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5篇_第1页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5篇_第2页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5篇_第3页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5篇_第4页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9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5篇春天的钟声响起,春节的脚步声响起,祝春节的钟声,敲响你心中的快乐音符,桔祥祥和,如春天的脚步紧紧地连在一起!春花秋实,我永远和你在一起!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1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年代:宋代秦观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旋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作品赏析【注释】: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除夕,作者由谪徙郴州时,为淮海词中情调最为凄婉的之一。全词于浅语、淡语中蕴有深远意味,抒写了无比哀伤的情感,寄托了沉重的身世感慨。起首二句,词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一个寂静幽深的环境。满天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春天的到来。然而词人枯寂的心房,却毫无复苏的希望。环顾所居的庭院,深沉而又空虚,人世间除旧岁、迎新年的节日气象一点也看不到。自“湘天〞至“庭院虚〞,寥寥十二个字,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从寥廓的湖南南部的天空,到蜗居一室的狭小的贬所尽包其中。而在凄凉孤寂的气氛中,隐然寓有他人的欢娱,因为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围炉守岁,个中意味,耐人琢磨。“丽谯〞二句是写词人数尽更筹,等待着天明。丽谯,指城门楼,语出《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小单于》是唐代大角曲名,诗人李益有《听晓角》诗云:“无数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除夕之夜,人们是阖家守岁,而此时此地的词人却独居在与世隔绝的“深沉庭院〞之中,耳中听到的只是风声、雨声,以及凄楚的从城门楼上传过来的画角声。这种种声音,仿佛是利箭,是乱石,不断地刺激着、敲打着词人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词人是怎样熬过“一夜长如岁〞的除夕,可以想见。“迢迢〞二字,极言夜之长;加一“清〞字,那么突出了夜之静谧,心之凄凉。而一个“徂〞字,那么把时间的流逝写得很慢,很慢。然而到了过片,词人却以快速的节奏发出“乡梦断,旅魂孤〞的咏叹。自从贬谪以来,离开家乡已经四年了,这个“乡〞字当是广义,包括京都和家乡。词人日日夜夜盼望着回乡,可是如今却象游魂一样,孑然一身,远谪南州。当此风雨之夕,即使他想在梦中回到家乡,也因角声盈耳,进不了梦境。“乡梦断,旅魂孤〞,这六个字凝聚着无比深沉的感情。至“峥嵘岁又除〞一句,词人始正面点除夕。峥嵘,喻不寻常,此言岁月之艰难。然而着一“又〞字,却说明了其中蕴有多少次点燃了复又熄灭的希望之火。言外之意是:一个又一个除夕到来了,接着又消逝了,词人依旧流徙在外。词的结尾意思是说,在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而自己贬在衡阳以南几百里的郴阳,连雁也看不到了,何能带来书信呢?写离乡日远,音讯久疏,连用二事,贴切而又自然。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汉书·苏武传》,本来是汉朝使臣诈骗匈奴单于的话,后人却把它当事实引用。据说“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见陆佃《埤雅》)。此词写除夕之夜难眠的冷寂环境和孤凄心情,以及被贬日远和音信久疏的痛楚。全词笔触精致,用典贴切,景语、情语、浅语、淡语融为一体,含蓄巧妙,意味深长,正如清人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所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2玉楼春己卯岁元日年代:宋代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作品赏析【注释】①莲花漏:一种状如莲花的铜制漏水计时器,相传为庐山僧惠远所造。②酴酥:即屠苏,酒名。③东君:春神。【评解】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集评】《词林纪事》:泽民诗文,有闲暇自得,清美可口之语。一吟一咏,莫不传唱人间。曼声歌之,不禁低徊欲绝也。薛砺假设《宋词通论》:其词明倩韵致,风度萧闲,令人百读不厌。后来如白石、玉田诸人,作风尤与此为近。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3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年代:宋代吴文英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作品赏析【注释】①除夜:除夕。立春:周密《武林旧事》说:“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用五色丝彩杖鞭牛,掌管予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是月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②红情、绿意: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③尊俎:砧板。④玉纤:如玉般的纤手。擘:剖开。⑤幽素:幽情素心。【评解】这首词扣紧“除夜立春〞,咏怀节日,更抒发怀人之情。上片写家人除夕守岁以及迎接新春之乐。剪红裁绿,西窗添烛,笑声莺语,迎接新年。下片写立春所用之春盘黄柑,曾是伊人置办,如今春已归来,而伊人不见,相思成梦,眼前惟有落梅成阵。全词构思精巧,委婉含蓄,为古今读者所称赏。【集评】彭孙遹《金粟词话》:余独爱梦窗《除夕立春》一阕,兼有天人之巧。许昂霄《词综偶评》:换头数语,指春盘彩缕也。“归梦〞二句从“春归在客先〞想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上〞字婉细。陈洵《海绡说词》:前阕极写人家守岁之乐,全为换头三句追摄远神,与“新腔一唱双金斗〞一首同一机杼,彼之“何时〞,此之“旧〞字,皆一篇精神所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人之常情。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迹异乡的游子,心情之难堪,正是“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这首词上片极为衬托节日的欢乐气氛,从而反衬自己的凄苦。先写立春。“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红情〞、“绿意〞指红花、绿叶。赵彦昭《奉和对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诗:“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花信,指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立春,人们剪好红花绿叶,作成春幡,插鬓戴发,以应时令。春风吹钗股,象是吹开了满头花朵。“花信上钗股〞,着一“上〞字,运笔细腻,可与温飞卿词“玉钗头上风〞(《菩萨蛮》)媲美,似比辛稼轩词“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汉宫春》)更显风流。再写除夕守岁。“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夕阳亦像人一样,对即将逝去的一年恋恋不舍,不肯轻易落山,同时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给人新的希望。这两句已有除旧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放〞用字尤其贴切,显示出梦窗炼字的功夫。“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终于,除夕之夜降临,守岁的人们彻夜不眠,剪烛夜话,笑声不绝,在莺啼声中迎来了新春的清晨。“新年莺语〞,援用杜甫“莺入新年语〞(《伤春》)诗意。以上的一切,欢欢喜喜,均为客居他乡者的耳闻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围的热闹与欢乐更加反衬出作者的寂寞和哀伤,而且使这份寂寞的哀伤更让人难以承受。这位客居、有家难归的人,失去了与亲人团圆之乐,真是“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无名氏《青玉案》)啊。上片渲染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不能不唤起下片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回忆。陈洵评此词云:“前阕极写人家守岁之乐,全为换头三句追摄远神。〞(《海绡说词》)换头云:“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借指宴席。词人仿佛回到了昔日除夕之夜的家宴上,美人用纤纤玉手为自己破开黄橙,那幽香似乎还萦绕在周围。回忆及此,当然别是一番滋味。上片以景之可喜反衬处境之可悲,人之欢乐反衬己之愁苦,此处又以昔之温馨反衬今之凄苦。对往事的追忆、神往,终于走进了梦境。而相隔既久,山水迢递,过去的美好回忆,连梦中也难以追寻了:“归梦湖边,还迷境中路。〞湖水如镜,梦影朦胧,难觅归路。往事散如轻烟,徒增无穷怅惘而已。往事如烟,而今,与谁相对呢?“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吴霜,用李贺《还自会稽歌》字面:“吴霜点归鬓。〞如今是春风吹融了冰雪,可是永远不能销去飞上鬓角的寒霜,已经够可悲的了;更何况,落梅如雨,斑斑白发与点点白梅相对,这岂不令人凄绝!杜甫咏梅诗意:“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与此词意趣相一致。梦窗此词委曲含蓄,欲藏还露,颇得清真风神,而其抒情笔触又了然可寻。吴梅论梦窗词云:“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细心吟绎,觉味美于方回,引人入胜,既不病其晦涩,亦不见其堆垛。〞(《词学通论》)自是研讨有得之言。真情实感是艺术的生命。有真情流贯其间,那么无论表现为何种形式与风格,都有其动人之处。此词后半,愈来愈奇。“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意境的幽深冷峭,词中少见,唯白石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踏莎行》),可与比照。歇拍处,情意的痛切,设想的妙巧,堪与东坡咏榴花词“假设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贺新郎》)前后相映生辉。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的诗词4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年代:宋代辛弃疾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在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滋味,眼看着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他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二十七年来,他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比照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旧俗,正月初一日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彩胜,即幡胜。宋代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春胜等以为戏。整整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这里举以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接下来两句:“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热闹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意义。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快乐的旧态了。显然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单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出发,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作者急迫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忧它很快凋谢;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从他平时言行我们不难了解,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今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疑心、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那么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悙“参决国事〞,准备效法他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慨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