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化理论问题_第1页
范畴化理论问题_第2页
范畴化理论问题_第3页
范畴化理论问题_第4页
范畴化理论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畴化理论(1)范畴范畴是认知主体对外界事物属性所作的主观概括,是以主客观互动为基础对事物所作的分类。在现实世界里,事物往往被划分为不同的范畴,如动物、植物、家具、图书等等。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我们将其归为哪个范畴的问题。例如颜色范畴“红”“黄”“绿”“黑”“白”等,语法范畴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2)范畴化范畴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运用语言对周围客观世界进行分类的过程。人们对事物进行范畴化就是要对事物进行命名。二是语言学家将语言本身作为客体进行范畴化,如元音、辅音、词素、词缀、实词、虚词等概念就是对语言本身进行范畴化的产物。(3)范畴化的作用范畴化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利用符号系统将混杂的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心理过程,也是构建范畴的基础。范畴化在语言中发挥普遍的作用,语言结构本身就是一范畴化的问题。(4)范畴与范畴化的关系范畴与范畴化就像如影随行的两兄弟。范畴化是指对事物的认知过程,而范畴就是认知的结果。因此,范畴就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范畴化又是概念和词义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范畴的层次理论(范畴的纵向维度)1)定义:将事物从最抽象到最具体的排列方式,它关注的是范畴的容纳水平,或者说范畴结构能够抽象出来的层次,以建立基本的范畴分界线。2)范畴可以出现在内包的不同层次上。比如:

范畴化的认知模型

(1)含义:认知心理学认为,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借助头脑中己有的认知模型,即使在那种完全没有适当认知模型借用的陌生环境下,人们也会尽力从某些认知模型中提取相似的经验来认识新环境以及新事物并对其范畴化。(2)特点:认知模型是储存在人脑中关于特定认知对象的所有认知表征,它具有开放性及网络构建倾向性的特征。(3)认知模型的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提供有关的情景作为理解的背景,二是激活有关的其他概念和知识。(4)认知模型的类型: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和转喻模型。(i)命题模型

命题模型是指一种不使用想象手段(如隐喻、转喻或心理意象)的认知模型。命题模型具有一种客观主义的味道因为它们包含有着各种特性的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对命题所表达的语句,可以做出或者为真或者为假的判断。例如,一谈到“鱼”,人们就知道它是生活在水里的一种动物。在命题模型中,必然包括“鱼可以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包括了对特定对象的成分、属性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是数个认知域中的知识形成的知识网络。人们的知识就是以命题的形式储存在他们的大脑之中的。(ii)意象图式模型

定义:意象图式是基本经验,是一种认知结构,来源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具体来讲,意象图式是指那些在人们的日常身体经验中反复出现的、相对简单的结构以及各种空间方位关系,前者如容器图式,路径图式,连接图式,力量图式,平衡图式;后者如上一下图式,前一后图式,部分一整体图式,中心一边缘图式等。作用:在范畴化过程中,意象图式模型是命题认知模型的补充,其作用表现在对非命题知识的抽象、概括。

(iii)隐喻模型(1)定义: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的方式,是人类认知、思维、经历、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模型,隐喻是源域向目标域的结构映射,其实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2)以+TIMEISMONEY+为例,我们来看隐喻模型在范畴化中的认知构建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如下语言来谈论时间(Lakoff&Johnson,1980:7—8):1.You’rewastingmytime.(你在浪费我的时间)2.Idon’thavethetimetogiveyou.(我没有时间给你)3.Howdoyouspendyourtimethesedays?(这几天你是怎样花时间的?)4.Thatfiattirecostmeanhour.(爆胎花了我一小时。)5.I’veinvestedalotoftimeinher.(我在她身上资了不少时间)

1)以上的隐喻表达式说明,我们是通过“金钱”这个来源范畴去构想“时间”这个目标范畴,即前一范畴提供了一结构模式,我们据以建构后一范畴。2)不仅如此,时间还是一种有价值的商品,一种有限的资源,因此,我们可以花消、可以投资、可以浪费、可以节省、可以计划其开支。因此,TIMEISMONEY包含了TIMEISALIMITEDRESOURCE(时间是有限的资源)及+TIMEISAVALUABLECOMMODITY(时间是种有价值的商品)两个次范畴化概念隐喻,三者表现为一种蕴涵关系。(iiii)转喻模型

定义:是人们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以经验为基础,遵循一般和系统的原则,其过程也可解释为同一认知域内由源元素向目标元素的映射过程。特点: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往往以那些易于观察到或己得到很好理解的方面来代表认知客体的全部或其他方面或部分.莱考夫将这种包含有“代表关系”的认知模型称为转喻模型。在该模型中有A、B两个元素,B要么是A的一部分,要么在概念结构上与A密切相关。如:“Iloveshakespeare”这里shakespeare并非指shakespeare其人,人们用“shakespeare”来代替“theworkswrittenbyshakespeare”是由于这一概念实体更具突显性,因而被人们选择作为参照点或认知工具。(v)隐喻和转喻的区别与联系共同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