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人教版课件7_第1页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人教版课件7_第2页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人教版课件7_第3页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人教版课件7_第4页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人教版课件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罗斯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前身),在它的领导下,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一起加入。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决定,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由俄罗斯继承。彼得大帝:为了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同瑞典进行长达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女皇,打通黑海出海口,建立了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普希金: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赫尔岑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政论家。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彼得·柴科夫斯基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作品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弗拉基米尔·列宁(VladimirLenin,1870-1924)

一、年轻的反叛者---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1中学时代--------革命理想的确立(原因,主张)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立一个新社会2大学时代--------早期革命活动(学生运动,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会见普列汉诺夫)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1组织准备:创建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2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3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真正建立,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分道扬镳前的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和孟什维克领袖合影三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论上:

1发展马克思主义:

a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b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甚至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获得胜利的理论(理论指导)二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政权转到资产阶级2发表《四月提纲》内容:把政权转到苏维埃,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平方式)作用:指明了革命的发展方向。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提供了理论根据。(七月事件后,决定用革命的方式)3写作《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攻占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今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四、巩固新生政权(1918-1920)1)困境:内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反革命叛乱外部:战争还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2)措施:《和平法令》,退出一战《土地法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军事,反对国内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影响:

1918-1920打败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政权巩固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原因:1918-1920处在战争时期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贸易国有化(实物配给)义务劳动结果: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夺取战争胜利起了很大作用。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1920年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他和军事学院的学生们一切打扫克里姆林宫广场。这是伟大的创举!

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战时共产主义作为战争时期的一种非常措施,使苏俄得以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之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但作为一种经济和政治体制来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不是成功的。它不顾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过早地否定了商品货币关系,试图通过在苏俄城乡迅速建立起直接由国家掌握和调节的高度集中的生产和分配制度,直接过渡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列宁在对战时共产主义实践的反思中,曾经说:“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B新经济政策(迂回过渡)原因:1921年战争结束后,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危机:农民暴动,水兵叛乱。(小农国家)内容: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租让制、租赁制),自由贸易。

二十三岁的百万富翁阿曼德·哈默成为实践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外国人。

实质: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意义: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基础。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C晚年的探索现代化: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1922年,苏联建立。

1922年12月30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民族问题政党建设

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恶化,在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逝世,终年54岁。列宁去世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红场建造了列宁墓,将列宁遗体保存在水晶棺内供人瞻仰。近年来俄罗斯科学院等机构提出将列宁遗体迁出红场下葬,此议既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也遭到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很多人反对。

长空的雄鹰,决不因暴风雨而收起它的翅膀。——列宁列宁的贡献:①一个政党:②一个国家:③一个主义:④一个政策:①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②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③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④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4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摘自《苏联史》(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材料解析:“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请回答:①上述内容出自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②这一文献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①出自《四月提纲》,是列宁于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情况下所作的报告。②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和方向。阅读材料: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二、“满足农民有关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愿望、、、农民在本地范围内自由支配余粮等项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