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1页
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2页
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3页
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4页
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化建立的调研报告全面推进财政信息化建立,加大财政精细化管理力度,是财政事业开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是为大家的关于信息化建立的,欢迎大家的阅读。(一)信息化机房、硬件、网络建立情况。自XX年省厅推行“金财工程”以来,截至到XX年底,财政信息化建立累计投入资金572.66万元(不含新机房及市局数据备份中心建立)。目前,机房硬件设备有空调、UPS电源系统、网络设备、效劳器、存储阵列设备、终端管理软件等。并为“金财工程”纵向横向联网,“U8-财政一体化平台系统”等运行提供效劳。同时,还有1台路由器连接市局政务专网。网络上实现了“四级网络贯穿”。即省厅、市局、县本级各预算单位和乡镇纵向网络贯穿。局域网采用双网络、双布线,实行内、外网别离,已建成了上连财政厅,下连各乡镇财政所,横连县本级各预算单位、各代理银行的财政信息专网。当前,与财政厅连接使用专网光纤1条,与市财政局连接光缆1条,与各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县本级预算单位连接使用县广电局网络1条,由其中心机房进展路由与各预算单位连接,电信互联网线1条,与农行、农商行、建行等代理银行连接使用专网光纤4条。在财政业务及政务信息等方面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搭建了纵横网络系统,包括县级局域网、纵连财政厅、市财政局,下联乡财政所的广域网和横向连接同级预算单位等职能部门的城域网。部分乡镇财政所已连接10M专用光纤,为国库集中支付通畅运行奠定了良好的网络平台。所有接入财政内网电脑,严格实行内外网隔离。1、 县本级财政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情况。目前我局分别启用了用友公司和湘邮公司开发的软件:用友公司U8财政一体化系统共有15个子系统,主要含财政应用支撑平台、部门预算、指标管理(含实拨)、工资管理、国库支付管理、公务卡管理、预算执行动态管理、账务管理、综合查询等,湘邮公司软件1个系统,即非税收入,另外还有政府采购、惠农补贴发放、政府债务管理等十余个独立系统。2、财政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情况。局机关已启用了金财公司开发的15个财政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即指标、远程申请、国库集中支付、银行清算、门户、总预算会计、工资统发、资金管理、集中财务、非税收入(用友-税费统征办用)、部门预算、平台接入、银行接口、集中财务监管、预算执行分析。同时还运行了非税(湘邮)、资产管理、补贴发放、政府采购、PPP工程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10余个财政业务软件。目前,各预算单位、乡镇财政所办理财政业务根本实现了网上办公。总之,按照财政信息一体化建立要求,各乡镇所及县直预算单位已建立和完善了财政根底信息库,县财政与各乡镇财政所和预算单位实现了上下级财政数据共享,实现了财政业务的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目标。(三)提升信息化效劳及网络系统运用情况。在提升信息化效劳方面。目前已建成财政门户网站即汝城财政综合信息网以及内部局域网网站,开通了汝城财政微信平台等信息化建立工程,并通过门户网站及微信平台,主动公开我县财政年度收支预决算、财政三公经费、惠农政策补贴和社保补贴发放等情况,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开展工资查询。通过微信,网站宣传我县财政方面的新政策、新成就、新举措力度,赢得了广阔网友和效劳对象的一致好评和点赞。在网络系统运用方面。当前,我局通过浏览各类软件,即U8财政管理系统,随时了解各单位财政指标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工资统发和账务系统的相关内容。各预算单位,相关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统一的补贴发放系统,了解民生资金发放情况,如良种补贴、农村优抚、养老、社会救助及村组干部报酬等多项资金补贴。访问“一事一议”了解惠民补贴政策,如各地区美丽新农村建立补贴到位情况等。尽管我县财政信息化建立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财政部门对信息化建立的要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仍处在碎片化管理状态。目前非税、国考、政府采购、国资管理,惠民补贴发放系统均属于不同系统,数据编码不统一,许多财政根底数据信息不能完全共享。目前,全县财政系统使用的业务软件主要是基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用友U8及其子公司开发的乡财补贴发放系统和湘邮公司的非税征缴系统,两家产品都有自身的数据编码,软件差异造成财政内部、外部形成了假设干个相互、各自为政的信息应用系统。2、 对部分偏远乡镇基层机构未能实行有效信息化管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乡镇预算单位不能运行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一是受财政体制影响,乡镇财政所一级财政管理,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指标及方案管理上比较独立,为完全纳入财政集中支付,目前仅在岭秀、井坡、小垣等三个乡镇试点成功,为大面积推广。二是个别乡镇单位,尤其是乡镇中小学,受地理影响,网络运行不稳定,无法进展国库集中支付,经常是由业务人员到县城进展现场操作,极大的制约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有效监管。3、信息化建立队伍素质尚需提高。财政局信息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人,机关原有由各个重要业务股室熟悉计算机知识预算单位组成的信息小组由于各方面原因长期为形成有效合力。操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业务股室业务人员大多数对信息化知识较为匮乏,对局信息中心依赖度较高,既增加了信息中心技术人员日常维保业务工作量,也不利于信息化建立的深入推进。财政信息化建立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手段,也是财政与开展的“助推器”,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信息化建立必须努力实现各业务环节和各管理层全面贯穿,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视、统计分析全方位管理。因此,进入新阶段的财政信息化建立,必须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建立,推动财政向前开展,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按照上级财政部门一体化建立要求,我市财政信息系统建立今后应由、分散建立向一体化开展转变,主要业务应用向财政业务全覆盖转变,支撑日常业务处理向推动加强财政管理、促进财政科学决策转变。最终实现建立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纵向实现财政数据共享,横向实现财政与预算单位、银行、税务互联,实现财税库银相通。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要高起点、前瞻性规划。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化建立是提高财政工作水平的必由之,是财政事业向前开展的必然选择,是夯实财政根底、提高财政效能、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财政信息化建立应高起点、统一整体规划,并分步建立。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财政与开展大局,以信息系统整合为突破口,建立完善部分软件功能,统一业务及技术标准应用支撑平台,将所有的核心业务均纳入一体化管理,在现有支撑平台上开发新软件,建成各级财政内部、财政与同级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支撑各级财政部门本级财政支出及对下转移支付资金的标准管理,实现全县预算自动汇编、收支及时汇总和决算即时生成。2、要实现财政信息一体化建立,首先应升级完善现有应用支撑平台,共享资源。以《财政业务根底数据标准》为根底,按照大系统的建立思,通过理顺业务流程关系,统一编码体系、统一根底信息、统一数据库、统一报表工具、统一对外信息交换、统一平安管理机制等原那么,制定统一标准开发,使全县各类软件在同一平台运行,实现全县财政数据自动收集、汇总,到达财政信息共享。最终构建覆盖所有财政部门、所有预算单位、所有财政业务、所有财政资金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3、进一步完善部分软件功能,强化财政管理职能。在现有国库集中支付大平台根底上,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涉农补贴发放、资金监管、政府采购、债务管理等系统功能,使原有分散部署、各自的多个应用系统,逐步转变为信息通畅、数据集中处理的新运行模式,打破信息“孤岛”。4、在稳固和提高现有信息化的前提下,按照财政和管理需求,探索推进财政信息化建立内容,在现有一体化平台上研究开发绩效管理、监视检查、专项资金管理、单位会计集中监管等软件系统。利用财政核心数据生成单位财务会计账务,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实现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监视,为财政管理决策提供依据。5、运用现有综合查询分析系统,使信息技术向深层次管理分析转变。通过对财政收支、财政两级专项资金、财政管辖单位预算编制及使用、单位人员工资、日常经费、采购、资产管理和惠民补贴资金发放等一系列业务执行情况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反映出财政资金动态、静态的变化,实现财政管理中对财政资金实时管理的需要。根据真实数据查询和显示的图形,使管理者追踪到详细的业务和底层信息,为领导提供预警功能和财政决策效劳,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6、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工作领导,做到“一把手”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将机关内熟悉信息化建立人次纳入统一管理、建立涉及各业务股室及二级机构的信息化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信息化建立情况分析会。7、要提升素质、强化效劳,进一步加大信息化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