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观变化,就业指导论文_第1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观变化,就业指导论文_第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观变化,就业指导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观变化,就业指导论文内容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体制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就业政策的变迁,大学生就业观经历了由国家包分配阶段的就业观到双向选择阶段的就业观再到自主就业阶段的就业观的演变经过。到了十八大以后,我们国家社会进入了现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新的嬗变,表如今多个方面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关键词语:大学生;就业观;爱国;嬗变;TheChangeof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ConceptinthePast40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ZhangZongfangZhangJian大学生就业是指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规范、专业的培养,在获得相应学历后,通过签订三方协议进入工作领域的经过。大学生就业观对我们国家人才战略的施行、市场经济的成效、基层社会的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学生就业观嬗变,能够客观、真实地了解不同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他们建设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真诚情怀。一般以为,大学生就业观是指大学生毕业时选择职业的态度、情趣、动机、动力和追求等一系列价值观念、认知和心理。大学生就业观受个人主观因素和社会客观因素两方面的制约,华而不实个人主观因素是内因,社会客观因素是外因,两方面因素都对大学生就业观产生影响。总体来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国家大学生历经国家包分配阶段、双向选择阶段、自主择业阶段和引导指导就业阶段,由于四个阶段国家出台了不同的就业政策,建构了不同的就业体系,使得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就业观、就业趋势或特征,对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国家包分配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1978~1984年)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以计划经济为主,在这种经济体制影响下,为了培养经济社会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我们国家教育体制仍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中建构着人才的发展形式。197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制定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1]会议为国家制定教育政策,建立大学生就业制度指明了方向。1981年批转了国家计委、教委、人事局(关于改良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精英式的统招培养形式与集权式的就业统配形式相辅相成,人才集中培养与统一分配成了该时期主要特点。[2]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就业方式呈现出完全服从国家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的范式。同时,这个时期大学生的就业观主要表现出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社会奉献自个应有的气力。包含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就业都是由国家统包统分,就业方式具有明确的计划性和指令性,大学生就业时一切都服从分配,国家对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去向有着绝对的布置。在这种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下,莘莘学子只要踏入大学校门,毕业时就会有一份稳定工作,因此无须为就业担忧。而且,由于国家一定会将大学生分配到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知足大学生为国家奉献气力的理想愿望,也就释放了国家包分配就业制度的宏大能量。其次,在传统优秀文化和改革开放影响下,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具有更为深切厚重的国家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就业时将政治、社会价值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把政治荣誉感、集体观念、奉献社会观念牢固树立在心中,这种浓烈厚重的政治化色彩是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出。二、双向选择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1985~1992)伴随着我们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解体,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大学生就业制度也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了改革。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决定指出:要改革大学招募生源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募生源,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办法。主要实行三种办法:1.国家计划招募生源。这部分学生的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2.用人单位委托招募生源。委托单位要按议定的合同向学校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毕业生应按合同规定到委托单位工作。3.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毕业以后能够由学校推荐就业,可以以自谋职业。[3]这标志着大学生就业制度向双向选择阶段过渡。1989年批准了国家教委、计委、财政部提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指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4]这个时期,大学生就业呈现出多种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个人意愿的特征。首先,这一时期高校招募生源还带有一定的计划性,国家强调努力克制招募生源计划同国家远期和最近需要脱节的状况。[5]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急需大量人才,我们国家高校毕业生人数还不能有效知足社会的要求,因而,大学生就业多样化就成了时代的要求。而现实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以及多种就业方式的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区域流动性和职业选择性,使大学生就业多样化势在必行。其次,这一时期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良好而快速。由于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发生了变化,就业观逐步转向关注经济收益、自我价值的实现,把收入高低、自我发展作为衡量就业区域、就业行业、就业岗位的重要价值尺度,这种就业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强有力的推动了我们国家经济、科技、教育等体制的转型和发展。当然,仍有诸多的大学生响应的号召,踊跃到比拟艰辛的行业就业,奉献自个的青春。能够讲,大学生爱国情怀并没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丧失或湮灭,而是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或响应国家号召的方式表现出来了。三、自主择业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1993~2020)1993年,、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提出要深化改革高等学校的招募生源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对于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纲要〕指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布置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除对师范学科和某些艰辛行业、边远地区的毕业生,实行在一定范围内定向就业外,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6]这项制度性变革使大学生的就业自由度有了新的突破,大学生能够根据本身能力、专业特长、家庭需要等选择合适自个的职业。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自主化和市场化趋向日益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呈现出了自主性、个性化和开放化的特征。首先,就自主性来看,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政策终止、教育制度革新和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的就业生态环境,使大学生必须通过努力学习增长才干能谋求合适本身发展的职业。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了社会发展趋势,自我就业意识不断加强,就业自主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其次,就个性化来看,大学生在职业评价上,政治色彩愈加淡化,而是向往合适自个兴趣的职业,把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结合起来。[7]同时,大学生把个人发展同社会现实需要相融合,将主体幸福感和国家强盛摆在重要位置。详细讲,他们在选择职业时会将实现自我当做评价职位优劣的重要标准,会根据兴趣喜好、特长优势,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展现出了浓重的个性化色彩。再次,就开放化来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变的愈加开放,他们并不拘泥于特定区域、领域、行业,而是将个人发展和对社会做出奉献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总之,提升个人实践能力,将所学理论运用到详细工作中去,为社会奉献自个的气力还是这个阶段大学生就业的主题。四、引导指导就业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2020~至今)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的战略目的,成为现代高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针。2020年11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大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推动高等教育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8]现代建构的以引导、指导为总领的大学生就业体制机制既具体表现出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要求,又具体表现出了实现高校毕业生愈加充分、更高层次质量就业的追求。在引导指导就业总纲的统领下,大学生就业观也随即发生了深入的变化,具体表现出出了几个特征。(一)现代大学生就业观主要表现1.身份群众化在计划经济就业形式下,由于国家统包统分和教育精英化的影响,大学生成为了国家精英、社会骄子,其身份始终呈现出职业精英的标签。而随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招募生源人数的不断增加,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呈几何增长趋势,已经彰显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大和构造性矛盾,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在庞大的就业队伍与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已不再将自个视为天之骄子,而是客观、现实的认知自我。他们认识到:只要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自个的价值、理想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与此同时,各高校也适应时代背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将教育群众化落到了实处。2.职业平等化在计划经济就业形式下,大学生对职业的看法还带有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他们以为进入公务员行列或企事业单位就是端上了铁饭碗,就能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各职业之间存在高低贵贱之分。随着我们国家市场化经济成熟,市场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时机和就业平台,逐步淡化了大学生对职业的偏见和歧视,使他们认识到了现代职业平等化的现实。因而,能够看到,诸多的大学生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纷纷走上了创业之路,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等领域,结出了累累硕果。3.竞争公平化在国家包分配阶段,有些大学毕业生可能依托好的生源获得了更能发挥才能的岗位;在自主择业阶段或双向选择阶段,一些大学毕业生可能借助各种强关系或弱关系获得了有利于个人发展、迅速成长的岗位;相反,有一些大学生可能到条件较差、难以立即展示自个才华的地方就业了。诸种现象,一些人就以为,大学生就业缺乏公平竞争机制。在现代,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就业制度、法律保障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在现实中,招聘信息、招聘程序、结果的公开化、透明化使大学生以为这是公平化的竞争。当然,大学生就业竞争公平化要求大学生个人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二)现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1.就业理性化在引导指导就业形式下,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一系列兼职和学校组织的实习、见习活动对社会的职业需求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通过网络、招聘会、高校就业指导系统对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进行了全面深切进入的了解,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就业期望和职业选择标准愈加务实。这样,他们能够根据个人综合素质、职业兴趣、社会资本等规划自个将来的发展方向,寻求合适本身发展的就业行业和岗位,这充分表示清楚大学生就业观念已趋于理性化。2.就业目的多元化在现代,大学生所把握的知识愈加广博、视野愈加广阔,他们不仅能够在国内发挥自个的才能,还能借助诸如一带路、海外劳务输出等机遇获得就业平台,实现自个理想。所以,现代大学生的就业目的愈加多元化。同时,现实中,大学生群体因性别、专业、院校、家庭境况、生源区域等因素差异,在就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众多的不同,在就业目的上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3.就业意识自我化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由过去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转向愈加注重个人利益的自我实现。主义利益观以为,利益的自我实现性源于人的需要的自我知足,在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中,人的需要转变为利益,人的需要的自我知足也就转变成了利益的自我实现。现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需求呈现出:精神需求较物质需求为先,为社会服务较为个人私利获取为先。在现实中,他们更注重将来发展、个人才能发挥、成长空间大小、成才预期等,对于短期收益较为轻视,对于上升空间较小的岗位多感觉索然无味,可以能只做为暂时的栖身之所,这充分具体表现出出了现代大学生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有更强的发展方向。以下为参考文献[1].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2]王宁.当下形势下我们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3]陶西平.教育工作博览[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652.[4]舒达等.中国办事手续实务指南[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