶液加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浓溶液,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可证明溶液中含
第三周期第ⅦA族
b
是弱酸
【分析】这几种元素是短周期元素,T元素M层上有6个电子,则T是S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为C元素;Y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则Y是N元素;Z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为Cl元素;W单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都产生H2,则W是Al元素;【详解】分析知:T是S、X为C、Y是N、Z为Cl、W是Al;(1)T是S元素,是16号元素,最外层得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X为C,C的质子数为6,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则质量数为12,这种核素符号为;(2)是,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加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浓溶液,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可证明溶液中含;(3)元素Z为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T是S,非金属性越强,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同周期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则非金属性:Cl>S,得电子能力较强的是Cl;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能说明Cl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b;(4)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H2SO4、H2CO3、HNO3、HClO4,其中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H2CO3,原因是是弱酸;(5)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ClO4,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Al(OH)3,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的低价氧化物SO2与Z的单质Cl2等体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SO2氧化为硫酸根,混合后不存在SO2,则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不褪色。混合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8.
第三周期ⅢA族
18
极性共价键
【分析】金属A的焰色为黄色,则A为Na;金属A(Na)和水反应得到的气体甲为H2,物质D为NaOH;物质D(NaOH)和金属B反应得到气体甲(H2),则金属B为Al;黄色气体乙为Cl2,它和气体甲(H2)反应得到的气体丙为HCl;将气体丙(HCl)溶于水得到的物质E是盐酸;物质D(NaOH)和物质G反应得到的红褐色沉淀是Fe(OH)3;物质E(盐酸)和金属C反应得到物质F,物质F和气体乙(Cl2)反应得到物质G,则金属C为Fe,物质F为FeCl2,物质G为FeCl3;综上所述,金属A为Na,金属B为Al,金属C为Fe,气体甲为H2,气体乙为Cl2,气体丙为HCl,物质D为NaOH,物质E为盐酸,物质F为FeCl2,物质G为FeCl3。【详解】(1)经分析,气体丙为HCl,其电子式为;(2)金属B为Al,Al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IIIA族;(3)金属C为Fe,Fe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该周期共有18种元素;(4)物质D为NaOH,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5)反应⑤是物质F(FeCl2)和气体乙(Cl2)反应得到物质G(FeCl3)的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Cl-+2Fe3+;(6)金属A为Na,工业上冶炼金属Na的方法是电解熔融的NaCl,其化学方程式为;(7)金属C为Fe,通过铝热反应冶炼F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9.
电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元素分别为H、C、N、O、Na、Cl、Li、Al。【详解】(1)的元素符号为O,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过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故答案为:O;;(2)、、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形成的中学常见化合物中,能发生反应是氨气和氯化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因此、分别与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故答案为:;(4)根据铜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分别形成的最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故答案为:;(5)与反应即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6)的单质在目前电池中应用非常广,例如即Li—CO2二次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放电时,金属Li是负极,因此沿金属电极→导线→Ru@SuperP电极方向移动的是电子,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电子;。10.
羟基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液体分层
界面处有气泡产生(任意答2点,合理答案都给分)
防止溶液倒吸
分液
不能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分析】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则A为乙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B为CH3CH2OH,B能氧化得到C为CH3CHO,C氧化得到D为CH3COOH,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为CH3COOCH2CH3,A发生聚合反应可生成F聚乙烯。【详解】(1)由分析知A为乙烯,其结构简式是;B为乙醇,其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2)反应①是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反应③是乙醛的氧化反应,答案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3)反应②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⑤是乙烯的聚合反应,其方程式分别为:,;(4)①G为乙酸乙酯,其结构简式为;②试管B是收集产品乙酸乙酯的,也会有乙酸和乙醇的一部分过来,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乙酸和碳酸钠反应,乙醇溶解,所以其产生的主要现象有:液体分层、界面处有气泡产生(答2点);③试管B中会由易溶于水的乙醇和乙酸,有可能引起倒吸,故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溶液倒吸;G是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故从试管B中分离出G,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分液;④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用和充分反应,不能生成,答案为:不能,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1.
Br
>
黄
【分析】由周期表A为C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K元素,E为Br元素。【详解】(1)A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测定文物年代,这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4,原子符号是;E的元素符号是Br。故答案为:;Br;(2)常温下,B的氢化物水和D的单质K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所得溶液的pH>7。高温灼烧C和E形成的化合物NaBr,火焰呈黄色。故答案为:>;黄;(3)B和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作供氧剂,为过氧化钠,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12.
Cl->O2->Mg2+
CH4<NH3<H2O
离子键
H2O2+H2S=S↓+2H2O【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C,③是N,④是O,⑤是Na,⑥是Mg,⑦是P,⑧是S,⑨是Cl元素,然后根据物质性质及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1)④是O,⑥是Mg,⑨是Cl元素,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分别是O2-、Mg2+、Cl-。其中O2-、Mg2+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二者电子层结构相同;Cl-核外有3个电子层。由于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Cl->O2->Mg2+;(2)②是C,③是N,④是O,它们形成的简单氢化物分别是CH4、NH3、H2O。这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而NH3、H2O分子之间除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外,还存在氢键,氢键的存在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由于H2O的氢键比NH3的氢键强,所以H2O的沸点最高;而CH4分子之间无氢键,物质的沸点最低,故三种氢化物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CH4<NH3<H2O;(3)①④⑤三种元素分别是H、O、Na,这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NaOH,该物质是离子化合物,其中Na+与O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OH-中H、O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故NaOH的电子式是,将NaOH溶于水断裂离子键,电离产生Na+、OH-;(4)元素①和元素④形成的化合物18电子分子是H2O2,该物质具有氧化性;元素①和元素⑧形成的化合物18电了分子是H2S,该物质具有还原性,H2O2、H2S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S、H2O,根据电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H2S=S↓+2H2O。13.
Na
+7
高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CH4、NH3
还原【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Q、T、U、V、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Q的某种核素没有中子,则Q为氢元素;Q与U形成的气态化合物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为NH3,则U为氮元素;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V的单质,且该单质的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故V为氧元素;元素T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序数又小于氮,故T为碳元素;U(氮)和Y同族,则Y为磷元素;W与X、Y、Z同周期,则均处于第三周期。W、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反应,应是氢氧化铝、强碱、强酸之间的反应,故X为Al,W为Na,且W、X、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原子序数,则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11-1-3=7,故Z为Cl,由上述分析可知,Q为H、T为C、U为N、V为O、W为Na、X为Al、Y为P、Z为Cl。【详解】(1)周期表中同主族从上到下,同周期从右到左,原子半径增大,上述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Z为Cl,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故答案为:Na;+7;(2)V的简单氢化物水沸点比同族相邻元素的简单氢化物高(填“高”或“低”),原因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故答案为:高;水分子间存在氢键;(3)由上述两种元素形成的10e—微粒的化学式(任写2种)CH4、NH3。故答案为:CH4、NH3;(4)V、W、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NaClO是漂白液的主要成份。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向NaClO的水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可以增强其漂白作用,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5)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到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且有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产生,NH3与CuO反应生成氮气、铜、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N由-3价升高为0价,作还原剂,该实验证明NH3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14.
第三周期第ⅣA族
大于
CD【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W同族,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b,Y、Z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a+1、a+2,则a+a+1+a+2+b=15,即3a+b=12,a=1时b=9(舍弃),a=2时b=6,a=3时b=3(舍弃),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W为O,X为Mg,Y为Al,Z为Si元素,以此分析解答。【详解】结合分析可知,W为O,X为Mg,Y为Al,Z为Si元素。(1)X为Mg,原子结构示意图为;Z为S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Ⅳ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2)W为O,Z为Si,非金属性O>Si,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故答案为:大于;(3)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W、X、Y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故答案为:;(4)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Na,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H2O或,故答案为:Al(OH)3+OH-=AlO+2H2O或;(5)A.单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与盐酸的金属性强弱无关,故A不选;B.相同物质的量的X、Y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Y产生的氢气比X的多,说明Y转移的电子多,金属性的强弱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故B不选;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Y的强,说明X的金属性比Y的金属性强,故C选;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X、Y元素的单质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X比Y剧烈,说明X的金属性比Y的金属性强,故D选;故答案为:CD。15.
第2周期第ⅥA族
(或等)
AC【分析】X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则X为H元素;由该化合物的结构图可知,Y为第IVA族元素,Q为VIA族元素,W为VA族元素,又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Q最外层电子数与Y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则Y为C元素,Q为O元素,W为Na元素,Z为N元素,综合以上分析,X、Y、Z、Q、W分别为H、C、N、O、Na元素。【详解】(1)根据分析,Q为O元素,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氧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2周期第ⅥA族;Z为N元素,Z单质为N2,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第2周期第ⅥA族;;(2)Y、Z、Q三种元素所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是CH4、NH3、H2O,非金属性C<N<O,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最强的是H2O;H、C、N、O四种元素中无金属元素,若形成离子化合物必为铵盐,所以H、C、N、O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或等),故答案为:H2O;(或等);(3)Z、Q、W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3-、O2-、Na+,这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故答案为:;(4)C和N均为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的电子能力越强,利用如图装置可通过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通过强酸制弱酸)来比较两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b中发生反应为硝酸与碳酸盐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5)A.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五周期第VIA族,单质碲在常温下是固体,故A正确;B.非金属性Te<O,则没有稳定,故B错误;C.非金属性Te<I,则的酸性比弱,故C正确;D.与H2S性质相似,具有强的还原性,通入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C。16.
过滤
AlO+CO2
+2H2O=Al(OH)3↓+HCO
由装置a制取的CO2中含HCl气体,通入溶液A中会溶解Al(OH)3
Cu+2H2SO4(浓)CuSO4
+SO2↑+2H2O
酸的消耗量少,产物不污染【分析】铝、铁和铜的合金中只有金属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过滤后,得到溶液A含有
NaAlO2,固体B为Cu和Fe。溶液A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得到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过滤分离,得到C为Al(OH)3,D为NaHCO3溶液。固体B用试剂X反应,过滤分离得到溶液E,溶液E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以获得绿矾晶体,可知试剂X为稀硫酸,E为FeSO4,F为Cu,Cu转化得到硫酸铜,
CuSO4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以获得胆矾晶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068-2-83:2025 RLV EN Environmental testing - Part 2-83: Tests - Test Tf: Solderability test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for surface mounting devices (SMD) by the wetti
- 【正版授权】 ISO/IEC 27017:2015 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ecurity techniques - Code of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trols based on ISO/IEC 27002 for cloud services
- 2025至2030中国电池包装制品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特威兹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企业消防安全专题培训大纲
- 餐饮服务店长培训
- 企业数字化办公解决方案的实践与思考
-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中的公共安全体系构建研究
- 商业策略与教育品牌危机的预防措施
- 智慧城市大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分析
-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112
- 2024初中数学竞赛七年级竞赛辅导讲义七年级专题01 质数那些事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缅籍“三非”人员管理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 手绘pop海报制作
- 干湿交替环境下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劣化机理
- 统计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和要求
- GB/T 16886.12-202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
- 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建设方案
- 智慧的光芒普照每位学生 论文
- 销售行业跑业务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