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冲刺历史一模冲刺_第1页
2022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冲刺历史一模冲刺_第2页
2022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冲刺历史一模冲刺_第3页
2022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冲刺历史一模冲刺_第4页
2022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冲刺历史一模冲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分)下列有关商朝的历史资料中,按照可信度排列正确的是()①甲骨卜辞②《封神演义》③《史记》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2.(2分)如图所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哪位君王在位时期?()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3.(2分)地震发生后,某皇帝第一反应是认为自己得罪了上天,并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施政得失。这一行为反映了()A.“敬天保民”思想 B.“为政以德”思想 C.“君轻民贵”思想 D.“天人感应”思想4.(2分)与表格所示内容关联的史事是()鲜卑姓汉姓拓跋元、长孙叱罗罗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A.商鞅变法 B.光武中兴 C.孝文帝改革 D.儒家文化圈5.(2分)唐朝开创了政治新格局,主要“新”在()A.中央增设内朝,重用亲信 B.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 C.实行文官制度,完善科举 D.设置内阁制度,总揽于上6.(2分)学术界把明末清初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成“融会”的世界背景是()A.海上丝路推动贸易繁荣 B.新航路开辟促进传教士东来 C.朝贡贸易吸引万国来朝 D.工业革命加速中西文化交流7.(2分)“他认为,……财产私有制,以及在私有制下的‘文明社会’剥夺了人的天赋人权。”文中的“他”是()A.洛克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8.(2分)“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世界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上述历史分期的视角是()A.革命史的视角 B.社会史的视角 C.进化论的视角 D.全球化的视角9.(2分)旨在把国王的权力关在“笼子”里的文件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合众国宪法》 D.《法国民法典》10.(2分)“大雾弥漫。大雾遮盖了流淌于排排轮船和肮脏的污染水源之间的泰晤士河。大雾笼罩着埃塞克斯郡的沼泽与肯特郡的高地。……”文中情境发生于()A.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B.大革命时期的法国 C.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D.大萧条时期的美国11.(2分)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12.(2分)“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可能出自()A.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馆 B.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C.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京大学 D.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13.(2分)下表为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所占的比重,导致列国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别年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1870年23%13%32%10%1913年38%16%14%6%A.第二次工业革命 B.垄断与资本输出 C.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D.世界市场形成14.(2分)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俄国不仅从西方输入工业革命,而且还从西方引进信仰作为反对西方的武器,这是1917年创造的俄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新起点。”材料中的“信仰”是指()A.基督教义 B.人文主义 C.启蒙思想 D.共产主义15.(2分)2018年7月,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大型展览。此次展览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1919年﹣1945年 B.1921年﹣1949年 C.1919年﹣1949年 D.1931年﹣1945年16.(2分)“欧洲仍以英法为中心,而亚太地区则以美国为中心”。这一国际格局是()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多极化趋势17.(2分)某城市举办了“站在‘十四年抗战’起点讲述抗战故事”的活动。这座城市是()A.北京 B.南京 C.沈阳 D.上海18.(2分)在某条约的附件上有这样的叙述:“英法德意四大国为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提供保证”。该条约是()A.《大西洋宪章》 B.《慕尼黑协定》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19.(2分)某一场改革的内容可用“3R”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和改革(Reform)。这场改革是()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苏俄新经济政策 D.美国罗斯福新政20.(2分)与如图相对应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示意图》 B.《北约成员国示意图》 C.《美苏冷战示意图》 D.《欧洲联盟示意图》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21.(15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重新融入世界,实现民族振兴,也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某杂志要办一期纪念改革开放特刊,请完成下列内容框架设计。(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A.世界贸易组织B.经济特区C.上海浦东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E.十一届三中全会F.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版块一、改革开放的起点1978年,召开。版块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农村:实行。城市: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版块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初步开放:1980年起,试办。深入开放:1990年起,开发开放。版块四、融入全球化的大潮1991年,中国加入。2001年,中国加入。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版块五、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百姓的衣食住行。(2)不同史料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不同侧面,将下列史料与其研究方向对应。(将图片序号填入相应空格中)①若要研究版块二,最合适的是。②若要研究版块三,最合适的是。③若要研究版块五,最合适的是。22.(20分)脱亚入欧1885年,“脱亚入欧”出现在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主办的《时事新报》上,旨在倡导西化。材料一:“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二:1897年驻华武官神尾光臣拜见张之洞时说:“前年之战,彼此俱误。今二日西洋人日炽,中(中国)东(东即东洋)日危,中东系同种同文同教之国,深愿与中国联络。”﹣﹣《张之洞全集》(第三册)材料三:“进广公益、开世务、常重国宪、遵国法。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教育敕语》(日本政府于1890年颁布)材料四:(1901年,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受陆军教育总监部委托发表演讲):“日本的道德,随着明治维新而发生了很大变化。儒教陈腐了,佛教不行了,武士道也没有人提了。……今后为了确定日本的道德,必须使构成了日本从来的道德思想的根底的东西(武士道),永远发展下去……不能与日本武士道精神调和的(西洋)道德主义,在日本绝不能繁荣。”﹣﹣井上哲次郎:《武士道的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二中“前年之战”指何事件?(2)材料一的“脱亚论”与后三则材料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脱亚入欧”论?23.(25分)留学是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途径。近代中国曾出现三次留学大潮,留学生西赴欧美,东渡扶桑,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一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乘船离上海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成为当时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锋。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制订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最终,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学。留学生除了学习军政外,不少是学习机械、造船、铁路、采矿、邮电、农业、医学专业的,从而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才。材料二在1896年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学生后,赴日留学日渐成风。据统计,1901年为280人,1902年9月为614人,1903年增至1300人,到1906年11月猛增至8000多人。数万留学生中,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之外,也不乏老翁、幼童和女子。大多学的是军事、政治等课程。留学生中有黄兴、秋瑾、陈独秀、鲁迅等人。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第三次留学热潮,当时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留法学生不足200人,1919﹣1920年间,增至近1600人。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把“俭学”和“勤工”、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践对传统的留学教育进行了观念、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的新纪元”,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识分子,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摘选自李玉民《中国近代留学的三次热潮》(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留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三次留学的时代背景?(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次留学大潮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9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分)下列有关商朝的历史资料中,按照可信度排列正确的是()①甲骨卜辞②《封神演义》③《史记》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料价值,要求学生结合判断史料的标准来分析。【解答】①甲骨卜辞是第一手史料,最具价值,②《封神演义》主义作品,史料价值不明显,③《史记》使历史书籍比第一手史料价值要差一些,但比文艺作品的价值要高。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判断史料的标准,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2分)如图所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哪位君王在位时期?()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侧重于考查的是地方行政体制。【解答】通过观察图片可以看出这是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汉代初期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3.(2分)地震发生后,某皇帝第一反应是认为自己得罪了上天,并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施政得失。这一行为反映了()A.“敬天保民”思想 B.“为政以德”思想 C.“君轻民贵”思想 D.“天人感应”思想【分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需要掌握天人感应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天人感应思想内容解答即可。【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地震发生后,某皇帝第一反应是认为自己得罪了上天,并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施政得失,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即若君主无道上天会警示,君主就会反省,这对制约君主权力有一定作用,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天人感应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分)与表格所示内容关联的史事是()鲜卑姓汉姓拓跋元、长孙叱罗罗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A.商鞅变法 B.光武中兴 C.孝文帝改革 D.儒家文化圈【分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解答】从表中可知把鲜卑姓改成汉姓,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孝文帝改革,改革深入到文化习俗等上层建筑方面,使他的改革能系列配套,比较全面。5.(2分)唐朝开创了政治新格局,主要“新”在()A.中央增设内朝,重用亲信 B.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 C.实行文官制度,完善科举 D.设置内阁制度,总揽于上【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侧重于考查的是其意义。【解答】A.主要是汉代设立,故排除;B.三省六部制主要是三省的长官地位都相当于宰相,所以是宰相是集体议政,故正确;C.宋代实行的是文官制,故排除;D.内阁制设立的时间是明朝,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6.(2分)学术界把明末清初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成“融会”的世界背景是()A.海上丝路推动贸易繁荣 B.新航路开辟促进传教士东来 C.朝贡贸易吸引万国来朝 D.工业革命加速中西文化交流【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解题的关键是“明末清初”。【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明末清初中西文化融会其世界背景是新航路开辟促进传教士东来,故B正确;AC不是世界背景,排除;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7.(2分)“他认为,……财产私有制,以及在私有制下的‘文明社会’剥夺了人的天赋人权。”文中的“他”是()A.洛克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财产私有制,以及在私有制下的‘文明社会’剥夺了人的天赋人权”。【解答】“财产私有制,以及在私有制下的‘文明社会’剥夺了人的天赋人权”表明他反对财产私有制,是卢梭的思想,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分)“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世界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上述历史分期的视角是()A.革命史的视角 B.社会史的视角 C.进化论的视角 D.全球化的视角【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解答】1500年应该是新航路开辟的时候,世界各地开始联系在一起,1900年应该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的时期,所以材料应该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9.(2分)旨在把国王的权力关在“笼子”里的文件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合众国宪法》 D.《法国民法典》【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主要根据《权利法案》的意义去判断。【解答】材料中把国王权力关在“笼子”里,意即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国王权力受到限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A项正确;BCD项选项与英国国王权力受限制无关,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把握。是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0.(2分)“大雾弥漫。大雾遮盖了流淌于排排轮船和肮脏的污染水源之间的泰晤士河。大雾笼罩着埃塞克斯郡的沼泽与肯特郡的高地。……”文中情境发生于()A.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B.大革命时期的法国 C.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D.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关键信息是“排排轮船和肮脏的污染水源之间的泰晤士河”。【解答】根据材料“排排轮船和肮脏的污染水源之间的泰晤士河”可知,说明是在工业革命后,由于机器的发明、蒸汽机的使用和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导致英国一些地区环境爱到工业的污染,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和法国大革命时期还未出现轮船,故AB排除;材料中未提到美国,故D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要求完整的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客观地对工业革命进行评价。11.(2分)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影响很大,他们继续主张开民智、兴民权、呼吁振兴实业,发展教育、宣传科学,形成了一股政治思潮。【解答】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所以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民权,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是中国19世纪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站在时代前沿,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努力扩大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造就维新变法的人材,形成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12.(2分)“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可能出自()A.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馆 B.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C.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京大学 D.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特征来进行分析。【解答】材料反映的是对文言文的憎恨,对白话文的提倡,这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特征,所以可能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大。故选:C。【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3.(2分)下表为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所占的比重,导致列国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别年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1870年23%13%32%10%1913年38%16%14%6%A.第二次工业革命 B.垄断与资本输出 C.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D.世界市场形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影响以及表格信息来分析。【解答】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和美国后来居上,工业发展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所以在世界工业产值比重超过了英法。B.材料反映的是工业产值的比重,与资本输出没有关系。C.材料与瓜分世界没有关系。D.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各国的工业比例没有关系。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4.(2分)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俄国不仅从西方输入工业革命,而且还从西方引进信仰作为反对西方的武器,这是1917年创造的俄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新起点。”材料中的“信仰”是指()A.基督教义 B.人文主义 C.启蒙思想 D.共产主义【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解题的关键是“从西方引进信仰作为反对西方的武器,这是1917年创造的俄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新起点”。【解答】“从西方引进信仰作为反对西方的武器,这是1917年创造的俄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新起点”表明材料中的“信仰”是指共产主义,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5.(2分)2018年7月,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大型展览。此次展览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1919年﹣1945年 B.1921年﹣1949年 C.1919年﹣1949年 D.1931年﹣1945年【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所谓的石库门是指上海的租界,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而天安门应该是指新中国成立,所以此展览反映的历史时段应该是从1921年到1949年。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6.(2分)“欧洲仍以英法为中心,而亚太地区则以美国为中心”。这一国际格局是()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多极化趋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要求学生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征来分析。【解答】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一个格局体现了英法在欧洲的中心地位,也体现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这只可能是一战结束以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故选:C。【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7.(2分)某城市举办了“站在‘十四年抗战’起点讲述抗战故事”的活动。这座城市是()A.北京 B.南京 C.沈阳 D.上海【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关键信息是“站在‘十四年抗战’起点”。【解答】抗日战争十四年,主要从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开始,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而在北京、南京、沈阳和上海四个城市中,只有东北的沈阳在1931年开始受到日本侵略的,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关键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史实进行分析。18.(2分)在某条约的附件上有这样的叙述:“英法德意四大国为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提供保证”。该条约是()A.《大西洋宪章》 B.《慕尼黑协定》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要求学生结合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涉及到捷克斯洛伐克,还涉及到英法德意四国家,所以这应该是指《慕尼黑协定》。故选:B。【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慕尼黑阴谋的特点,还要搞清楚西方绥靖政策的特征。19.(2分)某一场改革的内容可用“3R”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和改革(Reform)。这场改革是()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苏俄新经济政策 D.美国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和改革”。【解答】“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和改革”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与改善。20.(2分)与如图相对应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示意图》 B.《北约成员国示意图》 C.《美苏冷战示意图》 D.《欧洲联盟示意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盟,要求学生结合欧洲联合的表现来分析。【解答】从材料的地图和旗帜可以看出,明显是欧盟的旗帜,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欧洲联盟的示意图。故选:D。【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欧洲联合的表现,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21.(15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重新融入世界,实现民族振兴,也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某杂志要办一期纪念改革开放特刊,请完成下列内容框架设计。(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A.世界贸易组织B.经济特区C.上海浦东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E.十一届三中全会F.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版块一、改革开放的起点1978年,①召开。版块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农村:实行②。城市: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版块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初步开放:1980年起,试办③。深入开放:1990年起,开发开放④。版块四、融入全球化的大潮1991年,中国加入⑤。2001年,中国加入⑥。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版块五、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百姓的衣食住行。(2)不同史料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不同侧面,将下列史料与其研究方向对应。(将图片序号填入相应空格中)①若要研究版块二,最合适的是图2。②若要研究版块三,最合适的是图3。③若要研究版块五,最合适的是图1。【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起点、内容、影响的相关史实,需结合改革开放来解答。【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的起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起,试办经济特区;1990年起,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从图中可知,图2属于经济体制改革;图3属于对外开放;图1属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故答案为:(1)①E②F③B④C⑤D⑥A(2)①图2②图3③图1【点评】本题偏难,考查改革开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20分)脱亚入欧1885年,“脱亚入欧”出现在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主办的《时事新报》上,旨在倡导西化。材料一:“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二:1897年驻华武官神尾光臣拜见张之洞时说:“前年之战,彼此俱误。今二日西洋人日炽,中(中国)东(东即东洋)日危,中东系同种同文同教之国,深愿与中国联络。”﹣﹣《张之洞全集》(第三册)材料三:“进广公益、开世务、常重国宪、遵国法。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教育敕语》(日本政府于1890年颁布)材料四:(1901年,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受陆军教育总监部委托发表演讲):“日本的道德,随着明治维新而发生了很大变化。儒教陈腐了,佛教不行了,武士道也没有人提了。……今后为了确定日本的道德,必须使构成了日本从来的道德思想的根底的东西(武士道),永远发展下去……不能与日本武士道精神调和的(西洋)道德主义,在日本绝不能繁荣。”﹣﹣井上哲次郎:《武士道的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二中“前年之战”指何事件?(2)材料一的“脱亚论”与后三则材料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脱亚入欧”论?【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明治维新的内容和评价。【解答】(1)本小问的事件,依据材料二的内容和时间可知,事件是指甲午中日战争。(2)本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三、四可以看出材料一主张脱亚入欧,与西方国家共进退。材料二则主张联合中国抗衡西方。材料三则主张通过教育向国民灌输传统“忠”的观念,以做天皇的“忠良臣民”为爱国真谛。材料四则要以武士道精神为魂,西洋道德为辅。(3)本小问的看待,依据材料,结合明治维新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解答即可。故答案为:(1)甲午战争。(2)材料一主张脱亚入欧,与西方国家共进退。材料二则主张联合中国抗衡西方。材料三则主张通过教育向国民灌输传统“忠”的观念,以做天皇的“忠良臣民”为爱国真谛。材料四则要以武士道精神为魂,西洋道德为辅。(3)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无论内政外交,“脱亚入欧”并不是主流,日本在吸收现代文明和西方国家竞争的同时也产生了“西化焦虑”,所以在思想领域有复古倾向。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脱亚入欧”论在实践上只是有选择性的使用,物质上模仿和学习西方,但在思想领域却是保守传统的。【点评】本题考查对明治维新及其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25分)留学是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途径。近代中国曾出现三次留学大潮,留学生西赴欧美,东渡扶桑,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一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乘船离上海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成为当时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锋。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制订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最终,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学。留学生除了学习军政外,不少是学习机械、造船、铁路、采矿、邮电、农业、医学专业的,从而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才。材料二在1896年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学生后,赴日留学日渐成风。据统计,1901年为280人,1902年9月为614人,1903年增至1300人,到1906年11月猛增至8000多人。数万留学生中,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之外,也不乏老翁、幼童和女子。大多学的是军事、政治等课程。留学生中有黄兴、秋瑾、陈独秀、鲁迅等人。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第三次留学热潮,当时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留法学生不足200人,1919﹣1920年间,增至近1600人。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把“俭学”和“勤工”、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践对传统的留学教育进行了观念、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的新纪元”,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识分子,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摘选自李玉民《中国近代留学的三次热潮》(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留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三次留学的时代背景?(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次留学大潮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分析】(1)本题主要是考查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