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_第1页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_第2页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_第3页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_第4页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黄一伟2012-3-14

内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使用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定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中的实验室,主要是指与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实验室,即是具有传染性物质操作活动的实验室。为了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中有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管理措施(软件),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目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素操作者、合作者操作对象环境实验室设施设备材料实验者管理者维护者相关者样本菌(毒)种废弃物废气废水废物人员动物器械、试剂、耗材围护结构桌椅板凳水电通讯温湿光风安全设备检验设备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发展和现状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在开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的实验室研究中,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剂泄漏逃逸到实验室外环境,研制了一系列的防护装备和设备,如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生物安全柜等;建设了BSL-3实验室和BSL-4实验室等。1983年WHO第一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LaboratoryBiosafetyManual),1993年第二版,2002年第二版的修订版,2004年正式发布了第三版,该手册鼓励各国接受和执行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并鼓励针对本国实验室如何安全处理致病微生物制订操作规范。在2004年的第三版中,在下列几个方面增加了新的内容:危险度评估、重组DNA技术的安全利用以及感染性物质运输以及生物安全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发展和现状2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国家做得都比较好。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立卫生研究院(CDC/NIH)发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Biosafetyinthe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Manual,3theditionCDC/NIH)1983第一版,1999年发布第四版,目前已被国际公认为“金标准”。/biosafety/publications/bmbl5/BMBL.pdf(2009年12月第5(2009年12月第5版本)加拿大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2004年第三版《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在1983年第一版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BMBL)中,最早提出了把病原微生物和实验室活动分为四级的概念。1993年由CDC/NIH有关专家编写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的第三版着重描述了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实验室设计和安全设备的不同组合,形成1~4级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并依据微生物对人的危险程度分为四级危险组,在实验室实际操作中加以应用。1999年美国生物安全协会、CDC和NIH的生物安全专家,根据近年发生的一些新情况,如新出现的传染病、生物恐怖活动、BSL-3和BSL-4实验室的设计、病原微生物的国际运输等问题,在第三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新的补充,出版了第四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国内情况1进口少数BSL-3实验室。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己研制第一个国产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level3,BSL-3)实验室诞生。我国也建造了一批此种防护水平或接近BSL-3水平的生物安全实验室。2002年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这是一个开创性工作。该通用准则是以美国CDC/NIH《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第四版为蓝本制定的。2003年《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标准》并已颁布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国内情况2SARS期间,2003年5月6日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其内容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国内情况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200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了该标准。2004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又联合发布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2004年11月12日,由温家宝总理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公布施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在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宗旨,从而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版)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六条、第六章监督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是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强制执行的标准,是生物安全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唯一国家标准。该通用准则是在参考了WHO、美国、加拿大和卫生部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写而成的,内容包括20节,主要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屏障和水平分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的设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人防护、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的个人防护、管理要求、事故处理、感染性样品的标志和运输、废物处理、生物安全柜的性能、分类、选择和使用、化学品安全、放射品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8)GB19489-2008与GB19489-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对标准要素的划分进行了调整,明确区分了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

2004版第6章至第20章为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两类要素交织在一起。

2008版第5章、第6章为技术要素,第7章为管理要素。调整了名词术语删除了危害程度分级(2004版的第3章)修订和增加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要求(2004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3章)修订了对实验室设计原则、设施和设备的部分要求(2004版的第6章、第7章和9.3节,本版的第5章和第6章)增加了对实验室设施自控系统的要求(本版的6.3.8)增加了对从事无脊椎动物操作实验室设施的要求(本版的6.5.5)增加了管理的要求(本版的7.4、7.5、7.8~7、13)删除了部分与GB19781-2005《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重复的内容(2004版的第3章、第12章~第15章、第17章)增加了附录A、附录B、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附录A:实验室围护结构严密性检测和排风HEPA过滤器检漏方法指南附录B:生物安全实验室良好工作行为指南附录C: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溢洒处理指南本标准的第3.1.10、、、、和条为推荐性条款其余均为强制性条款GB19489-2008与GB19489-2004比较普通实验室P1实验室P3实验室P4实验室P2实验室19条要求2008版22条要求8条要求76条要求2004版P1实验室P3实验室P4实验室P2实验室9条要求11条要求38条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制定颁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共九章,包括总则、术语、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和技术指标、建筑和装修、暖通空调和空气净化、给水排水与气体供应、电气和自控、安全和消防、施工验收九章组成。该规范将用于指导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造、系统和设备安装、装饰、空调净化、电气和自控要求、检测验收等过程。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有关概念1污染

(contamination):是指物质或事物由外来的物质或因子的混入,而造成的不希望的影响。例如空气、水体和固体受到物理的(灰尘)、气体的(有害气体)、生物(气溶胶微生物)的污染。在生物安全实验室里的空气、水体和固体都视为被实验生物因子的污染。去除污染

(decontamination):即为了安全,去除或减少污染物(原)或其影响的过程或方法。去除生物污染不一定杀灭微生物。所以:(1)安全柜内操作(2)向室外排放的空气要用高效空气颗粒(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HEPA)滤器过滤(3)排出的废水和废物要进行高压灭菌,对传出的仪器和样本容器表面进行消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有关概念2生物安全防护:是指避免生物危险因子,特别是偶然的和有意利用的生物因子,对生物体包括实验室工作者在内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的意识和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分为一级防护(屏障)和二级防护(屏障)。一级屏障:包括两方面内容,(1)生物安全柜和类似的设备等,分成三个级别;(2)个人防护装备,也分成三个级别。二级屏障:是指实验室屏障设施,其建设有4种不同的结构。(1)实验室的设施结构(2)通风空调系统(3)给水排水(4)电气和控制系统各种一级屏障和二级屏障的组合构成不同防护水平级别的实验室(BSL-1〜4)。概念的区别洁净实验室与生物安全实验室一些健康相关产品的检测标准提出了100级洁净度的要求,100级洁净实验室是必需的洁净实验室不能代替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允许正压洁净实验室仅提供了对样品的保护生物安全实验室有洁净度的要求,但要求不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危害生物危害:由生物因子形成的伤害。生物因子: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按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四类危险程度最低,第一类危险程度最高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分类,评价标准和等级划分与WHO《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基本一致,但危害程度由4级至1级递减。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WHO《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四类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Ⅰ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Ⅰ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管理条例 通用要求 WHO安全手册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Ⅱ级

(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Ⅱ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病原微生物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且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Ⅲ级(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微生物。Ⅲ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病原微生物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Ⅳ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微生物。Ⅳ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病原微生物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等级一类微生物(国际四级)二类微生物(国际三级)三类微生物(国际二级)四类微生物(国际一级)四级生物安全(高度防护)实验室(BSL-4,P4)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3,P3)二级生物安全(基础)实验室(BSL-2,P3)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P1)生物因子危害分级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操作及所用设备的关系危害分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操作安全设备I级四类BSL-1标准的微生物操作技术开放式工作台、洗手池Ⅱ级三类BSL-21、标准的微生物操作技术以及防护服、手套,若需要则采取面部保护措施2、限制进入、生物危险警告标志、“锐器”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手册等开放式工作台、洗手池以及高压灭菌器、I级或II级生物安全柜、冲洗眼装置Ⅲ级二类BSL-3同BSL-2,加:1、专用的防护服,若需要则采取呼吸保护措施2、受控的入口、定向的气流II级或III级生物安全柜,不排蒸汽的高压蒸汽灭菌器、紧急消毒淋浴装置Ⅳ级一类BSL-4同BSL-3,加:入口气闸室、出口淋浴室及专门的废弃物处理III级生物安全柜,或II级生物安全柜与正压防护服配合BSL-4BSL-3BSL-2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1、为什么要进行危害评估2、什么时候进行危害评估3、怎样进行危害评估4、如何书写危害评估报告为什么要进行微生物危害评估1.确定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根据评估的结果,确保实验室的空间、设施与设备能满足所从事工作的需要。2.依据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结果制定微生物操作、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微生物保藏、运输、灭活、销毁程序;潜在危害分析与意外事故处理程序;人员培训、个人防护及健康保障与监督程序。3.生物危害评估中包含大量相关微生物以及引起相关疾病的背景信息,是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的参考资料。4.是评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的依据。什么时候进行危害评估微生物的危害评估是生物安全的核心工作,规范的危害评估工作应始于实验室设计改造和实验研究之前;危害评估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工作,它必须考虑到科学的最新进展,实时评估于实验活动之中,定期阶段性再评估于使用之后。怎样进行微生物危害评估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要素一、一般生物学特性: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流行特征等。二、致病性和感染剂量:是评估病原微生物引起人类感染轻重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致病性主要是阐述病原微生物引发疾病的过程或者发病机制,感染剂量是给出引起人类或动物模型发病的剂量范围或者最低阈值。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强弱不同,即使同类病原微生物不同菌、毒株也还可以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判断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应考虑宿主类型、病原微生物的种、型、株、入侵的部位、体内的定位、是否产生特异性毒素等。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要素三、感染途径及潜在暴露结果:空气传播途径要比其他感染途径更容易引起实验室感染的发生。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机体的抵抗能力决定了机体暴露后产生的后果。同时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反之,则潜伏期较长而病情较轻,或不发病。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最轻的不出现任何症状、最重的发生严重型临床疾病而死亡。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要素四、环境中的稳定性: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对物理因素、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五、被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剂量的影响六、自然宿主和易感人群七、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或院内感染信息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要素八、实验活动评估因实验操作造成非自然途径感染的机会是很多:清除和处理感染性材料时可能导致手污染;微生物操作中释放的较大粒子和液滴(直径大于5μm)会迅速沉降到工作台面和操作者的手上,可以引起经消化道、皮肤和眼睛的感染;破损玻璃器皿刺伤,或注射器扎伤可以引起经血液的感染;血清样本采集时可能经喷溅和气溶胶引起呼吸道感染或眼结膜感染;进行动物实验时被动物咬伤、抓伤可导致感染。应预先确定拟进行的实验项目;应预先确定实验操作中可能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步骤:如搅拌机、离心机、匀浆机、振荡机、超声波粉碎仪和混合仪等设备的使用。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要素九、重组DNA操作和可能扩大的宿主范围十、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否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或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否有针对该传染病的疫苗;是否有可靠的诊断措施,以便在查出感染时能及时进行有效的隔离与预防。此外,还应考虑“当地”是否有条件进行上述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十一、人员安全状况评估应对所有涉及病原微生物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估:

知识背景 工作经验 工作能力 个人心理素质 健康状态对实验室管理者还应评估:管理能力处理紧急事故能力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要素十二、评估结论1.病原微生物分类分级。我国对具体病原微生物的分类详见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该名录不仅对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类,而且还规定了其不同实验操作的防护水平以及运输的包装要求。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关系是相对应而非“等同”。在确定所从事特定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时,应根据危害评估结果来进行专业判断,而不应单纯根据所使用病原微生物所属的某一危害程度分类来机械地确定所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列出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时应采取的最低防护水平。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要素十二、评估结论2.实验活动、实验室级别以及个人防护要求。3.人员健康和素质要求。4.预防和治疗措施要求。5.菌(毒)种和实验活动管理要求。6.应急预案和措施要求。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实例SARS甲型H1N1流感含未知的病原微生物的物质

在待检样品信息不足时,可以利用病人的医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发病率和病死率资料、可疑的传播途径、其他有关暴发的调查资料)以及有关标本来源地的信息,帮助确定处理这些样本的危害程度。处理这类标本时应当谨慎:对于取自病人的标本,均应当遵循标准防护方法,并采用隔离防护措施(如手套、防护服、眼睛保护等);处理这类标本时最低需要二级生物安全水平;标本的运送应当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规章和规定。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BSL-1实验室1.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1.2

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1.3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存衣或挂衣装置,可将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1.4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灭菌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BSL-1实验室1.5

实验室台柜和座椅等应稳固,边角应圆滑。1.6

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和坚固。1.7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1.8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1.9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如果采用机械通风,应避免交叉污染。1.10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蚊虫的纱窗。BSL-1实验室1.11实验室内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1.12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m内设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装置。1.13若操作有毒、刺激性、放射性挥发物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排风柜。1.14若使用高毒性、放射性等物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1.15若使用高压气体和可燃气体,应有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1.16应设应急照明装置。1.17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1.18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1.19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1.20应配备适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意外事故处理器材、急救器材等。1.21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1.22必要时,应配备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BSL-2实验室2.1适用时,应符合BSL-1的要求。2.2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2.3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备用物品的条件。BSL-2实验室2.4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2.5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BSL-2实验室2.6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2.7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和使用生物安全柜。如果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在室内循环,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如果使用需要管道排风的生物安全柜,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2.8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配置备用电源。BSL-2实验室分类

常压状态负压状态负压状态的生物安全防护性能高于常压状态。选择—根据需要BSL-2实验室-负压状态平面设置-应设更衣室、缓冲间、主实验室。压力梯度-气流由洁净区流向污染区。气流组织-上送下排均匀单向流。建筑结构-缝隙必须密封,耐腐蚀。BSL-2实验室的运行规范-实验室的进入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儿童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可能增加获得性感染的危险性或感染后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人员不允许进入实验室或动物房。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工作人员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实验室的进入BSL-2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包括通用的生物危险性标志,生物安全的级别、实验室负责人姓名、紧急联系电话、以及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1.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合适的工作服或防护服。2.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喷溅物的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合适的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5.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8.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有关操作的指导原则严禁用口吸移液管,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舔标签。所有的实验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应限制使用注射针头和注射器;不要打碎注射器、弯曲注射针头、用后装上针头套、重复使用针管或针头;不要把针头或利器放在办公室的垃圾收集处,可使用利器收集器收集;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破碎的玻璃;有关操作的指导原则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必须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有关操作的指导原则实验室应制订并执行处理溢出物的标准操作程序。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实验室应如实记录有关暴露和处理的情况,保存相关记录。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准备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只有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的文件纸张才能带出实验室。有关操作的指导原则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若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应立即清除污染。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先清除污染。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实验室安全或/和操作手册。实验室应能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每年都要进行相关培训),并且建立制度。实验室负责人(或生物安全负责人)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和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程序。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或操作手册。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掌握有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通过考核后方可从事相关实验室工作。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保留基线血清样品和必要的预防接种)。生物安全柜(BSC)的使用规范①保护产品;②保护操作者;③保护环境。安全柜比较前窗气流(m/s)气流组分(%)排气连接循环气流排出气流Ⅰ级>0.40100硬管式连接A1型>0.47030排入室内或套管(罩)式连接A2型>0.57030排入室内或套管(罩)式连接B1型>0.53070硬管式连接B2型>0.50100硬管式连接III级>0.7*0100硬管式连接I级BSCA-前窗操作口B-观察窗

C-排气过滤器D-负压排气系统

图1Ⅰ级安全柜结构和气流模式示意图

Ⅰ级安全柜操作者可通过前窗操作口在安全柜内进行操作。

前窗操作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保护人员的安全污染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不能对产品实施保护。II级BSC操作者可以通过前窗操作口在安全柜内进行操作。操作口流入气流:保护人员经高效过滤器过滤的下降气流:保护产品被污染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保护环境Ⅱ级安全柜根据结构特点和气流模式的不同分为A1、A2、B1、B2四种类型II级BSC使用范围Ⅱ级A1型安全柜污染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可以排到实验室或经安全柜的外排接口通过排风管道排到大气中;安全柜内的污染部位可以处于正压状态,且这些正压区域可以没有负压区域包围。A1型安全柜不能用于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的实验。A前窗操作口B观察窗C排气过滤器

D下降气流过滤器E压力排气系统F风机

图2Ⅱ级A1型安全柜结构和气流模式示意图(侧视图)Ⅱ级A2型安全柜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速率为0.50m/s。下降气流为部分流入气流和部分下降气流的混合,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送至工作区。污染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可以排到实验室或经安全柜的外排接口通过排风管道排到大气中。安全柜内所有污染部位均处于负压状态或者被负压通道和负压通风系统环绕。安全柜用于进行以微量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痕量放射性核素为辅助剂的微生物实验时,必须连接功能合适的排气罩。Ⅱ级A2型安全柜A-前窗操作口B-观察窗C-排气过滤器

D-下降气流过滤器E-压力排气系统F-风机

图3Ⅱ级A2型安全柜结构和气流模式示意图Ⅱ级B1型安全柜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平均速率为0.50m/s下降气流大部分由未污染的流入气流循环提供,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送至工作区。大部分被污染的下降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通过专用的排气管道排入大气中。安全柜内所有被污染部位均处于负压状态或者被负压通道和负压通风系统包围。如果挥发性有毒化学品或放射性核素随空气循环不影响实验操作或实验在安全柜的直接排气区域进行,B1型安全柜可以用于以微量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痕量放射性核素为辅助剂的微生物实验。Ⅱ级B1型安全柜B-观察窗C-排气过滤器D-下降气流过滤器

E-负压排气系统F-风机G-下降气流过滤器

图4Ⅱ级B1型安全柜结构和气流模式示意图Ⅱ级B2型安全柜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平均速率为0.50m/s;下降气流来自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的实验室或室外空气(即安全柜排出的气体不再循环使用);流入气流和下降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通过专用排气管道排到大气中,不允许回到安全柜和实验室中;所有污染部位均处于负压状态或者被直接排气(不在工作区循环)的负压通道和负压通风系统包围。B2型安全柜可以用于以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放射性核素为辅助剂的微生物实验。Ⅱ级B2型安全柜A-前窗操作口B-观察窗C-排气过滤器

D-下降气流过滤器E-负压排气系统F-风机G散流器

图5Ⅱ级B2型安全柜结构和气流模式示意图Ⅲ级安全柜具有全封闭、不泄漏结构的通风柜。人员通过与柜体连接的密闭手套在安全柜内实施操作。安全柜内对实验室的负压应不低于120Pa。下降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安全柜。排出气流一般经两道高效过滤器过滤。III级BSC使用范围Ⅲ级安全柜A-操作口B-观察窗C-排气过滤器

D-进气过滤器E-传递窗

图5Ⅲ级安全柜结构和气流模式示意图生物安全柜与超净台的区别超净台正压柜气流从顶部或底部经过过滤器后从操作区正面流向工作台面,被样品污染的气流排出柜外,没有循环气流。保护样品不受污染,适用于普通实验室或1级生物安全水平中对人员和环境无保护要求的实验生物安全柜(BSC)的操作要点1.在开始工作前把本次工作所有器材放入BSC;

2.打开BSC,让气体流动5-10分钟;

3.用薄纸检查操作口的气流方向是否向内;

4.直线方向进入BSC,其内的操作要缓慢而规则;

5.操作完成后对移出BSC的器材进行必要消毒;

6.对BSC内部进行消毒处理;

7.让BSC再运转5-10分钟;

8.关机,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禁止在BSC内使用酒精灯物品摆放与污染预防措施1.生物安全柜内应尽量少放仪器和物品,只摆放本次工作所需的物品;2.器材预先放入BSC,不要放在前排的气道网架上,也不要阻塞后面气口处的空气流通。物品摆放与污染预防措施3.操作时废物袋或废物盘应放置在BSC内;污染的吸管、器材在移出BSC前要消毒;

4.洁净物品和使用过的污染物品要分开放在不同区域,操作应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方向进行,以免交叉污染;

classII型生物安全柜操作面器材放置平面图物品摆放与污染预防措施5.在安全柜内的操作都要在工作台中央或后部进行,操作者不要频繁移动及挥动手臂以免破坏定向气流;6.尽量减少操作者背后人员的走动以及快速开关房间的门,以防对生物安全柜的气流造成影响;7.禁止将工作用纸放在生物安全柜内。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要点生物安全柜内感染性材料溢洒的处理1.当发生少量溢洒时,应用吸水纸巾立即处理,并立即用浸满消毒液的毛巾或纱布对生物安全柜及其内部的所以物品进行擦洗。2.若发生大量溢洒,液体会通过生物安全柜前面或后面的格栅流到下面去,生物安全柜内所有的物品都应该进行表面消毒并拿出生物安全柜,在确保生物安全柜的排水阀被关闭后,可将消毒液倒在工作台面上,使液体通过格栅流到排水盘上。所有接触溢出物品的材料都要进行消毒和/或高压灭菌处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干燥器爆裂、瓶子碎片和感染性物质飞出培养物搅拌器,混合器,搅拌器产生气溶胶、喷溅和溢出皮下注射针头意外接种产生气溶胶或感染性物质溢出离心机产生气溶胶、溅出和管子破裂超速离心机管子破裂高速搅拌器,组织匀浆器飞沫、渗漏和容器破裂超声波破碎机、超声波清洁器产生气溶胶、听力受损、皮炎冻干机(冷冻干燥机)产生气溶胶、直接接触污染水浴微生物生长,叠氮化钠和一些金属形成爆炸复合物

仪器相关危险吸管和移液器的使用1.为防止感染,严禁用嘴吸液,应使用机械移液装置。2.所有的吸管都应该有棉塞以减少对移液器或吸球的污染。建议使用带有滤芯的吸头。在BSL-2及以上级别实验室中,最好避免使用玻璃吸管。吸管和移液器的使用对于感染性材料不能用吸管吹打来达到混匀的目的,操作时吸管应放入操作液面下的三分之二处,以防止产生气泡和气溶胶。从吸管吹出液体时也不要太用力,吸管内的液体应自动流出,不要强制性排出预留液。污染的吸管应立即浸没在含有适宜的消毒剂的防破碎的容器里。在处理之前,应浸泡足够长的时间。盛装废弃吸管的容器应放在生物安全柜里,而非外面。严禁用带有注射针头的注射器吸液。为防止从吸管滴落的感染性物质发生扩散,工作台表面应放一块具有吸收性能的材料,使用后应按感染性废弃物予以处理。离心机的使用所有的离心机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并具有合格的机械性能,要根据厂家的说明书进行操作。离心机应放到适宜的位置和高度,以使工作人员能看见离心桶并便于进行各项操作。用于离心的离心管和标本容器应该根据厂家要求选用,最好使用塑料制品,而且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损。必须在安全柜内打开盖子。离心机的使用使用转头时应注意转头盖与转头型号是否匹配。空离心桶配平时应该用蒸馏水或70%乙醇、异丙醇,不应使用盐水和次氯酸盐溶液。离心管内液面水平距管口应留出一定空隙,以确保离心过程中液体不会溢出,尤其是使用角转头时更要注意。离心机的使用对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必须要高度警惕离心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风险。

大型离心机上应加装负压罩,以及时吸出离心机排出的气体,并排至实验室的过滤通风系统,在BSL-3及以上级别实验室尤其要注意。

微型离心机则可放在安全柜内离心。

如果不能在安全柜内离心也无负压罩,则必须将密封的转头在安全柜内打开。

所有的离心管必须带盖密封,其开启应在安全柜内进行。BSL-3实验室-平面布局3.1.1实验室应明确区分辅助工作区和防护区,应在建筑物中自成隔离区或为独立建筑物,应有出入控制。3.1.2防护区中直接从事高风险操作的工作间为核心工作间,人员应通过缓冲间进入核心工作间。3.1.3适用于4.4.1的实验室辅助工作区应至少包括监控室和清洁衣物更换间;防护区应至少包括缓冲间(可兼作脱防护服间)及核心工作间。3.1.4适用于4.4.2的实验室辅助工作区应至少包括监控室、清洁衣物更换间和淋浴间;防护区应至少包括防护服更换间、缓冲间及核心工作间。3.1.5适用于4.4.2的实验室核心工作间不宜直接与其他公共区域相邻。3.1.6如果安装传递窗,其结构承压力及密闭性应符合所在区域的要求,并具备对传递窗内物品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必要时,应设置具备送排风或自净化功能的传递窗,排风应经HEPA过滤器过滤后排出。BSL-3实验室-平面布局国内某BSL-3实验室平面工艺布置物流BSL-3实验室-围护结构3.2.1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应符合国家对该类建筑的抗震要求和防火要求。3.2.2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应易清洁和消毒灭菌。3.2.3实验室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所有缝隙和贯穿处的接缝都应可靠密封。3.2.4实验室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应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3.2.5实验室防护区内的地面应防渗漏、完整、光洁、防滑、耐腐蚀、不起尘。3.2.6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应可自动关闭,需要时,应设观察窗;门的开启方向不应妨碍逃生。3.2.7实验室内所有窗户应为密闭窗,玻璃应耐撞击、防破碎。3.2.8实验室及设备间的高度应满足设备的安装要求,应有维修和清洁空间。3.2.9在通风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采用烟雾测试等目视方法检查实验室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严密性时,所有缝隙应无可见泄漏(参见附录A)。BSL-3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3.3.1应安装独立的实验室送排风系统,应确保在实验室运行时气流由低风险区向高风险区流动,同时确保实验室空气只能通过HEPA过滤器过滤后经专用的排风管道排出。3.3.2实验室防护区房间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应符合定向气流的原则,利于减少房间内的涡流和气流死角;送排风应不影响其他设备(如:II级生物安全柜)的正常功能。3.3.3不得循环使用实验室防护区排出的空气。3.3.4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生物安全柜和其排风管道,可以将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空气排入实验室的排风管道系统。3.3.5实验室的送风应经过HEPA过滤器过滤,宜同时安装初效和中效过滤器。3.3.6实验室的外部排风口应设置在主导风的下风向(相对于送风口),与送风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2m,应至少高出本实验室所在建筑的顶部2m,应有防风、防雨、防鼠、防虫设计,但不应影响气体向上空排放。3.3.7HEPA过滤器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靠近送风管道在实验室内的送风口端和排风管道在实验室内的排风口端。3.3.8应可以在原位对排风HEPA过滤器进行消毒灭菌和检漏(参见附录A)。3.3.9如在实验室防护区外使用高效过滤器单元,其结构应牢固,应能承受2500Pa的压力;高效过滤器单元的整体密封性应达到在关闭所有通路并维持腔室内的温度在设计范围上限的条件下,若使空气压力维持在1000Pa时,腔室内每分钟泄漏的空气量应不超过腔室净容积的0.1%。3.3.10应在实验室防护区送风和排风管道的关键节点安装生物型密闭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应在实验室送风和排风总管道的关键节点安装生物型密闭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3.3.11生物型密闭阀与实验室防护区相通的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应牢固、易消毒灭菌、耐腐蚀、抗老化,宜使用不锈钢管道;管道的密封性应达到在关闭所有通路并维持管道内的温度在设计范围上限的条件下,若使空气压力维持在500Pa时,管道内每分钟泄漏的空气量应不超过管道内净容积的0.2%。3.3.12应有备用排风机。应尽可能减少排风机后排风管道正压段的长度,该段管道不应穿过其他房间。3.3.13不应在实验室防护区内安装分体空调。BSL-3实验室-供水与供气系统3.4.1应在实验室防护区内的实验间的靠近出口处设置非手动洗手设施;如果实验室不具备供水条件,则应设非手动手消毒灭菌装置。3.4.2应在实验室的给水与市政给水系统之间设防回流装置。3.4.3进出实验室的液体和气体管道系统应牢固、不渗漏、防锈、耐压、耐温(冷或热)、耐腐蚀。应有足够的空间清洁、维护和维修实验室内暴露的管道,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截止阀、防回流装置或HEPA过滤器等。3.4.4如果有供气(液)罐等,应放在实验室防护区外易更换和维护的位置,安装牢固,不应将不相容的气体或液体放在一起。3.4.5如果有真空装置,应有防止真空装置的内部被污染的措施;不应将真空装置安装在实验场所之外。BSL-3实验室-污物处理及消毒灭菌系统3.5.1应在实验室防护区内设置生物安全型高压蒸汽灭菌器。宜安装专用的双扉高压灭菌器,其主体应安装在易维护的位置,与围护结构的连接之处应可靠密封。3.5.2对实验室防护区内不能高压灭菌的物品应有其他消毒灭菌措施。3.5.3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置的气流。3.5.4如果设置传递物品的渡槽,应使用强度符合要求的耐腐蚀性材料,并方便更换消毒灭菌液。3.5.5淋浴间或缓冲间的地面液体收集系统应有防液体回流的装置。3.5.6实验室防护区内如果有下水系统,应与建筑物的下水系统完全隔离;下水应直接通向本实验室专用的消毒灭菌系统。3.5.7所有下水管道应有足够的倾斜度和排量,确保管道内不存水;管道的关键节点应按需要安装防回流装置、存水弯(深度应适用于空气压差的变化)或密闭阀门等;下水系统应符合相应的耐压、耐热、耐化学腐蚀的要求,安装牢固,无泄漏,便于维护、清洁和检查。3.5.8应使用可靠的方式处理处置污水(包括污物),并应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以确保达到排放要求。3.5.9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适当处理实验室辅助区的污水,并应监测,以确保排放到市政管网之前达到排放要求。3.5.10可以在实验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或其他适用的消毒灭菌装置。3.5.11应具备对实验室防护区及与其直接相通的管道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3.5.12应具备对实验室设备和安全隔离装置(包括与其直接相通的管道)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3.5.13应在实验室防护区内的关键部位配备便携的局部消毒灭菌装置(如:消毒喷雾器等),并备有足够的适用消毒灭菌剂。BSL-3实验室-电力供应系统3.6.1电力供应应满足实验室的所有用电要求,并应有冗余。3.6.2生物安全柜、送风机和排风机、照明、自控系统、监视和报警系统等应配备不间断备用电源,电力供应应至少维持30min

。保证实验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紧急处理和撤离。3.6.3应在安全的位置设置专用配电箱。BSL-3实验室-照明系统3.7.1实验室核心工作间的照度应不低于350lx,其他区域的照度应不低于200lx,宜采用吸顶式防水洁净照明灯。3.7.2应避免过强的光线和光反射。3.7.3应设不少于30min的应急照明系统。BSL-3实验室-自控、监视与报警系统3.8.1进入实验室的门应有门禁系统,应保证只有获得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3.8.2需要时,应可立即解除实验室门的互锁;应在互锁门的附近设置紧急手动解除互锁开关。3.8.3核心工作间的缓冲间的入口处应有指示核心工作间工作状态的装置(如:文字显示或指示灯),必要时,应同时设置限制进入核心工作间的连锁机制。3.8.4启动实验室通风系统时,应先启动实验室排风,后启动实验室送风;关停时,应先关闭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置和排风支管密闭阀,再关实验室送风及密闭阀,后关实验室排风及密闭阀。3.8.5当排风系统出现故障时,应有机制避免实验室出现正压和影响定向气流。3.8.6当送风系统出现故障时,应有机制避免实验室内的负压影响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影响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置的正常功能和围护结构的完整性。3.8.7应通过对可能造成实验室压力波动的设备和装置实行连锁控制等措施,确保生物安全柜、负压排风柜(罩)等局部排风设备与实验室送排风系统之间的压力关系和必要的稳定性,并应在启动、运行和关停过程中保持有序的压力梯度。3.8.8应设装置连续监测送排风系统HEPA过滤器的阻力,需要时,及时更换HEPA过滤器。3.8.9应在有负压控制要求的房间入口的显著位置,安装显示房间负压状况的压力显示装置和控制区间提示。3.8.10中央控制系统应可以实时监控、记录和存储实验室防护区内有控制要求的参数、关键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应能监控、记录和存储故障的现象、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应可以随时查看历史记录。3.8.11中央控制系统的信号采集间隔时间应不超过1min,各参数应易于区分和识别。3.8.12中央控制系统应能对所有故障和控制指标进行报警,报警应区分一般报警和紧急报警。3.8.13紧急报警应为声光同时报警,应可以向实验室内外人员同时发出紧急警报;应在实验室核心工作间内设置紧急报警按钮。3.8.14应在实验室的关键部位设置监视器,需要时,可实时监视并录制实验室活动情况和实验室周围情况。监视设备应有足够的分辨率,影像存储介质应有足够的数据存储容量。BSL-3实验室-实验室通讯系统3.9.1实验室防护区内应设置向外部传输资料和数据的传真机或其他电子设备。3.9.2监控室和实验室内应安装语音通讯系统。如果安装对讲系统,宜采用向内通话受控、向外通话非受控的选择性通话方式。3.9.3通讯系统的复杂性应与实验室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BSL-3实验室-参数要求3.10.1实验室的围护结构应能承受送风机或排风机异常时导致的空气压力载荷。3.10.2适用于4.4.1的实验室核心工作间的气压(负压)与室外大气压的压差值应不小于30Pa,与相邻区域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10Pa;适用于4.4.2的实验室的核心工作间的气压(负压)与室外大气压的压差值应不小于40Pa,与相邻区域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15Pa。3.10.3实验室防护区各房间的最小换气次数应不小于12次/h3.10.4实验室的温度宜控制在18℃~26℃范围内。3.10.5正常情况下,实验室的相对湿度宜控制在30%~70%范围内;消毒状态下,实验室的相对湿度应能满足消毒灭菌的技术要求。3.10.6在安全柜开启情况下,核心工作间的噪声应不大于68dB(A)。3.10.7实验室防护区的静态洁净度应不低于8级水平。BSL-3实验室-仪器设备负压罩、福尔马林薰蒸灭菌器BSL-3实验室认证认可-环评BSL-3实验室环评1、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3、环境影响分析4、环境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5、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论证6、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7、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8、环境管理、生物安全管理与监测计划9、经济损益分析10、公众参与BSL-3实验室认证认可-第三方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论:换气次数、静压差、洁净度、温度与相对湿度、噪声、送风高效过滤器检漏、工况转换、安全柜检测指标均达到设计和实验室规范要求。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1、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和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2、编制并修订生物安全管理手册;3、开展风险评估;4、开展安全检查和内部评审和管理评审;5、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估;6、对所有设施设备建立档案,进行定期检查维护;7、建立废弃物处置程序,按程序处理废弃物;8、建立意外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开展处置演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申请资料:1、申请实验室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2、组织机构框图3、平面设计方案、论证报告及实验室建设背景资料4、《实验室操作生物因子及其危害程度分级一览表》5、风险评估报告6、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证明7、实验室现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8、实验室自查报告及对CNAS认可要求的符合性声明9、实验室简介视频资料10、BSL-3实验室环境影响评审资料11、BSL-3实验室实验室工程验收报告12、感染人员紧急救治医院的协议书13、BSL-3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现场演示视频资料CNAS现场评审,整改,认证BSL-4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使用个人防护主要是保护实验人员免于感染性材料的各种方式的暴露,避免实验室相关感染。个人防护装备所涉及的防护部位:眼睛、头面部、躯体、手、足、耳(听力)、呼吸道装备包括:眼镜(安全镜、护目镜)、口罩、面罩、防毒面具、帽子、防护衣(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群)、手套、鞋套、听力保护器等眼睛防护装备安全眼镜和护目镜:当在进行有可能发生化学和生物污染物质溅出的实验时,必须佩戴护目镜。当进行更为危险的操作时,如进行有潜在爆炸的反应和使用或混合强腐蚀性和强酸溶液时,必须佩戴面罩或同时佩戴面罩和护目镜或安全眼镜。洗眼装置:如果发生感染性物质或腐蚀性物质溅至工作人员眼睛时,工作人员应该(或在同事的帮助下)使用就近的洗眼装置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表面至少15-30分钟。淋浴和应急消毒喷淋装置:

BSL-2实验室在必要时应设应急喷淋装置;BSL-3实验室应在清洁区设淋浴装置,必要时在半污染区设应急消毒喷淋装置。头面部防护装备口罩:外科口罩可以保护部分面部免受生物危害物质如血液、体液、分泌液以及排泄物等喷溅物的污染。外科口罩单独使用不能为工作人员提供呼吸保护。防护面罩防护帽:可以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化学和生物危害物质飞溅至头部(头发)所造成的污染。呼吸防护装备个人呼吸器使用要点:佩戴时选择合格的个人呼吸器,遮盖住鼻、口和下鄂用橡皮筋(松紧带)固定在头部调整在合适的面部位置并加以检验吸气时个人呼吸器应该有塌陷呼气时在呼吸器周围不应漏气正压面罩正压防护服FFP3N95手部防护装备-手套手套的选择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手套。生物安全实验室最常用的是乳胶手套。橡胶或塑料手套不能接触高温物体。处理极冷物体如液氮或干冰时要用特殊的绝缘耐冷手套。手套的使用一般情况下,佩戴一副手套即可,操作高致病性或潜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应戴两副手套。在操作过程中,外层手套被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剂喷洒手套,脱下后丢在生物安全柜内的高压袋中,并立即戴上新手套继续实验。手套戴好后应覆盖实验服袖口。身体和足部的防护装备身体防护装备实验服隔离衣正压防护服围裙套袖足部防护装备鞋鞋套禁止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穿凉鞋、拖鞋、露趾和机织物鞋面的鞋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中,除了使用菌(毒)种和样本等感染性物质以外,还可能涉及菌(毒)种和样本的采集、携带、运输和保存(藏)管理。特点:所有生物安全的内容均涉及;政策性强;菌(毒)种及样本的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并不完全一致。我国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运输的有关规定

尽量陆路运输;报卫生主管部门批准(跨省报卫生部)包装、容器和标识符合要求二人护送,不能通过城市公交发生泄漏2小时内报告国际上对所运输的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分类管理,和实验室操作时的四级危害分类不同,在运输过程中,被运输的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只分为A类和B类两大类。A类比B类危害性大。A类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联合国编号UN2814和UN2900(只导致动物致病)采用P620包装要求。

A类之外,仅具有一般危险性,引起感染的机会较少的感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为B类(联合国编号UN3373),采用P650包装要求。消毒与灭菌消毒和灭菌(灭活)是保护人员和环境不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污染的重要环节。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物必须经过灭菌才能作为普通废物处理;对操作中可能产生的迸溅或泄漏,必须通过消毒达到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对操作人员进行保护,对环境保护。关于清除污染的特殊要求,要根据实验工作类型以及所操作的感染性物质的特性来决定。亲脂类病毒或中等大小的病毒(如:HSV,CMV,RSV,HIV,HBV)细菌繁殖体(如:金葡,绿脓)真菌(如,念珠菌属,曲霉属)非脂类或小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分枝杆菌(如TB,M.terrae)Cryptosporidiumparvum细菌芽孢Prions敏感耐受低效中效高效灭菌(高,延时)消毒剂水平气体灭菌蒸汽灭菌

常用化学灭菌剂的性能比较杀菌剂使用浓度(%)消毒水平灭活特征细菌亲脂类病毒亲水类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细菌芽孢含氯

高效+++++/-过氧乙酸0.001~0.2

高效+++++戊二醛2化学灭菌/高效+++++甲醛3~8高效/中效+++++/-酒精60~

95中效++-+-季胺盐0.4~1.6低效++---常用化学灭菌剂的安全性及特征杀菌剂腐蚀性残留物有害被有机物灭活皮肤、眼刺激性呼吸道刺激性含氯

++++-过氧乙酸+-++-戊二醛-+-++甲醛-+-++酒精+/--++-季胺盐--++-表面消毒-氯(次氯酸钠)当氯作为漂白剂使用时是强碱性的,能够腐蚀金属。一般而言:一天多次浸泡、含高浓度有机物的材料,应每天至少更换一次;而使用频率较低的漂白剂溶液,则可以维持一周时间。常规实验室用于消毒的有效氯浓度应为1g/L。感染性物质的溢出以及含有大量有机物的物质,推荐使用更强作用的含5g/L有效氯的溶液来处理。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用终浓度含1~2mg/L有效氯的漂白剂来消毒饮用水。注意事项:1)氯气具有强毒性!因此漂白剂只能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储存和使用。2)漂白剂也不能与酸混合以避免氯气快速释放。3)氯的许多副产物可能对人体及环境有害,应该避免滥用含氯消毒剂,特别是漂白剂。酒精医用酒精包括乙醇和异丙醇,都具有快速杀灭细菌作用,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和亲脂类病毒,但不能杀灭芽孢。最佳杀菌浓度为60%-90%,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所需消毒浓度不同。酒精主要通过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来达到杀菌作用,可作为仪器外表面和手的消毒剂。酒精能破坏用胶镶嵌的仪器镜头,可使橡胶及某些塑料管在延长使用或重复使用后变硬膨胀,故用酒精来消毒仪器应加以注意。酒精属易燃物,需置冷及通风处保存。过氧乙酸

过乙酸或过氧乙酸可在低浓度(0.001%~0.2%)下快速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其作用机制是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细胞壁的渗透性,将蛋白质、酶及其他代谢产物氧化、巯基化和硫基化。过氧乙酸的突出优点在于分解产物无害(如乙酸、水、氧和过氧化氢)缺点是腐蚀性大,能腐蚀铜、黄铜、白钢、镀锌铁皮(马口铁)。通常不稳定,特别当稀释后,6d后1%溶液损失一半效力,40%溶液每月活性丢失1%~2%。空气熏蒸多使用甲醛(HCHO)进行空气熏蒸。在温度高于20℃时,甲醛是一种能够杀灭所有微生物及其孢子的气体。但甲醛对朊病毒没有杀灭活性。甲醛起效相对较慢,需要70%左右的相对湿度。市场上出售的产品:

甲醛多聚体福尔马林[甲醛浓度约为370g/L(37%)的水溶液,其中含甲醇(100mL/L)作为稳定剂]两种产品经加热都可以产生气体,用于封闭空间(如生物安全柜和房间)的清除污染和消毒(见本章“清除局部环境污染”部分)。甲醛被怀疑是一种致癌剂,具有刺鼻的气味,其气体能够刺激眼睛和黏膜,因此必须在通风橱或通风良好的地方储存和使用。甲醛的使用必须遵守国家化学品安全规定。高压灭菌压力饱和蒸汽灭菌(高压灭菌)是对实验材料进行灭菌的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对于大多数目的,下列组合可以确保正确装载的高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