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_第1页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_第2页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_第3页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_第4页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规范教学管理和教学行为,进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学校的生命所在,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手段。本细则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性质、要求和评价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说明,它是我校今后开展教学工作和进行教学管理的规章依据。第二章工作量第三条工作量是一个教师所担任教学工作或与教学相关工作的总量,以课时类别和数目为度量单位。目前学校采取人尽其才、统筹兼顾的原则分配工作量,条件成熟时,学校将采取竞争上岗或层层聘任的办法确定工作量。第四条课时标准一、国家规定的初中专任教师工作量标准为12-16节(不含早晚自习)。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2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每周14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每周16节。二、学校正常工作量标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认定的专任教师正常工作量标准(含早晚自习):教2个班的大学科(指语文、数学、外语)或教1个班的大学科并担任班主任;教3-4个班的中学科(指物理、化学并担任其他);教4个班的小学科(指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体育课14节;上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课16节……均视为正常工作量标准。三、有关的核定系数标准(一)依据国家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标准折算后,根据学校实际认定上“2个大学科(语数外)≈3-4个中学科(理化并担任其他)≈4个小学科(政史地生)≈6个班体育或8个班音乐美术或12个班信息技术≈一个班级班主任工作量”为相等教学工作量。(二)年级系数和学科系数标准1.考核学科的年级系数:九年级1.2,其他年级1.0。非考核学科无年级系数。2.学科系数:语文、数学、英语为1.5;物理、化学为1.45;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为1.4;体育为1.2;说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统考时系数算1.4,非统考时系数算1.0。体育统考时系数算1.2,非统考时系数算1.0。班会及其它非考核学科为1.0。3.搭给主科教师上成主科的其他学科其工作量按考核学科计算。(三)工作量的计算标准1、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按九年级班主任平均数计算;2、担任学科教学的中层及管理人员按照所本人任教学科的实际情况或所在年级的平均数计算。3、后勤人员(主要指保管处管理、宿舍管理、司务长等)根据工作质量情况按照七年级教师的最低数或平均数的后三分之一计算。4、教研组长按计算。备课组长按计算。5、学籍专干、教师信息(职评)专干、教师信息管理员、学籍管理信息员、毕业班报考信息员、教育信息化专干按计算。6、理化生仪器室和实验员按计算。7、各功能室管理员按计算。功能室管理员包括电脑与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体育、音乐、美术、地理等仪器室或专业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保管室等。8、教育信息化联络员、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员、负责课间操到位履职的体育老师,每周可计个课时。9、其它未认定工作量由学校绩效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五条关于工作量的计算1、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按九年级班主任平均数计算;2、担任学科教学的中层及管理人员按照所本人任教学科的实际情况或所在年级的平均数计算。3、年级主任和在年级的中层管理人员,担任课程者按实际计算,未担任课程者取所在年级教师的平均数;4、未担任教学任务的管理或后勤人员(主要指保管处管理、宿舍管理、司务长等)根据工作质量情况按照七年级教师的最低数或平均数与最低数中间值计算。第三章考勤第六条考勤是学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保证,也是教师体现敬业精神,树立师表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遵守学校考勤制度,努力做到杜绝旷课,有事请假,力争满勤。第七条考勤的操作1、正常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龙泉教育初中部教职工劳动纪律和考勤制度》执行;2、学校组织的大型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由教导处或政教处专人考勤,以活动时间每小时折合成一节课计算,纳入正常考勤体系;3、学校统筹安排的读书与自主学习时间由学校专职考勤人员考勤,要求标准同正常上课相同,但缺勤的倒扣该节课(自习)得分,迟到、早退倒扣二分之一;其他可参考此执行。第四章课程表与行事历第八条课程表是学校组织日常教学工作的指挥高度表。学校根据国家颁发的课程方案并结合我校情况于每学期上课前制定并下达课程表,教学人员若因特殊原因需照顾排课的,必须在课程表制定前向教导处提出书面申请,理由不充分或难度较大,可以不予考虑。课程表一经下达,若无重大缺陷,教学人员必须依据课程表按时上课,任何不经教导处同意,随意调课、停课、代课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一经发现,以旷工论。第九条行事历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的计划安排表,是进行教学管理的操作指南,它具有计划性和约束性。开学一周内教导处主任要根据本细则的要求,并结合当阶段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工作重点,分月制订一学年的教学工作行事历。开学两周内教导处分管主任要根据本细则的规定和各教研组的计划,分周编排一学期的详细教研组工作行事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要依照行事历落实各项工作,履行管理职责。学校根据行事历的安排和工作需要每周公示教学教研工作要点,未完成的推延至下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督导组负责检查、督促公示的要点按时、规范、有效地予以实施。第五章备课第十条备课是上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上好课的前得和先决条件,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上课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备课又是艰苦的再创造过程,备好一堂课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学校应发挥团队优势,集中大家的智慧和经验,提高备课的质量。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先备课,后上堂,并且根据要求写出备课笔记。我校现实行集体备课制。第十一条集体备课的程序1、在每学年初学校成立备课组,每个备课组在学期初根据教师授课班级数和特长将每章或每单元确定一个主备教师,然后分头精心准备,研究教学理论,研究教材特点,研究学生状况,研究相关辅助资料,且将以上因素综合分析,确定适当的教学思路;2、在每章或每单元上课前两周由备课组长召集成员进行第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重点针对备课内容进行课程标准的研读,核心是重点是研究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主要由主备人员讲解该章或该单元的教学思路,其他成员各抒己见,深入讨论,完善充实主备人员的思路,形成较一致的意见;3、主备人员根据讨论结果写出详案;4、在上课前一周由备课组长召集成员进行第二次集体备课,重点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目标、策略、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达到新基础教育课堂设计标准要求。主要由主备人员以说课的形式讲解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具运用,目标达成,过程策略、重难点突破和特色之处等内容,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较统一的上课方案;5、备课组其他成员根据集体备课的精神和方案,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见解写出简案。每位教师都要进行集体备课后的个人备课,对每节课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坚决杜绝没有二次设计的课堂出现,不能凭想当然上课。第十二条集体备课的组织1、集体备课由教研组统筹安排,备课组长召集、主特,各成员要按时参加,纳入正常考勤。集体备课的核心是重点是研究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设计。集体备课重在备思路,备见解,备典型课例,备目标如何达成,以上程序可将相邻近的章节或单元统一进行,也可将前一章的第二次集体备课与后一章的第一次相合并进行,更提倡将集体备课与校本教研结合进行。备课组安排集体备课,教导处安排责任领导,确定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备课地点在教导处或行政办公室。每学期初始阶段的集体备课可安排在开学前的学习中进行。2、集体备课要精心准备,按时参加,围绕主题,充分讨论,集思广益,讲求实效,要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技艺和专业素养。备课组长是抓好集体备课的直接责任人。3、在集体备课时,要强化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坚决摒弃以教定教,必须以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为核心。4、备课组其他成员要随堂听主备人员课一节,并进行交流。第十三条备课笔记的要求1、详案。用专用备课笔记本,包括以下内容:①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含主备人上课思路和他人讨论的详细记录;②第一次集体备课新基础教育课堂设计标准达到要求如下:教学目标设计①教学目标清晰具体②针对学生实际状态③考虑学生发展可能教学内容设计①体现与生活世界沟通②体现灵活结构性③体现学科教育价值教学过程设计①师生双方活动形式②考虑双方活动有效性③开放设计有度有弹性教案。可分节或分课文写,要有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教后反思,教学过程要重在体现教学思想如何贯彻,重难点如何突破,教学方法如何运用,目标如何达成,而不应是知识点的罗列。教学过程提倡用条块列表的方式撰写,以体现内容、活动、目标相一致的教学思路。教案边缘要折叠留下2-3㎝宽空白。③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主要是根据讨论意见,用红笔予以修改或调整。④第二次集体备课新基础教育教学设计达到标准:一.学习目标1.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关系(1)教学目标表达全面、清晰、可测评。(2)体现本学科各年级段要求的具体思考。(3)有本学科总体要求下策划目标的意识。2.学生状态解读(1)对学生状态总体有了解,有不同层次的差异分析。(2)对学生已有经验和困难分析准确,所提目标有针对性。(3)对学生的潜在分析估计准确,所提目标有发展性。3.教材文本解读(1)能把握教材的结构,确定重点和难点。(2)能够将文本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经验联系起来。(3)对教材的育人价值有清晰把握。二.教学内容4.整体结构(1)体现在单元整体背景下的具体策划。(2)教学内容组织体现“长程两段”的教学要求。(3)内容结构具有逻辑合理性。5.综合体现育人价值(1)对本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特殊性有总体的宏观认识。(2)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能够有意义地沟通书本与现实生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对学生有教育效应。(3)内容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和积极性,渗透有关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内容。(4)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提高思维品质,激发创造性。引起后续思考和主动活动。三.教学过程6.问题设计与应对策划(1)过程设计有师生同步活动。(2)问题设计开放,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差异。(3)问题间有内在关联,有明显的层次递进。(4)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可能状态有一般的分析和把握,并备有相应的应对方案。7.策略选择(1)能按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要求,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形式和时空配备。(2)设计体现师生积极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3)设计有动态生成的可能与时空。体现教学中放与收的内在关系,并具体阐明设计意图。⑤所有测试的空白试卷都要作为附件(答案另附)。2、简案。用普通备课笔记本分节或分课文写,要有上课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整体构思要与集体备课的意见相一致。教学过程重在重难点的突破和点拨。3、鼓励教师在网上上传备说案或制作课件,或通过新媒体等集中讨论、修改、完善,备课组成员互相下载使用。4、第一次担任该教材教学者,除主备部分外,其余的也应尽量备详案。未成立备课组的学科可以备简案,但必须完整。第十四条备课及备课笔记的检查1、各教研组要把集体备课作为最重要的一项常规工作抓好落实,教研组长要经常参加其他备课组的活动,给予指导。每学期初教研组要把集体备课的安排填表送教导处,以备检查。2、教学管理人员要调研或随机参加其他备课组的活动,发现不完善的地方,立即反馈,予以纠正,同时要根据上课进度,随机抽查备课组的备课记录和备课情况,发现不实之处,通报批评。3、备课笔记的检查与评比。①查。学校不定期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随机检查,每学期不得少于2次,时间一般在例会后,被抽到的教研组或备课组要在当晚将所有备课笔记送教导处,教导处组织人员检查评议,并将检查结果公示。未按时上交或备课有较大缺陷的,视为不合格。一人次抽查不合格的备课组就不得评为先进备课组。②评比。每学期末各教研组将各备课组的详案收齐(综合备课组由备课组长所在的教研组负责),根据规范、科学、实用、创新等要素按2:1的比例(不足整数的舍去)初评出各教研组的先进备课组,然后将结果和所有备课组的详案报教导处,教导处组织召开教学管理人员和有关班子成员会议,传阅先进备课组教案,然后按2:1的比例投票选出优秀备课组。③每学期期末将备课情况归纳整理,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所有备课组详案学校存档,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供以后的备课组参考,需要借阅可以从教导处档案室领取,必须按时归还。第十五条备课考核。完成所有详案和简案备课任务,并且检查合格的人员每学期考核记50分。检查不合格的人员不计分,并从其它教研考核中扣20分。先进备课组成员每学期奖励30分,优秀备课组成员再奖励20分。完成任务的备课组长每学期奖励50分。第六章上课第十六条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传授知识、进行教学实践的主要阵地。所有教学人员必须提高对课堂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以突出问题解决和能力拓展提升为重点,精心组织教学,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第十七条新基础教育课堂的基本流程课堂环节过程标准一、积累性常规活动①活动节奏恰当②点面结合灵活③活动方式趣味性二、开放式导入①开放合理性②开放发散性③开放深刻性三、三、三、核心过程推进(重点:1.核心问题域的生成与展开2.生生互动的量3.生生互动的质4.教师应答)资源生成①学生有主动活动时间、自主学习有效②资源生成的丰富性(形式、内容、方向)③资源生成的质量(综合、新颖、有创造)回应反馈①教师回应及时②回应明确有推进③对新资源有敏感性过程生成①新资源利用程度②分析比较、综合重组水平③形成深入学习新方案互动深化①生生互动程度(倾听质量、不同意见表达)②生生互动质量(讨论深化)③师生互动程度(教师组织与点拨水平)四、开放式延伸开放式小结①总结提炼水平②内容的延伸性(新问题的提出)③作业的开放性、实践性第十八条“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评价表一.常规活动1.内容选择(1)内容选择重点与教学有关联。(2)内容能使全体学生参与。(3)内容具有相关积累性。2.活动方式与效果(1)活动方式有趣,学生熟悉,节奏快,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2)组织形式合理,有灵活的点面结合。(3)教师能根据活动状态及时调整,产生组织教学效应。二.开放式导入3.合理开放(1)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学习状态。(2)问题内含从不同角度、不同水平回答的可能。(3)问题基于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又能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独立思考。4.教师应答(1)能对学生不同回答作出反应、梳理和引导。为下一步学习作好资源准备。(2)能促进学生生成丰富的基础性资源,并进一步把握学生进入相关学习的初始状态。(3)能及时进行资源整合,根据必要调整后续活动。三.核心过程推进5.核心问题域的生成与展开(1)教师能及时将新资源转化为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的教学核心问题域。(2)教学重心能够及时地再次下移,激发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与教学核心内容相关的多种形式的学习。(3)能捕捉、收集学生产生的新问题、方法等过程性资源。6.生生互动的量(1)生生互动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2)提供保证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时间。(3)学生之间分工明确、合作有效,注意培养学生倾听、评析和表达不同意见的能力。7.生生互动的质(1)学生能围绕主要问题进行讨论。(2)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和质疑,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3)学生对学习过程有理解和反思。8.教师应答(1)能针对学生状态和问题进行调控、回应和组织补充性活动。(2)根据课堂状态将教学不断向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推进(或调整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教学。(3)过程有生成,学生有新的认识、见解和新的创意形成,及时完成教学活动的阶段性质转换,放与收合理、自如。四.开放式延伸9.总结提升(1)对教学过程有重点和针对性的概括,突出本节课教学的新内容。(2)注意提炼方法结构。(3)能对学习过程作评价,突出学习中学生表现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好的思维品质。10.内容延伸(1)能进行类比式延伸。(2)能进行结构式延伸。(3)能提出新问题。11.作业创意(1)有贴切的不同方式的书面练习作业。(2)明确作业要求,有组织交流或检查的安排。(3)作业设计注意开放性、探究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第十九条上课的基本要求1、要将集体备课的思想全面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要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2、衣着整洁,仪态端庄,谈吐文明,教态自然,声音宏亮,尽量讲普通话。3、学习目标明确,内容适量,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得当,目标生成自然,教学结构完整,层次清楚,时间分配合理,避免科学性错误。教学板书规范。4、较好地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的原则,克服注入式,尽量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学要与生产、生活、社会相结合,体现新基础教育思想理念。5、面向全体学生,循序诱导,文道结合。使课堂成为情感的课堂和爱的课堂。对违返课堂纪律的行为坚决制止,严格管理,严重的应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加强教育。6、尽量开发课程资源,运用教学辅导手段(如录音机、模型、桂图、小黑板、投影仪等),或者自制教具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节省时间,提高效益。7、课堂评价及时,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公平,多用激励性语言。杜绝流于形式。8、室外课要组织严密,中心突出,善始善终,不允许学生自由散漫,到处游荡;因天气原因不能上室外课时,应在教室上理论课,不准看堂上自习。9、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要学会使用和制作课件。10、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落实规范是底线要求。决胜课堂的功夫在课外,我们要全面关注教学细节,运用教学在在智,通过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心智得以发展。第二十条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反思标准自我评价①总体评价恰当性②总体评价具体性③自我意识清晰性问题反思①问题归因恰当②反思清晰度③反思深刻度教学重建①改进设想的可行性②改进设想的针对性③有层次提升第二十一条课堂教学改革与评比1、改革。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建构主义的精髓就是让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进而自主自发地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同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的任务是如何设置知识建构的情境,让学生能融入其中。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探究引导、实验实践、逻辑推理、学科研究性学习都是很有效的方法。2、评比。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效果,学校决定每学年评选若干名“教学之星”,记入教学档案,颁发荣誉证书,并教学考核记50分。评选办法一是通过举行课堂教学比赛,二是通过举行说课比赛。第七章作业第二十二条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老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业也是教师督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责任感的重要手段。教学人员要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点,紧扣教材布置作业。第二十三条作业的布置与类型1、课堂作业。目的是客观反馈教学效果,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督促学生自觉复习功课,钻研课本,加强训练。课堂作业要原则做到当堂完成,当堂收取,作业内容为检查前一节课或几节课学生掌握巩固知识的情况,要紧扣双基,梯度明显,老师可在上课前以灵活的方式准备好作业内容,以提高作业效率。2、课后作业。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要限定学生在课后一定时间内完成。3、测验。目的是对一阶段教与学情况进行了解和反馈,是课堂作业的集中和深化。测验作业要求试卷规范,题型丰富,难易适度,题量适当,监考严格,确保成绩客观、真实。4、要养成对错题及时就错的习惯。理科建立纠错本,文科建立资料整理本,坚持一周一次重温错题,坚持一月一次错题重做或错题测验。5、每位老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端正学生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严格操作,树立作业,尤其是课堂作业和测验的威慑力和严肃性,作业布置要着眼大多数,尤其是中等以上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原则不允许课堂作业课后做,课后作业随便做的现象发生,更不允许学生抄袭作业,不交作业。第二十四条作业的批改1、课堂作业必须全批全改,力争面批面改,及时讲评,批改要打出等第或分数,讲评要共性个性兼顾,纠错督查到位,每位学生必须在下次作业前将上次的错误认真纠正。2、课后作业做到有布置有批改,做到全批全改,但必须要求学生按质按量独立完成,并且详细集体订正。3、测验要及时批改,准确评判,得分清晰,要有作业批改记录。鼓励面批,分类指导,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4、作业量之内的作文要求订正错别字,适当眉批,修改病句,并有总批语和得分。外语小作文要指出单词、语法错误,并有批语和得分。第二十五条作业量1、由于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不同,单位课时的作业频率、作业类型是不相同的,学校现将课堂作业、测验和作文按一定比例折合后规定一个基本作业量,它是最低要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训练次数,提高教学效果。数学科基本作业量为一周五节;语文科每周作文周记一节;英语、物理、化学科基本作业量每课时一次作业;其他学科有学科笔记。其中总授课时数=周课时数×上课周数。2、不得以作业代替测验,全批全改未达到则视为未完成基本作业量。第二十六条作业的检查与考核1、作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导处要经常了解学生作业完成和批改的情况。及时考评作业布置、批改、讲评等情况,评比公示。2、教导处根据掌握的状态,随时组织人员到班级检查学生作业情况,向教师单独通报存在的问题,并指导纠正。每学期作业情况要发文通报,3、教学人员要完成基本作业量,凡不符合上述关于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规定的一律不计。若未完成基本作业量,不记分,从其它教研考核中扣20分。毕业班月考和模考计入作业量,按阅卷标准发记分,作业不再记分。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第八章辅导第二十七条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措施。辅导分课堂辅导和课外辅导两种形式,课堂辅导指学校正常的早晚自习,课外辅导指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实行的分类辅导或竞赛辅导,无论何种形式的辅导,老师都要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尽职尽责,争取效益。第二十八条有关辅导的几点要求1、辅导是培优补差的日常具体工作,以薄弱学科为主班级责任教师分包培优帮困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辅导工作。提倡面对面辅导,做好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兵教兵辅导。自习课要以预习后巩固训练为主,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自习内容或指导提纲,写在黑板上,并对自习效果予以检查,以避免学生上自习无目的,无任务,无压力,虚度时光。2、老师监管自习课堂预习或作业,个别答疑,指导学习方法,检查自习情况。老师要坚守岗位,善始善终,不能无故中途离堂。3、老师在课外要多与学生接触联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绩,鼓励他们勤奋进取,奋发向上。4、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在解答差生提出的问题时,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提高他们搞好学习的信心。5、学校提倡比赛辅导以授课老师为主,备课组通力协作的办法,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比赛成绩。6、早活动要求体育老师准时召集学生集合、负责所授课班级的整队,并认真带操,保持队形整齐,动作规范。7、训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1)认真规范书写的习惯;(2)课堂或自习练就做题速度、准确度、规范程度;(3)养成有意记忆,善于思考,及时查漏补缺的习惯等。第二十九条辅导考核。艺体教师组织课外文体活动,根据活动记录,每学期给予适量记分。第九章考试第三十条纸笔考试是学校教学调控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状况,反馈教学效果,了解存在问题,构建评估平台的重要手段。学校及所有教学人员要严肃组织对待考试,做到教考分离,封闭动作,确保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指导性,真正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这里的考试指学校及其以上部门组织的检测活动,包括中考、会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月考、模考、抽考,平时测验作为作业的一种形式,纳入作业管理体系。考试不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唯一形式,学校将探索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第三十一条中考。中考是国家组织的大型选拔性考试,也是学校终极目标评估的依据,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学生参加考试。每年中考前,成立中考送考领导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送考事宜,明确分工,强化职责,确保学生安全,顺利参加中考。同时各毕业班要动员学生勇于面对挑战,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参加考试,提高中考参考率。第三十二条九年级毕业质测考试。三质测作为九年级期末考试。①考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考务事项,分工协作,精心筹备,保证考试规范,顺利进行;②端正考风,严肃考纪。考试期间,要求监考教师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舞弊行为;③考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各班级和各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其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把质测作为中考模拟和期末统考对待,变成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促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加大学习投入,做一个合格的初中生。第三十三条期中、期末考试。是学校集中组织的阶段性教学检测活动,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了解教学与学习状况的重要途径,期末考试还是学校进行阶段性目标评估和奖励的主要依据。教导处根据学生发展情况组织命题、阅卷、统计、分析和成绩上报工作。1、命题。期中考试由教导处原则根据教考分离的原则组织命题,或镇教研中心统一组织试题。期末考试由教体局提供试卷,专人负责,严格管理,不得泄密。学校自行对期中、期末命题时均以大纲(课标)进度为准,题型要规范,题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梯度要明显。2、考场。学校组织考试考场由班主任安排。期中、期末考试由教导处统一设置考场,每考场不超过30人(5排×8行),单人单座。监考教师负责考场卫生、纪律、财物管理,出现一次失误扣除监考教师30分,凡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考场一律暂停考试。3、监考。期中考试实行级主任组织安排,期末考试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所有监考教师必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确保考试成绩客观真实,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凡发现违背监考教师职责的,先提醒改正,若再发现则立即更换监考人员。考试时间在120分钟以上的,监考考核每场10分,其余的每场8分。4、试卷收发及考试程序。考前30分钟,试卷保密员从保密柜领取试卷,考前15分钟监考教师到指定地点领取试卷,考前10分钟发卷,指导学生准确填写姓名和粘贴考试代码,开考时间到方可允许学生答题。考试结束前10分钟要对学生予以提示,考试终了时间一到,要求学生立即停止答卷,依次将答题卷上交,监考教师认真清点,整理好试卷后送试卷考务办公室。监考教师要分考场,按照考号顺序清点试卷,按照教体局试卷装订要求将试卷予以装订,必须整齐牢固,不得露名露号;填写相关信息,装订密封。5、阅卷。阅卷实行组长负责制。学校安排统一时间,统一地点进行,。各组必须教阅分离,流水作业,统一尺度,认真评判(皆记正分),各组要安排1-2位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阅毕,各组要将各年级试卷分析和统分表一并交教导处。授课老师将试卷发给学生前,要研究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教学得失,无漏批错批。6、统分与评估。班主任组织学科教师按照学校要求及时统计分数,教导处组织相关领导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学校分数统计原则统计数据有:①学科分、学科平均分、总分,每班按分数排序;②优秀人数及优秀率、良好人数、良好率、合格人数与合格率;③、班级总平均分,各科平均分和及格率;④各班典型学生成绩情况。7、纪检。分管党务工作的领导负责。考试纪检主要是两个环节,一是考纪,要求党务工作的领导督促监考教师履行职责,监测各考场考风考纪。监考教师发现违纪情况,及时向党务工作的领导汇报,经教导处核实后在下一场考试前全校通报处分决定。二是阅卷,按质完成阅卷任务。第三十四条月考、模考。第一学期实行分科月考,九年级第二学期按中考模式进行模考。由教导处和年级组协商组卷,或安排监考教师命题,监考、考场要求同期中考试,阅卷由年级组或备课组统一时间、地点进行,学生成绩及时统计分析。最后1-2次模考要严格按照中考的一切要素安排,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月考、模考各环节考核同期中、期末考试。第三十五条教学诊断与评价。诊断出问题与考出好成绩同等重要;及时的教学反馈是调整教学的重要方法;理想的学习是及时知道结果的学习;将评价贯串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不增加大规模考试压力的同时,加强重点学生和部分学科教与学情况的反馈力度,可进行抽考。教研组、备课组也可在教务处统一协调下组织单元测试。教导处和年级组对考试成绩予以分析研究后,将有关情况反馈给教师,并对成绩突出的班级、科目和学生予以通报表彰。第十章教研第三十六条教研是提高学校办学品质,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有教无研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有教无研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学校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的办学思想,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引导教师践行将教研融入教学,通过教研促进教学的理念,进而培养出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创造优越的条件。教学研究分为常规教研、校本教研和课题教研三个逐级提升的层次。第三十七条教研网络1、教导处。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导规划中心,负责全校教研工作的计划、协调、实施、督查。每学期制订教研工作行事历。2、教研组。是学校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和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职能机构,其基本职责是落实教研组十项常规工作,教研组长为本组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学校成立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生地、艺体七个教研组。3、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其职责侧重集体备课和专题教研工作。备课组长为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初中成立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地生五个备课组。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备课组的设置也将不断调整,每学年初学校下文成立备课组,任命备课组长,所有授课范围内的老师均为成员。4、课题组。学校申报课题后成立课题组,负责该课题研究的业务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5、教师。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每位教师要充分认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教研网络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把教研意识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第三十八条教研组常规工作。教研组常规工作是教研组及其成员必须完成的基本工作,是教学研究的初级阶段。1、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形式多样、实效性强学科活动。2、计划、总结。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各教研组根据本细则和教导处的工作安排,制订本组工作计划(含集体备课安排表),报教导处备案。学期结束,各教研组要对半年来的工作认真梳理,写出总结交教导处。每学期开学初一周内各教师要写出规范、务实的教学计划(包括教材介绍、学生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环节)。学期结束,各老师要写出客观具体、言之有物的教学工作总结,按上述同样方法进行评议,符合要求的记分10分。以上两项未按时上交的从其它教研考核中分别扣除10分。期中、期末考试后,各备课组要写出内容详实、条理清楚的考试评析,按时上交的备课组长记分10分。3、公开教学。公开教学分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三类,每学期每组每类不得少于一节(6人以下的教研组可以共两节),每学年学法指导方面的公开课不得少于1节。上前备课组要充分讨论,上后听课人员要认真评议,多上不限。公开课结束要将完整材料及时报教导处,以便予以公示、存档。主讲人员每次记分20分,听课5分。每人每学期参加公开课不得少于2次,少一次从其它教研考核中扣5分,学校安排的专题报告以每小时一节公开课计。4、随堂听课。教师听课前先到备课组长处登记,由备课组负责核查,听课后要与被听课人交换意见,并在当周内将听课记录送备课组长检查,由教务员每周汇总,每月公布随堂听课情况。学校规定:教学行政人员和教龄三年以下教师每周不少于1.5节,其余的教师每周不得少于1节,达到规定的每节记3分,未达到的不计,并从其它教研考核中扣20分。5、专刊。每个学科组每学期须根据学校确定的主题出专刊一次。教导处:每学期组织典型经验交流会或教学报告一次;每学期组织专项教学研究课展示一次;学科组活动有质量、有展示:每学期评选优秀学科组(含优秀备课组),学科组内做经验交流一次,每学科组推荐1-2人做学校经验交流一次;备课组校本化的成果要有集体备课教研集:1、课标解读与学习目标续写集子;2、教案集;3、教学同步题库、错题资料库;4、每单元的重难点专项题库、中考链接题库;5、校本教研成;6、集体备课集;7、优质课成册;8、编写各学科应试技巧册和各学科解题技巧大全;9、微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达到每周人人有一节优质课录像课,刻制光盘。完成任务每部门记50分。6、成果与论文。每学年每位教师要上交论文一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有的放矢,有感而发,不少于2000字。组长收齐后学校组织集中评议,按1:1:1的比例评出优、良、一般三等。按时完成者付给考核20分。上交的论文若同时参与上级教研部门的论文评选且获得一定层次奖项者,学校给予奖励,省级奖励100分,市一等奖奖励50分,市二、三等奖奖励30分。7、课外小组和课外活动。各教研组至少要成立一个课外活动小组,如文学社、书画社、兴趣小组、乐队、球队等,安排1-2名指导教师,除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外,学校每学期要以学科组为主体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具有带动作用的课外活动,如各类竞赛(作文、学科、体育、制作等),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才艺展示等,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将课外小组和选修课结合起来。学期结束各教研组要提供课外小组组成名单,经常性活动记录及大型活动的详细材料,均符合要求的予以指导教师适当记分(总共30-100分)。8、备课。按第五章执行。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等要经常予以检查、指导。9、作业。按第七章执行。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等要经常抽查,通报本组作业情况。10、阅卷和命题。按第九章有关规定执行。教导处教研组长要根据学校的安排认真组织实施。第三十九条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教学研究的中级阶段。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状况,以备课组为主体,开展有一定理论指导,有明确目的,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研究活动。它的基本形式是教研专题,学校每学年要提出研究方向,各教研组、备课组要予以细化。这项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研工作的核心所在。每个备课组每学年至少要有一个专题,成果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专题报告的,课堂实录、教案、学案、论文、学生心得等,要把研究的成果体现到常规教学中,发挥它的真正作用。每学年结束各教研组要至少上报1-2项校本教研的专题材料(语文组、数学组、外语组至少2项,其余至少1项),包括题目、人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目前进展,成果展示等。经学校核实论证后,给予专题实施人适当记分(每专题30-100分),成绩突出的再予以奖励。第四十条课题教研。课题教研是教学研究的高级阶段。教育科研要着眼教育教学规律,立足身边问题,努力将基础教育领域方向性的课题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相融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务实高效。学校申报教研课题后,成立课题组,按预订计划实施,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第四十一条教研活动的开展1、每期开学初各教研组要郑重召开一次会议,全面布置本学期的常规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确定方向,明确责任,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然后分头予以落实,要把教研活动贯穿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组长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可不定期召开组员会议,予以强化、改善、督促。2、备课组按第五章第十一条之规定开展活动,可将校本教研的内容融合到集体备课中去。第四十二条教研考核1、教研组长考核。实行计分制。1、教研组计划、总结;2、组织公开课;3、组员完成随堂听课;4、完成专刊;5、组员按时上交论文;6、课外活动根据材料和开展情况;7、备课组完成备课任务;8、按质按量完成作业;9、期中、期末完成阅卷任务;10校本教研根据材料和实际情况;11、按时参加教导处组织的活动或会议。以上每期予以累计得总分。2、教师教研考核。计划、总结、公开课、随堂听课、论文、课外活动、备课、作业、命题、校本教研、期末监考、有关考务等考核均据实纳入到到教师个人绩效考核;阅卷、专刊和有关监考考核核算到教研组和班级后,由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分解到人,再反馈给教导处,考核到教师个人。第十一章实验第四十三条实验是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甚至是某些知识点的主要阐述和生成方式。特别在新课改背景下,实验课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营造知识建构情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所有理科教师都要提高对实验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将实验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同新课改结合起来,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提升实验的品质,实现实验的效益的最大化。第四十四条实验室管理1、实验室管理员要严格履行《龙泉教育初中部实验员岗位职责》,主要做好药品、仪器配置、保管,准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发学校实验资源,提高实验质量三项工作。学校安排中层分管实验教学与实验楼、综合楼管理,统筹安排实验教学与毕业年级实验操作考试训练。2、实验室管理员要深入研究中学实验教学技术和变化形势,会熟练操作课标(大纲)规定的所有实验项目,要按《龙泉教育初中部实验管理办法》,搞好实验室内务,安全(含危险药品管理),药品和仪器登记,造册,摆放,借用等工作,确保实验室高效、规范运转。每学期末教导处组织人员对实验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3、实验老师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实验室财物,确保实验安全。4、每学期末实验室管理员要向教导处书面汇报易耗药品、器材消耗情况,并提出药品、器材增购建议。第四十五条实验活动的开展1、若长期需要教学器材,每周一上午需做学科实验的老师可到实验室借用当周演示实验的器材或预约分组实验,周五下午归还。若在实验室使用器材,演示实验器材可随时借用,及时归还,分组实验要提前2-3天通知,以便了准备。所有实验起始时均要填写相应的《实验通知单》。2、理科教师要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凡课标(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不能低于95%,分组实验不能低于80%,教导处将不定期从实验室和学生两个方面了解,检查实验开展情况,存在问题的,要限期予以弥补、纠正。3、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周密思考,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分组实验一律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其要求与课堂作业相同。第十二章学风建设与学法指导第四十六条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再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如果仅仅强调教,而不重视学,那样教学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法指导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径,学风建设解决是态度问题,学法指导解决的是方法问题。每位教师都要把它作为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第四十七条学风建设1、班主任是班级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班要把学风建设作为班级工作的核心来抓,建立学风建设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落实到位,督查到位。学期末学校要对各班学风状况进行评估,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体系。2、对学生加强学风建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各授课教师要在上课、作业、测试、辅导等环节对学生严格要求,约法三章,令行禁止,决不可放任自流,得过且过。首先,要求学生做到五不准:即不准打磕睡,不准交头接耳,不准看不相关书籍,不准抄袭作业(试卷),不准听随身听等。若有违背,要予以戒勉。然后,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从深层次进行学风建设。学校将把学风建设作为教学督查和反馈的重要内容予以强化,存在问题的要及时通报,指导改正。第四十八条学法指导1、我校以中下等学生居多,学习方法是制约他们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优化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潜能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2、学校要根据学生学习方法中的共性问题,不定期举办讲座。3、授课教师要把学法指导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点班级要系统进行学法教育,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或章节开课前要根据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在每节课的教学中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学法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做到“四学会”:即学会如何钻研教材梳理知识,如何反馈总结掌握规律,如何探究索疑解决问题,如何集中精力利用时间。第十三章特长教育第四十九条特长教育是学校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办学思想的体现,是艺体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学校要通过特长教育的扎实推进,带动全体学生多方面素质扫展,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为部分有专长的学生的升学、发展提供平台,从而进一步充实学校的办学内涵,提高办学竞争力。第五十条特长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学校实行特长教育兼职教练负责制。成立体育和美术、音乐等小组,分别安排一名兼职教练,负责学生专业课的辅导与训练,文化课的督促与训练时段的管理,要做到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措施,定目标。每小组学年初要报工作计划,经学校研究讨论后予以确认,各组要努力实施。学校将艺体特长教育制订专门的目标评估方案。2、各班级要广泛宣传,支持配合,加强与教练的联系,并将专业课有潜质的学生列为激励对象,重点帮扶,强化管理,提高文化课成绩。每班不得低于5%(成绩中等以上),这项工作与班级量化考评挂钩,不达标的扣10分。3、特长教育的考核来自三部分,一是以奖代酬,根据上级中招质量奖评估方案,对专业课达线学生的教练予以考虑;二是特长小组可与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课外小组相合并,则可根据该项之规定予以记分;三是建议学生进入专业辅导班学习。第十四章毕业班工作第五十一条毕业班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中考的成绩是教学质量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指针,因此,群策群力,全力以赴抓好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健康,稳步发展的根本要求。毕业班是学校常规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本细则所有规定对毕业班是适合的,但由于毕业班直接面临升学考试的挑战,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又有它的特殊性,因此,毕业班工作在遵循本细则的基础上,还要有更具针对性的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毕业班工作的管理1、毕业班工作具有周期性、连续性,有它自己的基本规律,我们把这些规律同我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校情的毕业班工作管理体系和实施方略,出台了《龙泉教育初中部毕业班工作管理办法》,它是我校毕业班工作管理的纲领性指导文件。2、每学年开学两周内,学校根据上述文件,再结合当届具体情况,将该管理办法细化、实化,形成该届毕业班工作的行动指南,然后予以宣传、落实、强化、督查,确保我校每年的毕业班工作都在规范、科学、有序、高效的轨道上运转。第十五章课程改革第五十三条加强学校课程的体系构建,强化课程意识,明确处处是课程、时时有课程的观念。课程建设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尤其要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坚持有效实施国家课程与积极开发学校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课程的校本化。各学科要明确本学科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的方向,形成具体实施方案。第五十四条实施新课程方案后的教学管理1、根据国家制定的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做好教学工作。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要求,挖掘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具有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的满足学生发展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组织原则和实施方法。严格执行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相关要求,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组织综合实践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指导学生选择课程。2、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交流活动。3、创新各学科课程实施方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引导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4、定期开展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进课程实施和教学效果。5、敬重教学规律。学校将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改革,贴近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兴趣和成就感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将通过课程开发、教材整合、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更新,使教育教学不断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倡导教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学校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坚持多元评价,形成全面、系统、多元的评价体系。多几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7、新课改是对课程框架,教学理念的一次变革,但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要素,如备课、作业、考试、辅导等是其不可偏废的。第十六章教辅工作第五十五条学籍管理及相关事务严格学籍管理,专人负责,定期组织学籍核对工作。规范招生、转学、休学、退学、借读等程序。中考、会考报名及毕业证申办、通知书送达等工作,分管中招工作领导、班主任和有关经办人员要高度重视,细心操作,确保万无一失,造成失误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按规定颁发学生毕业证书。健全学生档案管理制度。第五十六条教辅用具学校鼓励教师尽可能地运用教学辅助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学校要为教辅用具的使用积极创造条件。教务主任负责教辅用具的整体管理工作。1、购置。每学年初各教研组根据教学实际提出短缺的教辅用具,教务主任汇总研究后,集中购置。2、管理。学校所有教辅用具,今后全部归总务处保管一人管理。新购置的用具入学校校产大账后再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登记造册后,方可办理借用手续。每学年总务处要与管理人员对帐一次,对在使用过程中有损耗的,由教务、总务主任签字后方可消帐,对损伤的器材要尽力修理,提高再用率。3、借用。①班级常用教辅用具三年配置一次,非特殊情况不予添补;②艺体器材由授课教师学期初到教导处借用,并负责日常保管,学期末要将损耗情况如实向总务处和教导处汇报,经检查后予以消帐;③课堂教学辅助用具每学期初由备课组长一次性借用,并负责日常保管,学期末归还,在使用过程中有损耗的,要如实说明情况。第五十七条图书、阅览按照我校《图书室、阅览室管理办法》执行。根据实际固定时间向教师开放,以班级为单位向学生开放。各班级要鼓励学生到阅览室阅读课外书籍,开拓视野,激发兴趣。管理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第五十八条文印文印室工作由教导处负责。文印室工作人员只油印符合照版面设置要求的资料。无特殊情况,所有送印的试卷须在当天印制完毕,否则视为责任事故。。第十七章督查、反馈、评估第五十九条督查。建立健全以校长室为领导,业务校长负责,教务处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按年级设立年级组。年级组在学生处、教务处的领导下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学校以班级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为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并且负责协调本班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学校制定班主任工作规程,明确班主任职责和工作要求。对本细则所规定的各项工作,分管相关部门的领导,要建立强力的督查机制,强化职责,狠抓落实,并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查,及时考核,纳入绩效工资核算,是确保本细则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1、所有常规教学部分的部署、督促和检查由业务校长主管、教务主任负责,考核亦由其负责结算,包括超工作量、备课、作业、补课(含自习)四项等绩效考核。2、所有教研及其相关部分的部署、督促和检查由分管教务主任负责,考核亦由其负责结算,包括教研、辅导、考试和临时调课四项,全部学期结束统一核算发放。3、学校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公示制度,以上各项的完成情况、检查情况要及时予以公示,由相对应的管理人员负责。每学期结束要将总体结果公示,全校通报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检查结果纳入教师的评优评先考评体系。4、业务校长组织教学常规管理督导组负责对本细则的落实予以督查,教学管理人员如果随意操作,拖拉敷衍,玩忽职守,可随时向学校反映,校长核实后要予以戒勉,严重的要公开批评。第六十条反馈。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智力劳动,本细则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是搞好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通过适当的渠道经常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映、建议和要求,发现的优点要发扬光大,宣传推广,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思,克服解决,这是学校教学调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各班级有责任经常向学校反映本班的教风、学风等情况。2、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学生座谈会,由分管校长组织,各年级组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情况,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座谈会,把了解到的情况要及时向教师和有关部门反馈。确实不胜任的,年级组可向学校反映,由学校予以调整岗位或待岗自修。3、每学年进行一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问卷调查,由分管校长组织,调查结果要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并为学校的课程调整与安排提供依据,满意度低于0.6的老师由学校调整工作岗位或待岗自修。第六十一条评估。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以业绩论英雄的价值观,完善各个层次以团队为评价对象、以促进成长为目标的评价机制;重视非正式评价方式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建立阶段性和终极性目标评估体系,并依照该方案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评价,这是学校实施教学目标管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的主要手段。评估一律在该学期结束后进行,第二学期初将评估结果公布、兑现。第十八章附则第六十二条本细则是学校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