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古诗词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8~9内容。【教学目标】1.会写3个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介绍作者及建德江。二、教授新课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2)个体感知: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3)说一说: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4)比一比: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5)问一问:客人的“愁绪”有哪些?后两句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三、复习巩固对照图片,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五、课后作业背诵古诗。【板书设计】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第2课时一、激趣导入1.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最让文人们扬眉吐气的便是那长长的苏堤。知道它是在谁的带领下建造而成的吗?(北宋大诗人苏轼在杭州做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封泥构造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轼,便给这长堤命名为苏堤。)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苏轼的诗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读读这长长的题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写诗的时间是在六月二十七日,农历的盛夏;地点是在望湖楼;醉是诗人写诗的状态,说明诗人喝了些小酒而做的诗)你连起来说一说。3对于苏轼,你了解多少?(简介苏轼)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去品读,去吟诵,去感受作者写诗的情怀。二、民主导学(一)任务一: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湖雨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品读古诗。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得热火朝天,哪个小组愿意为我们展示,做一个精彩的开头。预设一: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黑云和打翻的墨水,白雨和跳动的珍珠有什么关系?(像。)作者是通过什么把他们联系到一起的?(观察和想象。)想象画面,理解跳珠。(是雨点落在船上,又被弹起才形成跳珠。)这是一场怎样的雨?(滂沱大雨,瓢泼大雨,倾盆大雨。)这一团滚滚而来的黑云和一阵歘歘而下的白雨形成了色彩美;打翻的墨汁和跳动的珍珠形成动态美。短短时间,黑云翻墨,白雨跳珠,苏轼看到了;短短时间,雷声轰鸣,大雨滂沱,苏轼听到了;短短时间,深深笔尖,有感而发,苏轼写下了。(5)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巧妙而贴切的比喻让西湖色彩丰富,活跃灵动,美不胜收,你还知道哪些诗中也有这样生动的比喻?(学生交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6)这大胆的想象,多么美,多么浪漫,难怪人们称其为苏仙。黑云白雨过后,天地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各个小组继续交流。预设二:忽。(1)忽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体现了什么?(变化之快。)(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预设三:水如天。(1)如是像的意思,水像天一样的。(2)想象画面,学生说。水如天一样。2.吟诵古诗。(1)想象画面读:古人读诗,诗中有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诗中画面。(2)七言绝句的读法:二二三,四三。(3)平仄读,一声二声为平声,读的长些;三声四声为仄声,读的短些。(4)打着节拍读:古人读诗,是拍着手,踏着脚,打着节奏来读的,所以也叫踏歌,让我们也这样读一读。(5)吟唱,自唱。(二)任务二:结合搜集到的背景资料,说说苏轼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我们从这首诗中学到什么?(从创作背景、人生经历,诗的风格来思考)学生自学,师巡视。展示交流:1.对西湖晴雨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2.苏轼为人坦荡,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因始终坚持自己的见解,遭到朝廷当权的排挤打压,被贬官三次,流放到八个地方,做地方官时,勤于政事,为百姓做实事,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3.诗中的乌云、白雨有了象征意义。象征朝堂风起云涌的新党与旧党之争,预示着这一切就像疾风骤雨一样,终会归于平静;还象征着自己被贬的悲惨遭遇,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阻碍,这些都会归于平静。4.作者特别喜欢这首诗歌,在他五十岁再返西湖时,写道: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5.让我们再回当年,望湖楼上,凭栏远眺,不禁吟诵出苏轼的诗。在他五十岁再返西湖时,写道: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三、全诗总结短短的一首诗,仅仅二十八个字,我们就读出了西湖疾风骤雨的美,黑云翻墨的美,白雨跳珠的美。还寻到了二十八个字背后的那种精神情怀,面对风浪挫折乐观从容地面对。这就是诗歌的独特魅力。【板书设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第3课时一、复习导入1.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2.揭题。二、布置初读1.自由诵读:字字正确、句句通顺。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三、初读检查1.(出示课件)指名读,正音;齐读。2.质疑,引导解疑。四、小组学习1.用心读,边读边想画面。2.小组内互说,有感情地朗读。五、小组交流1.自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①引词句。②说画面。③作补充。④练诵读。2.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完整画面。3.(出示课件)说完整画面。①小组内互说。②独立说或合作说完整画面。4.配乐诵读。①指名诵读。②简评。③齐诵,可变换方式。④练背。六、补充积累(出示课件)补充辛弃疾词《南乡子》《破阵子》,师生齐诵。【板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景情乡村夏夜舒适喜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