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同步教案_第1页
观潮 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同步教案_第2页
观潮 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同步教案_第3页
观潮 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同步教案_第4页
观潮 2022-2023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同步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1.认识“盐、屹”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重点)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重点)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难点)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1.认识“盐、屹”等11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会写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结构。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课件。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这一环节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2.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观潮)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读后释题。(出示课件3)《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看。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2.学生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教师检查并指导。(1)认读生字,教师指导。(出示课件4)①认读时注意“崩”是后鼻音,读bēng,可与“棚、蹦”辨析;“震”是前鼻音,读zhèn,可与“晨、振”辨析。②“屹、贯、霎”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屹立、横贯、霎时”来识记。③可以结合课文做一做“昂首”的动作来理解“昂”字。(2)学写生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字的结构。(出示课件5)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据、堤、盼、滚、堵、犹”左窄右宽;“顿”左右同宽;“崩、震、霎”上扁下长、上收下放,注意上下部分要写紧凑。(3)理解词语。(出示课件6、7)天下奇观:国内外罕见的神奇的景象或奇特的事情。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辽阔的景象。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指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汹涌浩大;也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山崩地裂:山崩塌,地裂陷。形容自然界发生巨大的灾难。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既能及时发现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又能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三再读课文,弄清结构1.学生再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出示课件8)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3.默读课文,回答问题。(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文第1自然段)(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写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四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课堂练习。(出示课件9、10)4.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学生能对钱塘江大潮有更深入的了解。1.教师应给出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适当的提示。如:“余”下部不要写成“禾”;“堤”的偏旁是提土旁。2.抓住时间词,引导学生弄清写作顺序,整体把握全文内容。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3.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课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出示课件12)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教师:这些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场面的词语,让我们根据这些词语想象一下潮水来临时的画面吧!2.播放潮来时的音频。(出示课件13)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设计意图:播放潮来时的音频,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潮来前是什么样的景象呢?(1)学习第2自然段,圈画相关景物,想象潮来前的画面。(出示课件14)(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2)学生圈画出相关景物,如“钱塘江、江面、薄雾、镇海古塔、小山、人山人海”。(3)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想象画面,并在想象中感受潮来前江面平静、开阔的特点。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1)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作批注。(学生边默读,边批注)(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潮初来时的景象。(出示课件15、16)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a.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什么样的?(低沉的)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b.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人群是如何沸腾的,同学们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教师:刚才同学们表演的场面就可以用人声鼎沸来形容,即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非常热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总结:潮来时,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板书:潮来时)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教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朗读。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面对如此壮观的潮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吃惊、惊喜)想象两丈多高的水墙是什么样的,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指名让学生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4)引入文字资料。(出示课件17)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地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像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像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像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学生默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家对潮来临时的描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5)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视频。(出示课件18)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象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钱塘江观潮,观潮的人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壮美的钱塘江大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景象,都会发出赞叹。请同学们代入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课文。(7)同学们,学习了第3、4自然段,你们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吗?(板书:顺序远—近)3.潮去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板书:潮去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教师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板书:天下奇观)设计意图:对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进行简略教学,可以使学生找准课文重点,防止学生学习内容过多,抓不住要点。4.借助诗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出示课件19)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交流诗意,谈谈诗中大潮给自己的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小组合作)(3)教师指导:前两句诗写的是潮来的时间及其声响、气势,后两句诗写的是大潮退去的情景。5.指导背诵。(1)提供方法。(出示课件20)①巧搭支架,用填空的形式引导背诵。如:那条白线_________。再近些,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

②借助提取的关键词进行背诵。如:第3自然段:隆隆的响声→潮来了→踮着脚→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很快地→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2)学生自主总结、交流有效的背诵方法。(3)学生尝试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背诵的方法,能降低学生的背诵难度,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良好习惯。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请大家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钱塘江大潮呢?2.小组交流,提出建议。(出示课件21)(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介绍。(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4.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5.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去钱塘江观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