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笔记_第1页
哲学理论笔记_第2页
哲学理论笔记_第3页
哲学理论笔记_第4页
哲学理论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9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具有能动性。1、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一经产生就反作用于物质,加速或延缓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世界观: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③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错误倾向:我们既要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形而上学的观点.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运动和物质之间是不可分割的(l)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方法论:坚持二者的联系,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的错误做法。辩证法的原理1。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世界观:①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②“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性质。“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性质。“统一”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③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④事物自身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也反映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2。矛盾普遍性原理世界观: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就是事物,就是运动,就是思想,就是问题,世界就是由矛盾组成的.方法论: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3.矛盾特殊性原理世界观: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这是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区别为不同阶段的依据.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相互对立: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它反映了事物的共同本质,又叫矛盾的共性,即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共同点、共同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反映了事物的不同本质或特殊本质,又叫矛盾的个性,即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指的就是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即矛盾的共同本质和特殊本质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指它们的范围大小、数量多少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又相互统一:首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世界观①复杂的事物包含多种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它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重大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办事情要善于抓关键、抓重点,但又要照顾一般。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世界观:①矛盾对方有主次之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②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事物的性质就不同。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但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也有一定影响.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方法论: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准确把握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反对错误倾向: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主次颠倒,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倾向。7.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世界观: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的事物是互相联系着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的意识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它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必须坚持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8.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世界观: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实际问题。首先把世界上的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过程。其次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再次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错误倾向:反对抱残守缺、思想僵化,认为事物是凝固不变的错误观点;克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顽固守旧、害怕变革的错误观念.9.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因世界观: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同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方法论: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对内因要给以充分的重视,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反对错误倾向:割裂内外因辩证关系,忽视内因在事物变化中的根本作用而一味强调外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单纯强调内因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外部条件在事物变化中的重要作用。10.量变、质变相互关系原理世界观: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青年学生要学会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做到既坚持适度原则,又重视的积累并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反对错误倾向:反对该适度时不适度,该重视量的积累时急于求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去主动促成质的飞跃。11.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世界观: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途径。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要始终保持革命主义精神,决不动摇,永远向前;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对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要有充分估计,主动迎接困难,战胜困难,不断前进;我们对新事物不能求全责备,讽刺挖苦,而应当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帮助它同旧事物的斗争中发展壮大,做新事物的促进派。反对错误倾向:把事物发展的道路看成是一帆风顺的,从而盲目乐观;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光明前途,一遇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1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原理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凭空“创造"一种联系强加给客观的事物,也不能任意“消灭”事物之间所固有的联系1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理原理: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形成先行后续的顺序.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是引起者,具有“动因"的作用;结果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结果”的作用.正是因为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所以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相对的,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第二,原因和结果的联系.首先,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有因必有果,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总之,原因和结果互相依赖缺一不可。其次,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方法论意义: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板书)一是因为一定的结果都是一定的原因引起的,所以要求人们应当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去分桥其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二是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有了对事物发展结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行动,取得好的结果.1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1)两者相互区别首先,含义不同。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二者不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把部分当作了整体。其次,地位和功能不同。一般来讲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功能不同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构成整体的部分在单独存在时,只具有其自身的功能。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干各部分功能之和。(2)两者相互联系整体和部分互相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二者互相依赖,各以对方存在为前提。二是二者互相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正确把握这一原理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论(l)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15.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16.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1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8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二者是互相促进、互相渗透、密切联系的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条件和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和归宿。江泽民指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1。现象和本质(1)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2)现象和本质有区别: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多变的,能为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3)现象和本质密切相联: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更高级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活动有巨大指导作用。(3)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第二,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并没有完结,理性认识还要回到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5)二者联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3。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2)科学理论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4。实践及其特征(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实践的特征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活动5.实践和认识(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一,人的认识对象由实践的需要来确定;第二,人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第三,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①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有阻碍作用。②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能够指导人们预见未来;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方法,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是人们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武器.(3)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①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实践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避免盲目性,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的;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现认识的目的,避免空洞的理论。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首先,必须重视理论学习,重视书本知识,不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就无法指导实践.同时,必须积极参加实践,用所学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理论。(4)正确处理学习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成才的关系。人生观1。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社会现象从总体上可划分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个基本方面。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以及环境、人口等因素;社会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等因素.(3)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4)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的。而在指导人们行为活动中,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观不同,追求的具体目标、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评价必然不同,行为的动力和效果也不一样。(5)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认识事物,利用事物,并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判断它们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观念。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如何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即所谓价值观.2。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1)现阶段,正确认识、处理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的关系,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我们确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的市场经济,它客观上要求有以坚持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与之相适应.(2)坚持集体主义同发展市场经济不但不矛盾,而且还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等价交换本身就包含了相互服务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只能通过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良好服务去实现.那种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行为,不仅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同样也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1)人生价值和人生价值观的含义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价值观的含义是人们认识和评价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它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的特点。(2)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与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对立①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对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它是无产阶级人生观的集中表现。它不能自发形成,需要经过刻苦学习和自我修养。它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创造。因为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自我的基本标志,它体现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②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就是私欲的最大满足,人生价值的标准或尺度就是财产和金钱,谁的钱多,谁的价值就大。这种价值观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决定的,是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表现。(3)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及其关系①人生价值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通常把前一方面叫贡献,后一方面叫索取.②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是因为:第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第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第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4)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种关系:①为已与为人的关系。“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错误的.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征,可以转化。至于哪一方面贡献大一些,则因人而异.③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金钱对人生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金钱不是人生价值观的决定因素.获取金钱的途径应该是合法的.要反对抵制拜金主义。(5)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即一定的生产力基础、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人的生存、工作条件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包括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提高道德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身心素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途径)①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人生价值是通过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的。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成绩。②要在实践中发挥献身精神。献身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精神力量。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需要献身精神,科学研究工作也需要献身精神。③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失败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不能正确对待失败的原因,从哲学上看是对社会生活缺乏全面了解;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对失败缺乏辩证的分析。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几个条件:要做到败而不馁,找出失败的原因,要有坚强意志.4。人生理想(1)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希望、一种向往。其性质有区别,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别。(2)社会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人们的社会理想不同,其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就会大不相同。(3)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受社会存在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理想.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关系的产物,都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4)理想有相对独立性,一旦形成,就会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影响。崇高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巨大指导和促进作用。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5。理想与现实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是艰苦奋斗.6.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能动的一面。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