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郭沫若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成都草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中山市海洲中学陈远超2010.9.12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作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书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生于河南巩县,祖籍湖北襄阳。

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望岳》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ǎn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整体感知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细望泰山云气团团、众鸟飞归的景象(细望:近看之景)(极望泰山,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极望:用力远望,极目四望)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蕴含了人生的哲理,一语双关。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望岳》中心: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有关“泰山”的诗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岱宗何崔嵬,cuī

wéi群山无与比。

——元·贾鲁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晋·谢道韫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春望》

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11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溅()——抵()——搔()——浑()——胜(

)——簪()——jiàn溅落dǐ值得sāo用指甲挠zānshèng能够承受一种束发的首饰▲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简直hún译文: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又逢春天,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夺,早已满目荒凉。春花盛开,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

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头发早就白了,(因为忧国念家)变的越来越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合作探究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象;但是,目前的长安,山河依旧,人们却流离失所。春天来了,长安城里草木丛生,暗含人烟稀少,国破家亡。▲合作探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春望》中心:写长安城破败的景象,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拓展延伸试比较<<望岳>>和<<春望>>两首诗在形象描绘及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望岳>>:形象高大豪迈进取<<春望>>:景象凄凉沉郁凝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动脑筋。。拓展: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诗意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2、与《春望》比较,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答:忧国忧民,眷念亲人。动动脑,你就会成功!石壕吏杜甫杜甫诗三首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疏通文意2、初步感知课文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傍晚投宿差役抓壮丁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喊,叫嚷多么哭悲苦,凄苦越过跑,逃跑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疏通文意3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上前儿子防守捎信回来新近,刚刚幸存的,活着的苟且的活着永远的完结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指男人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妇跟从应征兵役还能够因为“有孙”,所以“母未去”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指夜深好像低声的哭泣指向前赶路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役了。)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差役是()的老妇是()的战争是()的作者对老妇一家是()的作者对战争是()的凶恶、蛮横可怜残酷同情憎恶请思考并回答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4、最终抓到人没有?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时间:晚上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事件:官吏抓壮丁。老妇人和官吏。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请思考并回答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9、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有吏夜捉人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