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A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有培养人的特殊要求被称为()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评论【答案】B3、教师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均衡性D.顺序性【答案】C4、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有了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表现的基本观点是()。A.形式训练说B.联结说C.概括说D.奥苏贝尔的认知观【答案】A5、个体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促进个体身心更好的发展。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A6、cTn升高的是()。A.原发性肝癌B.肝淤血C.急性心肌梗死D.重症肝炎E.实体瘤肝转移【答案】C7、“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和特殊的环境,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商人,或者使之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的认识。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辐合论【答案】B8、对一切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是()。A.教育内容B.教育对象C.教育过程D.教育目的【答案】D9、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的关系为()。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师道尊严的关系【答案】A10、《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A11、分布于支气管,胃肠道,子宫颈管的细胞为()。A.柱状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细胞C.鳞状上皮细胞D.移行上皮细胞E.间皮细胞【答案】A1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取决于他们()。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答案】C13、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A.23人为宜B.58人为宜C.10人以上为宜D.20人以上为宜【答案】B14、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包括A.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B.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C.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D.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答案】D15、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是()。A.神学教育目的论的观点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C.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D.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答案】B16、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奖励与惩罚使用要求的是()。A.奖惩要公平、公正,合情合理B.奖惩不能由教师个人拍板决定C.对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尽可能多表扬、少处分D.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宣布,不能只限于本人知道【答案】C17、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答案】B18、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班杜拉D.罗杰斯【答案】A19、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A.教育目的B.教育过程C.教育对象D.教育内容【答案】A20、分配学生座位,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A.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家长的意见C.听课的效果D.减少课堂混乱【答案】A21、我国古代的学校大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道尔顿制D.走班制【答案】A22、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A.布卢姆B.凯洛夫C.杜威D.布鲁纳【答案】C23、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A.专业结构B.布局结构C.经济基础D.需求结构【答案】A24、血清脂蛋白中TG含量最高的是()。A.HDLB.LDLC.VLDLD.CME.LP(a)【答案】D2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A.教学过程B.反思过程C.评价过程D.学习过程【答案】D26、英国学校德育学家麦克费尔提出的德育模式是()。A.目的游离模式B.认知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E.目标模式【答案】C27、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的“过程模式”研宄取向的主要代表是()A.“失范说”B.“目标说”C.“控制缺乏说”D.“标签论”【答案】D28、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A.体谅模式B.社会效仿模式C.活动模式D.认知模式【答案】D29、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是()。A.群体规范B.群体动力C.群体压力D.群体凝聚力【答案】B30、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A.相互替代B.相互协调、补充C.相互矛盾D.相互分离【答案】B31、霍奇金病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A.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B.肝、脾大C.持续性或周期性发热D.白血病性改变E.皮肤瘙痒【答案】A32、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道尔顿制D.走班制【答案】B33、儿童中心论的代表是()。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答案】D34、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的理由而较执著地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这是一种()。A.认知失调B.功能固着C.态度定势D.情感障碍【答案】C35、教材的主体部分是()。A.教科书B.讲义C.教科书和讲义D.讲授提纲【答案】C36、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A.智力理论B.动机理论C.学习理论D.认知理论【答案】C37、载脂蛋白的功能不包括()。A.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B.参与脂蛋白与受体的结合C.调节脂蛋白代谢D.参与核酸代谢E.转运脂质【答案】D38、1920年首创人工概念并提出联想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赫尔B.布鲁纳C.加涅D.奥苏贝尔【答案】A39、“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思潮的体现。A.制度化教育B.非制度化教育C.形式化教育D.非形式化教育【答案】B40、最早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博比特C.泰勒D.斯宾塞【答案】D41、“对基本概念的感知、理解”属于()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品德学习D.能力学习【答案】A42、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A.发现问题阶段B.理解问题阶段C.提出假设阶段D.验证假设阶段【答案】B43、患者男,50岁。升高170cm,体重75kg。正常体验抽血,标本离心后发现血清浑浊,血清静置12h外观上层浑浊,下层透明。混浊层多主要成分是()。A.HDLB.CMC.VLDLD.IDLE.LDL【答案】B44、“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征。A.公共性B.未来性C.生产性D.科学性【答案】B4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答案】B46、APTT正常,PT延长,可考虑()。A.体内TFPI增高B.严重肝病C.血友病乙D.血友病甲E.体内肝素物质过多【答案】A47、主张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的教育家是()。A.布鲁纳B.布鲁姆C.赞可夫D.巴班斯基【答案】C48、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间一般选择在()。A.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衰期时B.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C.药物分布相D.药物消除相E.随机取样【答案】B49、课程的具体结构是指()。A.课程计划B.教学计划C.课程标准和教科书D.课程目的【答案】C50、关于尿微量白蛋白的叙述,错误的()。A.可见于糖尿病性肾病B.为晚期肾损伤的测定指标C.可随机留取标本D.用蛋白定性的化学方法不能检出E.可采用免疫透射比独法进行测定【答案】B5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杜威C.斯宾塞D.卢梭【答案】B52、下列不是制约学校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因素的是()。A.课程评价目标B.政治、经济要求C.学生身心发展规律D.社会生产力、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答案】A5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A.内发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答案】B54、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A.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B.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情感学习C.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D.认知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答案】A55、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奇C.赫尔巴特D.埃拉斯莫斯【答案】D56、血清脂蛋白中TG含量最高的是()。A.HDLB.LDLC.VLDLD.CME.LP(a)【答案】D57、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得出这个被评对象对于基准的位置,或者用某种方法将被评对象排列出等级顺序的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达标评价D.形成评价【答案】A58、问题解决的第三个阶段()A.发现问题B.提出假设C.理解问题D.检验假设【答案】B59、符合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是()。A.MCV正常、RDW正常B.MCV正常、RDW异常C.MCV增高、RDW正常D.MCV减低、RDW异常E.MCV减低、RDW正常【答案】D60、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作用。A.助手B.从属C.主导D.顾问【答案】C6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答案】C62、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答案】D63、教学计划的核心()。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课程设置【答案】D64、我国古代的六艺教育的中心()A.礼和乐B.射和御C.书与教D.射与乐【答案】A65、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发生变化结果,这被称为()。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答案】D66、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B.活动定向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答案】B67、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A.古代B.现代C.近代D.中世纪【答案】C6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A.示范性B.复杂性C.职业角色的多样性D.长周期性【答案】C69、已知某酶的Km为0.05mmol/L,如果要使此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浓度应是()。A.0.1mmol/LB.0.2mmol/LC.0.4mmol/LD.0.5mmol/LE.0.6mmol/L【答案】B70、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的关系为()。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师道尊严的关系【答案】A71、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学分。A.6B.7C.5D.8E.10【答案】D72、在加里培林看来,心智技能的形成的最后阶段是()。A.内部言语动作阶段B.不出声的动作阶段C.出声的动作阶段D.动作定向【答案】A73、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班杜拉D.罗杰斯【答案】A74、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迁移知识【答案】A75、学生是教育活动的(),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A.内因B.客体C.外因D.主体【答案】D76、与前列腺肿瘤有关的检验项目是()。A.AFPB.CEAC.PSAD.PAPE.CPK【答案】C77、非常适合于教师对研宄结果的表达的是()A.研宄报告B.教育教学案例C.调查报告D.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答案】B78、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为()。A.布鲁纳B.桑代克C.斯金纳D.奥苏贝尔【答案】A7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B.华生C.高尔登D.格塞尔【答案】B80、全民教育思想的正式提出,始于()A.1995年B.1996年C.1999年D.1990年【答案】D81、课程的具体结构是指()。A.课程计划B.教学计划C.课程标准和教科书D.课程目的【答案】C82、教育影响是()A.教育内容B.教育手段C.形式与内容的统一D.教育组织形式【答案】C83、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A.道尔顿制B.哈里斯制C.巴达维亚法D.特朗普里制【答案】A84、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A.教学过程之间B.学生毕业时C.教学过程之后D.教学过程中【答案】D85、怀疑深静脉血栓应该检测的项目()。A.FDPB.PTC.APITD.D-二聚体E.TT【答案】D86、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外部因素是()。A.学生掌握的方法B.学生的学习经验C.学生的学习积极性D.学习内容【答案】D87、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定属于()。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答案】A88、《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的A.宗教B.经济C.生产力D.政治【答案】D89、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A.课的目标B.课的类型C.课的任务D.课的结构【答案】D90、患者,女,27岁。因疲乏无力、血尿4天就诊。实验室检查:尿液外观红色、稍浑浊,尿蛋白质(++)、红细胞4~8个/HPF、白细胞1~2个/HPF,粗颗粒管型0~2个/LPF、透明管型0~2个/LPF,红细胞管型2~3个。其最可能的诊断()。A.肾盂肾炎B.肾结核C.急性肾小球肾炎D.肾肿瘤E.膀胱炎【答案】C9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B.了解学生C.上好课D.布置足够的作业【答案】C92、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A.布卢姆B.凯洛夫C.杜威D.布鲁纳【答案】C93、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A.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答案】B94、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C.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答案】C9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A.发展B.成长C.成熟D.生长【答案】C96、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答案】A97、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答案】A98、“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原则的基础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A.分化与互补协调性B.顺序与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答案】A99、以下属于课程目标的依据的是()A.对教师的研究B.对校长的研究C.对活动的研究D.对学生的研究【答案】D100、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是()。A.抗PM-1抗体B.抗SSA抗体C.抗SM抗体D.抗核仁RNA抗体E.抗着丝点抗体【答案】B多选题(共50题)1、巴甫洛夫提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A.消退律B.效果律C.练习律D.泛化与分化律E:准备律【答案】AD2、关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病毒感染有关B.抗体主要是IgMC.补体参与溶血D.冷热溶血试验阳性E.儿童多见【答案】B3、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缺乏时一般应考虑A.免疫增殖病B.重链病C.自身免疫性疾病D.轻链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4、教师的教育研究是A.解释教育的研究B.改进教育的研究C.置身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D.为了教育的研究E:关于教育的研究【答案】BCD5、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力资本的有()。A.人所拥有的知识B.人所拥有的能力C.人所拥有的股份D.人所拥有的土地【答案】AB6、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A.整体印象评价法B.操行计量评定法C.个体内差异评价法D.操行评定评价法E.终结性评价法【答案】ABD7、态度的结构包括()。A.能力B.认知C.情感D.本能E.行为【答案】BC8、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A.开始部分B.结尾部分C.中间部分D.不一定E.都一样【答案】AB9、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主动积极()的能力。A.计划B.检查C.评价D.反馈E.控制和调节【答案】ABCD10、实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主要可以通过()A.师范教育B.家庭教育C.新教师的人职辅导D.在职培训E.自我教育【答案】ACD11、蛋白电泳出现β-γ桥,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肝炎B.肾病综合征C.肝硬化D.急性肾小球肾炎E.胆囊炎【答案】C12、血液保存液中的枸橼酸的作用是A.抗凝剂B.营养成分C.避免葡萄糖在消毒过程中焦化D.降低保存液的pHE.促进红细胞ATP合成【答案】C13、下列关于免疫学测定的质量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就不必再做室内质控了B.室间质评的样本要有专人采用特殊试剂来做C.定性检测做阴阳性对照就可以了,不用做室内质控D.室间质评成绩合格就不用再做室内质控了E.免疫学测定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准确性和各实验室结果具有可比性【答案】14、下列选项中,属于迁移作用的例子有()。A.练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B.先学普通心理学再学教育心理学的其他内容会觉得容易C.鲁班发明锯子D.说粤语的人很难说好普通话E.瓦特观察烧开水的壶盖发明蒸汽机【答案】ABD15、教育制度的特点包括()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灵活性E、独立性【答案】ABC16、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有()。A.善于因势利导B.随机应变C.教育反思D.对症下药E.自我控制【答案】ABD17、学与教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答案】ABCD18、蛋白电泳出现β-γ桥,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肝炎B.肾病综合征C.肝硬化D.急性肾小球肾炎E.胆囊炎【答案】C19、用Ficoll分层液分离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其分布由上而下依次为A.红细胞、粒细胞、单个核细胞、血浆B.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C.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D.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血浆E.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答案】20、检验标本是诊断行为的必要依据,在标本的采集和处置过程中,特别需要遵守的是()。A.采集标本量宜少为好B.采集标本量宜多为好C.标本放置在黑色垃圾袋中焚烧D.使用完毕的标本交给科研机构E.传染性标本注意防护【答案】21、我国对青少年享有的权利作出规定的相关法律是()。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答案】ABD22、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是()。A.政治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教师的权威【答案】B23、学习迁移的理论包括()。A.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B.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C.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D.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E.认知派的认知结构说【答案】ABCD24、下列属于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A.知识的学生B.有意义的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D.技能的学习【答案】ACD25、关于糖代谢说法不正确的是()。A.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提高靶细胞内cAMp含量调节血糖B.无氧酵解体内糖代谢最主要的途径C.调节血糖激素主要包括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糖原的合成、分解、异生均在肝细胞内完成E.受神经、激素和器官调节【答案】C26、打篮球属于()A.徒手性操作技能B.开放性操作技能C.心智技能D.器械型操作技能E.粗放型操作技能【答案】BD27、判断代偿型呼吸性碱中毒的指标是A.血浆pH正常,HCOB.血浆pH正常,HCOC.血浆pH下降,HCOD.血浆pH正常。HCO【答案】B28、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杜威提出的观点有()A.从做中学B.儿童“静听”的学习方式C.教育应当脱离儿童的经验和生活D.教育即生活E.学校即社会【答案】AD29、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哪些阶段?()A.创设问题情境B.提出解答的假设C.分析学习过程D.检验假设E.获得结果,引出结论【答案】ABD30、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A.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B.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C.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D.培养和选拔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答案】ABC31、某患者注射青霉素后面色苍白,血压急剧下降,瞳孔散大,应该是发生了()。A.Ⅳ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愿虚C.青霉素毒性引起D.Ⅲ型超敏反应E.I型超敏反应【答案】32、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有()A.政治B.经济C.文化D.历史E.社会制度【答案】ABC33、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活动。A.发展智力B.发展体力C.陶冶品德D.陶冶美感E.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答案】ABCD34、高创造者的个性特征()A.喜欢幻想B.具体独立性C.有强烈的好奇心D.有幽默感E.有抱负【答案】ABCD35、关于血液葡萄糖测定,叙述错误的是A.动脉葡萄糖浓度低于毛细血管葡萄糖浓度B.分析前血液放置一段时间会使结果偏低C.如无特殊原因应空腹抽血测定血糖D.血浆是测定葡萄糖的最好样品E.维生素C可干扰GOD-POD法测定葡萄糖【答案】A36、按照NCCLSH20-A规定,评估仪器时,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白细胞数量至少为A.100B.1000C.400D.800E.200【答案】C37、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A.现代教学理论B.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C.教学的实际需要D.学生的需要和特点E.教师的教学经验【答案】ABCD38、关于当代儿童发展观,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制约于社会的发展状况B.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C.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D.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E.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不对的【答案】BCD39、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A.发展性研究B.评价性研究C.基础性研究D.预测性研究E.应用性研究【答案】ABD40、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A.教学计划B.讲义C.教学大纲D.教科书【答案】ACD41、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远景间接性动机C.低级的动机D.高尚的动机【答案】AB42、教师的职业形象主要包括()A.教师的道德形象B.教师的文化形象C.教师的人格形象D.教师的教学形象E.教师的外部形象【答案】ABC43、教育可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里所说的人的价值包含了()。A.人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B.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C.人的尊严得到保证D.人的作用得到发挥【答案】BCD44、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答案】BCD45、下列关于免疫学测定的质量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就不必再做室内质控了B.室间质评的样本要有专人采用特殊试剂来做C.定性检测做阴阳性对照就可以了,不用做室内质控D.室间质评成绩合格就不用再做室内质控了E.免疫学测定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准确性和各实验室结果具有可比性【答案】46、学习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独立性E.差异性【答案】ABC47、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体现在()。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答案】CD48、情感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有()A.教学目标B.非指导性教学过程C.学科知识结构D.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E.师生关系的品质【答案】ABD49、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力资本的有()。A.人所拥有的知识B.人所拥有的能力C.人所拥有的股份D.人所拥有的土地【答案】AB50、高创造者的个性特征()A.喜欢幻想B.具体独立性C.有强烈的好奇心D.有幽默感E.有抱负【答案】ABCD大题(共20题)一、张明同学是某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从初中开始他越来越讨厌上学,不爱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为什么呢?因为他各门主科考试总是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其实在小学,张明同学还是相当优秀的,他曾连续三年获得过学校的三好学生,在市里举行的小学数学竞赛中还曾获得过二等奖,而且兴趣广泛,爱好音乐和体育,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却排在班级的第23名,从此以后,张明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各科学习成绩下滑,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请结合教育心理学中的有关学习动机方面的知识对此案例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答案】分析:(1)一次偶然的摸底调验成绩不好,张明同学对此进行了不恰当的内部归因,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2)张明同学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人了习得性无力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3)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建议:(1)采用各种措施帮助张明同学自己认识到学习成绩下滑的真正原因。(2)纠正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的做法,注重对张明同学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并且利用他对音乐和体育爱好,巧妙实现动机迁移。(3)采用有效措施,消除张明同学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根据结合案例和展开情况以上各点给0~1分)二、我国某高二学生考过这样一道历史试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死于公元哪一年?最远打到哪里?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上也有这样的历史事实,考法却是这样: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取消考试,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原理并结合以上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答案】(1)素质教育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如认为素质教有就是取消考试,素质教育是没有负担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活动等。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在于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精神实质存在理解上的偏差。(2)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现实中“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3)“应试教育”的特点是一切教育与学习活动都以升学考试为目的,考试成为了指挥棒,导致了现实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片面发展等问题,这是素质教育所反对的。但是素质教育并不否认考试的作用,当然,考试只是一种检查教育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的方式,关键在于怎么考。如材料中所示,同样的考核内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效果是完全不-样的。材料中美国的考试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三、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一栏。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地对学生一頓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说服教育,真诚与之沟通。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多,故教师应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评价。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四、张明同学是某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从初中开始他越来越讨厌上学,不爱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为什么呢?因为他各门主科考试总是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其实在小学,张明同学还是相当优秀的,他曾连续三年获得过学校的三好学生,在市里举行的小学数学竞赛中还曾获得过二等奖,而且兴趣广泛,爱好音乐和体育,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却排在班级的第23名,从此以后,张明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各科学习成绩下滑,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请结合教育心理学中的有关学习动机方面的知识对此案例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答案】分析:(1)一次偶然的摸底调验成绩不好,张明同学对此进行了不恰当的内部归因,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2)张明同学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人了习得性无力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3)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建议:(1)采用各种措施帮助张明同学自己认识到学习成绩下滑的真正原因。(2)纠正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的做法,注重对张明同学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并且利用他对音乐和体育爱好,巧妙实现动机迁移。(3)采用有效措施,消除张明同学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根据结合案例和展开情况以上各点给0~1分)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论述两类分组的内涵及分组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答案】【答案要点】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以此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一般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类。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的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它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目标的分组,另一种是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分组教学的优点:(1)它比较好地考虑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2)在分组教学时因为组的规模比较小,而且组内部学生之间的同质性比较强,因而更容易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组教学的不足:(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3)分组教学由于组的变动性较大,学生在不同组之间的变动较为频繁,从而加大班级管理的难度。(4)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较容易给各类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六、林红是高中一年级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其实,她是以较高的分数考进此学校的,只是进入高中后,还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问题: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将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答案】(1)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形成适当的预期,以体验到更多的成功。(2)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应是具体、可行的并及时反馈、评价目标的实现状况。(3)进行归因训练:减轻或消除其习得无助感,教授其掌握些有效方法: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七、智力中等的丽丽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小学阶段,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升入初中后,尤其是进入到初二下学期,她却成绩平平。虽然她很努力,每天晚上十一点后才睡觉,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在平时学习中,丽丽几乎把老师讲过的内容都背了下来,每篇课文后面的答案都背得很熟,因为在小学阶段她就是这样学的,而且成绩很好,所以至今她还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可进入初三后,丽丽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却不断下滑,她自己感到很苦恼。请你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丽丽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并对她提高成绩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抽象,需要学生运用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来帮助理解知识。丽丽虽已初三,但仍采用小学常用的复述策略,而没有学会其它的有效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她所采用的策略显然已经不适合目前的学习内容,所以,虽然丽丽很努力,但成绩难以提高。要提高成绩,丽丽应该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注意元认知的运用,使自己的学习始终在自我意识的监控下,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八、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问题: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答案】【答案要点】案例中的教师并没有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在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受过专业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因而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主导教学过程,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担负一定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还有赖于教师本身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人者只有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表。九、一位教师退休后回忆自己的教师生涯,他感慨万千地说道,这辈子我之所以有所成就,是和我的好学与勤奋息息相关。我在读师范大学时,认真学好本专业各门功课,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成绩。除此之外,我还认真学画画,练习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练习舞蹈、学指挥、练习弹琴。这些本领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参加工作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有厚厚的几大本,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呀。请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分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学科专业素养与教育专业素养?【答案】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天的知识。(3)了解学科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和知识素养,具备跨学科知识。(5)展开论述。既是班主任和思品老师的任务,也是各学科老师的任务。一十、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XV=K”,并解释说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X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X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变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一侧面颊挤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答案】(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根据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牲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的。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3)在以上案例中,马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小刚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他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小妮和小刚不同的教学方式,也体现了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的教学特点。一十一、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XV=K”,并解释说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X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X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变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一侧面颊挤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答案】(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根据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牲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的。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3)在以上案例中,马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小刚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他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小妮和小刚不同的教学方式,也体现了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的教学特点。一十二、请分析下面教学案例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学生都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到老师交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他们唱的好不好?学生:好!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答案】【答案要点】案例中的教学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应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明白了利用“比”的方法可以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方法。一十三、林红是高中一年级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其实,她是以较高的分数考进此学校的,只是进入高中后,还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问题: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将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答案】(1)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形成适当的预期,以体验到更多的成功。(2)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应是具体、可行的并及时反馈、评价目标的实现状况。(3)进行归因训练:减轻或消除其习得无助感,教授其掌握些有效方法: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一十四、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答案】【答案要点】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做评定教师业绩的唯一标准。(5)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其采取忽视的态度。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一十五、请阅读下列案例后,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评价一堂好课?一次学生座谈会上,有的学生说,老师上课应该着重讲解概念、基本原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才能避免满堂灌;有的学生则反对说,如果组织讨论,学时不够,完不成教学内容怎么办?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评价一堂好课?【答案】(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一十六、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论述两类分组的内涵及分组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答案】【答案要点】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以此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一般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类。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的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它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目标的分组,另一种是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分组教学的优点:(1)它比较好地考虑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2)在分组教学时因为组的规模比较小,而且组内部学生之间的同质性比较强,因而更容易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组教学的不足:(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3)分组教学由于组的变动性较大,学生在不同组之间的变动较为频繁,从而加大班级管理的难度。(4)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较容易给各类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一十七、王刚以中考第五的省份免费进入市重点一中,升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3名,他不服气,努力学习,尤其是临近期中考试更是废寝忘食,希望通过期中考试挽回名誉,然而好运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