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必修三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1张PPT)_第1页
【公开课课件】必修三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1张PPT)_第2页
【公开课课件】必修三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1张PPT)_第3页
【公开课课件】必修三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1张PPT)_第4页
【公开课课件】必修三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1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没,朕亡一镜矣!——唐太宗魏徵:字玄成。唐朝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______、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_______”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谏议大夫诤臣谏:劝谏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

注释24中,说到本文是魏徵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魏徵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励精政道,巩固统治。《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当:主持,掌管(当国者)神器:帝位.休:美好,福祉(休戚相关)以:第一个同“而”表并列;第二个表转折。

当当机立断一夫当关敢做敢当奸臣当道安步当车赏罚得当

面对把守

承担掌管,主持当作合适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翻译: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远啊。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观点)本段开头是如何论证?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长: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长高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根本:树根(本: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流:泉流,名词。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浚:疏通.

固固本培元

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

固执己见

固有一死

使…稳固、巩固坚固

坚决、顽固本来本段开头是如何论证?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他们的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

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来比喻治国需要从积德这个根本做起,这是正说。接着以比喻、排比来反说,“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是万万不可能的。最后归结到君主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否则,国将危矣!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认为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认为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诗经》中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为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元首:指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景:大。善始:开头做得好。

克:能够。终:坚持到底.盖:语气副词,大概.

克克勤克俭

克己奉公(以公事为重)攻无不克

能够克制,约束攻破,战胜

结合前后语境、结构、词性、巧借成语,推测文言词语的意思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认为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诗经》中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为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翻译:所有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易失天下的原因?原文: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殷忧:深切的忧虑.以:而,表修饰。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傲物:轻视他人。行路:路人。

董:督责。

以:介词,用。貌:表面上

在这一部分,作者以()的关系比喻()的关系,论证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第二段总结历史规律,引出“载舟覆舟”的警告,围绕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展开原因分析。道理述尽,作者便向唐太宗提出“十思”的建议。水和舟民和君

第一段: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来比喻治国需要从积德这个根本做起,这是正说。接着以比喻、排比来反说,“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是万万不可能的。最后归结到君主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否则,国将危矣!第二段:总结历史规律:历代君王“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引出“载舟覆舟”的警告,围绕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展开原因分析。道理述尽,作者便向唐太宗提出“十思”的建议。文言知识:1、学习积累“当”、“固”、“克”、“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结合前后语境、结构、词性、巧借成语,推测文言词语的意思。阅读前“五思”,分别概括这“五思”的主要内容:原文: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翻译: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难道可以轻视吗?统治百姓的人,如果能够看见想要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想到谦虚谨慎来自我约束;害怕(自己)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喜爱狩猎,就要想到把从三面驱赶,留一面作为限度。一思知足不纵欲,二思知止不扰民,三思谦冲不傲物,四思居下不自高,五思三驱不纵猎.阅读后“五思”,分别概括这“五思”的主要内容:原文: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翻译: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被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担心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使自已的品行端正来排斥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以致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六思慎重不懈怠,七思兼听不妄行,八思正身不近恶,九思施恩不谬赏,十思加罚不滥刑

“知足、知止、谦冲、慎始敬终、纳下、正身”等,这十思从皇帝的日常起居,到心性修炼,不一而足。做到“十思”的好处:原文: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这九种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用尽)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竭尽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广施他的恩惠,诚信的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可以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聪明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方针呢?人尽其能,可以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

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为何当“思”: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分析问题)所“思”为何,“思”后如何:诚能十思,垂拱而治(解决问题)论证方法:正反论述,如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固本疏源’,如第三段对‘十思’的正反论述。对同一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说理透彻。比喻论述,如第一段的比喻及比喻推理,生动形象。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全文论证思路:虚词---以一.动词二.连词123三.介词1234虚词---以一.动词“认为”、“率领”

二.连词1“而”

(并列\顺承\修饰\递进)2表目的“来”和表原因“因为”

3表假设“如果”三.介词1引出工具,手段“拿”

“用”

“凭借”

2引出对象“把”

3引出身份,标准“用…身份”

“按…标准”4表示时间、处所。“在,从”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1、作《师说》以贻之。________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3、老臣以媪(指“太后”)为长安君计短也。___4、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______5、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小试牛刀:1、目的关系,来。2、因为3、认为4、凭借5、按照一、这里的“语境”,可以从句子的整体出发,关注该句子前后文言句子表达的意思,甚至关注上下文相关的内容;这里的“合理推断”,就是有一定依据,最后确定的句子意思与文章表达内容一致。

结合前后语境、结构、词性、巧借成语,合理推测文言词语“仓卒”一词,解释“急迫、匆忙”,句意显得不合理,依据“避兵之陇西”推断,应当释为“非常事变”,即发生战争灾难,兵荒马乱。例:任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值仓卒,避兵之陇西。

二、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结合前后语境、结构、词性、巧借成语,合理推测文言词语“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三、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目”前有状语,后带宾语,就不能理解成“眼睛”,应该做动词,理解为“用眼睛示意”。例: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例:范增数目项王。四、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结合前后语境、结构、词性、巧借成语,合理推测文言词语出类拔萃:超出

字形、课内迁移、自己平日的积累等多方面,灵活运用。例:势拔五岳掩赤城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

曰南衙群臣

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

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选文,先断句,然后回答问题。对文中红色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美(赞美)B.谢(道歉,谢罪)

C.面(当面,名词做状语)D.幸(指古代臣子或者嫔妃受到皇帝的喜欢)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

曰/南衙群臣/

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

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阅读拓展:对文中红色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美(赞美)B.谢(道歉,谢罪)

C.面(当面,名词做状语)D.幸(指古代臣子或者嫔妃受到皇帝的喜欢)D课后练习:1.下列划线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浚其泉源(jùn)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yōng)

C.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buō)2.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思谦冲而自牧(自我克制)B信者效其忠(忠诚)C.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代下司职(官吏)课后练习:3.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B.人君当神器之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