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黄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及其原因_第1页
历史课件黄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及其原因_第2页
历史课件黄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及其原因_第3页
历史课件黄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及其原因_第4页
历史课件黄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及其原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土高原古代农业

土地利用变迁及其

原因第一页,共50页。第二页,共50页。黄土高原的农业地位最古老农业区,农业用地占主导仰韶文化到西汉,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程度最高汉代开场,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于华北平原隋唐开场,逐渐落后于南方稻作农业第三页,共50页。嘿嘿,你们不知道黄土高原古代农业土地利用变迁的四大原因吧?小样,快说噻!第四页,共50页。原因之一:自然环境

包括气候、水文、土壤、地形、自然植被等,为农业土地利用提供了条件和根底。靠天吃饭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收成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第五页,共50页。听说这方面有两个研究,我们不妨looklook……第六页,共50页。1.历史气候从公元元年至今◆3个潮湿期:公元1-150年、700-1100年、1600至今◆2个干旱期:公元150-700年、1100-1600年〔钮春燕,恭高法1991〕第七页,共50页。2.黄河中游森林覆盖率

春秋战国——53%;秦汉时期——42%;唐宋时期——32%;明清时期——4%;目前黄土高原草地占30.5%,森林覆盖率12.0%,假设去除灌木林和疏林,森林覆盖率仅6.5%。〔桑广书2005〕第八页,共50页。原因之二:人口因素土地所产不能满足人的需求时,◆增大耕地面积〔主〕◆进步单位面积产量人口增长或迁徙——开垦拓荒人口锐减——田地荒芜一地区的人口负载量不能孤立的对待,它与该地区自然状况和消费力开展程度有关联。第九页,共50页。西汉以来黄土高原人口变化

〔据朱士光,1985〕第十页,共50页。原因之三:消费力程度可从三方面说明:消费工具农业开展程度的标志,消费工具革新进步土地利用效率。◆石制农具→铁质农具◆人力→畜力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抗旱保水,壮肥保墒。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的作物构成、熟制和种植方式等。第十一页,共50页。原因之四:农业政策直接影响土地利用

某些政策,如屯田、移民、兴修水利等,影响深远。农业立国统治者个性文化传统

汉族以农耕文化为主,少数民族多以游牧文化为主,也有狩猎采集。第十二页,共50页。互相关系第十三页,共50页。嗯,听起来不错,能结合详细历史说一下吗?第十四页,共50页。春秋战国以前第十五页,共50页。气候和植被温暖潮湿期中全新世前后〔距今约3000-8300年〕,黄土高原处于温暖潮湿期,温度比如今高约2.5℃,降水量比如今多100mm。气候适宜期在约3000年前完毕。〔把多辉等2005〕自然植被良好直到西周时,高原东部和南部仍有竹、漆、棕、柟等亚热带或热带树种分布。〔朱士光1985〕第十六页,共50页。刀耕农业

优越自然环境+黄土易耕性〔王建革,陆建飞1996〕木石农具免耕制迁徙农业土壤肥力丧失后迁居他方,休耕期可长达数十年,自然植被有足够时间恢复。第十七页,共50页。耜耕农业

仰韶文化〔距今5000-6000年〕开场工具:石斧、石耜、石铲、石锛等〔王星光1994〕特点:翻土整地撂荒休耕制青铜时代夏商周时期。但青铜是贵金属,多用来制造奴隶主使用的食器、礼器和兵器,虽然也制造过一些铜制农具,并未广泛使用。第十八页,共50页。作物品种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上的农作物以黍〔稷〕和粟为主。——?中国农业技术开展简史?闵宗殿等1983小麦约在夏代以后经黑海南岸传入关中,并逐渐获得优势地位。——?西北农牧史?张波1989第十九页,共50页。农业活动范围西周以前,◆农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原和台塬地区◆农业耕作主要在聚落和城邑附近。撂荒休耕制与较小的农业开发强度和地广人稀的人地关系相对应。植被分界限〔西周至战国〕延安-离石-庆阳一线此线以北是半干旱和干旱草原,以南为疏林灌丛草原,与此相对应,此线以北长期是游牧民族分布区,他们主要经营畜牧业,有时还侵入关中地区。〔桑广书2005〕第二十页,共50页。第二十一页,共50页。春秋战国至东汉第二十二页,共50页。铁制农具

冶铁术〔春秋〕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战国〕犁铧和犁壁汉代出现,全铁制,增强了破土翻土才能,还使犁地和起垄两道工序一次性完成。第二十三页,共50页。比较:九寨沟藏民〔现代〕汉代画砖二牛抬杠西汉末年。二牛抬杠的产生与过去两牛三人法相比较,解放了两个人的劳动力。第二十四页,共50页。“快刀好切菜〞铁制农具的使用,“使广阔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了可能。〞——恩格斯?家族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战国中后期,赵国将农耕扩展到今山西北部和陕西榆林地区,原生的灌丛草原被大片开垦。秦朝时,蒙恬“将三十万众〞北修长城,在长城沿线屯田开荒。农牧分界限〔秦末汉初〕长城-东胜东-榆林北-靖边北-环县一线〔桑广书2005〕第二十五页,共50页。第二十六页,共50页。农业政策封建制确立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鼓励生育,开展农业,各诸侯国纷纷效仿。有研究估算,当时秦国人口高达600-720万。〔王建革,陆建飞1996〕移民实边、鼓励农业〔秦、西汉政府〕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第二十七页,共50页。种植制度人口精耕细作农业的产生两年三熟制汉代开场,冬小麦种植,两年三熟制产生,而复种作物以粟类为核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明代中后期玉米等作物的引入。〔韩茂莉,2000〕人口大幅增长西汉人口到达有史以来最高程度。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黄土高原人口为684万,占西汉全国人口总数的11.5%〔王建革,陆建飞1996〕第二十八页,共50页。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十九页,共50页。汉末动乱与恢复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口锐减,田地大量荒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屯田制三国时期,曹魏实行屯田制,安置流民。第三十页,共50页。土地政策占田课田制〔西晋〕“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晋书·食货志?均田制〔北魏〕“一对夫妇平均授田120亩。〞——?中国农业技术开展简史?闵宗殿等1983评:当时地广人稀,政府只有实行强迫性和鼓励性的农业政策。由于田地广阔,劳力有限,耕作方式以粗放为主。第三十一页,共50页。农业技术?齐民要术?——贾思勰·北魏“耕-耙-耱〞整地技术系统〔魏晋时期〕这种耕作方式一直影响至今。——?中国农业史?吴存浩1996第三十二页,共50页。大交融和大动乱少数民族内迁西汉末年以来,边外少数民族陆续向黄土高原迁徙。“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西晋·江统?徙戎论?羌胡聚居区〔三国至西晋〕北至内蒙河套,南至陕西洛川-陇东正宁-宁夏海原一线,东至晋西北芦芽山和黄河吴堡-宜川段,约占黄土高原面积的2/5。民族构造变化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黄土高原全部被五胡〔匈奴、羯、氐、羌、鲜卑〕建立的政权占据。同时,大量汉族人口死于战乱或南迁,以致于人口比例不占多数。〔刘多森2004〕第三十三页,共50页。评非汉族原先的土地利用方式一般以游牧、狩猎或采集为主,但当进入黄土高原后,出于对汉文化的向往,必然地走向汉化。在游牧-定牧-半农半牧-农耕的转变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为半农半牧区,不同时期二者各有消长,直到隋唐,该地区仍有大面积的游牧区和政府养马区。

第三十四页,共50页。隋唐至宋元时期第三十五页,共50页。统一与农政

大一统〔保障〕急农政策〔隋朝〕农业消费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人口也随之增加,至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黄土高原人数到达956万。〔朱士光1985〕“静为农本〞——贞观之治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增加人口。官营畜牧业唐政府在陇右设了许多牧监、牧坊,经营以养马为主的畜牧业。〔朱士光1985〕第三十六页,共50页。曲辕犁〔唐〕耕地速度整地质量节约家畜第三十七页,共50页。第三十八页,共50页。农牧业的“沧海桑田〞“四海无闲田〞——李绅·8-9世纪此时,农牧分界限已被推至阴山一线。短期战乱〔五代〕北宋辽金夏对峙〔北宋〕北宋在边地屯田,但由于军事冲突不断,效果不佳。变耕为牧◆南宋时,金国掠夺大量农田改为牧场。◆元代设太仆寺,专管牧业。蒙古贵族侵夺大量农田,改为牧场。仅安西王在陕西就夺田10余万公顷。〔刘多森,2004〕第三十九页,共50页。种植制度冬小麦种植区宋金时期,集中在今陕西及山西南部。冬小麦-春小麦分界限/两年三熟制-一年一熟制分界限临洮-无定河-忻州一线由于黄土高原北部自然条件差,劳动力缺乏,一年一熟制一直到明清时期还占优势地位。〔韩茂莉2000〕第四十页,共50页。第四十一页,共50页。环境逐渐恶化

河流流量减少隋唐时期开场,黄土高原主要河流,如渭河、汾河,流量逐渐减少。〔史念海1992〕沙漠化高原北部部分土地开场沙漠化。如建于公元413年的大夏国都城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约50km〕,林草丰美,风景宜人,但到唐代后期开场受到风沙侵袭,到北宋那么为沙漠所吞没。第四十二页,共50页。第四十三页,共50页。环境逐渐恶化水旱灾害增多公元7世纪开场,黄土高原上水旱灾害突然增多。〔朱士光1985〕第四十四页,共50页。明清时期第四十五页,共50页。明代农业的恢复元末人口状况战乱后,黄土高原人口大大减少,就连黄河中下游平原许多地方都由于“人力不至〞而“久至荒芜〞。〔桂彦良?上太平治要十二疏?,?明经世文编?卷17〕大量移民屯田——民屯、军屯、商屯明万历初年,仅黄土高原北部五镇驻军就达31万,垦田2307万亩。此时,陕北丘陵沟壑区被广泛开垦。〔朱士光1985〕坡耕地的利用16世纪,明人庞尚鹏“自永宁州渡河西入延绥,所至皆高山峭壁,横亘数百里,土人耕牧,锄山为田,虽悬崖偏陂,天地不废。〞〔庞尚鹏?清理延绥屯田疏?,?明经世文编?卷359〕第四十六页,共50页。清代人口压力下的农业人口爆炸清代以来,我国人口爆炸性增长,到1753年首次破亿,到达1.028亿;1833年更到达了3.989亿。〔梁方仲1980〕全面开垦清代中期,朝廷诏令开垦山头地角畸零土地,使山石林木尽辟为田。〔马雪芹1997〕耕作栽培技术精细化——如套耕法新作物明代中叶以后玉米等作物的引入,使劣质土地也能被很好利用。〔?中国农业技术开展简史?闵宗殿等1983〕第四十七页,共50页。环境问题

自然植被严重破坏相关研究认为,黄土高原森林的大规模消退,主要发生在明代和清乾隆以后。〔刘多森2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