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练习题_第1页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_第2页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_第3页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_第4页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2•自贡)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身高是()

A.0.7mB.1mC.1.7mD.无法判断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该同学身高1.7m,该同学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该同学的身高相等,所以像高1.7m.故选C.点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跟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2.(2012•孝感)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成的去分析此题.解答:解:A、亭台在湖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从放大镜中看到镜后正立、放大的数字,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像和虚像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是考查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及其形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是物理中考的一个热点知识,一定要掌握.3.(2012•泰安)伦敦奥运会圣火于5月11日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点燃,如图所示.利用凹面镜采集圣火的过程属于下列哪种光现象?()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色散D.光的折射考点:凸面镜和凹面镜。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将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也可以将焦点发出的光线变为平行光线射出,可用来制作太阳灶和手电筒的反光装置.解答:解:太阳光照射到凹面镜经反射后可以会聚在一起,凹面镜的焦点处将会聚集大量的太阳能,温度很高,可以加热或点燃物体;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凹面镜的应用.4.(2003•黑龙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考点:光的反射;光反射的可逆性;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潜望镜的构造及其原理;②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③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④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原理.解答:解:A、潜望镜的构造主要是两块平行的与水平面成45°的平面镜组成,其原理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因为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体综合考查了光的反射、光路的可逆性、平面镜成像原理、漫反射等光学知识,考查的很全面,都是一些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5.(2012•南昌)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专题:实验题。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2)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如果实验中上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自然使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解答:解: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本选项正确.B、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故本选项错误.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本选项错误.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进行物理实验时,要根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改进.这是试题的走向.6.(2012•荆门)“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来解答此题.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解答:解:因为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距等于像距,所以水中的月亮与天上的月亮大小相等,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故A、D选项错误;因为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平面镜成像中的物像等距、等大这一特点.7.(2012•巴中)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A.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B.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C.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已此人身高1.6m,所以他在镜中的像高也是1.6m.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他以2m/s的速度在垂直平面镜的方向上走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也以2m/s的速度在垂直平面镜的方向上走近平面镜,所以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平面镜成像现象中,不论视觉上感觉像变大还是变小,事实上像的大小都没变,总与物大小相同.8.(2011•盐城)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分析: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鸟在玻璃幕墙上成的像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到玻璃幕墙等距、连线与玻璃幕墙垂直、是虚像.解答:解:A、“身影”是鸟在玻璃幕墙成的像,根据物像等大,“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符合题意.B、物像到玻璃幕墙等距,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靠近幕墙.不符合题意.C、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大小等于小鸟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D、根据物像到玻璃幕墙等距,“身影”到幕墙的距离等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生活中很多都可以看成平面镜,如水面、玻璃幕墙等等,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去分析成像情况.9.(2012•黄石)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的距离不能超过()

A.1mB.2mC.3mD.4m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1564180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1)当人的眼睛看到灯的像时,人的眼睛和像在同一直线上;(2)当人的眼睛,池子的边缘、灯在水中的像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此时人距离池子的距离最远,再远人就看不到灯在水中的像了,由此入手确定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解答:选C.(解见下面)点评:(1)此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相似形的特点、光沿直线传播.(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出其成像的位置,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确定人看到像的最远位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以水面为平面镜做出灯S在水中的像S′,因为SD=3m,所以S′D=3m.(2)连接S′A并延长至人的眼睛,如下图所示,BC为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为人到池子的距离.(3)由题意可知,DS′=3m,DA=5m,BC=1.8m,两个直角三角形:△DAS′与△CAB相似.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所以=;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AC=DA=×5m=3m.10.(2004•常州)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

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

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解:由题意可知,视力表离平面镜为3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离镜子也是3m,所以人离镜子2m时,视力表的像离人距离为3m+2m=5m,正好符合要求.分析过程示意图如下: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解答:故选A.点评:熟记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大小相同;②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③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④虚像.11.(2003•宜昌)关于平面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B.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C.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D.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平面镜的应用。1564180分析:平面镜的两个应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的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A、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一定是虚像.不符合题意.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无关.离平面镜远,人感觉平面镜中的像小,是因为人的视觉错误造成的.符合题意.C、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不符合题意.D、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像大小有关,跟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此处学生容易模糊,要用视角来解释人眼感觉物体离平面镜远,像小的原因.12.如图所示是一种“X光”玩具,它能让你隔着不透明物体看到后面的东西.它的原理与下列哪种仪器相同()

A.潜望镜B.望远镜C.显微镜D.透视仪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光的反射。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潜望镜是望远镜加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解答:解:因潜望镜中加是两块平面镜,平面镜对物体成像是正等大的虚像,两块平面镜的同时使用,使上边以及后面的物体都会很清楚看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13.中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当你出门整理衣着时,所选用的是()

A.平面镜B.放大镜C.哈哈镜D.望远镜考点:平面镜的应用。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根据各种镜子的工作原理,结合生活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中学生用来整理仪表仪容的镜子属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实物大小相等,而放大镜是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哈哈镜将人变形了,望远镜是用来观察天体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凸面镜、以及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常见的考题.14.(2007•荆州)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设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2m

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4.6m

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

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4m解:如图所示,大括号所指示部分为所求距离: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专题:计算题。分析: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解答: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5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2.5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距离为2.5m+2.5m=5m,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0.4m,所以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0.4m=4.6m,即视力表的像离被测者距离为4.6m.故选C.点评:熟记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大小相同;②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③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④虚像.15.(2006•呼和浩特)如图是从平面镜内看到的机械手表指针的位置.此时实际时间是()

A.1点20分B.4点35分C.7点50分D.10点05分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同时还应注意到机械手表的调整时间的旋钮一般是在表盘的右侧.解答:解: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同时,机械手表的调整时间的旋钮一般是在表盘的右侧,对着数字3,由此可知,此时的时间为7点50分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类题可以认为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或者把纸翻过来看,同时注意调整时间旋钮的位置.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选择与物等大的另一物体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C.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得出白纸能接收平面镜所成的像D.平板玻璃放置时应与桌面垂直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①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②两只蜡烛大小相同;③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④玻璃板要竖直放置.解答:解:A、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选择与物等大的另一物体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成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平板玻璃放置时应与桌面垂直,这样能够准确确定像的位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解答.17.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应该()

A.弯腰或下蹲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D.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一些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就可解答此题.解答:解:根据图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由图可以看出:只有弯腰或下蹲,这样才会看到镜中的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考题.18.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A.实像,距离变大B.虚像,距离不变C.虚像,距离变小D.虚像,距离变大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分析: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且物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答:解:由于平面镜成的虚像到镜面的距离始终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燕子到水面的距离变小,像到水面的距离也在变小,故燕子与它的虚像之间的距离在变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19.(2005•西城区)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B.物体越小,所成的像越大C.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越大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平面镜的大小,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所以选项BCD说法错误,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理解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真正含义,并做到灵活运用.20.(2005•湛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一定要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C.从水面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②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③光的折射定律;④小孔成像时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解答:解:A、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大小,与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从水面上看水中的鱼,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故本选项说法正确;D、小孔成像时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知识点,综合了光学知识,是一道很典型的题目.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2012•宜宾)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

10~20cm

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改变光路

,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考点:平面镜的应用。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2)掌握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当2f>u>f时,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解答:解:(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cm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2)投影仪成像时,按照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故答案为:10~20cm;改变光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及成像特点,知道投影、幻灯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22.(2011•昭通)如图所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A1B1,若在A1B1与平面镜之间放置一块足够大的木板CD,则人眼

(填“能”或“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像A1B1;若使物体远离平面镜,则像A1B1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物体和像之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解答:解:(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照到像点,所以镜子背面放什么物体都不会影响成像;(2)像与物永远大小相等,即使物体离像变远,也相等,人在视觉上感觉的像变小,但事实上像的大小没变.故答案为:能、不变.点评:本题要求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特点,易混处有三个:像与物的距离和像与镜的距离易混;像相对于物的速度和像相对于镜的速度易混;视觉像的大小和真实像的大小易混,请在解题时注意区分.23.(2011•山西)小豪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环境申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玻璃板较厚

造成的;(3)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不变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专题:实验题;简答题。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2)玻璃板有两个表面,两个表面都对光线有反射作用,都会成像.(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解答:解: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会汇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两个像越清晰.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化.故答案为:(1)较黑暗;(2)玻璃板较厚;(3)不变.点评:进行物理实验时,要根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改进.这是试题的走向.24.(2011•鞍山)一平面镜竖直挂在墙壁上.身高为1.65m的小明从镜前3m处沿直线以1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2s内小明通过的距离

2

m.若以小明为参照物,则其像的运动速度是

2

m/s,像高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65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分析:知道小明运动的速度和时间求出小明运动的距离,求出小明距离镜面的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像的大小,像和物体的相对速度.解答:解:小明运动的距离:s'=vt=1m/s×2s=2m.小明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s''=s﹣s'=3m﹣2m=1m.小明向平面镜靠近的速度是1m/s,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靠近平面镜的速度是1m/s,所以像相对人的运动速度是2m/s.小明在平面镜中成像,小明的像和小明的大小相等,小明身高1.65m,小明的像高1.65m.故答案为:2;2;等于.点评:小明靠近平面镜时,小明的像大小是不变的,但是小明看到自己的像在变大,其原因是眼睛看到的像的视角在增大的缘故,此处容易出现错误.25.(2010•镇江)小章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1564180专题:实验探究题。分析:选用“两只完全一样的蜡烛”目的是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不会出现像;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解答:解:(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2)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故答案分别为:大小;不能;不变.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26.(2011•福州)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

(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

3

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辨别出是小玲的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音色。1564180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像是虚像;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像是虚像;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m,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1.5m+1.5m=3m;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在电话中听到熟人说话可辨别对方是谁,是靠辨别对方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所以小美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是小玲的.故答案为:虚;3;音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要结合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还考查学生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掌握情况和对音色定义的理解程度.27.(2010•济宁)上海世博会上,意大利展馆展放着一辆新型小轿车,为了让参观者能清楚地看到轿车底盘的复杂结构,展览人员巧妙地把轿车倾斜着支撑在大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这里应用了初中物理

平面镜成像

知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探索绿色环保、低能耗、低污染的城市发展模式.从我做起,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你应该怎么做?请提一条建议:

节约用水、用电,不要随地扔垃圾,废电池不要随便扔进垃圾箱,上学或外出尽量骑自行车等等考点:平面镜的应用。1564180专题:答案开放型。分析:平面镜的应用主要有两点:(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里应用了“成像”特点;物理源于生活,但又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善于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自身生活质量.解答:解:平面镜成像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不少见,例如:利用平面镜成像可以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成像可以矫正自己的舞姿等等.这里利用平面镜成像可以使人们方便的观察到不方便观察的车底情况;故答案为“平面镜成像”.对于物理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本着“环保节能”的原则,故答案为:“节约用水、用电,不要随地扔垃圾,废旧电池不要随便扔进垃圾箱,上学或外出尽量骑自行车等等.”点评:本题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把所学知识应用生活实际.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刻度尺、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把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立放在桌面上的要求是

竖直放置,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粒棋子A、B,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

重合

,这时B的位置就是棋子A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将白纸竖直放在棋子B处,移开棋子B,直接观察白纸,这个像不能在白纸上出现,是因为这个像是

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564180专题:实验探究题。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虚像不能呈现到光屏上,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解答:解: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便于比较像的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测量物距和像距.移开蜡烛B,把白纸放在该位置上,白纸上不能呈现像,所以A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竖直放置;重合;虚.点评: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常是中考出题的热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