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城与地方城市_第1页
古代都城与地方城市_第2页
古代都城与地方城市_第3页
古代都城与地方城市_第4页
古代都城与地方城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都城与地方城市分析范昌超一、长安1、城市选址地理位置方面: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居于关中平原的中部,东有崤函天险,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易守难攻,一旦东方出现变乱,便可以坐镇长安,进可攻、退可守气候方面:当时关中地区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大禹曾经把天下的土壤分为九等,称雍州的土地为上上等。《汉书》中描述“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水溉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饶。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经济方面: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粮食产地。早在战国末年和秦时期,关中地区就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历史优势方面:长安以前作为周,秦的首都已经初具规模。将都城选择在长安,可以在汉朝初定天下,政权还不稳定的同时,减少人力、武力来建设长安。这样不至于为了巩固政权,而引起百姓的反抗。劳民伤财,引起大规模的起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阶段式演变及特点(1)汉长安汉长安城在东南与北面郊区设置了7个陵邑,用以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汉长安城街道布局有“八街九陌”之说。《三辅黄图》记载:“有香室街、夕阴街、尚冠前街。《三辅旧事》曰:‘长安城中八街九陌。’《汉书》刘屈氂妻枭首华阳街,京兆尹张敞走马章台街,陈汤斩郅支王首悬藁街。”长安街道均为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直交,诚如张衡《西京赋》中所说:“街衢相经,廛里端直。”一般居民区则称闾里,多在城内各宫殿之间。据《三辅黄图》记载:“长安闾里一百六十,室居栉比,门巷修直。有宣明、建阳、昌阴、尚冠、修城、黄棘、北焕、南平、大昌、戚里。”汉长安城闾里形态类似于后世隋唐长安城中的“坊”。汉长安城遗址平面(2)隋大兴

《考工记》所描绘的城市图式,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宫城南北中轴线作为全城布局的中轴线,形成了以宫城为轴心、南北中轴线为主导、严整对称的城市空间形态。隋大兴城无疑是这种布局的完美范例。大兴城平面呈长方形,宫城与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正中,宫城、皇城的东西南三面为里坊区,其间布列坊市。全城以位于宫城南北轴延长线上的朱雀门大街为中轴,严格按照左右对称的原则规划布局,结构谨严,区划整齐,形成单一轴线的严整布局方式。与布局上的轴线对称相适应,大兴城在功能布置上也呈现出均衡对称的形态。(3)唐长安

唐代在长安宫城的东北和东南修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大明、兴庆二宫的兴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了隋大兴城中轴对称的严整布局,出现了城市整体空间上的非对称性:一是太极大明兴庆三大宫殿区的形成,取代了太极宫单一中心的格局,突破了宫殿建置的对称形态;二是由于兴庆宫位居城东,正门西向,在布局和朝向方面,改变了宫殿布局形态;三是为了开辟大明宫正门门前的丹凤门大街,将丹凤门南的翎善、永昌二坊从中分开,各分为二。扩建兴庆宫时,又缩小了永嘉、胜业二坊,改变了街道形态和里坊配置,打破了街道里坊的对称形态。3、城市功能与城市布局(1)汉

利用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形成“前朝后市”的格局。以市为主,结合手工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在城北,成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以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的“甲第”形成政治区。这实质上是继承战国综合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所形成的有组织的外廓空间结构。

城镇社会生活组织秩序方面,做为城镇经济建设活动的经济中心——“市”开始确立,城镇政府中心与经济中心相互的地位开始演进。城镇空间结构表现了一种以权力中心为中心结构严格的区划,同时政治中心偏西南,经济中心偏北,结构上显现了一种动态发展的趋势。城镇主体空间形态打破井田观,因地制宣,因势利导,在城镇建设上强烈的自然观及不拘传统的革新观念。(2)唐第一,唐长安城的布局,分为宫城、皇城、商业区即“市”、市民居住区,彼此区划分明,这为唐以后各代都城的建设开创了先例,后来宋、元、明、清各代国都的建设布局,基本上都继承了唐长安城的规模。第二,唐长安城布局异常整齐,街道宽阔平正,城市绿化、美化都很讲究,有严格要求。唐长安城形如棋盘,城内各坊都有统一规格。第三,唐长安城东西城设东、西两市。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共有二百二十个行,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是当时长安城商业经济活动的中心。第四,唐长安城经过精心规划,注意到城市用水问题,同时还特别注意保持城市市容的清洁。唐长安城东临浐水,北枕渭水,从隋时就将龙首、永安、清明等渠引入城内,唐玄宗时又引潏水入城,并引进内苑。唐玄宗还进一步扩大浐水的入水量,增加城东南曲江池的储水量,使曲江池成为唐长安城的著名风景区。4、城市社会生活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高峰期,长安作为唐代都城,佛教寺院星罗棋布,与佛教有关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佛教寺院成为城市生活的舞台,朝廷在这里举行佛事活动,百姓僧众在这里举行节日庆典;同时佛教寺院也成为百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不论是僧人的俗讲,还是庙会中的戏场,都对百姓有吸引力,此外风景优雅的寺院还是文人游乐、集会的场所。因此与佛教寺院有关的种种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长安的城市生活,见证了长安文明,成为不可忽视的唐代佛教文化组成部分。长安城地理环境优越,水系丰富,具备了宴赏游玩的自然环境。对于诗人来讲,他们也青睐于依山水形势而建的寺院,这些寺院往往能给他们提供创作的灵感,他们更喜欢来这里吟诗作赋,因此出现了雅集和结社这种集会活动,文人与寺僧广泛参与,出现了新的文化形式,对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寺院的美景也是重要的自然景观,为文人雅士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素材和场所。由此可见,长安城寺院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缺少了此,那么唐代的文化生活就会逊色多了。小结:唐长安城的都城文明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中古以后历代王朝都城,其都城文明还通过中外文化交流,深深影响着同时期的日本奈良、韩国庆州、新罗的古代都城文明。唐长安城作为古代世界的国际大都会,既是中国历史的荣耀,也是世界历史的辉煌!参考文献柳华《从西汉定都长安看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问题》王俊铮《汉长安城的建设及其演变述略》胡方《隋唐长安、洛阳城空间形态的演变》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二、姑苏1、城市选址苏州,古称吴,又叫阖闾大城,姑苏,平江,茂苑,吴门,东吴等。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南宋平江碑刻图

在历史上,苏州城从创建伊始,仅有过一次迁移的历史。而且这次迁移以回迁原址作为结束,所以苏州城在选址上必然有着独特而科学的依据。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来看.苏州(吴大城)城址的选择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的。苏州据“三江五湖”之险,水陆交通方便,周围是一望无垠的水乡平原,发展腹地充足广阔,正是吴国兴王霸业所需要的基地。此外。苏州地区地势平坦,除西部属于丘陵地带外,主要以平原和湖泊为主,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再加上水利建设,具备很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吴大城位于水网密布中一块地势较高、“平夷如掌”的地方.平坦的地形对城市的建筑与市政工程的实施都十分有利,可节省建设费用。而且洪涝灾害相对较少。另外,城西郊山峦起伏的丘陵地带石材丰富,木材充足,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源对大规模的都城营建非常有利。

总的来看.吴大城城址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兴霸成王的角度考虑的,但它同时是多种因素多个角度综台权衡的结果,这也表明春秋吴国在都城选址上已具备了较高的水平。

苏州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北,地当长江三角洲的东部,京杭大运河和吴淞江交汇于此,城外有虎丘、天平、灵岩诸山。吴大城位于太湖水系的东部,地势低下,为水乡泽国。《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乃使相士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伍子胥将城址选于自低丘陵至平原过度地带的地形较高处,与太湖之间隔着一群小山,避开太湖洪灾的直接冲击,城区地势略高于周边地区,加上建设了城池,城内历史罕有洪涝之灾。2、历史演变

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四周城墙开有八座陆门,以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古城遗址至今依稀可寻。城内府衙、兵营、库房、作坊、市场、民居、和娱乐地布置井然。古城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整体呈长方形双棋盘式。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苏州城的发展特点之一是位于吴文化中心地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其二,苏州城市的城址中心历经2500年来未曾改变过。其三,苏州城在唐中叶以前长期以来只是“江东一都会”,随着经济中心南移,很快便成为了封建王朝府库依仗之地。阖闾大城卫星图前期(阖闾):吴国统治者有可能先设城池,既用于军事防御,又具有防洪排涝的意义,外来的洪水可绕城墙而过,宫城周围亦有高大的城墙和深广的城河。方整的城池和居中的宫城奠定了古代苏州的最早格局,城市用地由此分为东、西、南、北四部分,最初的街衢河道受城门和宫城的控制而形成简单而不一定规整的方格网状。手工作坊区、居住区和市场区分散地布置在宫城的附近,四周可能也筑有高墙,都城由许多封闭的功能单元组合而成。短短41

年的吴都建设不可能有很大作为,城墙内还有大量闲地供平民耕作,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整个城市空间因此很松散。史书上所载的吴王苑囿以自然景观为主,很可能是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加以改造而已。中期(隋唐):隋末大运河的修通解决了当时国内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的问题,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无疑,这也刺激了处于运河侧畔苏州的发展,这种外来的作用力使古城的空间形态演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先是外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方面江南运河的修筑使地区水网更加通畅,另一方面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修造成了大量宽厚平坦的湖堤塘岸,使之成为陆路交通的干道。苏州自此“陆骑水舫”四通八达,这种开放的环境必然带动城内水陆双棋盘架网的建设。同时,政治地位的上升、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人口的激增使城市功能区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纷纷填充在水陆双棋盘架网之上,宋初已“郛郭填溢,楼阁相望”(洪武《苏州府志》)

,特别是古城中部地区显得更为密实和丰富。城内功能区在相互的交流和碰撞中趋于松散,引起市坊制的解体,最终形成了开放的坊巷式居住区和多层次的商业网。脱胎于吴市的商业中心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相连于子城的另一城市核心,一个开敞,一个封闭。此时期的战争已不能打断古城的演进,战后的大规模修建体现了统治者的政治军事意图,城市格局规整,子城建筑雄伟,城市中轴线南北延伸,建设活动还主要限制在城墙内进行。后期:(明初)

作为古城的政治核心和空间重心———子城建筑持续了近2000

年后消亡,标志着古城的城市形态发生了新的变迁。首先,子城的焚毁使原本相连的老商业中心区一同荒废,在明初的经济恢复过程中,新的商业中心区受大运河的吸引,自发地向城市的西北方向即阊门地区跃迁。虽然城内为了保持格局的完整,在城中央重塑了玄妙观这一新的空间重心,但这并不能牵制活跃的经济核重回古城中央。相反,经济核的跃迁造成了古城内外的变动。在城内,部分功能区进行了调整。许多富绅官僚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区和批发零售商业区依附着经济核向阊门附近转移,市民则向城市其它地段转移,从而带动了城内水陆架网进一步伸展和加密。但这种细密的水网骨架不久在清朝人口剧增和城市空间膨胀的压力下逐渐污染、淤塞乃至被填平。在城外,城市商业中心区以阊门为核心,沿主河道生长出阊门—枫桥、阊门—虎丘和阊门—胥门三条伸展轴,其指状的布局和密实的肌理与古城联成一体。3、城市功能与城市布局

交通是一个城市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发达的交通,城市才能够发挥集散中心的作用,才能够很好地与外界交流,使自己得到发展。苏州地处太湖流域,河网密集,北靠长江,东临大海,有“三江五湖之利”,江、河、湖、塘纵横交错,自古以来交通就十分便利。由于苏州地区自古就号称水乡泽国,所谓“万水所凑,触地成川”。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资料分析,上古时期这里是一片汪洋,相传经过大禹治理,疏而为三江,储而为五湖,即“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洪水才得到初步控制。马湘泳等著《太湖地区乡村地理》说;“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历史上有262条,其中有宜兴百读,长兴三十四港,吴兴三十八楼,震泽七十二港和吴江十八港„„太湖沿岸现有大小河流210条,形成太湖水系。”即使在苏州城内也是河流交错,形成别具一格的水乡特色,这也就决定了古代苏州成为“不能一日而废舟揖之用”的地区。

地处水乡泽国的苏州,

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道路系统———水陆并行双棋盘道路格局。在这一格局中,

以街为边界,

城市被划分成一块块方格状居住、生活区,

水路与陆路并行共同组成城市的“街”;

在居民区内部,

小巷又将居民区划分成一块块小方块,

水巷和陆巷或平行或交错形成城市的“巷”,

整座城市因此而呈现棋盘方格网状。苏州大街中河道走船(货运大多用船,

人们出行较远也往往乘船,

所以河道以承担货运和远程客运为主),

陆道则一般是步行或轿、马、车、走的道路。从现代交通的眼光看,

这是一种典型的交通分流,

由其水道和陆道共同组成一条街道,

街道中有交通分流,

正如我们现在城市马路中分汽车道、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一样,

它们相辅相成又互不干扰。城镇中,

以街为轴,

以密集居民区为面形成的人类聚居空间单位,

称为街区。街区最基本的元素有主街、居民区建筑及设施、居民区内部的道路(

即巷或胡同、弄堂)

。在苏州独特的街道系统———水街道的基础上,

苏州形成了独特的水街区。水街区的主街是由水街组成的,

街区内的小路由陆巷和水巷共同组成。街区一旦具备这种特征,

我们就将它称为“水街区”。历史街区指的是古城镇中,

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有真实的历史遗存、具有一定规模(

视野所及风貌基本一致)、并且保存有真实的生活延续的街区。在上述水街区、历史街区概念的基础上,

我们将苏州历史水街区定义为:

在苏州古城内,

以水街和水巷为街道特色的历史街区。4、城市社会生活

古代苏州是王者统治与享乐的领地。而古代苏州“四角山水”的地理环境,山水奇秀的自然景色,似乎更适合营建统治者游乐享受的离宫别苑和场圃苑囿。新建的吴国都城有三重城垣,外郭“六十八里六十步”,大城“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除了大城以外,“城中有小城二”。其中“吴小城,周十二里”,“伍子胥城,周九里二百七十步”。宋朝是中国城市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