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3议论文写作_第1页
专题33议论文写作_第2页
专题33议论文写作_第3页
专题33议论文写作_第4页
专题33议论文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3

议论文写作入门活动一:动动手学论证证明三角形三内角的和为180°要求:过程不能少依据要注明一、看板书,思考:1、本题要证明什么?2、证明中用了那些依据?3、证明是否正确?4、证明的过程是否完整?

二、用语言(语文)把证明过程(数学)表述出来。老师提示:(一)这就是典型的议论文-------因为1、有论点做题人的见解、主张就是三角形三内角的和为180°,它就是论点。2、有论据几个几何定理,是用来证明“三角形三内角的和为180°”的依据,就是论据。3、有论证过程用几个几何定理来证明“三角形三内角的和为180°的整个过程,叫论证。

(二)议论文必备的三个要素:1、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全文的主旨和核心,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依据,在于证明论点。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活动二:学简单的议论文结构模式(一)阅读《谈骨气》,请归纳段落内容(1---2)自然段:-----------------------

(3--9)自然段:------------------------

(10)自然段:--------------------------谈骨气

吴晗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3.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4.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6.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7.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8.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9.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0.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第一部分(1---2自然段):提出论点。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骨气就表现在这三方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第二部分(3---9自然段):用论据证明论点。一层、证明富贵不能淫(3---6):文天祥事例二层、证明贫贱不能移(7---8):嗟来之食三层、证明威武不能屈(9):闻一多事例第三部分(10):提升、深化论点(扣论点)你能与几何证明题的思路联系在一起吗?(二)习作展示阅读《失败乃成功之母》思考:

比较《失败乃成功之母》与《谈骨气》两篇文章在结构有没有相同之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之母。在这里,我又要跟大家讲大道理了。“失败”是人们避之远之的不二人选,人人怕失败,因为只有失败让人类尝到了从高高在上的权贵跌入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渊的滋味。失败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形影不离,也有可能对有些人来说遥不可及。但在此我想征引《敬业乐业》中的一句话:“不在客观的事,全在主观的心。”我觉得它既精辟又深奥地阐述了:失败不可怕,怕的是你边失败的心也不敢有。我常听到老人们说“小娃娃,就让要他摔几跤才长记性。每每我听到总觉得又可气又可笑。看看你年少时哪一个不是连滚带爬地走了过来。一不上楼梯时,没站稳就顺势倒在地上,嚎它几声没人应,自己就拍拍土,又继续上。要不就是满园子疯跑,一个不留神,就又吃了个狗啃泥。可还是撑着地起来,又跑、又摔、又起,但脸上却始终满着笑脸。久而久之,上楼梯时多了一双眼睛,狂跑多了一份敏捷。以上述是每个孩子的必奋过程,这样看来,每个人小时候都经历过失败,也尝到过成功。可是,人越长越大,却越来越害怕他,因为要尝到成功的代价需要付出更多的失败。这是人们潜在的观念。但是不是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普渡众生的。他却用行动主明了失败是成功的最有效的良方。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一位家喻户晓的灵魂人物—德国音乐天才“贝多芬”。早在贝多芬小时候,他的音乐天赋极高,小小年纪就精通别人学习了二十三年的专科。他大半年都生活在“音乐之都”维也纳。1795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得到了大量的好评。他也因此而闻名。就在贝多芬事业一帆风顺之际,他的耳朵不知不觉地听不见声,甚至慢慢成了聋人。面对不幸,贝多芬仍然坚持音乐创作,分认为“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1803年,在他持续坚持之下,一首气势磅礴,雷霆万钧的《英雄》出世了,一首名传千里交响曲成了经典。可见,人类的极限不仅仅如此,往往把成功完美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