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孙道荣小说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孙道荣小说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孙道荣小说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孙道荣小说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孙道荣小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孙道荣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补天孙道荣认识老唐很偶然。那天因为急事出门,出了地铁口,天忽然下起暴雨。朋友的店就在一百多米处,但雨太大了,没带雨伞,我犹疑着,是干脆冒雨奔跑过去,淋成个落汤鸡呢,还是等雨小一点再过去。就在我犹疑不决时,有个人拿着一把伞,戳到我面前。他嘴里还说着什么,风大,雨急,进出的人又多,人声嘈杂,我没听清。我想,他是见我没带伞,要卖伞给我吧。我摇摇头,身子不自觉地往后退了退。家里的伞太多了,很多都是出门忽然遇雨,临时买的。再说,刚才出门匆忙,身上也没带钱呀,我又不会手机支付。他还是坚定地将伞递到我面前。这人可真是怪,我心里嘀咕着。嘴上对他说,不好意思,我不买伞。他听了我的话,笑了,说,我不是卖伞的,我看你没带伞,雨又这么大,你拿去用吧。还有这样的好事?我不相信地打量了他一眼,他穿着雨衣,头上还戴着一个竹编的斗笠,透过雨衣,能隐约看见他里面穿的是黄色的工服,看样子是个环卫工人。见我还是不相信,他一把将伞塞给我。我接过了伞。我说,谢谢你。这样吧,我就到前面不远的地方,我去拿一把伞,就回来还你。他笑笑,没事,不用还我的。我撑着他给我的伞,向朋友的店走去。事情办得很顺利。回来的时候,我跟朋友借了一把伞,又带上了他送我的那把伞,我要还给他。地铁口找了一圈,却没有看到那个人。我又在地铁站附近转了一圈,远远地看到一个环卫工人在冒雨清扫路口的一滩积水,我走过去,果然是他。他也认出了我,一手拄着扫把,一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没想到,你还真来还伞了,一把旧伞,不值当呢。我说,你帮了我忙,已经非常感谢了,伞嘛,自然应该还给你。他憨憨一笑,收了伞,用劲甩了甩,然后折叠好,塞进身边的环卫车的座位底下。我看到里面,还有几把伞。便好奇地问他,你带这么多伞出门干什么?他嘿嘿乐了,说,很多人跟你今天一样,出门忘记带伞,却突然碰到大雨了。我呢,遇到了,就送给他一把。还有这样的好人?!我就这样认识了他。再次见到他,是个中午,晴天。从朋友的店里出来,看到一个环卫工人蹲在树底下,吃着自带的盒饭。我认出来了,是老唐。我走过去,请他到朋友的店里坐着吃饭。他坚持不肯。我返身回到朋友的店里,搬了两张凳子过来,给他一张,我自己一张。我们坐在大树底下,随便聊了起来。他比我年长十来岁,听口音,是江西人。一问,果然是婺源的。我还是很好奇,他为什么会在雨天送伞给别人?再说,他哪来那么多伞呢?他告诉我,他有一个祖传的手艺,就是修伞。以前在老家时,他在镇上摆了一个摊,专门给人修伞。刚开始的时候,人们用的还是油布伞,笨重,但伞面大,遮风挡雨的效果很好。那时候,一般人家,也就一两把伞,坏了,绝舍不得扔掉,花钱重买一把。穷呢,哪敢浪费啊?因而,他的修伞生意也好。说是修,其实更多的是补。油布破了一个洞,或撕了一个口子,拿来让他补。老唐说,先在破洞四周刷上桐油,待桐油微干了,撕下一块他用竹料自制的油纸,封上,再刷一层桐油。等桐油收干了一点,再贴一层油纸,如此往复三四次,破洞就修复如初了,看起来就跟新伞一样。老唐在说起这些时,不像一个修伞匠在修伞,倒更像一个民间的艺人,陶醉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他说,那时候,修一把伞只要一两角钱,但因为是个技术活,挺受人尊重的。他也靠了这门祖传的手艺,养家糊口,日子过得还不错。他说,后来,伞的品种渐渐多起来了,折叠伞、自动伞流行了,这倒没难住他,原理都差不多,他很快就掌握了修理的技术。真正致使他撑不下去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伞破了、旧了,不再找他修理,而是扔了,直接换一把新伞。他的生意,渐渐冷淡了。有一次,一个年轻姑娘,拿了一把旧式的雨伞来找他修,伞骨差不多散架了。他对姑娘说,这把旧伞,不值得修了,修理的钱比买把新伞还贵呢。姑娘却央求他一定要修好,说这是她奶奶用过的伞,小时候,奶奶就是用这把伞接送她上学的。姑娘说,奶奶走了,我想修好这把伞,留个念想。老唐说,人间的每把伞,都有一个故事呢。后来,修伞的生意撑不下去了,老唐就进了城,做了一名环卫工。我扫地的时候,经常会捡到别人扔掉的伞,大多只是些小毛病,修修还能用。老唐说,我就将它们修好,随身带着,遇到下雨天,有人没带伞,我就送给他,挡挡雨。吃过饭,老唐要继续工作了。跟他告别时,他忽然说,以前,有个来修伞的人跟我说,你们修伞的人,是在补天呢。这句话,我记了大半辈子。我也记住了,老唐。(选自2020年8月30日《新民晚报》)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认识老唐很偶然”一句开头,颇具匠心:既收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又起到引出主人公和全文主要道具“伞”的作用。B.在开头的几个段落里,本文借“我”突然遇雨这件事,让一个助人为乐、做好事不图回报的环卫工人的形象地站立在读者面前。C.本文详细地描叙了老唐修伞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突出老唐的匠人精神,突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对业务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D.本文插叙一个姑娘来请老唐修伞这件事,证明了伞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性。2.本文画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划线句子:你们修伞的人,是在补天呢。这句话,我记了大半辈子。3.环卫工老唐以前是个修伞匠,他的匠人精神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造景计划孙道荣乡干部黄四和一个拎着大皮包的男人走进村里时,全村的狗都狂吠起来。黄四对皮包男说,别怕,会叫的狗都是虚张声势。黄四和皮包男径直来到了村委会,村干部早就等候在那儿了。黄四指着皮包男对村主任说,这位就是我为你们从市里请来的专家,他将为咱们村打造旅游生态村提供宝贵的意见。村干部激动地鼓掌。听了村主任的介绍后,皮包男说,我们去村里看看吧,找找可开发的亮点。这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没古迹,也没名胜,只有村后的一座小山包,长满了树,郁郁葱葱。皮包男里里外外绕了几圈后,指着小山包说,唯有这个小山包,可以打造成一处风景。村干部愣了,这么一个普通的小山包,怎么看也不算风景。村主任说,要不,我们就在小山包上,再多栽些树,这样会显得更生机勃勃些。皮包男摇摇头说,不,恰恰相反,我要你们把山上的树都砍了。把树都砍了,那不成了秃山?皮包男说,我刚刚看了下,山顶上有一棵大树,只留下那棵树。皮包男拿出一张纸,画了一个弧形,又在弧形的顶端画了一棵树,然后,对村干部解释说,我们在对面造一个观景台,看到的风景将是这样的:弧形的秃山,只有山顶傲立着一棵大树。景点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望乡树。这个景,一定会火。村干部和村民们激动而热烈地鼓掌。很快,山包上的树都被砍光了,只留下了山顶上那棵大树。对面的观景台也很快造起来了,站在观景台上,往这边跳望,光秃秃的弧形山坡上,一棵如伞状的大树,突兀而孤独地傲立着。山坡下,是村庄。尤其当夕阳西下,村里飘起袅袅炊烟,山顶的大树在风中摇曳着枝冠,此情此景,真的如诗似画,让人陶醉。果然,周末就有城里人开着车来观景了。特别是山顶上那棵唯一的大树孤独而桀骜的身影,让人为之惊叹、沉醉。“望乡树”,多有诗意的景点啊!但游客仍然十分有限,皮包男和黄四再次来到了小村。皮包男指着光秃秃的山坡说,看来仅有一棵“望乡树”还不足以吸引更多的城里游客。为了让小村更有特色,他强烈建议,把山上的树桩全部挖出来,然后,在山坡上整出一块一块弯弯曲曲的梯田来,灌上水,春天开黄灿灿的油菜花,夏天种绿油油的水稻,秋天栽上菊花,冬天覆盖上白雪,四季景不同,这样,从观景台看过去,孤独的望乡树下,层层梯田如画,配上小村的袅袅炊烟,那就真正成了如梦如幻的田园风光了。说干就干,在乡干部黄四的指挥下,村民们老少出动,挖桩的挖桩,平地的平地,挑水的挑水,栽苗的栽苗,不出个月,光秃秃的山坡就又换成梯田环绕,水光闪烁,绿色星星点点的样子了。乡干部黄四慷慨激昂地说,等将来参观的人多了,我们就在村口建一个游客中心,收门票,到那时,游客如织,你们就忙着数钱吧。村民们半信半疑地期待着美好的那一天。不过,还没等游客中心开工,雨季来了。大雨连续下了半个月。雨水裹挟着泥沙,冲毁了山坡上的梯田。最不幸的是,那棵孤独的“望乡树”,在一场大风中,轰然倒下了。大雨还在天天下,没有停歇的样子。乡干部们冒雨来到了村庄,乡干部黄四亦在其中。在查勘了灾情后,乡干部发出紧急撤离的命令,因为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已经将毫无遮拦的山坡浸透,随时有山体滑坡的危险。就在村民们极不情愿地撤离村庄的当天夜里,山坡轰然坍塌,规模巨大的泥石流,将半坡上的村庄,夷为平地。村庄没了。望乡树没了。梯田没了。景没了。所幸村民们都提前撤离,被临时安置在附近的村庄。雨季总算过去了。在村民安置大会上,村民们个个垂头丧气,而乡干部黄四却很开心。黄四通报了上级精神,村庄原址已不适合重建,全体村民将统一按照拆迁标准进行安置,由皮包男的公司全资赞助。人们这才注意到,皮包男什么时候也来了。“呀,我们上当了。”“我们真傻!”……人们议论纷纷,但已没有办法。几天之后,十几辆推土机、打桩机轰隆隆开进了原来的村庄。已坍塌无影的山坡后,隐约可见不远处城市的边缘。(摘编自《新民晚报》,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写“全村的狗都狂吠起来”是以狗的反应衬托乡干部黄四和拎着大皮包的男人的形象,暗示他们别有用心。B.规划观景台时,人们充满信任,怀揣盼望,以为皮包男的设想能打造旅游生态村,村干部、村民都“激动而热烈地鼓掌”。C.挖树造梯田时,人们已经发现了乡干部黄四和皮包男的真实意图,所谓的“田园风光”不过是打着“生态村”的招牌谋求私利。D.村民们很快砍光了山包上的树,在山包对面造了观景台,不出一个月又将光秃秃的山坡改造成梯田等行为,都表现出村民们勤劳的一面。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皮包男先是建议村民把山上的树都砍了,后来又强烈建议把山上的树桩都挖出来,为后文山坡坍塌埋下了伏笔。B.小说中“乡干部黄四慷慨激昂地说,等将来……数钱吧”一句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黄四用小利诱惑大家的虚伪丑态。C.文中画横线的四个短句,每个句子单独成句,强调每一项“没了”都是终结,从侧面反映自然破坏后不可再生的遗憾。D.“造景计划”是全文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人造景观“望乡树”的遭遇,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6.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具有欲抑先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7.请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意蕴。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你有多重要孙道荣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车头向下,尾巴翘起。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拗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他的家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而眼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他也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做了铺垫。B.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C.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命之忧;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D.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9.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0.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和父亲坐一条板凳孙道荣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家里没有椅子,只有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家里来了人,客人或者同村的男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工作之后,有一次回家,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飘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①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唯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后来妻子提醒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不是我不情愿,真的是沙发太小了啊。我的心,隐隐地痛。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滔滔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②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有删节)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我”在大学第一个暑假里第一次和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由此引出下文坐同一条板凳的几件事情,“板凳”成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B.“我”和父亲虽然坐同一条板凳,但很少说话,说明“我”们平时缺少沟通,使“我”们之间存在代沟;而父亲从不和女人坐同一板凳,表明父亲思想落后保守。C.父亲总是让“我”和他坐同一条板凳,其实是对“我”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在“我”升职以后,父亲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让“我”懂得了做人和做事的道理。D.小说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平实而亲切的叙述。12.小说中画线的两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简要分析。13.“坐同一条板凳”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全文就其思想性进行分析。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房子孙道荣①没想到,十几年后,我和老黄、老刘又成了邻居。②我们三人,原来在一个单位工作,赶上了福利分房末班车,三人同时分到了房子。同一幢楼,同一个单元,同一层。一梯三户,老黄家在东边,老刘家住西边,我呢,住中间。③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经常在一起串门,喝酒,谈人生,梦想着赚大钱。④后来,单位垮了,我们各谋出路。⑤虽然还是邻居,但碰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人生不易,大家都拼命地讨生活,已经没有多少闲情喝酒聊天了。⑥一日,老黄忽然来敲门,告诉我,他把房子卖了。⑦我问他,为什么卖房子?他说,他将工作辞了,打算自己创业,可是,启动资金不够,思来想去,只有卖掉这套房子。他说,房子卖了20万,不多,但加上之前的一点儿积蓄,勉强够了。⑧我说,房子卖了,你一家四口住哪儿?他那时刚刚生儿子不久,乡下的老母亲和他们住在一起,帮他照看孩子。⑨老黄说,没事儿,我跟妻子商量好了,就住在厂里。他想尽办法,弄了一块地,投资搞了一个小加工厂。⑩我摇摇头,同情地说,那你今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老黄激动地说,没事儿,创业嘛,哪能怕吃苦呢。我跟老婆拍胸脯说过了,等我将来挣到大钱了,一定买一套大房子好房子,让她享享福。老黄搬走了。搬家那天,我和老刘去帮忙,临别的时候,我们三个大老爷们儿,眼眶都湿湿的。老黄搬走后,偶尔有他的消息,有说他的厂快撑不下去了,也有说他幸运地接到一笔大单,生意开始红火起来了。虽然同在一城,但各忙各的,也就渐渐淡忘了。过了几年,老刘也搬走了。搬家前一天,老刘请我过去喝告别酒。老刘告诉我,他把这房子卖了,刚好够首付,在新区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新房子。不知道是不是酒精的作用,老刘的脸红扑扑的,激动地对我说,这个老小区,已经没希望了。你看看,还有几个有钱人住在这鬼地方?兄弟,听我一句话,跟哥一样,把这老房子卖了,咬咬牙,贷款买套新房子。我们那个新区还有房源,我们再做邻居。我摇摇头说,我在单位收入不高,像你一样去贷款,我怕自己连房贷都还不起。算了,我还是守着这老房子,安生过日子吧。老刘拍拍我的肩膀说,兄弟,胆子要大一点儿,不然,你就守着这老房子等死。你看看我买的那个新区的房子,简直一天一个价,我买的时候,6000元一平方,这才一个多月,已经快涨到7000了,以后肯定还得噌噌往上涨,再不下手,就真的迟了。老刘最终没说动我,我觉得,有个房子住就行了。老黄和老刘都搬走了。他们两家的房子,新房东住了没几年,也先后置换了房子搬走了。从此,我的邻居,就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只有我一家一直住在这儿。有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以前单位的工会主席,从他那儿得知,老黄的生意做得挺不错的,赚了不少钱;而老刘呢,前两年将新区的房子卖了,又置换成了新城一套更大更漂亮的房子。工会主席感叹说,他们都越混越好了,听说你还住在原来单位分的旧房子里?我讪讪地笑了笑。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忽一日,有人敲门,竟然是老刘。老刘激动地说,我们又做邻居啦!我一脸茫然。老刘指着我家东边说,我将新城的大房子卖了,卖了300万,正好买下了以前老黄家的房子。我诧异地看着他,你疯啦,花300万买这个破房子?老刘幽幽地说,没办法,儿子马上要读初中了,这里是全市最好的学区,房子虽然破旧,但是学区好,所以价格特别贵。老刘说,我在房子上折腾了这么多年,从当初不到20万的价格,换成了现在300万的房子,却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回到这儿和你做邻居。就这样,老刘又成了我的邻居,只是原来住我家西边,现在住在了东边。又一日,门外响起鞭炮声,开门看,是有人搬家。走在前头的人好面熟,老黄!我问老黄,你、你怎么帮人搬家?老黄看见我,也一脸诧异,你怎么还住在这儿?这时,老刘也打开了门看热闹。一聊才知道,老黄不是帮别人搬家,是他自己搬家。他说,女儿马上要念初中了,这套老房子学区最好,正好原来老刘家的房子要出售,他就将加工厂卖了,又将现在住的房子也卖了,正好凑够了买这老房子的钱。老刘,老黄,还有我,我们又成邻居啦。原载于《喜剧世界》2017年第9期,选载于《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9期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经常在一起串门,喝酒,谈人生,梦想着赚大钱。”这一段文字写出我们年轻时生活轻松,毫无压力,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B.老黄搬家的那一天,我和老刘都去了帮忙,临别的时候,三个大老爷们儿眼眶湿湿的,大家心里都有不舍,同时也担心老黄创业的艰难。C.小说语言浅显明了,通俗易懂,于平淡中讲述普通百姓为了房子劳碌奔波的真实生活。特别是十几年后,老黄、老刘为了孩子读书花高价买原来的房子。D.小说采用首尾呼应的结构,看似平常,其实蕴含深意。年轻时的邻居,兜兜转转十几年,又成了邻居,深刻揭示主题。15.分析小说第21段的作用。16.小说中“我”是个怎样的人?“我”对待房子是什么态度?你怎么评价这种态度?【答案】D“证明了伞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性”错误。由“老唐说,人间的每把伞,都有一个故事呢”可知,这段文字的作用是让读者明白每把伞都有一个故事的道理。2.①说“修伞的人是在补天”,表层意思是说,修补雨伞是为了遮雨,而下雨则被认为是天漏了,因此说修伞的人是在补天,就是说修伞的人能遮雨。②其深层含义是说,修伞不仅是在修补破损了的伞,更是在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是在做好事,是在弥补社会的不足,是在为社会作贡献,这就像“补天”一样。③“我记了大半辈子”这句话表现了修伞匠老唐记住了“补天”的深层含意,大半辈子都在传承并弘扬“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的精神。3.①老唐修伞的手艺很好,他修的伞,看起来跟新伞一样。②他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职业,把修伞当作一门艺术,陶醉在修伞的手艺中,简直就是一个民间艺人。③他能与时俱进,掌握新的修伞技术。后来伞的品种多了,也灭难住他,他很快就掌握了修理技术。④与人为善,为社会做贡献。他修伞是在为在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是在做好事,他将“修伞”是在“补天”的精神“记了大半辈子”。(3点即可)C“挖树造梯田时,人们已经发现了乡干部黄四和皮包男的真实意图”错,“村民们半信半疑地期待着美好的那一天”,可见并没有发现乡干部黄四和皮包男的真实意图。发现他们的真实意图是在山体滑坡,村民不得不整体搬迁时。B“动作描写”错,这一处属于语言描写,没有动作行为描写。6.(1)从村庄的角度看,开头写村庄,虽然没古迹和名胜,但村后有山包,长满了树,郁郁葱葱,结尾写现代化的拆建设备轰隆隆进村,村子即将成为城市的边缘,自然朴实的乡村毁于一旦,抑扬对比间暗含主题,对乡村融入城市做法进行委婉批评。(2)从风景的角度看,开始写皮包男设计和描述的美丽景观,有望乡树和层层梯田可以吸引游客如织,自然带来丰厚的收益,结果却在连绵雨中,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村庄夷为平地,所谓的美景没了,揭示了毁坏生态的后果,暗示我们在乡村建设中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植树造林才是建设乡村的远景规划。(3)从黄四和皮包男的角度看,开头写他们为了开发乡村而进行一番番的规划设计,貌似为村、民建设发展着想,殊不知是别有用心和企图,打着“生态村”的招牌谋求私利。(4)从村民的角度看,听到皮包男的规划,看到了美丽风景,先是高兴得鼓掌,在黄四一番远景描述下,还满怀美好期待,当失去家园后才恍然大悟,悔之晚矣,抑扬对比间提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时别忘了普及生态保护的知识,以提升村民自身保护和发展建设家乡的意识。7.“几天之后”,与“十几辆推土机、打桩机轰隆隆开进了”形成鲜明的对照,时间短,建设快,一方面表现了不良商家和中饱私囊的干部的蓄谋已久居心叵测自私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