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盘庚迁殷后,商朝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将统治区域分为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其中核心区是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大体位于以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这一统治体制是(
)A.宗法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国并行制2.周厉王在位时,奢侈专横,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借以剥削人民。国人(自由民)公开议论其过失。厉王严厉镇压,王室重臣召公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厉王不要限制民众舆论。后厉王被国人逐奔于彘。这表明西周时期(
)A.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B.国人对王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实行仁政,重视舆论 D.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动摇3.下图为根据学者观点整理的“周秦之变”示意图。据此分析,这一变化反映了该时期(
)A.国家动员能力得到提升 B.贵族政治彻底退出舞台C.权力平衡模式逐渐打破 D.中央垂直管理体制瓦解4.《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问政于箕子(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建议“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这反映了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有一定影响 B.重大事务采取集体决策C.贵族等级分封制已开始解体 D.周王权利还未实现高度集中5.商初作为陪嫁奴隶出身的伊尹辅弼商汤,成为君王之师。周初已有专职化的世官之设,周公、姜太公在武王三公之列,但成王时的六卿,没有周公、太公的后人。《孟子》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材料反映出先秦时期(
)A.保留有原始民主制遗存 B.血缘色彩浓厚等级森严C.已形成系统的选官制度 D.国人议政成为一种传统6.秦朝政府规定,简册用大篆小篆,符传用刻符,印玺用缪篆,幡书用鸟书,公府文书用隶书。另外,简书一般都在绳结处使用封泥,盖上玺印,以防途中私拆。《行书律》又规定了文书的收发制度:“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由此可知,秦朝(
)A.政府文书制度已经规范化 B.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C.各级官僚机构间文书繁密 D.官员的行政效率较高7.秦汉王朝行政运作特别注重文书,制定了严密的文式、签署、封缄、传递、保管、转发的规程。据秦令记载,当时甚至对文牍长宽及误差范围、书写行数、每行容字都做了详细规定。秦汉时期的文书行政(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推动郡县制度确立C.源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规定繁杂效率低下8.钱穆《国史大纲》中总结秦汉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其中“中国政治制度的创建”主要指(
)A.兼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 B.创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9.秦朝的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如“三公”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秦朝中央机构的设置(
)A.使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掌控 B.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 D.具备了民主政治的最基本特征10.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九卿代管军队 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授权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 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11.元朝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为有效统治辽阔的疆域,其在地方实行(
)A.郡县制 B.行省制 C.推恩令 D.分封制12.在对西南民族地区管理方面,元朝实行土司制度,对土官的职类、承袭、贡赋和征发等形成一定制度。清朝雍正时,政府推行“改土归流”,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并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这一演变体现了(
)A.因俗而治的统治理念 B.内地化的治理倾向C.西南疆域的不断扩展 D.华夷观念逐渐淡化13.表1所示为两组唐代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表中数据最适于研究唐代(
)贞观十三年(639年)10道统领府358州1551县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统领府328州1573县A.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B.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C.国家由强盛走向衰落 D.监察制度的逐步完善14.北宋中期,“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入”,“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当时(
)A.守内虚外 B.崇文抑武C.藩镇割据 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15.历代中央管理地方的机构或官职及地方行政机构或官职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汉、唐、宋、明四朝与此相关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转运司、节度使、提点刑狱司②郡尉、县丞、州刺史、大鸿胪③巡抚、按察使司、提督四夷馆④节度使、鸿胪寺、羁縻州刺史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二、材料分析题16.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隋代(任取三个时期)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图1、图2所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图2所示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图4所示的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3)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良好的国家治理,制度是决定性的。“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这是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下面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朝代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夏王位世袭制商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原始民主传统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初内外朝制郡国并行制:汉武常“推恩令”:刺史制唐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唐中期以后“藩镇制度”北宋“二府三司”路州县制:设“通判”元中书省行省制:设宣慰司管理边疆事务明废宰相;设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清设军机处省府(州)县三级制:督抚制——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上表为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B2.B3.A4.A5.A6.A7.A8.D9.A10.B11.B12.B13.A14.B15.D16.(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隋实行州县制。(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郡县过多;机构设置混乱。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17.(1)三公九卿制度;三省六部制。皇权高度集中。(2)门下省:审议;军机处:接受召见、跪奏笔录、传达诏令(3)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4)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5)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18.趋势: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呈现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理解: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其中丞相是百官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体责任合同范本
- 煤碳采购合同范本
- 《运筹学》期末复习及答案
- 税务代理协议书示例
- 农业绿色发展2025:政策导向与技术应用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的突破
-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2025年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影响研究报告
- 蒲公英科普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液压传动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晋中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纪检监察新质生产力风险因素
- 家具厂封边技能培训
- 重点群体人员本年度实际工作时间表
- DBJ50-T-386-2021 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标准
- 《美丽中国是我家》-教学设计
-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课件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护理课件
- 外墙保温一体板监理细则
- 云南省学校食堂“六T”实务管理验收评分标准(2021版)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件
- 弱电智能化建设报价清单
- 应急第一响应人线上理论考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