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师陀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铁匠师陀数年前,我经过我们乡下,我只是偶然从那里经过,第一个使我注意的自然是曾经在下面安过铁匠的炉子的柳树,它已经不在了,它已经和那先前的椿树一样又被掘去了。我感到一点失望。我茫然地望着四周。这是一个晴朗的上午,空气是温暖的,弥漫着植物的香气;在经过许多变动之后,马五叔的小屋还站立着,一只鸡在倾倒了的墙基下搔拨,远远的有谁家的驴子叫唤,此外是再也听不出别的声息。我想因为那柳树的被掘掉,铁匠也许已经换过了地方了。我朝着水坑旁边杂生着杨树、槐树和梨树的林子里走,直到水坑岸上,我仍旧找不出炭渣,安过炉子的痕迹。“也许今年他们来的晚了吧?”我又想。在一棵杨树下,这时有一个人,忽然从地上爬起来。“唉唉,汾哥吗?”“原来是马五叔!”我们打了招呼,大家竭力露出牙齿,想做出笑容。此刻的永远不生胡子的马五叔,你可以想出是已经老了。他的头发已经秃了,仅剩下脑勺上剃得极短的几根。他的脸也恰如桑皮一般皱褶。经过许久的沉默,我们坐了下来,开始谈着我们害怕着的、似乎是早就料到了的、同时又非谈不可的几个人的命运,接着我们又谈到铁匠。“他永远不会来了。”马五叔摸着秃了的头顶说。“他已经死了吗?”“有时死了反倒是福。”然而更使你觉得空虚的还是铁匠和他的孙儿。这好像很凑巧地遗留下的一老一小,他们还必须活着。人们已经把他们忘记了。他们好久以来就不再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要说明这衰落的过程是不难的,最初是因为他打不起精神;等到他饿得非自己动起手来不可的时候,他又没有买铁和炭的钱。这时也许有一个将近五十的固执乡人,因为用不惯别家的家伙想起了他,在一个很早的早晨,走进他的院子,他立到小屋前的刺树下面。高声喊道:“有人吗?”屋子的板门仍旧紧紧地关着,里面还很晦暗,没有应声。你可以想得出,铁匠的头发已经斑白,耳朵已经聋了。他没有听见。“屋子里有人吗?”那乡人又喊了一遍。这一回,他的孙儿——那十岁左右的孩子却听见了,因为他昨天晚上没有吃饭,他醒得很早。他摇了摇他的祖父。“爷爷,有人在外面喊你。”老铁匠早已醒着,他一生中从不晓得偷懒;但现在,他起来做什么呢?既然没有事情做,就乐得多睡一会。他在床上应了一声,很快地从床上爬下来,连衣扣都没有扣上就去开了门。这来的是谁呢,他终于看了出来,这是朱三舅或是赵七哥,他的老朋友,一个老主顾。“呵呵,”他笑着说,“朱三舅你怎么这样早啊?”“我想请你打一把铁叉。你知道,那些行路货我不喜欢。”听了这话的铁匠喜出望外。他不由自主地望了望四周,那老脸上的笑容又敛住了。“打是行的,只是没有现成的材料。”“那不要紧,我带着钱来的。”他怎么能拒绝这样的好意,纵然没有工资,纵然单单为了还有人赞赏他的手艺,为了听一听好久以来都没有听到过的锤声,不是已经大可以满足了吗?他连饭也不吃便动身了,下午他踯躅着从城里买了铁和炭回来,就开始调理家伙,他几次想把它们卖掉,终因许多代以来都靠着它们养活才留下来的家伙。铁砧已经被邻人搬去拴牛去了;那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风箱摆在墙角里,上面蒙着很厚一层尘土;那同样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木箱和炉灶放在另一个角里,寂寞地睡过了空空溜去的岁月。现在他把这些笨重的,曾经同他、同他的父亲、同他的祖父到各处乡镇巡行了一生的东西一件一件搬集拢来。他用泥涂了炉灶;他的孙儿吃力地拉着风箱:唿——啪!唿——啪!红红的带着青色的火焰一吞一吐地又开始闪动,铁块渐渐由红而白,他往掌心上吐一口唾沫,那微微弹动着的,粗硬的,瘦得见骨的手捉起锤和钳,丝丝的响着的铁又开始飞溅出火花。“现在只有他一个人丁丁当了!”(节选自《师陀短篇小说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年前,“我”经过乡下时,在铁匠曾经呆过的地方找不出炭渣和安过炉子的痕迹,这说明铁匠或许好长时间不来了。B.永远不生胡子的马五叔,此刻头发秃了,脑勺上还有极短的几根,脸也皱褶了,外貌描写刻画出了他的沧桑。C.铁匠几次想把打铁的家伙卖掉,终因许多代以来都靠着它们来养活才没有卖掉,这写出了铁匠对这些打铁家伙的留恋之情。D.这篇文章通过马五叔的叙述,写出了铁匠一生的变化,情节并不复杂,主题鲜明,读者阅之,可受到启发,产生诸多感慨。2.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回答。3.有人说,师陀的小说单纯而又复杂。请结合这篇小说的情节和主旨探究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着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就走进去。“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干什么的?”老太太问。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老太太没有图章。“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对邮差先生进行了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并没有在故事情节上做过多的设计,但却给人以朴素的真实感。B.小说含蓄地写出了小城的生活状态,邮差先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以至觉得它们很远,证明了小城的落后、闭塞。C.小说结尾处“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一句,借说天气,实则表达了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意,进而点明了文章主题。D.本文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小城,这应该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5.小说中多处写到“阳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作品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叙事节奏比较舒缓。这样写对于表现人物、环境和主题各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狩猎师陀①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突然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②果园城里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你没良心。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地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③朱太太——那个姨母,“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闭上眼也找得来!”④她光火有充分理由。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地把他们当做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时候从下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常常,她常常稳重地坐着,眉蹙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她显著地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她比母亲处治得更有条理。⑤可惜正为处治得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跃倒下来,将来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⑥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据一般人讲,十二年他没有给果园城消息。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宛如是对先前所受挫折的报复,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⑦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他根本没有细想回来的目的。一个机密行动常常有好收获,另外,也许有意惊一惊亲友,事先他不曾通知任何人。他在车站下面的旅馆里订了个房间,在里头关两小时,仔细地从鬓角上拔掉几根白头发,随后他走出来,一直上了河堤。⑧郊野上好风光,天色澄蓝,阳光充沛地照耀着新犁起的田地、树林和大路,仿佛向人报告好运。而鸟儿在柳树上鸣唱着,在堤岸旁边,孟安卿没有想到,它们看见他惊骇地飞开了——过去他跟它们那么亲密过的,现在它们不认识他了!⑨接着他进城,在果园里,春天他曾陪同姨表妹去掐花,夏天他们曾游玩过的,现在果树大半都衰老卷秃了,有的且被砍伐代以新的小树了。最后他走上市街,在街上,仍旧是尘土,仍旧是狗和猪。“看起来只有这里没有变动。“他心里想。面坊的磨子响着,脚踏萝的撞击声一直传到外边。药铺里的舂药声仍旧是老调子,叮咚叮当,药臼的鸣声活泼而又清脆。⑩终于他站在那个一直深理在记念中的门前,手按在门环上,他迟疑不决,既然已经回来,既然不久就要看见想念的人,何不把这种好心情多保存一会儿?⑪一个熟人凑巧解教了他。正在这时候,一个卖纸烟的凑巧从那边走过来。⑫“卖香烟的!”他走过去。卖纸烟的原先卖梨糕,他自己小时候是个买零食的好主顾。⑬你不卖梨糕了?”“不,不卖了。现在没有人做了。”卖纸烟的惊异地看着他。⑭“你可知道太太还住在这里?”卖纸烟的说她仍旧住在老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搬过。⑮“那么——”孟安卿的心跳起来,气色变了脸红了。他本来想问另外一个女人,朱太太的女儿,他的姨表妹,忽然他改了口。⑯“那么,这城里有个孟安卿,你认识吗?”⑰“不,不认识。”他说他根本不相信有这个人,他以为只是爱开玩笑的捏造来骗人的传说。⑱这很容易想象,一阵失望压倒了孟安卿,突然间他感到兴亡变迁,时间加到人身上的变化。他想起他在旅馆里拔掉的白头发,无论如何修饰,他的终于无可遮掩的皱纹。现在果园城人更进一步告诉他,他们认为根本没有他这么个人,只在人家的笑谈中才存在了。孟安卿毫不动弹地站着,脚踏箩药臼和锤子照样响着,现在他不再以为“只有这里没有变动”——其实连它们也变动过了;狗和猪从旁边走过去,他也不再感到亲切,根本不注意了。他向空中愣好半天,最后,看见卖纸烟的还等着他,他搭讪着买了一包。⑲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这样更好,他将永远保留一个美的印象,直到他死的那天为止。他的姨表妹早出嫁了。上天帮助她,她终于得到她希望的幸福。她的丈夫是个好人,在一个小县城里当邮务员,他们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泼皮。有时候她偶然也想起他,当她低着头打绒衣或为孩子们缝小衣裳以遣长日的时候,嘴角上会忽然现出笑容。她在心里自问:假使他不走开,他们的情况又当怎样?⑳我们生来喜欢后悔,常常觉得先前我们错过的是最好的。在咸阳市上,那个上蔡人李斯,身为丞相,临死还念念不忘牵黄狗去逮兔子。这个比喻也许不算恰当。请不要说这种话:“那么我们应该含垢忍辱,一生老死乡井吗?”请不要这么责问我,我讲的只是个平常故事。你如果高兴,我将告诉你:你不妨顺从你的志愿尽量往远处跑,当死来的时候,你倒下去任凭人家收拾;但记住一件,千万别再回你先前出发的那个站头。至于孟安卿,他珍重地将在果园城买的香烟塞进口袋,然后向车站那边走去。火车在等候他,一切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及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表明孟安卿已经厌倦了自己作为画家的职业和生活,所以他返回了故乡,渴望过安稳的生活。B.与卖纸烟的人的对话,让孟安卿意识到:自己不论怎么修饰,都难以改变衰老与落魄的事实。强烈的自尊心让孟安卿没有去找自己的姨表妹,选择默默离开。C.姨表妹嫁给了一个邮务员,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但她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幸福,因为她心里还时刻牵挂着孟安卿。D.在结尾处,作者跳到台前发表议论,写法大胆而新颖,揭示了主题,也丰富了小说的表达方式,为最后孟安卿的选择提供了合理的理由。8.分析第⑨段果园城街市环境描写的作用。9.根据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孟安卿这一人物形象的。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灯——果园城记之十二师陀黄昏从空中降下来了,降落到小城的屋背上和小胡同里了。卖煤油的远远从小胡同的转角上出现,肩上担着挑子。“卖煤油啊!”梆!梆梆!他喊着,敲着木鱼。胡同里没有人。一条狗望望他,接着又自行走开。有个门响着,有人从里头走出来。“卖煤油的!”走出来的人站在门口台阶上喊,手里端着灯。梆!梆梆!卖煤油的在台阶前面停住,挑子放到街沿上了。这是个装着架子的煤油桶,另一头配一口箱子,上面贴着红斗方,里头放的是各种杂货:火柴、香烟、纸、糖和烟丝。买油的说:“打四两。”“不说也知道。”卖煤油的接住灯。卖煤油的用提子把油吊出来,量够了数量。“自来火(火柴)又涨价了?”“又涨价了!”卖煤油的并不高兴,比打油的还不高兴。他数过钱——梆梆!重新担起挑子。“越涨越没利看!”他回头又加上一句。“你想想一馒头现在几个钱一斤?从前自来火三钱两盒,赚你一个;现在三十钱一盒,不说谎,看你两个半制钱!”在冷落的小胡同里,卖煤油的担着挑子,木鱼敲得动天响。他有他的调子:梆!郴梆!他有他的老声音,从来不变的声音:卖煤油啊!挑子活跃地跳动着,他就这样顺着胡同走下去,一路上迎着他的是开门关门的响声。“喂,卖煤油的!”又有个小门打开,又有个声音向他喊。这喊他的是个老太太,一听下面的谈话就知道。“你真是上辈子烧香烧来的福气,老斋公,娶这么一房好媳妇,两天点一灯油!”卖煤油的看了看灯,一看他就准知道是新娘子的。老太太喜欢的几乎把眼泪都流出来。“会做活呢,”她说:“你给够量就好了!”“老天爷是见证。”他赌咒没有十八两!当他们谈话时候,远远的又有一个人喊了。卖煤油的担起挑子,极和气地跟老太太分了手。梆!梆梆!“卖煤油啊!"他喊着,尽量敲着木鱼。这一盏是厨房里的灯,上面落了许多灰尘。喊他的是个中年女人,脸红红的,被烟熏得满眼泪。“该吃饭了。”没有放下挑子,卖煤油的就笑着招呼。买油的并不直接回答。“有钢版纸吗?”她问。“有,有!”卖煤油的赶紧打好油,赶紧到另一头打开箱子,或是说他的杂货店。“今天又是记账吗?”“又是的!”“可是前面老早三吊多了?”“四吊多终归要还你的——怕什么?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真没有办法!卖煤油的笑着叹口气,担起挑子,天渐渐暗下来了,小胡同里不再有人出现了。梆!梆梆!他顺着小胡同走下去,一路上喊着,比先前更响更急地敲着木鱼。所有的灯他都认识,,只要摸摸他就知道是谁家的,甚至是谁用的。现在它们已经被点起来,光亮照耀着每间房子,不管是发霉的熏黑的整洁的倾倒的全照耀到了……梆!梆椰!木鱼越来越急,越响越远。最后只剩下空洞没有行人的小胡同,转个弯,他的影子随即消失在昏暗中。可不是,他自己家里的灯也该点起来了。(节选自《果园城记》,有改动)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煤油的”用从来不变的声音敲击着木鱼沿街叫卖,这个镇上所有的灯他都认识,可能他每天都过着同样的生活,做着同样的事,多年来从不曾改变。B.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如通过买卖双方关于“自来火”价格上涨的对话,自然地表现出社会的动荡和人物内心的焦灼。C.“中年女人”强行要求赊账,是社会“弱肉强食”的反映,“卖煤油的”在传统生活方式下卑微而坚韧地生存着,人物的悲剧其实是社会悲剧。D.作者通过平凡琐事的叙述,刻画生活在貌似平静的小城里的人物形象,平静的现实生活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历史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11.“梆!梆梆”的木鱼声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12.微型小说又可称为“镜头小说”,本文对“镜头”的处理有哪些特点?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说书人师陀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又叫做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说书无疑是一种贱业。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而我却被迷住了。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当这些声音一个跟着一个以它们宏大的为人熟悉的声调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这时候,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当一切曾使我欢喜和苦痛的全随了岁月暗淡了,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还在我昏暗的记忆中出现。跟这些人物一起出现的,还有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时光悄悄地过去,说书人所有的仍旧是那把破折扇,那块惊堂木,那个收钱用的小笸箩。我每次到这小城里来第一个总想到他。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每次给他一个铜元。“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时常将收到的钱数一下,他叹息日子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他的老听客慢慢减少了,年老的一个跟着一个死了;年少的都长成大人,他们有了大人的职务,再不然他们到外乡去,离开了这个小城。最近一次我到这小城里来,我到城隍庙里(城隍庙早已改成俱乐部),在月台下面,原来说书人放桌子的地方停着一个卖汤的。我感到一阵失望,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说书的还没有来吗?”我忍不住问。卖汤的说:“他正害病,好几天没有来了。”第二天,我正在城外漫不经意走着,一副灵柩从后面赶上来,我停在路旁让他们过去。他们是两个扛手,另外跟着个拿铁铲的。“你们抬的是谁?”“说书的。”他们中间有人回答。“说书的死了?”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他怎么死的?”因此我接着问。“吐血。”“吐血还说书吗?”“可不,让他别说了,他硬去,还要穿着那件长衫,要脸啊。”“他家里人呢?”“他压根儿没有家。大家集了一点铜元,好歹听了他这么多年书。”他们顺着大路到郊野。上去。我跟在他们后面。这所谓灵框,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扛手的步骤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我们全不说话。埋葬的人不久便越过一个土坡,在乱葬岗上停下来了。就在这里,他们在荒冢中间掘了个坑,然后把说书人放下去,将泥土送下去。“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地说。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地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可是你可曾想到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节选自《果园城记》)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说书人外貌、动作方面的细节的多次变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说书人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也愈见落魄的过程。B.说书人在生命垂危时还在说书,作者对说书人执着的精神和自尊自爱的品质无比赞美。C.作者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说书人技艺高超,结局却如此悲惨的痛惜,也感慨说书虽能带给人快乐,但它毕竟是个低贱的职业,说书人是撒谎家。D.作者遗憾说书人创造的美好世界渐被遗忘,为传统文化精神失去活力,显得荒凉破败感到痛惜。14.请赏析小说中的画线部分是如何巧妙地表现了说书人说书的魅力的。15.师陀说:“我的短篇小说有一部分像散文,我的散文又往往像小说,我自己称之为四不像。”请谈谈本文的散文化的特点。【答案】D“写出了铁匠一生的变化”表述有误。从全文来看,马五叔只是介绍了铁匠如今的困窘,本文并没有写出铁匠一生的变化。①这些环境描写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②环境的变化为下文写铁匠生活的变化,抒发时过境迁、世事沧桑的感慨做了铺垫。3.①从故事情节来说,本文简单而平淡,只是叙述了“我”回乡下与马五叔相遇,谈起了铁匠及其生活的变化,没有特别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师陀的小说是单纯的。②从小说的主旨来看,本文单一、平淡的情节,却令人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铁匠过去“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是何等荣耀,而如今却穷困潦倒、难以糊口,不禁令人生发对铁匠的同情以及对世事变化、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这个角度来说,师陀的小说又是复杂的。4.B“证明了小城的落后、闭塞”错误,小城的特点是平静、恬淡。5.①对“阳光”的环境描写,展现了小城阳光温暖、明亮、充足的特点。②借助阳光的烘托,极其自然地表现了小城安详平和的生活状态,点明了主题。③表现了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足,展现了邮差先生乐观开朗的性格。6.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他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有助于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小城生活状态的礼赞。7.DA.“表明孟安卿已经厌倦了自己作为画家的职业和生活”错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只是说当初的激情和兴奋过去了,并没有说孟安卿厌倦自己的职业和生活;B.“强烈的自尊心让孟安卿没有去找自己的姨表妹”错误,孟安卿并没有因为衰老和落魄而不去见姨表妹,而是因为他觉察到很多都已发生改变,人很难且没有必要再回到从前;C.“但她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幸福,因为她心里还时刻牵挂着孟安卿”错误,姨表妹安于真正适合她的幸福生活中,只是偶尔想起,并没有时刻牵挂。8.①营造了一幅淳朴简单,极具烟火气息的小城生活面貌。“仍旧”这个词反复出现,意在表明这个小城生活缺少变化,闭塞保守。这与下文卖纸烟的人认为像孟安卿这样的人是传说相呼应。②街上熟悉的家畜以及药臼清脆的鸣声,都衬托了孟安卿愉悦的心态,他认为这里的生活没有改变,人也没有改变,情感也没有改变。③与第⑱段相同的场景相呼应,愉悦的憧憬和清醒后的失落、变与不变在心里转换交织,从而为他最终安静地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对调合同协议书
- 基于2025年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与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环评公众参与平台建设与优化研究报告
- 便利店新零售模式下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2025年研究报告
- 高级审计知识的完整结构试题及答案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区域治理效果监测与评价研究报告
- 护理人员述职报告
- 2025年会计考试实务试题及答案分享
- 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结构分析试题及答案方法
- 2025年消费金融在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分析报告
- 地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总复习-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
- 海洋能发电技术-中国海洋能发电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
- 创业大赛活动策划方案
- 西部计划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安】2025上半年四川广安理工学院筹建处第一次招聘非事业编制专任教师1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医院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餐厅供餐协议书范本
- 供水公司笔试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粮油经贸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基于单片机的电饭煲设计
- 大棚改造施工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