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人身安全知识概要_第1页
夏季人身安全知识概要_第2页
夏季人身安全知识概要_第3页
夏季人身安全知识概要_第4页
夏季人身安全知识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季人身安全知识概要2进入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我总结了一下在管理处范围内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风险主要有:触电、火灾爆炸、雷击、洪涝、淹溺、中暑、中毒和交通事故等。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危害给我们人身带来的伤害。

一、触电风险发生原因:1、夏季气温高、潮湿、多雨,电器线路及设施绝缘性能降低,易发生漏电、触电风险。2、高温天气,人体易出汗,皮肤电阻降低,更容易导致触电伤亡;3、天气炎热操作人员不穿戴劳保和绝缘护具,导致触电事故。应对措施:1、定期对漏电保护器检查测试,对性能达不到要求的漏电保护器及时更换,雨后应增加巡检的频次。2、人员远离电气设备和带电物体。3、操作电气设备时,操作人员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具,现场有专人监护。二、雷击风险(一)室内避雷

1、雷雨天气,关好门窗,防止侧击雷和球状雷进入室内。

2、关掉电视机、电脑等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接打电话。

3、不接触天线、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外墙等;远离带电设备。

4、雷电交加,不要在浴室洗澡。

(二)户外避雷1、在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内避雷,不要靠近和触摸防雷装置。2、无合适避雷场所时,应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3、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里。4、户外行走,不要使用金属头的雨伞或肩扛带有金属部件的物体。5、多人在野外,不要挤在一块,远离高压电线。关闭手机。雷击后的急救1.拨打120急救电话,获取帮助。2.将伤者就地平躺,松解衣扣、腰带等。3.人员昏迷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苏醒为止。4.协助急救人员,将伤者送往医院。三、洪涝灾害风险管道巡检途中,人员尽量避免在地势低洼、边坡、干枯河道等地区停留;确需停留在低洼地区时,应有可靠的预防措施。如:准备救生器材、收集漂浮物、保持良好通信等。预防应对措施:1、如遇到暴雨天气和洪水来袭时,应迅速穿好救生衣,向地势高处移动;2、如被困洪水中,立刻拨打110、119报警电话求救,报告自己的位置和险情,同时攀爬到高处,如:附近大树、建筑物等,等待救援。四、淹溺风险夏季气温闷热,许多人选择游泳降温,易发生溺水事故。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外出巡线和工作人员禁止到野外河、湖、水库及池塘游泳。如果游泳请到正规的游泳池场所。五、火灾爆炸风险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是火灾爆炸事故高发期。注意事项:1、站场存放危险化学品,放置于阴凉处,禁止暴晒于太阳下。2、避免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采取措施降低生产设备的温度。3、站内防雷、防静电装置接地装置测试合格。4、站场天然气泄漏和设备漏油及时进行处理。5、消防器材、设施(灭火器、消防栓)完好并且便于使用。六、交通事故风险夏季遇大雨、大风、雾、冰雹等天气,要停止车辆行驶,待极端天气过后再行驶,特别是在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的路段,一定要判断准确后快速通过,不可中途停留。夏季昼长夜短,且气温高,人们都习惯晚睡觉,休息不好,导致白天行车中易疲劳、瞌睡。尤其是中午,所以必须注意休息,保证精力充沛。

夏季谨防疲劳驾驶自驾切勿疲劳驾驶七、中暑风险夏季应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穿透气性好的、浅色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炎热的中午避免在强日光下活动。预防中暑的措施警惕降暑六大误区:中暑急救方法:当出现中暑先兆时,要赶快离开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处休息,喝一些含有盐分的清凉饮料;在额部、太阳穴处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发现中暑较重甚至昏厥者,要立即掐按人中穴,促其苏醒,可以用湿毛巾、湿床单让患者降温;如果是在户外,可以用矿泉水将其衣服打湿使其降温,并及时拨打120送到医院救治。为员工配发防暑降温药品及物品八、中毒风险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4、避免生熟食品接触,生熟食品的刀具、砧板分别配备、使用。2、烹调食物要烧熟煮透,做好的熟食立即食用,经贮存的熟食食前要彻底加热。3、未食用完的食物应低温贮存,防止腐烂变质。1、到正规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水果蔬菜,确保食材新鲜。食物中毒采取的应急措施:1、拨打120呼救,讲清中毒人员症状、持续时间、人数、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2、向卫生防疫部门和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封存问题食品,保护现场。3、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的咽弓及咽喉壁,用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液体为止。4、对可疑的食物禁止再食用,收集呕吐物、排泄物送到医院做毒物分析。工作现场,存在中毒的风险主要有:1、排污池清理接触烷烃类物质,可能导致的人员中毒。2、设备管道刷漆油漆挥发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有害物质。3、更换分离器滤芯时,吸入大量有毒有害粉尘导致中毒。4、进入分析小屋硫化氢导致人员中毒。5、进入危险化学品库房,人员中毒。主要预防及控制措施:1、佩戴呼吸保护设备及个人劳动保护用品。2、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