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静脉穿刺的技术及护理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头皮针静脉穿刺的技术及护理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头皮针静脉穿刺的技术及护理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头皮针静脉穿刺的技术及护理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头皮针静脉穿刺的技术及护理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头皮针静脉穿刺的技术及护理详解演示文稿第一页,共六十四页。(优选)头皮针静脉穿刺的技术及护理第二页,共六十四页。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的选择穿刺前准备穿刺技术及流程护理第三页,共六十四页。一、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一)穿刺部位的选择从远心端静脉开始,穿刺部位应无炎症、硬结、水肿,应避开局部神经、已损伤的部位、新近穿刺过的静脉之远端的部位、受限制的部位和关节部位,长期穿刺者应有计划的更换穿刺部位。

第四页,共六十四页。一、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二)选择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头皮静脉第五页,共六十四页。头皮静脉多用于小儿下肢静脉成人应避免下肢静脉穿刺,有增加静脉炎和栓塞的危险一、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第六页,共六十四页。上肢静脉指端静脉手背静脉前臂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一、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第七页,共六十四页。一、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指端静脉在其它静脉无法穿刺的情况下,可选用此部位静脉,仅适用于短期治疗。由于此部位静脉容易渗漏,故仅可输入等渗性无刺激性药液。导管应被恰当支撑和固定(指托、手托)。如果手背静脉近期被穿刺过,应放弃使用指端静脉第八页,共六十四页。手背静脉可作为首选静脉进行穿刺。应考虑穿刺点的位置和钢针长度,使钢针尖端尽量避开腕关节。钢针尖端如果接近腕关节应使用托手板(由于血管较细及腕部的活动,易引起渗漏及静脉炎)一、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第九页,共六十四页。前臂头静脉此部位为最佳静脉输液通路。此处的大静脉可稀释高渗和刺激性药液。输液速度快。前臂骨骼如同天然夹板。穿刺时静脉易滚动。一、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第十页,共六十四页。贵要静脉多用于静脉取血用于置入PICC由于血管的位置可使静脉穿刺和固定较为困难只用做静脉输液治疗的储备穿刺点一、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第十一页,共六十四页。肘正中静脉一般用于临时或短期输液多用于静脉取血用于置入PICC手臂的移动易导致液体渗出,而在渗出早期不易察一、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第十二页,共六十四页。前臂正中静脉一般可见但不易触摸在腕内侧由于靠近神经,故穿刺非常疼痛这一部位不做穿刺首选静脉(储备穿刺点)位于前臂内侧较平坦的部位故容易固定一、头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第十三页,共六十四页。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手背及前臂静<95ml/分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分锁骨下静脉1-1.5L/分上腔静脉2-2.5L/分第十四页,共六十四页。二、穿刺前准备(一)用物准备:输液器、注射盘(皮肤消毒剂、棉签等)、小垫枕、止血带、胶布、静脉输液执行单、输液架等(二)环境准备:光线适宜、光线适宜、空气清洁(三)病人准备:排便,取舒适卧位(洗手)(四)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第十五页,共六十四页。二、穿刺前准备(五)药液准备:准备时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药品有无裂痕、药液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用2%碘酊和75%乙醇溶液消毒瓶盖,加入药物注意配伍禁忌第十六页,共六十四页。三、穿刺技术及流程(一)护士再次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二)核对执行单,解释输液目的及配合事宜,嘱病人排尿,备胶布。(三)输液管道排气(四)协助病人舒适体位,扎止血带,选择静脉,消毒范围5cm以上第十七页,共六十四页。三、穿刺技术及流程(五)再次排气及核对,患者背隆掌空杯状手或握指法固定皮肤,穿刺角度5-15度,直刺血管第十八页,共六十四页。三、穿刺技术及流程(六)调节滴速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病患者滴入速度宜慢高钾药物、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速度宜慢脱水严重、输利尿剂速度宜快第十九页,共六十四页。三、穿刺技术及流程(七)执行单记录时间、滴速,签名(八)输液完毕及时拔针。用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针(九)为病人取舒适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十)空瓶、输液管等按医疗废弃物处理第二十页,共六十四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对小儿的抢救与治疗,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做到一针见血,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又为治疗和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四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1、家长对护士期望值过高、对医学缺乏了解、言语不当等加重护士思想负担。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四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2、穿刺时小儿不配合,头部摇摆不定,难以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导致穿刺失败。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四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3、部分患儿静脉暴

露不清晰、血管不充盈,增加穿刺难度。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四页。

动脉

触诊有搏动感,啼哭时无明显充血扩张,呈弯曲张,一般较粗,外观呈紫红色,管壁较厚,不易被压瘪,易滑动,液体注入时,周围组织立即变白,滴入需较大压力,血液多呈离心方向流动。动脉与静脉的区别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四页。动脉与静脉的区别静脉

触诊无搏动,啼哭时充血明显,呈树枝状,一般较细小,管壁薄易被压瘪,但较固定,不易滑动,外观呈浅蓝色,液体滴入顺畅,血液多呈向心方面流动。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四页。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

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一般无静脉瓣,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四页。静脉管壁内面具有半月形向心方向的静脉瓣,可阻止血液逆流。四肢的浅静脉,静脉瓣较多,大静脉、肝门静脉、头颈部的静脉一般无静脉瓣。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四页。婴幼儿常选择穿刺部位的静脉掌背静脉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四页。婴幼儿常选择穿刺部位的静脉头静脉头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前臂正中静脉第三十页,共六十四页。婴幼儿常选择穿刺部位的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足背边缘正中静脉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四页。婴幼儿常选择穿刺部位的静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四页。

1、正中静脉该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较明显。

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四页。2、颞浅静脉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

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四页。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

3、耳后静脉此静脉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显露清楚。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四页。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

额静脉 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原因:前者比后者更易接受且便于观察、固定选择的顺序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四页。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

本人经验:一摸二看三观察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四页。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

本人经验:一摸:是指静脉的弹性及走向,适用于头皮上较粗的血管。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四页。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本人经验:

二看:指针对较细的静脉,看静脉而言,宁可选择细而直的血管,尽量不选择虽粗但静脉分支较多的血管。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四页。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本人经验:三观察:主要是针对皮肤较黑的患儿,

头皮静脉在皮肤表面若隐若现

可用拇指或棉签进行局部推压

使局部皮肤变苍白的同时进行观察,这样容易找到隐匿的静脉,观察其走向。

第四十页,共六十四页。患儿头部固定方法在穿刺时,小儿头部固定正确与否决定穿刺成功率。让患儿仰卧于治疗台上,头下垫治疗枕,固定时助手或家属双手抱住小儿颧骨、颊部及下颌部,双肘为支撑点,小儿双手位于助手双手下,固定住小儿头部,用两肘约束患儿躯干及四肢,但切忌不要压迫患儿的五官及颈部。

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四页。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四页。头部固定不当的后果备皮时异误伤皮肤固定不当导致穿刺失败颈部按压过紧易导致患儿窒息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四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1、额正中血管:一般能摸到该处有条沟.摸清楚该处血管走向,左手拇指和中指压迫血管两端,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进针角度约20度,对准血管方向,由浅入深,进针宜慢,空虚感较强,或是见回血后压平角度平行推入。

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四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2、额前毛细血管:只可隐约见到红色丝样的血管,进针角度也可大约10度左右,对准血管由浅入深,见回血后,平推针梗少许,若不平推也行,只要回血通畅即可。

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四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3、两侧粗大血管:像“水龙头”,固定患儿侧卧,按压使血管充盈,绷紧穿刺静脉两端,若不充盈,皮肤不用太绷紧,进针角度20度,由浅入深进入.此血管回血不一定好,但落空感强,有回血或有落空感,可压平角度推入足够长度,要不然虽然回血好,也会渗会肿.

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四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4、不细也不深的比较清楚的血管:尽量使血管充盈后,在拟进血管处的后0.3㎝皮肤处进针,角度5°左右,后再压平角度挑血管,见回血后平推针梗.如角度太小,阻力大,而且进了针后不好挑血管.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四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5、肥胖小儿血管:大多数肥胖患儿在深血管没把握的情况下可以耐心找头皮上的丝样的毛细血管。

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四页。针头的固定

操作方法:第一条胶布贴于针柄,第二条固定无菌敷料保护针眼,第三条从针柄下交叉向上粘贴,第四条固定软胶管,最后一条将输液管前端固定于穿刺部位同侧耳廓上。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四页。第五十页,共六十四页。针头的固定操作方法:若病儿较烦躁,或天热易出汗,胶布不易粘住时,可用长胶布绕患儿头部一圈固定住针头,以防针头脱出。固定以后,教患儿家属横抱患儿,穿刺面朝外,注意患儿两手不要扯拽针管。

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四页。针头的固定

固定细节:1、固定部位的皮肤针头附近皮肤不能有汗渍,备皮要大于胶布黏贴的范围。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四页。针头的固定固定细节:2、胶贴的长与宽胶布不能太长、太宽,以5~8cm×1~1.5cm为宜,太长一是浪费、不美观;二是拔针头时黏住毛发及皮肤引起疼痛。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四页。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注意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有无输液不良反应等意外的发生。告知家属小儿输液注意事项,叮嘱家属不碰针头尤其针尾部。

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四页。本人心得操作前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选择血管很重要备皮范围直接影响固定的效果穿刺前认真评估血管情况掌握进针角度及速度操作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四页。四、护理(一)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1操作前后注意手卫生,六步洗手法2手部有液体或污物时用流动水及皂液清洗双手,时间不能少于15秒

3皮肤消毒要待干后穿刺

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四页。四、护理(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4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5使用独立包装消毒液得棉签6更换液体时对已输完得空瓶也需消毒后拔针7更换输液瓶时将针头向下插入第五十七页,共六十四页。四、护理(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8、加强巡视,观察有无渗出及静脉炎静脉炎的分级:0级:无临床表现1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或不伴有疼痛的发红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摸到条索状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摸到条索状静脉。长度>2.5cm,有脓性分泌物渗出。第五十八页,共六十四页。四、护理渗出分级0级:无症状1级: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伴有(无)疼痛2级: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15cm,皮肤发凉,有(无)疼痛。3级:水肿范围直径>15cm,皮肤发凉,轻度到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4级:皮肤紧绷感明显,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血、肿胀,水肿范围直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