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 校赛得奖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 校赛得奖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 校赛得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醉翁亭记欧阳修执笔人:毕克峰使用人:备课时间:第十四周上课时间:第十六周课时:三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过程与方法: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重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

4解释加点词语,学生质疑。林壑尤美(尤其)蔚然而深秀者(幽深)名之者谁(给……命名)5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这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6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7.背诵此段。8、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③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④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⑤“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⑥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⑦划分层次?

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也。)

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

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

5、

小结:

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第二段:

学生自读第二段,教师点拨。要点:1、开、归、暝、发、秀、高、洁、落、出、乐。2、这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分三层解说: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3、背诵此段。4、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③“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5、

小结: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三、第三段:

1、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2、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3、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4、

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6、背诵此段。10、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酒宴上陈列的东西?

②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③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④划分层次?

1、滁人游山之乐

(……游也。)

2、众宾宴饮之乐

(……欢也。)

3、太守宴醉之乐

(……醉也。)

小结: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四、第四段:

1、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3、

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②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布置作业:独立完成练习册反思:板书设计:1亭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醉翁亭亭名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2写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无穷3游、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归去:太守归而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点题:醉能同其乐第三课时总结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强记。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入手,尽量不死背。如第一段,共11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诵,先分一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二、由学生自己边背边理清文章脉络。(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4).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三、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四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总结全文:

1、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

2、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3、语言精练优美,流畅传情。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反思:板书设计:醉翁亭记欧阳修醉景:山水、朝暮、四时以醉写乐太守醉醉人:滁人游,众宾欢乐中含悲醉情:与民同乐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