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营销”成朋友圈“病毒”_第1页
“刷屏营销”成朋友圈“病毒”_第2页
“刷屏营销”成朋友圈“病毒”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刷屏营销”成朋友圈“病毒”

标新立异制造噱头,突破底线恶俗营销,病毒复制信息轰炸,越演越烈的“刷屏营销”乱象,不仅让“朋友圈”不胜其烦,也扰乱了互联网生态。“朋友圈营销”急剧增加“刷屏”式的借势营销不仅无法给企业的形象、产品加分,还直接伤害新媒体的社交性、私密性,对用户构成信息骚扰。“过一段时间,就被刷屏一次。”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吴娜是社交媒体的重度使用者。她注意到,今年以来,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营销文章急剧增加,而且多是结合近期的热点新闻事件。“第一次、第二次看到这些企业的宣传时,还有些新鲜感。可没过多久,你就发现手机上全是同样的话题,甚至有些广告连文字、配图和LOGO都一模一样。”在吴娜看来,同样的话题刷爆当天的朋友圈,“有点令人反感”。一哄而上的跟风营销,同一个话题、同一种策划、同一样标语,在短时间内集中狂轰滥炸,令受众不胜其烦、不堪其扰,甚至产生屏蔽多年好友的冲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廖灿亮认为,“刷屏”式的借势营销实际是一种病毒营销。不仅无法给企业的形象、产品加分,还伤害到新媒体的社交性、私密性,对用户构成信息骚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在这种背景下,以往的‘眼球经济’逐步退位于‘人脉经济’。通过用户的社会人际网络,让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这种刷屏式的新媒体营销,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人民网舆情频道主编朱明刚分析。营销手段流水式操作对于触及道德底线的热点,盲目跟随只会让人轻视,最令受众反感的“刷屏营销”,当属充满负能量的恶俗营销。廖灿亮认为,对于触及道德底线、不雅恶俗的热点事件,盲目跟随只会让人轻视。赢得流量和关注的同时,可能会影响品牌自身的美誉度,甚至损害行业形象。因此,无论什么样的营销,都必须守住底线。诋毁他人、互黑互斗的营销乱象,也越来越令人反感。此外,新媒体上还充斥着吸引眼球、传播谣言的虚假营销。肯德基“6个翅8条腿鸡”、康师傅“越南地沟油”、娃哈哈“肉毒杆菌”……近期,这些食品谣言成为近百家微信公众号热门推送内容,并在朋友圈中刷屏。4月起,娃哈哈、康师傅、肯德基等巨头,纷纷将涉嫌传谣微信号背后的运营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业内人士指出,涉嫌传谣的多家微信号,其虚假营销推广已呈公司化、链条化趋势。“新媒体营销的基本原则是不能通过欺诈的方法,借激起大众负面情绪的事件进行营销”,廖灿亮认为,这样的营销,反而容易给企业口碑传播带来负面影响。虚假营销触及的是行业自律和社会伦理的底线,亟须相关行规、法律的跟进完善。借新闻营销应有“两戒”不能简单地给某个热点营销下价值判断,但最起码的是企业要有道德判断和法律约束。新媒体营销的底线在哪里?新媒体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魏武挥认为,新媒体营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普适标准,不能简单地给某个热点营销下价值判断。但最起码的是,企业要有道德判断和法律约束。“不能没有底线地去迎合,这样不仅会伤害品牌自身,也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新媒体借新闻营销至少应有“两戒”:一戒借涉及重大负面舆情或带有人员伤亡的事件营销,否则容易对当事人家属造成二次伤害。二戒借涉及有违公序良俗的事件营销,否则会对网络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新媒体营销需要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